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2019年的未來100!這是變化莫測的一年。隨著消費者尋求駕馭這場風暴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顛覆性政治、經濟和環境潮流在文化、消費者行為和新興趨勢中發揮重要作用。
福利、壓力管理和健康都促使新產品和服務不斷發展,以幫助消除不穩定、持續聯繫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幸福的定義在不斷擴大,包括從心靈上到燈光設計的一切。
品牌也在不斷發展。它們正在成為公民領袖、倡導者,甚至治療師。它們通過重新塑造我們如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解決從性健康到更年期到脫髮的所有問題來推動對話變革,並且正在賦予令人耳目一新的開放式新對話。它們還在努力解決世界問題,引領物質科學創新,並大規模製定新的環境政策。很明顯,品牌可持續性曾被視為「美好的擁有」,也許僅限於再生包裝,現在已成為消費者的一種要求和基本期望。同樣,健康運動,曾經是沿海美國千禧一代和成熟市場的專屬,現在正在全球化。
技術繼續快速轉型,但我們看到根本變化出現了。隨著人們對這個群體的規模、範圍和道德行為(或缺乏道德)的認識變得清晰,矽谷正在進行聲譽清算。因此,我們看到大大小小的科技品牌,開始與更具道德或授權的隱私政策進行區分。矽谷也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 – 來自中國的科技公司。
在購物和消費方面,對購買決策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分散、個人化和視覺化。回顧我們今年的榜單,你會被Instagram對潮流、購物、視覺語言和文化的整合程度所震撼,也被所有消費者(不僅僅是有影響力的人)將自己視為品牌、策化人和創造者的程度所震撼。但這也有不利的一面。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品牌成功地利用視覺上引人注目的體驗、環境和包裝來激發有機的社交分享,但消費者正變得越來越聰明,開始退縮。
下一步是什麼?我們肯定會看到更多的顛覆,因為5G將真正落地。我們也看到了聲音作為娛樂、文化、新聞和品牌互動的渠道的豐富活動——有趣的是,它與多頻道娛樂生態系統同步。時尚品牌正在創建播客,流媒體平臺正在創造原創內容,社交網絡正在成為娛樂頻道,並且越來越多地以智慧型手機為主要門戶。
在智威湯遜創新機構發布的「全球100大趨勢」年度報告中,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為文化、科技和創新、旅行和酒店、品牌和營銷、食物和飲食、美容、零售、奢侈、健康、生活方式。本文選取了科技和創新作為重點闡述。
科技與創新:
1.科技人性化
科技品牌正在越來越多地嘗試融入,在我們的家庭和身體上開闢出空間,融入日常生活。它們正在把對話從我們身上的一部分焦點,轉移到一臺機器上——數據、圖像甚至是體液,轉向那些能夠平穩、令人放心地與用戶和諧相處的服務。信息以俏皮、無威脅的方式呈現,並伴隨著精心構建的不完美和特質。
一個更友好的品牌
品牌正在利用科技重塑品牌,爭取一種平易近人、友好和現代的身份。在2018年9月,Uber推出了一個全新的logo和一套定製字體,包括一個圓形的無襯線字體。
約會應用程式Grindr在2018年秋季創建了一個名為Kindr的新計劃,旨在「在Grindr和其他地方的同性戀社區中,營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熱情的環境」。品牌塑造帶有柔和的粉紅色調,讓人想起Goop等生活品牌。
觸覺技術
科技品牌的外觀和感覺的前提正在被重新考慮。在米蘭2018年Salone del Mobile設計周舉辦的谷歌Softwear Exhibition上,該品牌硬體設計副總裁Ivy Ross問道:「當你掌管谷歌時,你希望它看起來像什麼,感覺像什麼,你想如何與它進行互動?」這是向自己設計團隊提出的問題,該團隊於2016年正式成立,並於2017年推出了一系列消費類硬體產品。「人」這個詞是Softwear和谷歌設計硬體方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揚聲器行業正在進行重新設計,使用顏色和曲線設計,成為融入家居裝飾的產品。宜家於2018年憑藉其Eneby藍牙揚聲器進入科技市場,該揚聲器可以懸掛或由手提攜帶,表層覆蓋灰色斑點布料。這是由音響專家Sonos與丹麥設計品牌Hay合作,於2018年9月推出。「這些揚聲器應該像家具一樣對待:是適應不同需求和空間的強大、獨立的物體。」Hay的聯合創始人兼創意總監Mette Hay說。鮮豔的揚聲器與Hay為當代生活而製作的色彩繽紛的家居用品產生共鳴。
