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關聯電子材料的自旋態限域調控與...
為總結項目執行情況,更好地完成項目研究目標,由復旦大學牽頭的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關聯電子材料的自旋態限域調控與自旋電子器件應用」和「關聯體系多種量子有序態的競爭與調控」項目,於2018
-
4個國家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定向項目出爐,分別由誰牽頭?
6月18日,科技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2019年擬支持4個定向委託項目,國撥經費總概算1.1億元。分別為北京大學牽頭的「自旋超導等新型關聯體系的量子態」、中科院物理所牽頭的「小量子體系」、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的「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構築與操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的「光學量子計算」。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三五族半導體三維異質納米線原位構築與紅外探測應用」「基於集成光子器件的量子信息基礎研究」2019中期檢查會召開
2019年7月22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III-V族半導體三維異質納米線的原位構築與紅外探測應用」、「基於集成光子器件的量子信息基礎研究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拓撲超導...
2018年9月7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參與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拓撲超導等關聯體系的量子態」啟動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西樓563報告廳舉行。
-
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綜合極端條件下的新型關聯電子材料...
為保障項目按照任務書的內容有序開展,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承擔的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綜合極端條件下的新型關聯電子材料及量子態調控」和青年科學家項目「異核簡併氣體的雜質物理和新奇量子物態」,於2018年8月9日在北京召開項目啟動會。
-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
2018年9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成像晶片及應用」和「多場耦合納米異質結構光電子器件的基礎研究」在北京聯合召開啟動實施會議。
-
中山大學王雪華教授團隊率先製備出「三高」量子糾纏光子對源
量子光源是量子信息和量子光電集成晶片不可或缺的量子器件。實現高亮度、高糾纏保真度和高不可區分性的「三高」量子光子源一直是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一個重大挑戰。 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負責人、中山大學王雪華教授帶領的團隊瞄準這一國際前沿重大挑戰,基於量子光輻射控制理論,提出一種能克服光子側向和背向洩露,且能極大提高光子前向出射的新型微納「射燈」結構,其單光子理論收集效率在較大的帶寬中超過90%、最高可達95%。
-
中國科大在量子點單光子源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人造原子」的單光子發射,在兩能級原子體系中通過多雷射綴飾態和量子幹涉機理消除自發輻射譜線,證實了多光子ac斯塔克效應和自發輻射相干理論,為固態體系高性能單光子源和量子計算的研究開闢了新途徑。為此,潘建偉小組發展了新穎的量子點共振激發、多雷射綴飾態、高效螢光提取和單光子濾波技術。在此基礎上,在國際上首次證實通過雷射操縱量子點的自發輻射路徑之間的量子幹涉來控制自發輻射,實現對單光子光譜的動態調製,並系統證明了多光子ac斯塔克效應。該實驗不僅解決了一個重要的量子光學基礎問題,同時也展示了量子點體系的魯棒性和多參數可調節性,為未來的固態量子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
-
潘建偉、薛其坤等院士助陣,攻關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難題
今日(7月6日),高校科技進展從科技部獲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今起正式啟動線上申報。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可通過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填報申報信息。
-
我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要進展:科學家領銜實現高性能單光子源
新華社合肥8月13日電(記者 徐海濤)單光子源是光學量子信息技術的核心資源。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與陸朝陽、霍永恆等人領銜,和多位國內及德國、丹麥學者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一種新型理論方案,在窄帶和寬帶兩種微腔上成功實現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單光子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超越經典計算機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評價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
-
中科大實現軌道角動量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軌道角動量(OAM)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領導的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OAM單光子、OAM糾纏光子以及
-
中國科學家領銜實現高性能單光子源
本報合肥8月13日電 (記者徐靖)單光子源是光學量子信息技術的核心資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霍永恆等和中山大學餘思遠小組、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小組及德國、丹麥學者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橢圓微腔耦合實現確定性偏振單光子的理論方案,並在窄帶和寬帶兩種微腔上成功實驗實現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單光子源,為光學量子計算特別是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霸權」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論文近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新突破
中國科學家成功構建 76 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計算玻色採樣「九章」處理 5000 萬個樣本只需 200 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需 6 億年,適應性也變的更強。 量子計算是基於量子力學的全新計算模式,具有遠超經典計算的強大並行計算能力,在密碼破譯、核爆模擬、軍事氣象、機器學習等領域具有突出優勢,是高性能計算的發展趨勢,也是當前一項「顛覆性」前沿技術,各軍事強國都有一筆專項資金用於量子技術的科研攻關
-
西安交通大學:打造量子光學排頭兵
「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建立的陝西省量子信息與光電量子器件重點實驗室,我們主要從事高維量子態操控與超密編碼、高維量子密鑰分發、原子系綜中高維量子信息存儲、單像素光學成像以及光電量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在高維量子態和單光子的產生、調控、存儲及測量方面有著深厚的實驗和理論基礎。」李福利告訴記者。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
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該成果由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該成果由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大眾日報記者 王健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
-
我科學家領銜實現高性能單光子源
本報合肥8月13日電 (記者徐靖)單光子源是光學量子信息技術的核心資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霍永恆等和中山大學餘思遠小組、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小組及德國、丹麥學者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橢圓微腔耦合實現確定性偏振單光子的理論方案,並在窄帶和寬帶兩種微腔上成功實驗實現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單光子源,為光學量子計算特別是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霸權」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論文近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該成果由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量子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學術委員會會議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日前在太原召開,中科院半導體所李樹深等9位院士及相關專家出席會議。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山西大學量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通過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2001年8月組織的專家論證,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於2001年10月開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