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董事長:我們的員工不允許有缺陷,必須活到100歲

2020-12-06 投資家網

每個人活到100歲,就要成真?

作者:丹楓 

「10年內可以化學合成任何生命」、「每個人活過100歲不是夢」、「反對女性打宮頸癌疫苗」......這些均是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過往的驚人言論。5月28日,貴陽數博會上,汪董事長出席論壇時又出豪言:「我們每個員工必須活到100歲+,就是一百歲不封頂。」

如果不加標註,這句話可能聽上去遙不可及。而放到華大基因身上,似乎還有一絲「希望」。

近些年,生物醫藥「高科技」「高成長」的特性,讓華大基因等公司屢受資本追捧,華大基因更是得到紅杉、軟銀等知名機構的投資。而除了行業火熱,華大基因語出驚人的高層也是華大一抹亮色。

汪董事長多年前就宣稱,「活到100歲是有可能的,信的跟我來」,所以活到100歲在華大基因還真是個「小目標」;此外,公司高層尹燁2017年曾贊成「喝王老吉可以延長10%的壽命」。語出驚人的高管、神秘的基因測序,華大基因的科學狂想已經留下一幕幕「精彩」。

01、那些年,華大基因放過的豪言

先承接上文。汪建稱為實現「一百歲不封頂」的目標,華大基因有三項規定:員工不允許有出生缺陷、不允許比醫院晚發現腫瘤、不允許放支架。

針對第一條員工不能有缺陷,汪建稱「如果有缺陷那就是華大基因7000員工的恥辱。說明我們在忽悠社會,盯著別人的錢包,而不是真正從科學出發。」他自豪地稱公司現在出生1400個孩子裡,沒有一個有已知的、重症的出生缺陷。還詢問出席該論壇的馬化騰,要不要給騰訊員工也做一做基因測序。

先不管馬化騰是否接受汪大哥的邀請。不能有出生缺陷這一點,華大基因直接把霍金、納什這些科學巨匠拒之門外:據悉,霍金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博弈論之父」納什是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這兩種疾病都與遺傳有關。

相比華大基因對員工身體的硬性要求,在開明這點上,接納霍金缺陷的劍橋大學實力證明:人類健康固然重要,可人的創造力是可以超越身體和心靈限制的。

對於最後一條不允許放支架,汪建自己說有點「缺德」,但核心一點就是員工不能死於心腦血管病。此外,還有員工不能坐電梯等硬性規定。關鍵在於,以上這些都是華大基因內部的企業政策,這些規定甚至和員工升職、加薪掛鈎。

前有阿里把員工價值觀和收入掛鈎,如今華大基因把體重、身高和員工收入掛鈎,均為科技創新公司的「身體力行」。疑惑在於,華大把員工身體健康上升到企業政策,是否兼顧公平就業、員工個人權利、企業責任?

2017年底深商大會上,汪建也曾豪言「10年內,可以化學合成任何生命」。如果人造生命,那將與信仰上帝造人的宗教相衝突;此外,還有倫理問題、哲學問題等等,因此國際範圍內對合成生命並無太大明確預測。汪董事長這個「10年內」,或許應該加上必有的注釋。

同樣是2017年底,對於部分中國女性到美國或香港接種宮頸癌疫苗,汪健表示「我反對,疫苗4000塊錢,5年打一次,你做早期檢測,50塊錢,3年檢測一次。」此語一出,豔驚四座。不止各路醫療機構表示不認可,打假狂人方舟子也出來發言。

汪董事長背上了推銷基因檢測的嫌疑,而這一回,支持方舟子的人居多。

作為基因測序公司,華大基因言論超前在所難免,其「語出驚人」的特色也將延續。站在輿論風波之外,先了解下這家公司到底有著怎樣的「底色」?

02、深圳「三寶」之一or基因界「富士康」

深圳科技圈流傳一個說法:深圳有三寶——騰訊、華為、華大基因。相比騰訊和華為的名聲在外,華大基因低調、神秘了許多,當然,這和其專注基因測序領域有關。

1999年,中國承擔了全球人類基因組計劃1%的測序任務,華大基因因此創立。目前,公司已從最初基因測序任務轉型對外經營測序,業務擴展到DNA測序、合成、蛋白質等領域。

2017年7月,華大基因登陸A股,憑著生物醫藥高科技、高增長的東風,連獲19個漲停板,股價從發行價13.64元飆升至110元;在11月更是上漲到261.99元,市值破千億,成為僅次於茅臺股價的A股龍二,深圳三寶的地位得以彰顯。

然而,華大基因2017年財報顯示,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20.96億元、淨利潤3.98億元。市值曾破千億,淨利潤才不足4億元,其中泡沫可見一斑。2017年11月後,華大基因因IPO數據造假等問題,或許因為泡沫破裂問題,股價步入下行之路。時過境遷,如今公司市值定格在584億元,距離巔峰時跌去400多億元。