曲線
品牌越來越傾向於選擇彎曲和圓潤的形狀。 谷歌的Pixel Buds和鵝卵石形狀的Home Mini揚聲器具有舒適的圓形形狀,以及編織紡織品覆蓋物和電纜。
談到汽車,正在採用類似的美學。本田在2018年消費電子展(CES)上展示了其3E機器人概念。這個名字代表Empower、Experience和Empathy,並且不出所料,後者是一個曲線般的卡通式機器人(3E-A18),具有皮膚般的外觀和擬人界面,「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進行交流」。
為什麼它有趣:
大科技品牌越來越青睞一種無可挑剔的視覺語言,以頌揚不完美和觸感。整體美感是人性化、柔軟、有趣和精緻。它沒有使用三原色,而是依賴於更加柔和的數字調色板。
2.社交媒體健康
在過去幾年,圍繞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的討論一直為公眾所關注,包括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以及最近的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在內的一些知名人士,都在談論使用社交媒體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壓力。
社交媒體給我們帶來壓力了嗎?研究表明,社交媒體給消費者帶來的心理壓力可能包括不快樂、焦慮甚至抑鬱。Facebook的研究團隊在2017年1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承認,「當人們花大量時間被動地消費信息,即閱讀但不與人交流,他們表示之後感覺更糟。」此外,Origin research在2018年3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34%的Z一代永久退出了社交媒體,35%的人說社交媒體上的負面信息太多,29%的人說它「撕裂了他們的自尊心」。
公司正試圖通過將消費者健康放在第一位來重新獲得信任。 Facebook在其網站上有一個「在線健康」部分,其中包括一個青年門戶網站,幫助年輕人適度地使用該平臺。 Instagram於2018年4月首次推出Wellbeing部門,該團隊致力於使社交媒體平臺成為一個更健康的訪問空間。首要任務之一是過濾欺凌性評論,以「培養社區內的善意」。
谷歌於2018年5月推出了一項新的數字健康計劃,旨在通過監控習慣幫助用戶找到「正確的平衡」。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YouTube推出了Take a Break功能,允許觀眾安裝自定義提醒,以避免任何在線狂歡。同樣,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了時間管理功能,以防止過度使用。
為什麼它有趣:
根據Hootsuite和We Are Social的統計數據,社交媒體用戶超過30億。提供社交平臺的公司非常清楚,社交媒體可以通過打擊沉重的消費和反社會行為,以及通過對新用戶進行新的研究來教育用戶,從而對用戶施加壓力。但這夠了嗎?也許不是,但這是在下一代使用社交媒體之前找到一種有節制的方式的開始。
3.聲音帝國
「一位矽谷高管曾告訴我,如果你能擁有自己的耳朵,你就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蘋果公司向這一目標邁出了一步。「」天空新聞的科技記者羅蘭·曼索普表示,蘋果公司將耳塞式耳機的創新作為核心戰略。事實上,從音頻娛樂的爆炸式增長到關鍵品牌形式的快速擴張,包括Pandora和Spotify等公司,再到一波新的豪華耳機產品以及Amazon Echo、Google Home和Apple HomePod等設備的崛起,耳朵正在成為受眾的關鍵門戶。
Manthorpe表示,蘋果AirPods於2017年推出,標誌著耳機「常插即用」的正常化邁出了一步。「一旦添加了自動翻譯和聲音過濾等功能(不是今天,而是將來的某一天),它們就會變得像手機本身一樣不容忽視。」
