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識!病灶與症狀同側的腦梗死

2021-01-10 丁香園論壇

見識過病灶與症狀同側的腦梗死麼?我說的梗塞灶不是在小腦,也不是延髓下部,而是大腦半球。千變萬化的臨床病例時不時讓我們打破常識和固有思維,督促我們不斷學習!現在,就讓我們從一例特殊病例入手,學習一下這不尋常的腦梗死!

病例

67 歲男患,因「左側肢體乏力伴言語不利五天」入院。既往病史有高血壓病、2 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左上肢持物和左下肢行走不穩,伴有言語不利,理解和表達能力如前。

神經系統查體:右利手,構音障礙,左側鼻唇溝淺,左側肢體肌力 4 級,左側偏身痛覺減退,餘顱神經檢查、高級智能及共濟運動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頭顱 MRI 示左側半卵圓中心急性梗死(圖 1)。頭頸部 CTA+CTP 示雙側頸內動脈 C1、C4-6 段多發混合斑塊伴管腔輕度狹窄,脈粥樣硬化;左側胼胝體體部感興趣區缺血性灌注異常(圖 2)。5 天后複查頭顱 MRI+增強示左側胼胝體體部急性腦梗死(圖 3)。

圖 1. 初次頭 MRI+MRA 圖像。左側頭顱 MRI 中 DWI 示左側胼胝體體部高信號,右側 MRA 示動脈硬化改變。

圖 2. 頭頸 CTA+CTP 圖像。左側 CTA 示雙側頸內動脈 C1、C4-6 段多發混合斑塊伴管腔輕度狹窄。右側CTP 示左側胼胝體體部感興趣區 TTP、MTT、CBF 及 CBV 各項參數較對側均有升高。

圖 3. 複查頭 MRI+增強圖像。左側頭顱 MRI 平掃中 DWI 示左側胼胝體體部高信號,右側增強 MRI 顯示病變增強後呈輕度強化。

臨床診斷腦梗死,急診予抗血小板聚集、調脂以及改善循環等處理,好轉出院。

患者突發左側肢體無力,病灶同樣位於左側大腦半球,如此打破尋常,原因為何?

討論

由於皮質脊髓束的大部分纖維在延髓錐體交叉至對側脊髓下行,少數不交叉的纖維則繼續沿同側脊髓下行,因此肢體運動功能主要由對側大腦半球支配。

該例患者腦梗死部位與癱瘓肢體在同側,查閱文獻,既往有研究者分析了 10 例表現為腦卒中病灶同側偏癱的病例,提出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

先天性錐體束不交叉(圖四 [2])。解剖學和神經生理學已證實部分病人缺少錐體束交叉,形成兩個皮質脊髓前束,終止於兩側脊髓前角,支配同側肢體活動。先天性椎體束不交叉可通過彌散張量磁共振成像(DTI)證實。此種情況常伴其它變異,例如後顱窩畸形、Dandy-Walker 畸形、先天性脊柱側彎等。

圖 4. DTI 示未交叉的皮質脊髓束。

既往有一側腦卒中,另一側半球的神經功能重建使其支配同側肢體。曾有報導一例患者既往因右側殼核出血遺留左側肢體輕度偏癱,後發生急性腦梗死,梗死部位在左側放射冠區,該患者之前遺留的左側肢體輕度偏癱加重,而未出現右側肢體運動障礙(圖 5)。[3]

圖 5. 既往右側殼核出血灶和新發左側基底節區梗死灶。

研究者對該患者進一步進行了功能磁共振檢查(圖 6),發現右手(非癱瘓側)的抓握激活了左側大腦半球的感覺運動皮層;左手(癱瘓側)的抓握增加了左側大腦半球的更大區域的腦血流,包括感覺運動區、補充運動區和運動前區,但是右側大腦半球的任何腦區都沒有激活的表現。

圖 6. fMRI 示右手抓握激活了左側大腦半球感覺運動皮層;左手抓握增加了左側大腦半球的更大區域的腦血流,包括感覺運動區、補充運動區和運動前區。

因此,研究者認為初次的左側肢體偏癱的恢復是由於左側大腦半球皮層重組以及未交叉的皮質脊髓束增強所致,後來發生的新梗死可能損傷了同側下傳的未交叉通路,所以使得先前已經恢復的左側肢體偏癱加重了。

