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技術公司Kairos推API 欲進軍國際

2021-01-19 搜狐網

  【搜狐IT消息】總部位於美國邁阿密的人臉識別技術初創企業Kairos去年曾經推出「人臉打卡」應用TimeClock,它能杜絕同事「代打」現象從而為企業節省多達6%的工資開支。而今天,這家公司將推出新的人臉識別API(應用編程接口)Kairos ID,讓其他公司可以在自己的零售、安全、管理等軟體中應用Kairos的人臉識別技術。

  Kairos ID目前尚未正式發售,但是Kairos已經在私下裡向一些開發人員提供試用。Kairos希望這一API能打入零售、醫療軟體等領域,幫助那些想要在應用和服務中添加人臉識別的公司實現目標。

  Kairos目前擁有77家客戶,其中包括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全食(WholeFoods)等大公司和多家醫院。此外,Kairos還授權一些合作夥伴代理銷售其產品並與其分成。

  Kairos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布萊恩•布拉肯(Brian Brackeen)和阿曼達•麥克魯爾(Amanda McClure)曾經雙雙就職於蘋果公司,他們在2010年開始謀劃並在2012年3月合作創建了Kairos。Kairos曾經參與舊金山創業加速器NewME的項目,但後來從舊金山搬遷至邁阿密——在很多人看來,邁阿密的科技創業環境根本無法與加州相比,但是布拉肯卻對這座熱帶城市大加讚賞,稱其科技氛圍活躍並且非常有利於向拉美地區拓展。

  Kairos已經獲得了35萬美元種子資金,並且正在進行A輪融資。該公司計劃利用新募集到的資金在年內拓展至歐洲和拉美地區的15個國家。(悠拉)