隨著人們對播客、有聲讀物和戲劇的需求不斷增長,音頻娛樂也在迅速擴張。通過引入視頻內容和原創播客,Spotify已經開始超越音樂領域。 2018年,該公司宣布推出Spotify Spotlight,它將視頻內容與音頻一起整合到播客中。該品牌的工作室和視頻負責人Courtney Holt解釋說,Spotlight提供了「一種新的格式,將精彩的故事、新聞、信息和觀點與視覺元素融合在一起敘述。」
除了嘗試視頻內容外,Spotify還推出了原創播客,最著名的是Amy Schumer的《3 Girls,1 Keith》,於2018年6月底推出。憑藉7500萬高級用戶,Spotify引領了付費點播音樂流媒體市場。然而,根據愛迪生研究公司2018年的一項研究,蘋果公司目前主導著不斷增長的播客市場,估計每月用戶數為7300萬,比2016年增長5%。
與此同時,有聲讀物和播客帝國的浪潮將智慧型手機和音頻內容開闢成新的主要渠道。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亞馬遜擁有的Audible在2017年至2018年期間發布了77部原創音頻作品。該品牌還有近150多個在不同的製作階段,還委託製作單人劇和雙人劇,以及與女演員瑞茜·威瑟斯彭合作開發音頻原創作品。
這些平臺也代表了向越來越多的移動優先娛樂的轉變,特別是在年輕智慧型手機用戶中。根據愛立信的《2017年電視和媒體》報告,70%的消費者現在在行動裝置上觀看電視和視頻,這一數字自2012年以來翻了一番。預計該模式將持續,愛立信估計到2020年將佔50%。觀看將在移動屏幕上完成。自2008年以來,美國播客聽眾的數量也增加了兩倍。現在,美國25%的人口每月至少收聽一次播客。
為什麼它有趣:
音頻正在成為觀看或流媒體電視的關鍵頻道。它還與其他渠道交叉作用,創造了媒體生態系統。新產品包括原創播客、品牌策劃播放列表、音頻播放和有聲讀物,以及實時、編程和用戶生成的視頻內容,以及眾多其他合作,反映了編輯、品牌、原創娛樂和消費者生成的內容之間日益模糊的界限。
4.網際網路道德
「誰來教矽谷要有道德?」資深技術記者和Recode創始人卡拉·斯威舍在2018年10月《紐約時報》專欄中問道,他們呼籲科技品牌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方法來探索其平臺和產品的倫理影響。
越來越多的智庫、知名批評人士、品牌,甚至是技術領袖呼籲重新思考當今的大型科技行為,並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方式來規劃新創新帶來的災難性或破壞性影響,她是其中最新的一位。
「我們看到像Omidyar Network這樣的倡議提出了數字道德規範,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正在意識到他們的產品在心理健康、孤立、網絡欺凌和自殺等社會問題上的重要性。這就像希波克拉底的醫生誓言,「首先不傷害他人」在技術上的呈現主流。」《Good is the New Cool: Market like you Give a Damn》作者Afdhel Aziz說。
2018年5月,國際特赦組織、Access Now和一些夥伴組織發起了《多倫多宣言》,保護機器學習系統中的平等權和不歧視權。國際特赦組織的技術主管Sherif Elsayed-Ali最近加入了世界經濟論壇的人權和技術全球委員會。
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了另一種去中心化、更公平網際網路的新願景。「為了我們所取得的所有好處,網絡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不公平和分裂的引擎。」他在一篇關於Medium的博客文章中寫道。 「今天,我相信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關鍵的臨界點,並且這種強有力的改變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越來越多的新創業公司和智庫專注於技術的包容性和道德規範。Feminist Internet的創始人夏洛特·韋伯(Charlotte Webb)研究了數據收集中的種族偏見,以及Siri、亞馬遜Alexa和Google Home等虛擬個人助理的所有方面的不平等和道德窘境(所有這些都是女性聲音),強化了日常性別歧視。
甚至科技領導人也紛至沓來:Salesforce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抨擊了許多舊金山億萬富翁,稱他們沒有回饋這座讓他們通過避稅致富的城市,聲稱他們「囤積」資金並且沒有做足夠的事情幫助無家可歸者。 Salesforce還希望僱用一名首席道德和人道使用官員。
