此詩表達所有考生的心願,末尾兩句流傳千年,還誕生了兩個成語

2021-01-09 小珏說歷史

公元796年,大唐長安的街頭,有一位糟老頭子,騎著駿馬,呼嘯而去。他顯然並非擅長馬術,也並非孔武有力,但卻極度興奮、高興,盡情策馬奔騰,宣洩著自己的所有情感。當時也沒有人管他的超速駕駛,幾乎所有人都帶著由衷的敬意,陪著他瘋這一把。事後,他意猶未盡地寫下了這首絕句:

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看到這裡,很多讀者都知道了,他就是唐朝苦吟派詩人孟郊。那首著名的《遊子吟》就是出自他之手筆,除此之外,這首《登科後》也是他的代表作。

我們知道,古代的職業分工相對較少,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學而優則仕。怎麼能夠仕?除了投好胎之外,普通人幾乎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當官。因此,在古代科考之後瘋了的人不在少數。著名的範進先生,就是在考上鄉試的舉人之後,喜極而瘋,在嶽父的老拳之下才恢復清醒。

明清時中了進士之後就可以當官,在唐朝有所不同,進士只能叫及第,並不能馬上獲得官職,必須等到吏部複試後,才被授予官職,這叫做登科。孟郊做此詩,就是在登科之後,即將踏入仕途時所作。說他是糟老頭子,一點也沒有冤枉,因為此時的孟郊已經46歲了。

在近半個世紀的生活中,孟郊幾乎沒有過一天舒心日子。他雖然出身於小吏之家,但家境貧寒,日子過得相當清苦。而且,與唐朝詩人普遍了樂觀灑脫、曠達自信不同,孟郊的性格相當孤僻,很少與人來往。小珏認為,他成為苦吟派絲毫不意外,這是因為沒有什麼生活情趣可言,從他早期的作品中,我還嚴重懷疑他是一名自閉症患者。

所以,即便是在這樣喜氣洋洋的日子裡,孟郊也不忘了表明自己前半生的坎坷經歷: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齷齪」、「放蕩」都和現在的意思相差很大。齷齪是指生活窘迫,極不如意的處境;放蕩則是指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孟郊將自己前半生的不如意一筆帶過,而將現在的成功之色活靈活現地描述出來。

最後兩句則是千古流傳的詩句,他寫盡了一名考生成功之後的喜悅心情。在無限春光之中,詩人盡情地縱馬奔馳,肆意縱橫地發洩心中的快意,好像要在一日之內,賞盡京中的名花。相信我們都有過孟郊這種感覺,相信我們真能體會那種浴火重生的情感。有的少年郎,二十出頭便能獨佔鰲頭,46歲的詩人能夠登科,更是已經遍嘗人間的酸甜苦辣。

也還是從這最後兩句詩中,引出了「春風得意」與「走馬觀花」兩個成語,可見其影響力之大。小珏認為,古來登科及第抒懷之作,這就已經是頂點了,無人能出其右,即便是元朝人高明在《琵琶記》中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也無法與之匹敵。

據說這是孟郊的第一首快詩,全詩節奏感強,讀起來一氣呵成,完全不像他「思苦奇澀」的風格,以至於還有人認為後人託起名偽作。其實,這樣一首名篇,誰捨得放在別人的名下?

不過孟郊前半生的舒心日子就這麼一天,後半生的舒心日子恐怕也就這麼一天。此後他只被授予了溧陽縣尉,不能施展其人生抱負。他疏於政事,甚至連縣尉都沒有當下去,依然是困頓一生。有後人就牽強附會了,比如宋朝人周紫芝、葛立方,明朝人瞿佑都表示,孟郊如此誇張,當個官這麼興奮,自然不是目光遠大之人,而且長安花豈能一日看盡,這麼說也不吉利。小珏只能評價:你們站著說話不腰疼!

