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攻關 助推黃河三角洲溼地...

2020-11-30 騰訊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互花米草原產北美大西洋沿岸,是典型的外來入侵物種,具有極強的耐鹽 耐淹和繁殖能力。上世紀80年代,互花米草作為固岸護坡植物被引種到山東沿海,但近幾年來,互花米草呈爆發式擴張,影響本地原生植物物種,降低潮間帶生物多樣性,阻隔溼地水文連通性,導致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局部崩潰,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成為制約山東濱海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災難之一。加快互花米草的生態治理迫在眉睫。

2016年以來,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聯合東營市政府,依託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生態試驗站,開展互花米草入侵機制與治理技術科研攻關及工程示範,治理成效顯著,成果被評估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推進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科技支撐。

通過多年的科研攻關,科研團隊摸清了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互花米草的分布現狀與入侵機制,提出灘涂高程是互花米草向陸擴張的主要限制因子。種子的有性繁殖在遠距離擴散中起主要作用,而新入侵的孤立互花米草斑塊主要依靠根莖的無性繁殖擴展。在弄清分布現狀與入侵機制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不同潮灘位的互花米草治理關鍵技術體系,包括貼地刈割、「刈割+翻耕」、「刈割+梯田式圍淹」等方法。

「該技術體系以物理防治為主,對環境擾動小,治理後有利於本地物種恢復。由於是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成本低,治理效果好,不同方法的一次性滅草效果均超過90%」。海洋大科學中心研究員韓廣軒介紹道。

團隊研發了潮間帶簡易高效的生態圍堰工程技術,並開展機械化工程治理實踐,在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建立了100畝互花米草治理示範區,這也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的互花米草治理示範區,推廣治理面積2000畝。

「連續4年的跟蹤監測表明,示範區內沒有再出現互花米草;同時由於示範區內營造了淺水生境,本土海草得以自然恢復」。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耿沛華介紹。

海洋大科學中心研究員、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長李超倫表示,依託該技術模式,2020年5月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批山東省互花米草治理項目,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承擔了該項目的技術規程編制工作,並編制了《東營市互花米草治理方案》,參與編制了《山東省互花米草防治實施方案》,為全省互花米草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幾年,護花米草在青島濱海溼地的分布也呈快速增長趨勢,主要分布在膠州灣、丁字灣等區域,其入侵已嚴重影響該區域生態系統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今年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牽頭制定印發《青島市互花米草防治實施方案 》,明確全市互花米草「三年消除期」。「未來三年,青島市將按照《防治實施方案》,依託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在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的成功治理經驗,逐步對膠州灣、丁字灣等開展護花米草綜合治理工作,打贏互花米草防治攻堅戰。」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王曉訓表示。

下一步,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堅持系統治理、科學治理的原則,因地制宜在青島濱海溼地全面開展互花米草生態治理,構建潮間帶綜合治理修復模式,恢復潮間帶生態系統,完善以互花米草治理、溼地微生境改造、本地植被恢復為主要內容的濱海溼地綜合恢復技術體系,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我國北方潮間帶綜合治理修復模式,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相關焦點