其中最響亮的聲音也許就是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於2018年10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隱私委員會會議上成為頭條新聞,呼籲更嚴格的隱私保護並呼籲美國數字權利法案。 「這場危機是真的。這不是想像,或誇大,或『瘋狂』。」他說,「我們這些相信技術潛力的人不應該從這一刻開始畏縮。現在,作為政府領導者,作為商業決策者和公民,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問自己一個基本問題:我們想要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為什麼它有趣:
在一個普及技術影響人們生活各個方面的時代,每周都有涉及科技品牌行為和道德缺失的醜聞,有跡象表明,這是一個轉折點。最初的媒體話語現在被更強大的企業和政府作為行動的號召所接受,而這一信息也正在消費者中獲得大眾意識。顯而易見的是,至少在曝光度上,科技品牌將需要做出回應,以保持良好的口碑。正如天空新聞的科技記者Rowland Manthorpe所評論的那樣:「我認為這其中很多都毫無意義,這是一種新的象徵性CSR,以表明它們正在實施變革,儘管蘋果此舉意義重大。這很重要,因為它具有很大的規模,並且本身也可能因為蘋果的影響力,在消費者中創造主流隱私需求,或者衍生出更便宜的科技產品。當你打開iPhone時,它首先說的是隱私是一項人權。這太棒了。」
5.消費者冠軍科技
隨著消費者呼籲保護和擁有他們的個人數據,科技品牌開始將控制權交到用戶手中。
Loomia邁出了邁向數據私有化的第一步,其平臺讓消費者完全掌控他們的個人數據,他們可以選擇保存或安全銷售。 Loomia Tile收集並存儲服裝中的信息,例如頻率和使用時間,然後佩戴者可以選擇與製造商共享以換取區塊鏈獎勵。 Loomia執行長Janett Liriano說:「Loomia平臺將改變消費者數據模式,以便個人而非公司擁有個人數據並從中獲利。」
Snips正在努力通過在區塊鏈上運行的分散式語音助手來保證數據的私密性,因此不會將個人信息發送到雲端。 「消費者越來越意識到依賴雲存儲的語音助理的隱私問題,而這些問題實際上會影響他們的使用。」Snips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Rand Hindi說,「然而,像區塊鏈這樣的新興技術正在幫助我們為語音助手創造更安全、更公平的替代方案。」因此,Snips系統不會像其他語音助手那樣,自動將用戶的個人數據發送到雲端來訓練人工智慧(AI)並使其更加智能。相反,Snips系統會向消費者提供補償,以換取他們將加密數據貢獻給其區塊鏈網絡。
Dermot Horgan設計了一個名為Data Municipality的概念性未來城市,圍繞個人資料庫建立。這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即個人而不是公司應該控制他們的數據,如何使用它以及誰可以訪問它。
為什麼它有趣:
科技品牌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為基於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的商業服務提供了一種積極的替代方案,旨在保護個人信息,並讓消費者決定如何以及何時使用自己的數據。
6.實時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直觀,新產品和設備可以立即適應周圍環境
Livio AI正在通過集成傳感器和人工智慧(AI)提升助聽器的實時反饋。最值得注意的是,該設備提供27種語言的實時翻譯。它還可以用作活動跟蹤器,Alexa語音控制器,以便在發生摔倒時向救援人員發出警報,或者播放流式傳輸音樂或電視音頻。
銳步於2018年8月發布了一款適合佩戴者運動的變形運動文胸。該材料含有增稠液,可根據運動改變質地,也可用於NASA太空服和防彈背心。該物質允許胸罩適應不同活動水平的支撐,以在移動時提供更多支撐,並在穿著者休息時軟化。
Puma與麻省理工學院設計實驗室合作,設計出能對穿著者的疲勞做出反應的適應性鞋子,這一成果是在2018年米蘭移動設計周上公布的。深度學習鞋墊使用對汗液有反應的細菌來收集有關穿著者的生物信息。然後,一層實時科技16個電子電路檢測該生物信息的任何變化並傳輸該數據,以幫助防止疲勞並提高性能。