支配雙側面部和肢體運動的島葉第二運動區的病變。曾有研究通過電生理實驗發現島葉存在第二運動區及第二感覺區,支配該區神經纖維同側與對側呈相間排列,因此,發生於該區的梗死可為同側或雙側癱瘓。

對於本次報導的病例,該患者既往沒有腦卒中病史,此次出現左側肢體癱瘓及言語障礙,影像學提示左側胼胝體體部急性腦梗死,可能的原因是錐體束未交叉,遺憾的是沒有行 DTI 成像或功能磁共振來證實假設。以後臨床工作中再遇到此種不尋常的腦梗死,可嘗試從上述機制方面加以探索。

參考文獻

1. Saada F, Antonios N. Existence of ipsilateral hemiparesis in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two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Neurol, 2014, 71: 25-31

[2] Ng AS, Sitoh YY, Zhao Y, et al. Ipsilateral stroke in a patient with horizontal gaze palsy with progressive scoliosis and a subcortical infarct[J].Stroke, 2011, 42: e1-e3.

[3]T Ago,T Kitazono,H Ooboshi,et al.Deterjoration of pre-existing hemiparesis brought about by subsequent ipsilateraI lacunar infarction.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1152-1153.

作者: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方琪,韓春豔,惠品晶,王希明 


相關焦點

  • 患者反覆腦梗死,原因你絕對猜不到
    原創 清風無影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來自專輯神經檔案室一定要細心留意患者的伴隨症狀,尤其非神經系統症狀。腦梗死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患者多有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酗酒、肥胖等危險因素,但若患者無上述常見的危險因素,且反覆出現腦梗死,我們應該如何考慮?
  • 腦梗死的治療方法 腦梗死應該這樣治療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疾病,又叫缺血性卒中,中醫稱之為卒中或中風,腦梗死會傷害大家的身體,那麼請問腦梗死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治療腦梗死偏方是什麼?腦梗死吃什麼食物?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腦梗死的治療方法腦梗塞急性發生期的給藥路徑多採納輸液醫治,由於靜脈輸液可以使藥物敏捷效果於病灶,起到搶救患者生命的效果,所以在腦梗塞患者病況緊迫,需求儘快將藥物送入體內,或患者昏倒及其他狀況致使不能口服藥物時應輸液醫治,通常輸液一個階段後,過了急性期則應以口服用藥為主。
  • 「腔隙性腦梗死」這個臨床診斷,可以慢慢作古了
    神經病學教材通常將腦梗死分為「動脈粥樣硬化型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與分水嶺梗死」,導致腔梗的概念,在神經內科大夫中更是根深蒂固。在臨床上,我們對於中老年的頭暈、頭昏症狀,有時也簡單以「腔梗」敷衍了事。甚至,有人會將「腔梗」視作「良性」病變,將其當做純粹生理老化的結果,不予重視。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腦梗死!出現腦梗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腦梗死,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卻有一些年輕人因為過度的用腦,也會造成腦出現梗塞的情況,一旦堵塞就有可能會造成腦梗死的這個問題,所以說這種疾病,如今已經不完全屬於老年人的一種疾病了。另外一種原因就是現在有很多的年輕人,因為一些原因患有一些高血壓或者是糖尿病。而這些疾病也是危險極大的,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治療的話,也有可能會引起腦梗死的這種問題。
  • 神經科基本功——卒中症狀定位,你們要的彩色圖譜來了
    豆紋動脈閉塞導致內囊區域的小血管卒中(腔隙性腦梗死)(圖10-6),表現為對側純運動性卒中或感覺-運動性卒中;內囊膝部向後部缺血先後導致面癱、上肢無力、下肢無力,也可以主要表現為對側手共濟失調和構音困難(笨拙手、構音困難腔隙症候群);蒼白球和殼核受累很少有臨床症狀,但是有帕金森症候群和偏側投擲症的報導。2.