  • ...科學中心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攻關 助推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
    2016年以來,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聯合東營市政府,依託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生態試驗站,開展互花米草入侵機制與治理技術科研攻關及工程示範,治理成效顯著,成果被評估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推進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科技支撐。
  •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攻關 助推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了解到,自2016年以來,該研究中心聯合山東省東營市政府,依託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生態試驗站,開展互花米草入侵機制與治理技術科研攻關及工程示範,治理成效顯著,成果被評估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推進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科技支撐
  • 山東東營:構築生態城市「五水統籌」大格局助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
    構築生態城市「五水統籌」大格局 助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山東東營市探索具有東營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治水興水之路  山東省東營市地處黃河入海口,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東營市全面建設生態城市五水統籌治理規劃
  • 【中國科學報】認知陸海河相互作用支持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
    對汾河等汙染嚴重的支流,則要下大氣力推進治理。下遊的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要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一條昂首跳躍的巨龍,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約古宗列盆地奔騰而下,左盤右旋,自西向東,迤邐橫穿我國北方遼闊大地。
  • 集合中科院13家院所優勢力量 助推青島建設國際海洋名城
    ▲海洋大科學中心效果圖。今年初,中科院決定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聯合中科院其他12家研究機構,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經過10個多月的籌備,海洋大科學中心的平臺構建框架已經基本形成。如今,由9艘在役科學考察船組成的共享科考船隊、4個野外觀測站點和3個海洋觀測網組成的綜合立體觀測系統,成為海洋大科學中心的支撐平臺,一個面向未來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呼之欲出。
  • 中科院長期生態學研究為濱海溼地保護提供科技支撐
    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地處大河河口,因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具有多樣化的景觀類型和豐富的溼地類型,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黃河三角洲溼地也是陸-海相互作用典型區和我國重點開發區。近年來,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演變劇烈,導致生態服務功能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一系列問題。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人們再次把關注的目光聚焦於黃河三角洲、聚焦於黃河、聚焦於黃河流域、聚焦於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並留下了諸多或喜或悲的黃河傳說與黃河故事。毛澤東曾多次述說黃河,並率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投入治理黃河的偉大鬥爭。毛澤東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河上下」。他深情地說, 「這個世界上什麼都可以藐視,就是不可以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啊!」
  • 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建設 中科院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本報青島2月8日訊 中國科學院日前下發通知,決定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籌建期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今天透露,通過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建設,將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領域相關優勢研究力量,組織開展綜合交叉前沿研究,深入促進科教融合,建設海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和面向國內外的系統創新基地,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建設,為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提升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 李寬端在調研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溼地城市建設時強調:堅持用生態...
    東營網訊 9月27日,市委書記李寬端就推進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溼地城市建設進行調研。李寬端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溼地城市建設,紮實推動新時代東營高質量發展。市委副書記、利津縣委書記陳必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建軍等市級領導同志一同參加調研。
  • 東營境內的黃河|近年來,東營市如何研究治理河口難題
    對於泥沙的治理,減沙主要是搞好上遊和中遊的水土保持,減少泥沙的來源;排沙主要是修築導流堤工程,集水攻沙入海,開展疏浚拖淤;用沙即擴大三角洲堆沙範圍,主要措施是適當擴大尾閭河段擺動範圍,利用海洋蝕退能力減緩岸線延伸。因此東營境內的黃河治理主要是排沙與用沙。今天,就讓咱們走進東營境內的黃河,了解一下近年來對河口治理的研究。
  • 海洋科普丨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原產於北美東海岸及墨西哥灣,適於生長在灘涂溼地和入海河口。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對黃河流域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加快升級改造,提升包括煤炭、鋼鐵等在內的傳統優勢產業的品牌建設、結構優化和綠色生產水平。進一步加快5G網絡部署和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布局,充分利用信息化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應加快推進水源涵養治理工程,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封山禁牧工程等生態建設工程;加強、完善湖泊—溼地—草原—沙漠等生態系統的監測與管理,實時掌握黃河上遊生態環境演變規律;增大湖泊和溼地保護面積,加大沙漠化治理力度,合理調控流域水文生態過程,發揮高效水源涵養作用,涵水於地、涵水於草;以自然保護為主,生態建設相輔,構建適宜的生態補償機制,保障水源涵養功能的正常發揮。
  • 東營市圓滿完成黃河三角洲第一高樓沉降觀測任務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通訊員 張志清東營報導近日,歷經4年持續觀測,東營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圓滿完成黃河三角洲第一高樓--華納沃德中心項目超高層建築沉降觀測任務。華納沃德中心項目地處府前大街與廣州路交匯處,是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大重點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15億元,共48層高達215米,是目前黃河三角洲第一高度,建成後將成為東營及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地標性建築。東營市住房城建管理局成立專項科研攻關小組,將現代測量與經典測量技術相結合,探索性的採用數據遠程自動化採集與傳統二等水準相驗證的測量方法,確保採集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
  • 黃河三角洲白鶴棲息地評估與管理項目啟動會在東營舉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21日訊(記者 鄭美芹) 近日,黃河三角洲「極危」白鶴遷徙停歇棲息地現狀評估與適應性管理項目啟動會在東營舉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夥伴計劃(UNEP-IEMP)項目組以及來自中科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的專家參加了會議。
  • 中國海洋大學組隊赴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考察
    本站訊 1月28日至29日,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巍然率有關部門和學院負責人赴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考察,商討科教融合、校所合作等事宜。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高玲瑜,副所長秦松、王曉斌等會見了李巍然副校長一行。
  • 天正高 歌正長 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貫徹黃河流域生態...
    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9月初,市水務局水資源管理科科長梅仲河拿著一本厚厚的《2019-2020黃河河口應急生態補水初步效果評估報告》給記者看。他介紹,經過前期密集調度、持續調水引水,截至6月30日,我市中心城河道、水系、溼地共完成補水2.2億立方米,標誌著2020年度中心城生態補水任務圓滿完成。
  • ...發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食品博覽會和第二屆黃河三角洲高效...
    [2011年7月29日10:05:04]宋軍繼:為廣泛宣傳「兩區」的發展優勢和建設成果,集中推介對外招商合作項目,開展技術合作交流,拓展經貿合作領域,經省政府同意,省「兩區」辦和煙臺市政府、濱洲市政府共同研究確定,今年9月在煙臺市舉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食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海洋食品博覽會),在濱州市舉辦第二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經貿洽談會(以下簡稱黃三角經洽會)。
  •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調研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11月28日上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率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項目落地現場觀摩團一行,到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區中國科學院青島科教園考察調研了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籌備組組長、海洋研究所和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所長王凡結合海洋大科學的特點,從融合中科院涉海優勢資源,建設開放共享的先進平臺,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軍民融合等方面,匯報了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建設進展。
  • 推進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簡稱「黃三角農高區」)位於山東省東營市中心城南部近郊,版圖面積 350 平方公裡,90% 以上的土地為鹽鹼地。該地區鹽鹼尺度豐富,是發展鹽鹼地現代農業的天然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