麻省理工學院設計實驗室主任Yihyun Lim表示:「我們正在想像能夠實時適應用戶和環境的產品,而無需用戶做任何事情,以優化其運動、身體和性能。」
為什麼它有趣:
技術的進步正在使裝置和材料具有生物學能力,使其成為穿戴者身體的延伸。
7.科技隱藏數字
當涉及到大技術的崛起時,好萊塢正聚焦於一個鮮為人知的視角:女性視角。
一波又一波的新書和電影將探索矽谷的女性經歷,從發掘女性對科技發展的鮮為人知(但至關重要)的貢獻,到探索關鍵揭秘者闡述該行業如何對待女性。例如,Uber前員工蘇珊•福勒(Susan Fowler)因講述自己在Uber工作遭遇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的經歷而一舉成名。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反思Uber非常、非常奇怪的一年」。
電視專家Shonda Rhimes和Netflix已經獲得了前風險投資家Ellen Pao回憶錄的電視版權,描繪了這位前技術高管起訴公司Kleiner Perkins性別歧視的經歷。
朱利安·格思裡的新書《阿爾法女孩》(Alpha Girls)以「隱藏的數字」(Hidden Figures)為主題,已與電影公司籤約。《阿爾法女孩》講述的是矽谷那些看不見的女性英雄(其中包括艾倫·索爾金2012年的傳記片《史蒂夫·賈伯斯》中沒有提到的那些)。據Deadline網站描述,這本書展示了「那些有身份、穿得休閒、升職、創立了改變世界的公司的女性」,預計將於2019年出版。
最後,或許最引人注目的故事更多地關注的是一個反派英雄:詹妮弗·勞倫斯將扮演聲名狼藉的科技公司創始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該電影描繪了血液測試生物技術公司Theranos的興衰。
為什麼它有趣:
與文化和流行話語的各個方面一樣,#MeToo運動、第四次女權主義和關於白人男性父權制的廣泛話語,開始對所有行業產生更廣泛的漣漪效應。在娛樂方面,多樣性越來越成為一種要求,由不同導演和不同演員製作的電影取得了驚人的票房成績。很明顯,不同的觀點不僅重要,而且還在解鎖新的觀眾,更多的可能會隨之而來。
8.未來科技城市
科技品牌正將注意力轉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醫療保健到教育再到運輸,通過技術解決方案重新構想或「修復」這些領域。下一個?城市。城市設計是吸引矽谷和中國科技公司注意力的最新主題,因為他們重新思考社區和公民生活,以實現超級連接的未來。
從阿里巴巴的City Brain到Alphabet的Sidewalk Labs,科技公司正急於向我們展示如何利用技術使城市變得不那麼擁擠、更宜居、更安全。
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所擁有的Sidewalk Labs正在多倫多市中心東南部的海濱建立一個新的社區,這是北美融合技術與城市規劃的最大一項實驗。
根據Sidewalk Lab對發展合作夥伴Waterfront Toronto的提議,願景看起來像這樣:大量的自行車和人行道,以及價格合理的混合用途建築,而不是汽車和公寓。一個不用化石燃料就能給建築物供熱和降溫的熱網。一個傳感器網絡,可以持續收集物理環境中的實時數據。為居民提供個性化門戶或帳戶,以訪問公共和私人服務。房屋融資可能包括租金補貼或部分房屋所有權。
該發展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負擔得起的城市,培育其居民和企業。「在如何建設對我們的未來影響最大的城市方面,多倫多濱水區「將成為世界其他地區的榜樣。」項目首席開發官梅格·戴維斯說。
科技巨頭阿里巴巴正在為北京西南60英裡的新經濟特區開發City Brain人工智慧層。該公司已經在其家鄉杭州進行測試,在那裡使用數千臺街道攝像機收集數據來控制交通信號燈、優化交通流量、檢測事故並部署受訪者。
阿里巴巴還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推廣其City Brain。交通擁堵已成為家常便飯的吉隆坡,將成為中國以外首個實施該計劃的城市。
當然,對某些人來說看似烏託邦,卻對他人來說是反烏託邦。隱私權倡導者正在敲響監控可能持續濫用的警鐘。 2018年10月,隱私專家Ann Cavoukian辭去了她在多倫多項目中的諮詢角色,以「就其數據隱私挑戰發表強烈聲明」。
