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團隊開發了針對癌症患者的3D列印T細胞水凝膠

2020-09-06 白令三維

西班牙領導的研究小組3D列印了一種水凝膠,該凝膠能夠模仿人類淋巴結的行為,並加速癌症患者中T細胞的產生。通過結合基於聚乙二醇(PEG)的聚合物和抗凝肝素,該團隊製造了一種結構,該結構可使T細胞更有效地遷移和增殖。鑑於T細胞具有殺死腫瘤細胞的能力,該研究小組的新材料可以用作新型癌症免疫療法的基礎。科學家已經向歐洲專利局申請了其新型聚合物水凝膠的專利,他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將其技術帶入醫院。

研究團隊希望他們的3D列印水凝膠能夠儘快在醫院環境中部署,並已嘗試為其工藝申請專利。圖片來自《生物材料》雜誌。

對3D列印T細胞解決方案的需求
與癌症的化學療法和外科手術治療相反,免疫療法利用患者的免疫系統來防禦致命疾病。癌症可以出現在現有的細胞中,並且能夠逃避免疫系統的反應,但是可以對T細胞進行編程,以鑑定和破壞這種細胞,並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然而,基於T細胞的方法面臨挑戰,因為修飾的細胞可能難以製造,操縱和控制足夠大的劑量才能有效對抗癌症。此外,基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治療方法可以主動尋找並消滅腫瘤,因此迫切需要細胞擴增系統來推動其廣泛採用。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於T細胞的體外增殖,但是這些方法未能將人類淋巴結的影響納入考慮範圍。例如,細胞因子CCL21是一種存在於淋巴結中的化學物質,它通過趨化因子受體CCR7與幼稚T細胞相互作用,並增強細胞增殖和遷移。

同時,3D列印的細胞外基質(ECM)通常用於模擬真正的ECM,目的是創造一種鼓勵細胞擴增的滋養環境。除了提供比標準陪替氏培養皿更真實的條件外,還可以使用不同的蛋白質和生長因子定製人造ECM,以增強細胞生長。

顯示過繼性細胞治療過程的簡化圖。圖片來自《生物材料》雜誌。

西班牙研究小組的新穎方法
研究人員結合了CC21、3D列印的基於PEG的ECM和血液稀釋劑肝素的優勢,共同創造了一種ECM,可以重現淋巴結內的狀況。如果成功的話,研究小組的水凝膠可以積極提高CD4 T細胞的增殖能力,同時可以對過繼細胞療法(ACT)的細胞分化進行微調。為了創建他們的ECM水凝膠,西班牙研究小組用一種馬來醯亞胺化學物質對肝素進行了功能化。然後將混合物放置過夜,然後通過透析純化,並與被磷酸鹽緩衝鹽水(PBS)覆蓋的PEG複合物合併。合併後,共價交聯發生,導致凝膠化,最終創造了該團隊的新型水凝膠。


後來製造了重量百分比分別為6%wt,4%wt和3%wt的ECM,隨後的流變表明,每種ECM都需要200-240分鐘才能穩定下來。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方法對這三種不同的配方進行了研究,結果揭示了少量PEG與高孔隙率之間的相關性。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觀察到的中值孔徑為55μm,與較厚的基質相比,具有此孔隙率或更低水平的ECM更有利於細胞擴增。結果,3%wt的水凝膠被認為對T細胞聚集和增殖最友好。然後將不同濃度的1 ng / ml,20 ng / ml和100 ng / ml CC21細胞因子添加到ECM混合物中,以評估CD4 T細胞的擴增。

研究人員的測試表明,較高的ECM孔隙率對應較低的細胞增殖速率。圖片來自《生物材料》雜誌。

總結碘化丙啶(PI)的活力測試表明,與異位懸浮狀態相比,T細胞在PEG-ECM中的複製量增加了25%。還發現載有細胞因子的水凝膠可促進效應細胞比例的增加,這意味著將來可以修飾T細胞的組成以增加其對癌細胞的毒性。

研究小組的方法已證明是離體細胞增殖技術的有效替代方法。通過各種評估來鼓勵細胞生長,還證明了將CCL21添加到團隊的水凝膠中。結果,研究人員推測其他化學分子,例如CCL19和IC3D列印-1,可能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患者帶來更好的臨床結果。將來,由西班牙領導的團隊認為,他們新穎的基於PEG的水凝膠可在醫院環境中被廣泛採用。研究小組在論文中說:「該支架改善了細胞的增殖並影響了表型,可以在製造人工淋巴結時進一步探索。預計還將加載CCL21的3D PEG-Hep水凝膠與灌注系統和新型生物反應器兼容,以在良好生產規範(GMP)條件下在大型設施中工作。」