相比股價暴漲,華大基因在2010年就出過一次名。當年,華大基因從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購入128臺高通量測序儀,使其躍居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並獲封「測序工廠」、基因界的「富士康」。

談到工廠,就需要從行業產業鏈來看。目前,在全球基因測序產業鏈中,上遊是設備和耗材供應商,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壟斷上遊;中遊是第三方測序服務供應商,依賴上遊公司生產的設備來運營,華大基因為代表;下遊是醫院、實驗室等臨床機構。

2013年,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基因測序代工廠,華大收購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從而具備二代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能力。近年來,儘管富士康為華大基因生產基因測序儀的消息頻出,而真正能夠取代Illumina的測序儀尚未出現。

作為生物醫藥領域的上市公司,華大基因的業務尚待精進;比起「員工必須活到100歲」,真正用科技成果推動基因測序發展,或許來的更實在。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員工必須活100歲」是期望而非推銷產品,網友:蒙圈!
    近期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在貴陽出席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時稱,所有員工不允許有出生缺陷,如果有出生缺陷,說明公司"忽悠社會,盯著別人的錢包";公司所有員工必須活到100歲,員工腫瘤發現不得晚於醫院。"發表這一言語後引發網友討論。
  • 逐條解讀汪建「狂言」:基因檢測真能讓人活100歲嗎?
    不用向天再借500年,華大基因讓你活過100歲!5月28日,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在貴陽出席數博會論壇時稱,公司員工不允許有出生缺陷,並要求員工活到100歲,為此還制定了三項規定,包括不能坐電梯等。
  • 華大基因回應無創產檢質疑:染色體質量異常不在檢測範疇
    「NIPT納入到深圳市公衛項目不僅增加了民眾福祉,也帶來了大數據研究的機遇」,彭智宇強調:「無創產檢並沒有被濫用,應該被普及。我們希望將深圳的實踐經驗推廣到更多地方,讓更多懷孕媽媽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福祉。」
  • 華大基因百歲爭議背後:高科技企業還是金融投機?
    【文/觀察者網 奕含】「一百歲不封頂,我們所有的員工都必須做到這一點」、「我們員工中不允許有出生缺陷」、「員工腫瘤發現不得晚於醫院」……最近華大基因頻頻佔據財經媒體頭版,先是董事長汪建的「大嘴巴」語驚四座,然後各路媒體競相揭短。到底底華大基因是個什麼樣的公司?是民族科技企業標杆,還是造概念的金融投機團夥?
  • 崔永元手撕華大基因董事長背後: 疑將中國人遺傳基因數據傳至境外
    崔永元怒懟華大基因董事長  都知道,崔永元是堅定的轉基因反對者。  華大基因之所以被崔永元盯上,起源該集團董事長汪建的一句話。多家媒體截圖顯示「小崔讀書匯」稱:之所以發現華大基因有問題,主要就是這董事長汪建胡說八道:我吃過所有的轉基因食品,我的員工不許不可得癌症,我的員工必須要活過100歲……邪教。
  • 華大基因再起爭端,被合作方曝首席科學家是高中學歷!
    華大基因到底是妖股還是貨真價實?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很多人心中都會有個疑問,不知道今天是否有了確切的答案。曾經它的股價最高的時候達到了每股256元,市值突破1000億元,被稱為基因界的騰訊。創建19年來,華大基因在發展的過程中,它背後的榮光與爭議,從來就沒有少過。還記得今年的5月,華大基因的董事長汪建曾經在一個論壇上表示華大基因的員工活到100歲不封頂,還對員工規定了三大可以說是嚴苛的紀律。本意是想表現華大基因對人類的健康的重視,還有自家技術。結果沒想到此番話一出後,華大基因的股票隔日受到了影響,不增反減。
  • 華大基因上市周年考 主營業務遭質疑
    對於此次事件是否會影響公司的業務拓展和業績,華大基因在書面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未來,華大基因管理層將繼續堅持做好公司經營,保持公司經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以更好的業績回報廣大投資者。」  華大基因證券部人士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們正在就無創產前檢測技術與市場積極溝通,讓市場了解這項行業技術的實際情況。」
  • 中國最想「活命」的老闆:只想活到120歲,損失700億也不在乎
    如今的華大基因市值還不到300億,相較於其巔峰時刻,損失高達700億。華大基因2019年第一個季度的利潤也僅有1億元,以這個數字來計算,華大基因的年利潤也僅有4個億。所以其現在的市值依舊偏高,算下來市盈率都快接近百倍了。規定員工活至100歲,只想活到120歲華大基因是個很有爭議的公司。說起華大基因,就不得不說起它的老總汪健了。
  • 從合作到反目 華大基因「舉報門」背後糾葛
    2018年6月27日,華大基因發出澄清公告:南京昌健譽嘉曾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下稱「華大生命研究院」)有技術服務合作關係,但並不存在名稱的授權使用或實體的授權運營關係,且合作期間由於其存在違約事項,華大研究院已與其解除全部合作關係,南京昌健譽嘉及員工王德明的所有行為,均不代表華大控股及華大研究院的立場、觀點。
