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因高喊「興業和平安是出廠價LV」的浙商證券研究,以其「語不驚人,誓不休」的觀點一度成為了輿情焦點。
先是浙商證券研究在11月29日高呼「興業和平安是出廠價LV」,但周一(11月30日)盤面表面極度「不配合」,讓邱冠華及其觀點一度成為市場的抨擊點,就在12月1日早間,邱冠華在其朋友圈及微信群發表了大量研報自證,堅定看多決心,分別為《見拐點,買銀行》、《大象要起舞》、《銀行焦點十問:在長跑中勝出》。
沒有辜負市場對大金融的厚望,12月1日銀行股再次上演王者歸來,板塊抹平前日跌幅。當日晚間,邱冠華對此前銀行板塊的低開高走發表觀點,「對於銀行的衝高回落,市場分歧很大,我們連夜發了報告《在長跑中勝出》,終於收了回來!」未來,浙商證券將持續看多銀行板塊,並稱「大行啟動不是行情尾聲,而是『開新局』。」
銀行股是否能真正扛起反彈大旗?多機構發表觀點支持。申萬宏源在研報中直言,利率上行就是銀行上漲最好的理由。2021年上半年復甦到過熱的經濟展望,疊加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上行,以及銀行股業績增速觸底回升的預期,足以支持銀行股中短期上行。
浙商反覆發布看多銀行股研報
11月29日,一直堅定看好銀行股的浙商證券銀行研究團隊發布研報《大象要起舞》,重點推薦銀行板塊投資機會。
僅不到一天,這一研報遭遇市場「抵抗」。11月30日,銀行股尾盤大跳水,拖累A股市場,上演驚天逆轉。截至收盤,中信銀行跌逾4%,招商銀行跌3.6%,工商銀行跌1.3%;銀行ETF跌1.26%,單日振幅達4.94%。很多網友調侃說「吃個午飯,牛市就沒了」。
面對11月30日當日困局,晚間,邱冠華再次發布研報《銀行焦點十問:在長跑中勝出》,解讀銀行股暴跌原因。觀點稱,銀行股否極、泰來,擠幹水分更真實。交易層面,銀行股衝高回落,部分歸因於很多投資者把長跑當短跑,前兩天跑太快,形成情緒上擾動。本輪銀行行情是「長跑行情」,基本面改善剛剛開始,帳面水分剛剛擠幹;市場誤讀MLF超預期投放是因為央行看到經濟隱憂,但實際上是呵護流動性。「貨幣呵護+經濟復甦」的組合,對銀行反而更有利。
隨後的板塊走勢終於做出了「配合」,12月第一個交易日,銀行股盤中集體異動崛起,回調一日再度爆發。截至收盤,銀行指數全日漲幅達2.63%。其中,廈門銀行、西安銀行、紫金銀行、青島銀行漲停。蘇農銀行、青農銀行漲幅超過8%,鄭州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漲幅超過5%。萬億市值大行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漲幅均超過2%,招商銀行漲幅超過4%。銀行板塊行業整體出現恢復之勢。
浙商研究三邏輯主線持續看好銀行板塊
強烈推薦銀行股的邏輯,可從邱冠華11月29日晚間發布的《大象要起舞——兼評2020年三季度貨政報告》研報中管窺一斑。該研報認為,貸款利率上行拐點趨勢確立,新增推薦國有行。大行啟動不是行情尾聲,而是「開新局」。
研報稱,經濟在復甦+拐點在驗證+估值在低位+倉位在底部,繼續重點推薦銀行板塊投資機會。選股方面,未來十年的銀行好比過去十年的水泥,大浪淘沙K型分化。新增推薦國有行,主要是國有行作為資金淨融出方,受益於市場利率上行,息差提升動力充足,且估值性價比高,優選建行/工行、郵儲。A股繼續推薦優質股份行,包括興業、平安、光大、招行,精品城商行推薦長沙和南京銀行。港股首選四大行和郵儲。該份報告核心邏輯如下:
一是,貨幣政策常態化。經濟發展:貨政報告中,展望未來經濟發展時,央行提出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貨幣政策:展望貨幣政策時,央行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且會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預計經濟修復下超常規貨幣工具將逐步退出,整體貨幣環境將邊際趨緊,2021年銀行資產和貸款增速較2020年邊際下降,銀行議價能力提升。
