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彥:為科技創新的「雛鷹」提供更多助力

2020-12-06 光明網

  2015年12月30日,雲集了眾多科學界與科普界「大腕」的「典贊·2015中國科學傳播」主題發布會,在清華科技園陽光廳隆重舉行。在當晚公布的2015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中,白髮蒼蒼的王乃彥顯得頗為引人注目。就在幾個月前,連續十年擔任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評委的他,因對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的傑出貢獻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雖然已入耄耋之年,王乃彥的生活仍舊十分忙碌,除了搞科研就是做青少年科普和人才培養工作,幾乎很難覓得片刻的清閒。這些年來,他的科普足跡早已遍布了大江南北。作為參與過我國第一顆氫彈研製和地下核試驗的核物理學家,王乃彥頻繁為全國大中學生及相關從業者科普核電知識,用輕鬆風趣的講解,增進人們對核電發展和核安全的了解與認識。不僅如此,王乃彥還經常奔赴全國各地,長期擔任各大青少年科技競賽評委,例如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的小小科學家」競賽活動等等。

  這些在全國開展的活動使得他經常要在各個城市輾轉,緊張的評審時間和巨大的工作量都讓他疲憊不堪,但王乃彥似乎仍樂在其中。「每一次的活動都給我很大的啟發和鼓舞。和學生在一起,似乎自己也變得年輕了。」王乃彥說,「在競賽中,我看到很多很有潛力的選手,他們的參賽作品很有想像力和創新性。他們是科技創新的『雛鷹』,具有創新的素質,只要我們給予一流的教育和引導,他們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光明網記者 蒲瀟 張佳興)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當代青少年趕上了科技創新的好時代
    全國教育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媒體人及各大教育機構的領軍人物5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創新改革浪潮中中國教育的創新發展之路。以下是本次論壇的精彩摘要。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發言。新華網 於耀東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黨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黨中央提出了創新驅動的發展方針,科技創新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中國正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長遠布局,奮力爭先。
  • 王乃彥:「氫」色歲月
    王乃彥,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5年11月21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56年畢業於北大物理系後,他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中子物理實驗室工作。三年後,在組長錢三強的推薦下,王乃彥去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中子物理實驗室工作。極其認真的態度,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得過諾貝爾獎的實驗室主任弗朗克教授從一開始對他的看不起轉為了讚賞有加。
  • 王乃彥:啟發學生科學思維,要給「實驗室」而非「參考書」
    6月18日,由科技日報社、中國平安、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研討會暨科技素養啟動儀式」上,白髮蒼蒼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王乃彥語重心長地強調,在他眼裡,孩子天生熱愛探索,「要保護青少年的好奇心,要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擴展思維,這能成就他們終身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的能力。」
  • 王乃彥:不能漏掉真正有潛力的學生
    如果算上今年在蘇州舉辦的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已經連續六屆擔任該項賽事的全國評審委員會主任了  儘管評審工作無比瑣碎,王乃彥的工作也十分繁忙,但他仍然堅持參與到這個「大學生科技奧林匹克盛會」中,與這些大孩子一起「玩科技」。  究其原因,王乃彥的回答非常簡單:「我覺得這個事情確實很重要——評委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挑選一些有科學潛質的優秀青年。」
  • 兩彈功臣王乃彥對合肥核技術的應用充滿信心
    2013年11月29日 16:01  稿源:合肥晚報     ○王乃彥為科技城合肥題詞贈言  當老一輩「兩彈元勳」陸續離世,他是仍然健在的為數不多的兩彈功臣。昨日,78歲的中科院院士王乃彥現身安徽中福光電科技成果鑑定會。
  • 院士王乃彥:從未離開科研一線
    參加了核武器試驗中的近區物理測試工作,為核武器的設計、試驗、改進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   王乃彥說,一生中有三次最關鍵的選擇成就了他。   一次是中學時代,他放棄了就業工作的機會而選擇了考大學;一次是放棄了原本熱愛的無線電電子學轉而學習核科學與核工程專業;還有一次就是年老之後繼續堅持科研工作,並選擇參加更能回饋社會的活動。
  • 河南擬遴選700家創新龍頭、「瞪羚」和「雛鷹」企業
    【大河財立方消息】11月28日,河南省科技廳網站發布通知稱,開展2020年度河南省創新引領型企業遴選工作。創新引領型企業是指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瞪羚」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和科技「雛鷹」企業。據介紹,2020年,河南培育遴選100家創新龍頭企業、100家「瞪羚」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和500家左右科技 「雛鷹」企業。
  • 王乃彥院士:發展核能,造福百姓
    作者:王乃彥,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核工業研究生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技網「核能發電技術創新高峰論壇」於2018年6月5日在福建福州召開,葉奇蓁院士、王乃彥院士任論壇主席,26位專家對核能利用創新技術發表演講,展開研討,進行院士、專家對話,並參觀福清核電站華龍一號機組建設情況。論壇主席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致辭並發表「發展核能供熱,緩解大量燃煤造成的大氣汙染」主旨演講。
  • 雛鷹、瞪羚及領軍企業的獎勵政策,來了!