  • 顱內腫瘤早期有4症狀 應該如何診斷?
    原標題:顱內腫瘤早期有4症狀 應該如何診斷?   顱內腫瘤又稱腦腫瘤、顱腦腫瘤,是指發生於顱腔內的神經系統腫瘤,包括起源於神經上皮、外周神經、腦膜和生殖細胞的腫瘤,淋巴和造血組織腫瘤,蝶鞍區的顱咽管瘤與顆粒細胞瘤,以及轉移性腫瘤。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顱內腫瘤的4種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顱內腫瘤有什麼症狀?
  • 圖文並茂談卒中症狀定位,邊看邊學習
    豆紋動脈閉塞導致內囊區域的小血管卒中(腔隙性腦梗死)(圖27-6),表現為對側純運動性卒中或感覺-運動性卒中;內囊膝部向後部缺血先後導致面癱、上肢無力、下肢無力,也可以主要表現為對側手共濟失調和構音困難(笨拙手、構音困難腔隙症候群);蒼白球和殼核受累很少有臨床症狀,但是有帕金森症候群和偏側投擲症的報導
  • 突發偏側舞蹈症:竟是高血糖惹的禍
    偏側舞蹈症(HCHB)是一組因基底核(尤其是紋狀體)受損而引起的對側肢體運動障礙,表現為單側肢體持續、不自主、無規律運動。
  • 如何快速定位腦梗死的供血動脈
    我國腦卒中現狀    腦血管病的死亡上升至疾病死因第一位,無論城鄉    急性腦梗死佔卒中的69.6~70.8%,1年致死靜脈溶栓的禁忌症    CT提示腦梗死範圍大於1/3大腦半球    MCA供血區的早期梗死CT的4個徵象    (1)大腦灰白質界限不清,半球腦溝變淺    (2)基底節區(豆狀核)邊界顯示不清    (3)島葉條帶徵( insular
  • 卵圓孔未閉——腦梗死的隱形殺手
    卵圓孔未閉——腦梗死的隱形殺手 2020-09-18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腦梗死為首發表現的Trousseau症候群1例報告
    輔助檢查頭部MRI提示左側顳頂枕葉大面積亞急性腦梗死,左側基底節區及兩側額頂葉,小腦半球多發腔隙性亞急性腦梗(見圖1),MRA提示左側大腦中動脈側裂池段以遠部分閉塞。頭頸部CTA提示雙側大腦前動脈均起至於左側頸內動脈,椎動脈左優勢型,右側椎動脈顱內段較左側纖細(見圖3)。心臟彩超:心臟各房室腔大小未見明顯異常。
  • 女子頭痛難忍遲遲查不出病因,這項技術讓「隱形」病灶無處遁形
    緩解後無任何不適與常人無異,但頭痛發作時疼痛難忍,並且有全身乏力症狀。 周女士四處求醫無效後,她來到益陽市中心醫院門診就診。 但神經外科一病區醫療團隊還是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周女士右側側腦室較左側側腦室增大,中線向左移。 一般這種情況多考慮為腦室內有佔位性病變堵塞了右側腦室流出道,可是增強磁共振並未看見佔位病變!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一文搞定
    以上2大試驗奠定了rt-PA在急性腦梗死發病4.5小時內靜脈溶栓地位。急性腦梗死3h內靜脈溶栓適應證和禁忌證自1995年NINDS試驗以來,隨著靜脈溶栓治療腦梗死患者越來越多,靜脈溶栓部分絕對禁忌證變成相對禁忌證,部分相對禁忌證已成為不是禁忌。以下是2014年與2018年靜脈溶栓指南中變化:
  • 肺結核的症狀有哪些 患上肺結核怎麼辦
    肺結核的症狀有哪些?患上肺結核怎麼辦,肺結核的治療有哪些?在飲食方面,肺結核吃什麼食物好?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肺結核的症狀有哪些肺結核初期或病變輕微者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易被病人等所忽 略,而一般症狀,與許多其它呼吸道感染相比,除了比較遷延外,一般很少特徵性。(一). 全身症狀1.
  • 共濟失調典型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人們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因而患上共濟失調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很多人由於對共濟失調的症狀不了解,因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說我們還是應該要了解共濟失調的典型症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關於共濟失調的典型症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這例DWI 高信號,不要誤診為腦梗死!
    2、右側顱骨部分缺損,右側額顳葉多發軟化灶伴膠質增生;3、兩側側腦室周圍腦白質疏鬆伴多發缺血灶。 結合上述影像及症狀和治療,考慮癲癇——複雜部分性發作可能,故予加用「卡馬西平片 0.1 g tid 」口服治療,此後住院期間患者失語及右側肢體活動障礙未再發作,住院期間予動態腦電圖檢查及頭顱 MRI 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