二是,貸款利率見拐點。9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利率較6月邊際上升6bp,超預期。細分項來看,除住房貸款利率以外,各項貸款利率均環比提升,一般貸款利率、票據融資利率分別提升5bp、38bp,判斷主要歸因於貨幣微幅收緊、貸款增速走平背景下銀行議價能力上升。展望未來,LPR轉換於今年基本完成(截至8月末,轉換進度達92.4%),剔除明年Q1按揭貸款重定價短暫影響,隨著經濟修復以及貨幣政策回歸常態,貸款利率有望溫和上升,帶動息差企穩回升。
三是,貸款利率迎來拐點,疊加經濟恢復下,實際資產質量好轉,銀行基本面有望持續改善。展望全年,維持銀行業累計淨利潤增速有望回0%的判斷,對應Q4單季利潤增速近40%。貸款利率上升,整體銀行都受益;考慮利率回升額外有利於資金淨融出方,大行是典型代表,因此推薦國有行。
觀點直指銀行股「大象起舞」、「買銀行的LV」
事實上,作為銀行板塊的大多頭,邱冠華一直旗幟鮮明地繼續看好銀行板塊的投資機會,認為本次暴跌意味著否極、泰來,擠幹水分更真實。
在研報中,邱冠華頻繁使用「大象起舞」、「買銀行的LV」、「騎驢找馬、驢會變馬」的一系列華麗比喻,飽含激情,讓公司賺足眼球。
為突出銀行股在當下的投資價值,邱冠華列出如下結論,話術與表達具有濃濃的薦股特徵:「回歸平衡配置,要逆襲,買銀行;防逆襲,買銀行。騎驢找馬,買銀行;驢會變馬,買銀行。2020年守成果,買銀行;2021年新徵程,買銀行。改變過去周期股思維慣性,從側重β轉向α。要買就買銀行股中的LV,興業和平安銀行是出廠價LV。除LV之外,郵儲、長沙和南京銀行性價比也非常高。」
興業、平安為何是出廠價LV?邱冠華進一步解釋稱,「質地很優異並且估值又便宜。一是,質地來看,興業是最價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平安是最佳成長性科技零售銀行;二是,估值來看,興業21年PB僅0.75倍,平安僅1.08倍,對標招行寧波有很大空間。」
銀行股還能扛起反彈大旗嗎?多機構發表觀點
不少投資擔心12月1日銀行行情會是一日遊,事實上,目前順周期板塊的走強,是存在邏輯支撐的。
中金公司表示,銀行股將迎來一輪類似2016至2018年大幅度上漲行情。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3季度新投放貸款利率環比企穩回升,我們認為淨息差預期開始樂觀,重申「業績反轉,而非反彈」的行業判斷。向前看1-5個季度,我們預計上市銀行業績逐步改善,銀行股將迎來一輪類似2016-18年大幅度上漲行情。
華泰證券認為,以風險溢價率為標尺,考慮本輪工業利潤率修復斜率較高、對逆周期政策的依賴度較低,預計順周期板塊的風險溢價修復在時間和空間上均將繼續,對金融地產股的排序為銀行>保險>券商>地產。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稱,三季報以來,在經濟內生動能向好、宏觀政策回歸常態背景下,今年以來壓制銀行板塊估值的因素緩和,估值如期上行。目前,板塊平均估值水平為0.9/0.8X PB(對應2020/2021年),組合重點推薦品種達到前期估值高點,中長期看(到2021年底)仍有估值提升空間,短期(到2020年底)仍是基於市場周期修復風格下的策略性機會。
國盛證券研報表示, 當前時刻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已非常乾淨,為估值修復打下基礎與空間。過去3年,銀行業核銷處置不良貸款共計5.8萬億,為過去8年的處置規模的總和,粗略測算,已處置+帳面上的不良貸款佔比約為7%。此外,目前上市銀行數據來看,不良/逾期貸款的比例已達到94%,不良的認定標準不斷趨嚴。
在基本面持續溫和改善的β行情,預計個股分化不會太大,資質優異、市場關注度高的銀行有望持續跑贏,但基本面沒有明顯瑕疵的銀行也有望估值修復。推薦: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常熟銀行、郵儲銀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