  • 曝首席科學家只有高中學歷 華大集團回應絕了!
    下面的內容不是段子,儘管可能會被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段子……7月10日,華大集團CEO徐訊回應「華大基因首席科學家只需要高中學歷」的質疑時表示,確實有高中畢業生在華大負責千萬級項目。華大的特點是,我們從來不會用學歷和資歷作為員工的唯一評價標準,給一個人項目,從來都是問你是不是有創意、是不是有熱情、是不是有能力去做科研。
  • 華大基因首席科學家爆高中學歷:不排斥文憑較弱人才
    徐訊表示,華大加入此次四方合作,是因為華大在生命健康領域的影響力和科技能力,「我們始終堅持我們的發展路徑,華大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主要參與蘇州生命健康小鎮整體規劃、產業部分項目運營管理及提供相關科研支撐,並未參與小鎮的產業載體建設或商業地塊開發,也沒有計劃在小鎮進行房地產投資。」  在可見的媒體報導中,王德明並未能拿出華大方面在蘇州健康小鎮圈地的相關依據。
  • 華大基因庫可以參觀嗎?
    從參與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中國部分)、承擔「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任務,到獨立完成「亞洲人基因組圖譜」100%任務,再到完成「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亞洲部分,汪建領導華大從參與接軌、到獨立同步、再到引領支撐的蛻變和進化過程。
  • 汪建對話郭臺銘,華大基因為何讓富士康生產測序儀?
    兩位大佬對話:談「測序巨頭」和「晶片工廠」的合作  3月1日,富士康總裁郭臺銘向媒體記者透露,富士康已與華大基因達成戰略合作。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更進一步稱:「華大基因若干儀器設備和產品,將交由富士康批量生產,例如去年年底剛通過生產許可的BGISEQ-50小型臺式基因測序儀。」  兩大巨頭的合作其實早有苗頭。
  • 繼證監局後 華大基因又被深交所問詢
    此外,華大基因以郵件對外發送檢測報告時,收件人郵箱信息無書面核對記錄,難以準確判斷收件人是否屬於合同約定對象,業務規範性難以有效保證。 其次,部分項目型收入核算與會計政策不一致,相關收入核算不規範,使得公司2017年多計收入1327.94萬元、淨利潤1244.94萬元。 另外,《決定書》表示,華大基因「存在關聯方員工參與公司研發、審批和項目跟進工作的情形」。
  • 華大基因尹燁北大對話毛大慶:科學人的夢裡是遠方
    時光荏苒,他們中已有兩位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或在產品及人力領域表現卓越。在華大基因這個員工平均年齡28歲、卻在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全球科研實力排名最高的民間機構」裡,已經是堅實骨幹。在自己的所學、所夢與人類的健康之間建立了巧妙的連接。
  • 華大基因:控股股東華大科技解除質押191萬股
    每經AI快訊,華大基因(SZ 300676,收盤價:130.25元)12月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通知,華大科技於2020年11月30日將原質押給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的公司股份約191萬股解除質押,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
  • 華大基因:5年不減持承諾的背後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基因」)在創業板上市,證券簡稱為「華大基因」,證券代碼為「300676」。  在現場,除了華大基因員工,參與敲鐘的還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中有唐氏症候群患者代表,也有腫瘤患者代表。  據機構估算,華大基因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汪建身家或超65億元。在上市致辭時,汪建承諾至少5年內個人不減持股票。
  • 華大基因王俊:基因技術如何改變人類健康?
    如果每個人生下來就有一個盒子,這個盒子清楚告訴你往哪去、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他如何指導和我們生活呢?首先第一個問題,如果我有一個盒子,編程告訴我能活多少歲。有人說你的基因,如果你做真正很好的遵循基因告訴你的事情,你可以活到150歲,但是為什麼活不到150歲?因為你會得各種各樣的病,這些病從年輕的時候開始一直到年老都有關係,而這些病跟基因有什麼關係、或者跟環境、跟數位化、跟IT、BT有什麼關係呢?
  • ...雲南省委書記陳豪在昆明會見了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雲南省委書記陳豪會見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據云南發布消息,10月12日上午,雲南省委書記陳豪在昆明會見了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建一行。*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華大基因千億市值背後暗藏哪些風險?
    【財新網】(記者 李妍)11月15日,華大基因(300676.SZ)盤中市值突破千億,躋身A股前列,引發次日停牌核查及估值爭議。相較於華大基因四個月前的發行價13.64元/股,昨日最高報價258.87元/股,已經累計漲幅超17倍,僅次於貴州茅臺,成為兩市第二高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