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測數量關係考察中,排列組合中的同素分堆問題是其中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很多考生為之頭疼。事實上,它比較簡單,技巧性方法性很強,要想把此類題目做好,就必須掌握實用技巧。它有一個固定的套路去解題,在此,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介紹並總結一下做題的規律。
一、題目特徵
把n個相同的元素分給m個不同的對象,每個對象至少分得1個,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所以其本質就是相同元素的不同分堆問題。
二、基本條件
n個元素是完全相同的。
所分的元素必須分完,不允許剩餘。
每個對象至少分到一個。
三、基本公式
把n的相同的元素分給m個不同的對象,每個對象至少1個元素,問有多少種不同分法的問題可以採用隔板法,共有C(n-1,m-1)種。
接下來,通過具體例題為大家展示一下如何運用。
例1、有10個完全相同的玩具車,分給3個不同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至少分得1個玩具車,問有多少種不同的分配方案?
A、32 B、36
C、72 D、48
【答案】:B
【中公解析】觀察題幹,符合隔板法的使用要求。10個玩具車分成3個小朋友意味著分成3堆, 10個玩具車中間有9個空隙,要分成3堆需要插上2塊板,最後相當於在9個間隙當中插入2塊板。即:C(9,2)=9×8/2=36,(在此過程中,無需再考慮順序),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選項。
例2、有30個蘋果,分給4個不同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至少分得4個蘋果,問有多少種不同的分配方案?
A、540 B、680
C、1360 D、1456
【答案】:B
【中公解析】觀察題目,發現不符合隔板法第三個應用要求,需要進行轉化:每個小朋友每個人先給3個蘋果,還剩下18個蘋果,即可轉化為:18個蘋果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至少分得一個蘋果,有多少種分法?就是在17個間隙當中插入3塊板,即C(17,3)=17×16×15/3×2×1=680,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選項。
通過以上兩個典型例題,大家不難發現,隔板法有固定的解題思路和結論。不管是簡單的模型題目還是變型模型,大家只要明確隔板法的應用條件,若是不符合條件,將其轉化之後再應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