相關焦點

  • 從人臉識別到文本分析,50+超實用的 API 推薦清單
    Animetrics Face Recognitionhttp://api.animetrics.com/該 API 可用於檢測圖片中的人臉,並將其與一組已知的人臉數據集進行匹配。 API 還可以添加或刪除可搜索圖庫中的對象,並添加或刪除某一分類中的人臉。
  • 資源 從人臉識別到機器翻譯:52個有用的機器學習和預測API
    開發者可以通過這些 API 將其它公司提供的智能識別、媒體監測和定向廣告等人工智慧服務集成到自己的產品中。機器之心在 2015 年底就曾經編譯過一篇介紹當前優質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 API 的文章《技術 | 50 個常用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 API》,列舉了 50 個較為常用的涉及到機器學習、推理預測、文本分析及歸類、人臉識別、語言翻譯等多個方面的 API。
  • 我國人臉識別上市公司匯總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人臉識別技術是人工智慧的典型應用。
  • 人臉識別技術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前景也越來越廣闊。對於人臉識別技術,那是通過生物識別技術的其中一種,通過臉部特徵進行識別的技術,掃臉支付、掃臉認證、掃臉過門禁閘機、掃臉乘坐電梯等等,相信大家已經對人臉識別其實並不陌生了。
  • 英國公司研發貴賓人臉識別技術
    查看譯文據美國媒體21日報導,日前一家英國IT公司聲稱研發出一項貴賓身份識別技術,能夠通過分析人臉數據,確認身份,並根據其歷史記錄提供相應服務。據稱,這項技術由NEC IT Solutions公司研發,已經在美國、英國以及遠東地區等一系列高級商場與酒店投入測試。
  • 人臉識別技術在考勤的應用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迅猛,識別精度和速度不斷的得到提升,在眾多領域的應用裡都能「大展身手」使人眼前一亮,觸不及防。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是指利用分析比較的計算機技術識別人臉。人臉識別是一項熱門的計算機技術研究領域,其中包括人臉追蹤偵測,自動調整影像放大,夜間紅外偵測,自動調整曝光強度等技術。
  • 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全解
    香港中文大學的 Sun Yi 等人提出將卷積神經網絡應用到人臉識別上,採用 20 萬訓練數據,在 LFW 上第一次得到超過人類水平的識別精度,這是人臉識別發展歷史上的一座裡程碑。自此之後,研究者們不斷改進網絡結構,同時擴大訓練樣本規模,將 LFW 上的識別精度推到 99.5%以上。人臉識別發展過程中一些經典的方法及其在 LFW 上的精度,都有一個基本的趨勢:訓練數據規模越來越大,識別精度越來越高。
  • 人臉識別技術理論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 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關於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的瞻望
    日前,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蘇光大教授就算法、系統、標準、應用四方面深度講解了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態勢。,該技術在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深度學習、三維人臉識別、超低解析度人臉三個方面,」蘇教授介紹道。
  • 創新應用人臉圖像識別技術 讓追思更便捷
    本報記者 路建英 朱婕妤  生命,在紀念中永恆……  為了便於人們隨時隨地追思緬懷選擇海葬、自然葬等節地生態葬式的親人,北京八寶山禮儀公司新近推出「生命晶石」項目,並將人臉圖像識別技術應用於該服務中。  ●「人臉圖像識別」技術助力殯葬行業  據安善公司負責人陳捷介紹,「生命晶石」服務流程包括接收骨灰、骨灰分析、鈣質融合、晶石凝結、首飾加工等5個步驟。「生命晶石」還配套有人臉圖像識別技術,用戶只需打開「凡念」微信小程序,掃描識別「生命晶石」產品上的逝者照片,即可了解逝者生平事跡、視頻影像和照片等內容。
  • 什麼是人臉識別?你真的了解人臉識別技術嗎?
    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近年來,基於海量數據的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火車、地鐵通道、人臉通道、微郵服務、一些工作人員測繪設施等都是人臉識別技術的特殊應用。要了解人臉識別保護個人信息的難點,首先要了解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的原因及其適用範圍,這樣才能對人臉識別技術保護個人信息進行法律監督。
  • 人臉識別行業分析
    人臉識別與其它生物識別技術相比,優勢在於非接觸性、非侵擾性、硬體基礎完善、可拓展性。本文主要跟大家分析一下人臉識別這個行業,enjoy~一、人臉識別概況生物識別,是指依靠人體的身體特徵來進行身份驗證的識別技術,目前較為主流的識別技術有: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語音識別等四類。
  • 新技術變成「危險武器」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但這項給生活帶來美好改變的技術,這項給生活帶來美好改變的技術,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爭議之中:當人臉識別技術不斷引發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人們將之稱作「危險的武器」。人臉識別開始接連被叫停,從杭州動物園發生的「人臉識別第一案」到杭州一小區抵制人臉識別技術事件,人們已經對人臉識別技術產生警惕。
  • 人臉識別技術風險的法律防範
    當前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生物識別技術在警務實戰及個人財產保護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人臉識別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利用人的個體面部特徵的區別,廣泛用於政府、軍隊、銀行、電子商務、安全防務等多重領域。
  • 人臉識別的「囚徒困境」
    一位人臉識別業內專家向GPLP君透露,各個公司都在探索合適的商業化模式,但是目前沒有誰走出一條已經被證明是完全可行的商業化路徑。「人臉識別公司最開始的優勢是算法,但隨著相同賽道上各家算法技術的進步,事實上同一梯隊上的公司技術差距已經越來越小。這也就意味著靠售賣SDK軟體的變現的方式很難行得通。」該專家表示。
  • 在人臉識別的「統治」陰影之下……
    而如今,這一技術難題的解決把其他的重要問題推到了我們面前,個人隱私、歧視與種族主義,這些都是近來引發巨大關注的話題。在許多國家,高精度人臉識別技術的濫用已引發不少法律問題。由於每種技術都有自己的目標用途和缺陷,科技公司結合了人臉識別的傳統方法、3D識別技術和皮膚紋理分析技術,創建出具有更高成功率的人臉識別系統。
  • 反人臉技術並非壞事 促進人臉識別技術進化和成熟
    人臉識別技術作為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可見其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發揮的商用價值,近幾年,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隱隱有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趨勢,所應用的場景也涉及到了各行各業,尤其是在支付、驗證、通行等等場景應用尤其突出。科技向善,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深入和成熟,「反人臉識別技術」也逐漸頻繁的出現,僅用照片、模型等方式方法幹擾人臉識別技術的新聞也不少。
  • 首個生物特徵檢測國際標準發布 將促進人臉識別更廣應用(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報導,5月8日,由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 參與主編的IEEE首個生物特徵活體檢測國際標準《生物特徵識別活體檢測標準》(IEEE Std 2790-2020)已於日前正式發布。
  • 近紅外技術前景廣闊 人臉識別場景日趨多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湧現出不少專門從事或涉及人臉識別技術及產品研發的企業,智慧型手機、新零售與支付、網際網路+、安防監控……人臉識別場景日趨多元,人臉識別技術正加速邁入消費級領域。  【趨勢】  近紅外技術前景廣闊  人臉識別場景日趨多元  iPhone X 使用Face ID人臉解鎖功能,並利用紅外攝像頭解決了解鎖時的光照問題,被視為蘋果公司順應潮流的一項革新舉措。
  • 淺談人臉識別技術日益普及背後的利與弊
    比如說AI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技術、自動駕駛等等。尤其是人臉識別技術的落地應用非常多,在國內的行動支付中,「刷臉」支付早已深入人心。此外,「刷臉」在金融、醫院、企業以及各種機構單位中也是被廣泛的應用。不過,人臉識別技術雖然使用越來越多,存在的風險似乎也暴露出來。前段時間有報導稱,說人臉的信息被以0.5元一份的價格在網上進行出售。因此,人臉識別技術對我們來講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