相關焦點

  • 三首流傳千古的小詩,四個膾炙人口的成語,孟郊憑此成就名傳千古
    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兒子即將遠遊,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而且,後人也從這兩句中提煉出了「寸草春暉」這個成語,用以表達母愛。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洞房詩,為何會誕生成語「逃之夭夭」
    當年杜甫寫了首名為《嚴中丞枉駕見過》的妙詩,其中有一句「問柳尋花到野亭」,注意此處詩聖是在寫野外的美景,但到了明代,蘭陵笑笑生卻憑此句發明了成語「尋花問柳」,意思完全歪了。再比如當年蘇軾寫了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後一句是「花有清香月有陰」,東坡明明就是春夜在花園散了個步,擺明了是首寫景詩,結果這前7個字卻成了專門形容男女閨房的金句。
  • 崔郊傳唱千年的一首詩,打動無數讀者,還演變成一個成語
    下面介紹崔郊傳唱千年的一首詩,打動無數讀者,還演變成一個成語。贈去婢唐代:崔郊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可惜他雖然一心上進,卻家境貧寒,20多歲還沒結婚。不過他有一位住在襄州的姑母,條件優越,從小就心疼他,於是崔郊就千裡迢迢投奔了姑母。在姑母家住了一段時間,崔郊對姑母家的一切都很熟悉了,還結識了一位端莊秀美的婢女。這位女子天資聰穎,還會唱歌跳舞。他們朝夕相處,彼此漸生愛意。
  • 此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卻包含了1個千古名句和2個成語,萬世傳誦
    唐詩並不是說明只有唐朝有詩,而是在唐朝詩的發展達到巔峰,今天我們就講一下有關古詩的。還記得李白嗎?還記得李商隱嗎?還記得劉禹錫嗎?唐朝的一位又一位詩人的作品共同構成了絢麗的唐詩文化。下面小編就會講到一位詩人,提起他的名字,或許很多人就不知道,但大家都一定會聽過他的詩,那就是崔郊,雖然此位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可是這首詩卻流傳很廣。
  • 兩句用四個典故,這首奇詩千年來人人琢磨不透,卻又讚不絕口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一種修辭,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入詩,可以更加豐富和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能夠使詩句更加典雅,經得住推敲。接下來我們要賞析的這首詩把用典這種修辭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全詩朦朧神秘,溫潤雅致。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鬼」詩,句句詭異,其中兩句更是語出驚人!
    李賀被稱為「詩鬼」,他的詩想像力豐富,善於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詩歌中往往流露出「消極」的情緒,有一種幽冷荒誕的美,在詩史上獨樹一幟。李賀有二百多首詩流傳後世,其中「鬼」詩有十多首。《秋來》一詩寫秋天來臨時詩人的愁苦情懷,風格陰森詭異,是「鬼」詩中的經典之作。
  • 4個被誤會千年的成語,本無關風花雪月,如今含義卻令人難以啟齒
    不管是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或者民俗諺語,甚至成語等文化,一直以來便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一代代的傳承,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不斷革新換代,取其精華,去除糟粕,最終將最好的流傳下來。而今日,筆者便帶來了四個成語,原本無關風花雪月,可經過了世人的訛傳後,都變得讓人難以啟齒,甚至非常的猥瑣,下面,一起來看看是哪4個成語——一、一場春夢說到「春夢」二字,相信大家都會不自覺的笑出聲來,腦海中頓時閃爍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畫面,特別是網絡上流傳的那個段子,什麼「萬物復甦,又到了什麼的季節」。
  • 成語「翻雲覆雨」的出處,居然是廣為人知的他的一首詩
    在中國的漢語言文化中,成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成語大多自古沿襲下來,而其中大部分的成語都代表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成語「翻雲覆雨」出處。翻雲覆雨,常用來比喻一個人反覆無常、慣於玩弄手段。它的近義詞是朝三暮四、反覆無常,反義詞是矢志不渝。
  • 李商隱描寫荷花最悲痛的一次,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成語,有相當一部分便是來自於唐詩裡的名句,久而久之,轉換為了成語。所以說唐詩它不僅豐富,同時對於後世影響也是最大。唐詩從初唐一路走來,誕生了無數的名家,並且一直很強盛,即使是到了晚唐時期,那也是同樣的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作家,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李商隱和杜牧,他們兩人也被並稱為「小李杜」,意思是他們的才華,可以直追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這樣的一種評價,應當說是還是比較精準,他們兩個人都寫出令世人驚豔的作品。
  • 7歲駱賓王寫的詠鵝毫無情感 為何能流傳千年?鵝鵝鵝三字堪稱一絕
    說起《詠鵝》這首詩,我想大家都會背,這是一首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詩詞。從內容上看,也許很多人不會把它看成一首詩,只會看成一首童謠。那大家是否好奇,這首詩一沒金句、二沒鍊句、三沒情感、四沒思想格局,為何還能流傳千年,登上教科書呢?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雖然當時王維才17歲,寫下的這首詩也只有短短28字,但是卻將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表達的曲折有致、含蓄深沉,歷來深受世人的稱道與感動。尤其「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更是打動了無數人。那麼王維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寫出這首詩,又具體寫了啥呢?首先,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下原註:「時年十七」,這就說明它是王維十七歲所作的詩。而王維當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舉目無親。