    總 則 第一條 按照《天津市創新型企業領軍計劃》(津政發〔2019〕17號)關於雛鷹企業貸款獎勵及瞪羚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和領軍培育企業股改獎勵的有關要求,支持我市創新型企業發展,特制定本辦法。
  • 核物理學家王乃彥:學校教育千萬別把孩子培養成書呆子
    王乃彥認為,不管學文、學理、學醫還是進演藝圈,首先都要愛國,也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打好人生底色。王乃彥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一位20年如一日熱心關切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的慈愛的耄耋老者。 「比我聰明的人有的是」 「比我聰明的人有的是,我能走到今天,要感謝老師對我的啟發、學校環境對我的薰陶。」
  • 《杭州市科學技術局 杭州市財政局關於推進杭州市「雛鷹計劃」企業...
    企業申報網址為杭州市科技創新雲服務平臺(http://d.zjsti.gov.cn/ccphangzhou/)。四、杭州市「雛鷹計劃」申報流程是怎樣的?答:根據「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杭州市「雛鷹計劃」施行網上申報,企業通過杭州市科技創新雲服務平臺提交材料。
  • 建行助力廣州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廣州提出科技自立自強為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努力實現更有後勁的發展,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科技創新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灌溉支持,一直以來,建行廣州分行專注於科技金融、智慧財產權金融等新金融實踐探索,積極參與廣州科技金融體系的搭建和完善,為廣州地區科技企業提供更專業、更普惠、更全面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助力廣州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FIT粵」科創先鋒大賽成功舉辦。受訪者供圖「FIT粵」科創先鋒大賽成功舉辦。
  • 泛為科技斬獲金滑鼠4項大獎,助力品牌創造更多價值
    泛為科技憑藉超強實力,從參賽的1300+個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年度數字營銷創新力技術公司」 「年度最佳數字營銷系統」 「下沉市場營銷類 銀獎」 「出海營銷類 銅獎」共4項大獎,其中「出海營銷類」獎是組委會首次設立該獎項。
  • 聚焦南京創新周|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南京生物醫藥谷發布...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王彤 陶禹歌 記者 丁小玲)6月22日,2020南京創新周分場活動-南京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業頒獎儀式暨創新圖譜發布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大會發布了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新圖譜,此舉有利於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南京江北新區一直在加速推進以「基因之城」建設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
  • 「雛鷹計劃」5天航空科技夏令營
    」航空科技夏令營以「理論+實踐」的教學方式,重點培養6-16歲孩子航空科技和飛行技能知識,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填補校園教育空白,實現圓夢藍天的計劃。隨著我國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全民航空已是社會發展趨勢,屆時培養孩子航空興趣好愛,普及航空科技知識,掌握航空技能顯得迫在眉睫,為此 「雛鷹計劃」航空科技夏令營彌補教育空白,為青少年精心營造一個自由翱翔、圓夢藍天的航空舞臺。
  • 曹軍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地球環境科技支撐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標誌著創新驅動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行程上,將發揮越來越顯著的戰略支撐作用。報告還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雛鷹科普講堂第十六期 | 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之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堅持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創新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驅動力。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青少年應從小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不斷學習各種科學知識。
  • 【人物】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王乃彥院士
    url=rIMclQwhhzz9NyF-PhewmyetIy4OUCCos7yt_av3Z6AzfDGGfIMLT4wtUlxuhtqObXP5KL3VX_VpiMJhCGO85jGYe9Krt0pjpcJbZeKmAzxdeuFxv_q8hj7EJzBBHt7G[2]【走近核科學家】王乃彥:一位「幸運兒」的背後:http://mp.weixin.qq.com/s/ZKe5BnO5wr61ZcB1xJRbmA
  • 房山這位同學憑「小創意」喜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近期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揭曉來自房山區北京師範大學良鄉附屬中學高二(3)班的團員學生王薪曄憑藉「紅綠燈輔助燈帶」「助力房山張坊磨盤柿產業發展之雙用途電動高空採摘器」「不斷提升科技素養未來能為祖國的科技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據了解,房山團區委、區委教育工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在多所學校建立了優優創客工作室、機器人教室、科技創新室3D設計室、加工中心、科學探索實驗室
  • 75校慶·校友風採 | 1946屆校友王乃彥:中科院院士,永不停歇的核彈專家!
    「買不起書,父親幫我把課本抄下來,我拿著手抄本念」王乃彥說,他小時候,由於父親失業,家裡日子越來越艱難,王乃彥差點輟學了,但父親卻對他說,再艱難的日子也得念書。他清晰地記得,當時上外語課前買不起書,父親就想辦法從別人那裡借來了英語課本,父親將其中要上的課,用筆把單詞一個一個抄下來,而王乃彥就拿著這本手抄本去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