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過程簡直堪稱寶媽寶爸歷險記,在育兒道路上需要突破層層阻礙,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基本上寶寶會爬後,就開始會自己玩了。
一歲以內寶寶常見的8個行為,哪些是壞習慣?哪些是有利於成長的?
今天就來給各位寶爸寶媽排排雷並告訴你們怎麼處理.
1.喜歡扔東西
相信不少寶寶都會出現喜歡扔東西的習慣,很多寶爸寶媽會覺得寶寶愛扔東西是在發脾氣,是壞習慣。
這種時候不要指責寶寶,事實上一歲以內的孩子,是不會故意亂扔東西的,他們還沒有發脾氣這個意識,更多時候,他們是為了和你玩,想吸引你的注意力。首先要分辨寶寶是發脾氣還是和你玩耍。
當寶寶拿起比較重的或尖銳的物品時,這時媽媽們需要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告訴寶寶這個物品不能拿,危險,會傷害到他。
我們可以購買柔軟安全的玩偶,挑選用用料安全環保,無異味,不刺激皮膚的嬰兒玩具專門給寶寶扔著玩,放在寶寶容易拿到的位置,既滿足了寶寶天性又不怕傷害到寶寶。
2.亂吃東西
寶寶還小的時候,對身邊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他們喜歡用味覺去感知世界,對感興趣的物品都舔舔,嘗嘗味道。這是寶寶的一個過渡階段,本能反應。如果寶媽阻止他們,他反而會以為你在和他做遊戲,更有興致把東西塞嘴裡。
某種程度上說,你不停搶他放到嘴裡的東西或不停說「不準吃」之類的話,這種行為本身就屬於一種強化,這會加劇寶寶的口欲期反應。
一歲的寶寶不知道什麼能吃不能吃,作為監護人的家長,一定要藏好家裡危險的物品和細小的零件,避免寶寶誤食造成生命危險。
建議購買安全環保,無異味的牙膠,可以幫忙緩解寶寶口欲期亂吃東西的習慣。
3.長大認生
其實寶寶認生很正常,是社會化能力發展的表現。寶寶出生到幾個月後,會逐漸對照顧他的爸爸媽媽產生一種依戀感。在這種穩定的依戀感下,寶寶產生安全感,而生人的出現打破這種依戀感和安全感,寶寶就會感到不安和恐懼。
爸爸媽媽如果覺得自家孩子比較認生,可以讓他慢慢接觸和熟悉身邊的人,比如親戚或者鄰居孩子,習慣這種環境就不會認生了。
4.吃手指
一歲以內的小孩子,通常走路不穩,移動全靠爬,那地上的髒東西全都粘到手上了,有些寶媽感覺得吃手指多髒啊,把細菌都吃進肚子了。
但我們要知道寶寶喜歡吃手,是個很正常的現象,是因為寶寶進入了口腔期,需要通過吃手指來得到安慰。這時候爸媽可以增加給孩子的洗手次數,從側面上保證寶寶的手指乾淨。或使用牙膠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去滿足口腔欲。
5.用手抓東西吃
很多寶寶在小時候,寶媽們就希望他們能學會用勺子吃飯。但是每次飯菜端上來,寶寶喜歡用小手戳一戳,抓一抓。很多家長不能理解,這是為什麼?
我們要思考,胡蘿蔔的口感,米飯的溫熱我們大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寶寶不知道啊。
對一歲以內的孩子來講一切都是新奇的,包括吃飯也是一樣!在他們眼裡吃飯可不止是裹腹,更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他們想要了解食材,想要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能吃?
6.喜歡搬東西
寶寶到1歲的時候,可以走動,就喜歡到處亂搬東西,總是把爸媽搞得頭都大了。其實搬東西會讓寶寶很有成就感,這是他們的天性,爸爸媽媽不應該制止他們。
我們可以利用這點,引導他們把玩具整理和收納起來,變成一個好習慣。
7.喜歡小動物
一般小朋友看見動物都會很興奮好奇,想去觸摸小動物。但很多家長會覺得小動物身上攜帶大量病菌,擔心寶寶接觸了會有危險。
經常一些小區裡,一家人遛狗出來,有些家長看見就會遠遠避開。強行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思維走,遠離小動物。
其實和小動物在一起,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以及愛心和細心。家長不應該去牴觸,在衛生和安全方面,家長可以把控好力度,教導孩子摸了小動物一定要洗手,不亂摸小動物,接觸之前一定要經過小動物主人同意以防發生危險。
8.爬高爬低
寶寶們的運動能力,可以說是超乎大家的想像,很多大人都不敢上的地方,孩子們卻是無所畏懼。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在孩子眼裡,沒什麼對高度恐懼的意識,凡是能爬就能爬,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危險。
家長要知道這時候說太多,只會激發孩子更多的好奇心。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在旁邊看著護著,孩子去爬的時候,家長在下面保證孩子摔下來能及時保護他,只有他嘗試了,才能知道這些地方不能爬,危險,會摔倒。
很多時候,家長考慮的事情,只是家長應該考慮的,不能強加到孩子身上。
不能因為家長後勤工作沒有做好,就阻止寶寶觀察和認識這個世界。
關於這8個行為,你家寶寶中了幾條呢?歡迎來評論區和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