  • 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兩軍交戰時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後來兩軍交戰時被拉去敵營,最後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華元,華元的出生地是宋國都城商丘,並且華元還是宋戴公的第五世子孫。他作為王公貴族,還在政治軍事方面有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也得到了宋文公的器重。
  • 宋詩中名氣最大的寫春天古詩,後兩句卻被玩壞變成了別的意思
    比如我們在這篇文章所說到的,可以說是宋詩當中名氣最大的寫春天古詩,後兩句最為精彩,但是卻被後世玩壞變成了別的意思。且看: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首古詩的題目就是《遊園不值》,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那更是成為了唐詩裡最經典的一句詩,同時還被很多的詩人化用過。那說到李賀,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還是他的那些「鬼詩」,譬如他的這首《秋來》,便是他最經典的一首「鬼詩」,雖然這首詩表面看似在寫秋天,但是卻營造出了一種陰森料峭,給人一種鬼魅飄飄的感覺,無疑這就是一首「鬼詩」。《秋來》唐代:李賀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 高考後最該讀的一首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南宋詩人在《滄浪詩話》中有這樣一段話: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雖然不完全正確,但這也確實是原因之一。唐朝的科舉考試中最主要的科目有兩個,一是「明經科」,二是「進士科」。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最後兩句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其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我們往往能看到雄奇的意象,以及詩中毫不掩飾的感情,如《塞下曲六首·其一》。《塞下曲六首·其一》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主要通過對邊疆生活的描寫,以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全詩語言輕快,風格豪放飄逸,尤其是最後兩句,氣吞山河,表達了李白高尚的愛國情操。
  • 孟浩然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堪稱描寫自然的千古絕唱!
    他一生著詩二百餘首,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便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春曉》。全詩如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據記載,孟浩然早年間隱居鹿門山,《春曉》便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這首隻有短短二十個字的詩,它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人人去傳誦它,探討它。
  • 李賀的這首《秋來》,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同樣也是一首「鬼詩」
    而他流傳下來的那些經典名篇,更是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特別是他的一首《金銅仙人辭漢歌》,更是唐詩裡的經典,裡面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被後世無數的詩人所化用。這兩句看似寫得很平淡,也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但結合下面的幾句,則是會發現這兩句其實是大有深意。頷聯又是描寫了自己當時的一種心境,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這首詩顯得更為有張力,「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誰會在日後讀我寫下的這些書?不使得這些書籍被蟲蛀食掉?那這兩句也最是能夠體現出詩人內心的憂愁,從而也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詩人的悲情的一面。
  • 李白這首詩設喻新奇巧妙,以水喻情,連綿不斷,表達了自己的思歸不斷...
    【注】此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這年夏季,詩人應友人元演之邀,同來太原,意欲攀桂以求聞達,然而輾轉三晉,時歷數月,終未能得到實現抱負之機會,到了秋季便寫下了這首詩。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宋代有一位老和尚,一天,老和尚騎著驢子穿過橋,但是不小心掉下來掉進了水裡。碰巧的是,就是這一跌讓他明白了佛教的真正含義,隨後寫了寫了一首著名的禪詩,全文如下:《啟蒙詩》我有一顆珍珠,被困在塵土中很久了;目前,塵土充滿了光線,穿過山脈和河流。全篇只有24個字,卻流傳了近千年。首句中的「明珠」指的是一個人的佛性,後人也經常將其引申為才華。次句「久被塵勞關鎖」是指這個佛性被世界耗盡,眾生無法擺脫,所以珍珠被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