她在辭職信中寫道:「我認為我們應該創建一個隱私的智慧城市,而不是一個監控的智慧城市。」她最初被告知所收集的數據無法識別,但Cavoukian告訴記者她已經了解到第三方可能會獲得可識別的信息。
為什麼它有趣:
無所不在的監視及其產生的數據繼續引發極端反應,因為它能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也能侵犯個人隱私。隨著科技公司推出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這些爭論只會越來越激烈。
9.Uber生態系統
從電動滑板車到食品配送自行車和無人機(計劃於2021年),按需救護車到電動無人車甚至飛行租賃汽車,Uber迅速將自己定位為終極的宏觀到微型交通架構師。 UberEats計劃到2018年底為70%的美國人口提供服務,高於2018年10月的50%。電動滑板車公司Lime已得到Uber Technologies和Alphabet的支持,並於2018年4月,Uber收購了電動自行車公司Jump。
「我們致力於在Uber應用程式中匯集多種交通方式,這樣你就可以選擇最快或最經濟實惠的方式來到達目的地,無論是在Uber、自行車、地鐵,或其它更多方式。」Uber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說。
Uber的雄心壯志不止在街道。 2018年,它在Elevate Summit上分享了電動垂直起降車(eVTOL)的設計,旨在打造世界上第一個城市航空乘車網絡。該提案是在一系列大型烏託邦交通樞紐場景的基礎上推出的,並附有一份關於未來城市交通的白皮書。
該品牌的網站稱「Uber的 Elevate團隊正在開發一種名為UberAir的城市航空拼車產品。垂直起降的小型電動飛機網絡,將實現郊區與城市之間以及最終城市內部的快速、可靠的運輸。從2023年開始,Uber客戶只需點擊屏幕,就可在達拉斯、洛杉磯和第三個國際城市與UberAir一起按需飛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Uber將繼續與城市和國家的利益相關者密切合作,確保我們建立一個安全、安靜、環保的城市航空共享網絡,並支持多式聯運。」
為什麼它有趣:
「Uber正試圖成為滿足你所有交通需求的終極服務。從理論上說這是有道理的,也很棒。但你想擁有所有這些選擇。這就是在玩壟斷遊戲。一旦他們控制了一切,他們就會提高價格。」天空新聞的科技記者Rowland Manthorpe說。這也是品牌利用思想領導力和效果圖的一個例子,將未來想像成一種讓它看起來更有形、更具啟發性和重要性的手段。但是,這也可能有保質期,Manthorpe說:「我們將更全面地了解這一領域正在發生的事情。科技品牌不再參與綠色開放領域了。人們真的在關注。你看到有關這些舉措高度批評性的報導,在10年前被視為偉大。」
10.意想不到的形式
從以DNA形式發布的專輯,到19世紀繪畫的3D 遊戲場景,再到能讓你「看到」音樂的應用程式,各大品牌和文化創作者都在以意想不到的形式發布新產品,以引起人們的關注。
時尚品牌Kenzo 在廣告中利用超現實3D遊戲的視覺風格表達形式展現了La Collection Memento系列,將盧梭「LeRêve」的叢林風景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主角。
2018年推出的H&M x Moschino系列,H&M採用了Z世代數字故障文化,與Magic Leap合作,創造了一個增強現實沉浸式時裝秀。該系列在紐約首次亮相時亮相,是一個步入式盒子,喚起電視機內部,展示服裝。當用戶瀏覽超現實空間時,衣服和視覺元素對他們的運動做出了回應。
「我們正在努力了解時尚零售的未來。」H&M實驗室的Anna Tillberg Pantzar在發布之前告訴WWD。她補充說,技術將在未來的品牌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解釋說「H&M致力於時尚的未來,並走在技術的最前沿。」
不僅僅是時尚品牌。英國樂隊Massive Attack在其標誌性專輯《Mezzanine》發行20周年之際,用合成DNA鏈對其進行編碼,一種噴霧可以容納大約100萬張專輯的拷貝。藝術家兼樂隊成員Robert Del Naja也用含有相同DNA的墨水創作了一幅作品。
為什麼它有趣:
隨著體驗文化的不斷爆發,創作者和創新者通過他們創造的體驗獲得更多的實驗,從而推動藝術和科學的界限,激發消費者的興趣並引起關注。數字格式、人工智慧、新技術和遊戲也為實驗帶來豐富的、具有新創意的畫布。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