相關焦點

  • LLNL科學家使用3D列印了解癌症
    醫生們目前無法提早定位和治療癌症病灶,這也使得病情非常難以控制。美國LLNL(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3D生物列印與計算機流程模擬相結合,以更好地了解癌細胞在患者身體內的擴散。並且微流體設備缺少循環腫瘤細胞可用的全部附著位點,並且它們的幾何形狀無法在模型之間精確複製。為了克服現有微流體設備的局限性,LLNL團隊利用3D印表機開發了一種基於水凝膠的血管流動設備。研究人員通過3D印表機對生物膜水進行圖案化,並將其嵌入到明膠纖維蛋白水凝膠中,然後排空通道並注入生化內腦內皮細胞,形成血管樣組織。
  • 自組裝肽基水凝膠的生物3D列印
    三維細胞構建的生物列印具有明確的結構和可控的細胞空間分布,在組織工程領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正在開發新的3D組織模型,以研究在組織發育、受損或疾病組織再生過程中發生的複雜細胞的相互作用。目前,三維細胞列印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能夠形成結構和功能完整的生物結構。雖然3D列印技術取得了進步,但仍然缺乏合適的水凝膠或「生物墨水」來增強可列印性和細胞活力。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
  • 基於水凝膠微粒的直接3D列印仿生細胞球體生長支架
    3D生物列印已經成為在3D中精確定位材料、結構和功能的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理想地可以製造用於組織工程、藥物篩選、和人工器官的仿生構造。3D列印支架不僅應該支持細胞生長,還應該提供化學、物理和生物利基來引導幹細胞分化為靶細胞。然而,到目前為止,許多用作生物印刷油墨的水凝膠和前驅體都是通過相變或UV固化而固化的,這通常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或對細胞有害。
  • 用於細胞3D列印的可見光交聯水凝膠
    光固化水凝膠因其在交聯過程易控、固化速度快、非接觸式成型的特點受到廣泛關注。光交聯過程與光引發劑息息相關,常用的光引發劑的吸收峰在250nm-400nm之間,長時間暴露在此光強下會對細胞的DNA造成損傷,增加致癌風險。因此,在細胞3D列印過程中使用可見光交聯是一種更安全的方式。
  • 中科院王曉龍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的3D列印
    圖 | 二次塑性後的 3D 列印雙網絡水凝膠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曉龍及其團隊通過構築雙物理交聯網絡實現了超高強韌水凝膠的 3D 列印。 此前,王曉龍所在團隊於 2015 年利用分子工程設計製備出了具有雙交聯網絡的超高強度水凝膠,斷裂應力超過 6MPa,斷裂拉伸率達到 700% 以上(Adv. Mater. 27, 2054-2059)。這次他們結合 3D 列印技術同樣完成了雙交聯網絡高強韌水凝膠的製備。
  • NIST開發納米級3D列印凝膠新方法
    科學家近年來也在尋求如何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納米級別,比如NIST開發的3D列印凝膠和軟質材料的新方法。該研究團隊沒有像大多數現代軟材料3D印表機那樣使用紫外雷射(UV)或可見光來引發其凝膠,而是利用電子和X射線束來固化一系列光敏樹脂。事實證明,這些短波長的雷射比常規光束更聚焦,並且能夠製造具有高水平結構細節的凝膠,尺寸小至100納米(nm)。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根據美國腎臟組織的統計,每月有3,000多名新患者加入腎臟候診名單。這巨大的患者需求促進了再生醫學和生物列印腎臟。阻礙3D列印腎臟發展的技術挑戰很多。可能的最大障礙是,目前沒有任何技術能夠模仿該器官的結構複雜性,其他障礙包括缺乏受控的細胞分布系統以及用於血管化和神經支配的高解析度細胞沉積。
  • 3D列印複雜「腫瘤-血管-骨」癌症轉移模型研究癌細胞轉移機制
    轉移性乳腺癌(BrCa)細胞具有侵入骨組織的傾向。臨床證據表明,7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發生骨骼轉移,導致嚴重的疼痛、骨折甚至死亡。研究癌症轉移背後的生物學機制是癌症治療的關鍵。癌症轉移的過程往往很難直接在患者體內進行研究,目前已經開發了一些體外癌症模型。
  • 巴西聖保羅大學開發用於3D列印食品的水凝膠
    近日,巴西聖保羅大學路易斯·德·奎羅斯學院(ESALQ-USP)研究人員與合作者,開發了以變性澱粉為基礎的水凝膠,用作3D列印食品的「墨水」。研究人員生產的第一批凝膠是以木薯澱粉為基礎的。在之前的一個項目中,他們開發了用臭氧修改澱粉結構和性質的方法,他們通過對氧氣進行放電產生臭氧,將氣體與水和木薯澱粉混合液放在一個容器中使之冒泡,然後除去水分使混合物變幹,結果就產生了變性澱粉。
  • Biomaterials|生物3D列印骨轉移瘤模型
    這種體外模型理想地使轉移細胞的生物學儘可能接近地模仿其體內行為。在這裡,研究者利用微細加工和癌細胞生物學中的尖端技術,開發了體外乳腺癌骨轉移模型。為此,首先3D列印了一個骨骼支架,該支架可重現小梁結構,並可用成骨細胞樣細胞,膠原蛋白基質和礦化鈣進行調節。因此,證明了該裝置提供了足夠的土壤來接種原發性乳腺癌骨轉移細胞。
  • 掃除人造功能性器官技術障礙 水凝膠3D列印可快速生成複雜脈管
    原標題:水凝膠3D列印可快速生成複雜脈管美國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生物列印技術,可快速生成有複雜內部結構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膠,用來模仿人體氣管和血管等脈管系統,為未來人造功能性器官掃除一個重要的技術障礙。該突破性成果刊登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
  • NIST科學家在納米尺度上開發3D列印凝膠和軟材料的新方法
    近日,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3D列印凝膠和軟材料的新方法。該研究團隊沒有像大多數現代軟材料3D印表機那樣使用紫外雷射(UV)或可見光來引發其凝膠,而是利用電子和X射線束來固化一系列光敏樹脂。
  • 用於組織工程支架的3D列印氧化石墨烯水凝膠
    然而當前基於石墨烯材料的3D列印技術中為了達到理想的材料強度,有些需要較長時間的蒸發或凍幹以提高材料濃度,有些則需要引入較高比例的增稠劑。石墨烯材料較為簡單便捷、低成本的3D列印技術還有待開發。基於鐵離子交聯的氧化石墨烯水凝膠已有研究表明,二價以上的過渡金屬離子通過配位作用有助於氧化石墨烯溶解交聯生成凝膠。
  • 我國科學家開發了3D列印的載藥神經康復繃帶
    來自我國四川大學和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3D列印的自粘繃帶,能夠提供神經修復藥物。 該團隊製造的紗布包括兩個點擊激活的水凝膠層和一個內部區域,可以裝載再生藥物。使用DLP印刷方法,該團隊能夠在內部注入藥物的水凝膠製造繃帶。
  • 中科院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3D列印,高強韌性、製備方便性凸顯
    圖 | 二次塑性後的 3D 列印雙網絡水凝膠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曉龍及其團隊通過構築雙物理交聯網絡實現了超高強韌水凝膠的 3D 列印。此前,王曉龍所在團隊於 2015 年利用分子工程設計製備出了具有雙交聯網絡的超高強度水凝膠,斷裂應力超過 6MPa,斷裂拉伸率達到 700% 以上(Adv. Mater. 27, 2054-2059)。這次他們結合 3D 列印技術同樣完成了雙交聯網絡高強韌水凝膠的製備。
  •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AFM|3D列印高強韌雙網絡顆粒水凝膠
    為了解決這個缺點,引入了一種新穎的3D列印方法來製造堅韌的軟質材料,即由分隔試劑製成的雙網狀顆粒水凝膠(DNGH)。這是由一種由微凝膠組成的墨水實現的,該微凝膠在含單體的溶液中會溶脹。墨水經過添加劑製造後,這些單體被轉化為滲濾網絡,從而形成DNGH。這些DNGH足夠堅硬,可以重複支撐高達1.3 MPa的拉伸載荷。而且,它們比它們所製成的每個純聚合物網絡都要堅韌一個數量級。
  • 我國科學家開發3D列印的藥物神經繃帶
    中國3D列印網10月29日訊,來自中國四川大學和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3D列印的自粘繃帶,能夠提供神經修復藥物。該小組製造的紗布包括兩個點擊激活的水凝膠層和一個內部區域,可以裝載再生藥物。一旦包裹在受傷的神經部位周圍,該裝置就會以刺激周圍神經系統(PNS)中神經膠質細胞生長的方式釋放藥物。
  • 3D生物列印可以培養的人體器官,然後移植到患者體內,馬上實現了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萊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Antonios Mikos說,與許多實驗室正在研發的細胞支撐水凝膠支架不同,這一過程產生的硬植入體可以通過手術移植來癒合骨骼、軟骨或肌肉。這種生物相容性植入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解,最後只留下自然組織。他表示,在通常情況下,3D列印的支架會均勻地植入細胞。
  • 使用通用正交網絡生物水凝膠的生物3D列印
    Heilshorn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通用的生物正交生物墨水交聯機制,它可以與細胞兼容,並與一系列聚合物實現交聯,並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3D Bioprinting using UNIversal Orthogonal Network (UNION) Bioinks」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