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網絡 2007-03-14 22:30
(一)鹼變性法提取質粒DNA
質粒(Plasmid) 是細菌染色體外能自身獨立複製的雙股環狀DNA。帶有遺傳信息,可賦予細菌某些新的表型。將質粒指紋圖譜分析方法、質粒DNA探針技術及檢測質粒的PCR技術用於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已成為現實。質粒作為載體在基因工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分離和純化質粒DNA的方法很多,但這些方法基本包括三個步驟:即細菌的培養和質粒DNA的擴增,細菌菌體的裂解; 質粒DNA的提取與純化。
本實驗學習用鹼變性方法提取質粒DNA。
【原理】
細菌培養物加入SDS和NaOH 鹼性溶液處理後,菌體裂解,可使細菌的質粒DNA、染色體DNA和RNA一起從細胞內釋放出來,經瓊脂糖凝膠電泳,因各種核酸分子的遷移率不同將上述核酸分成不同的帶。用溴化乙錠(EB)染色後,在紫外線燈下可看到各種核酸帶發出的螢光。根據螢光的位置,可區分不同的核酸帶。
【材料】
1.菌株 E.coli JM109(pUC19),E.coli RRI(pBR322)
2.試劑 溶液Ⅰ( 50 mM葡萄糖, 25 mM Tris.Hcl PH 8.0, 10 mM EDTA)
溶液 II ( 0.2 N NaOH,1%SDS) 用前新配製
溶液III ( 5 mM KAc溶液PH4.8)
TE緩衝液 (10mMTris.Hcl ,1mMEDTA PH8.0)
LB液體培養基( 胰蛋白腖 10g,,酵母粉5g, Nacl 10g. 加蒸餾水溶解,用NaOH調PH 至7.5,加水至1000 ml,15磅高壓滅菌15分鐘)。
【方法】
1.接種細菌於5ml LB液體培養基中,370C培養過夜。
2.3000 rpm/min,離心15min,棄上清。加入100ul 溶液1懸起細菌沉澱。
3.加入200ul前新配製的溶液II ,顛倒EP管5次混合均勻,置冰浴2min。
4.加入150ul溶液III溫和地混勻,12000 rpm/min,離心5min。
5.吸取上清清亮裂解液放入另一新EP 管中,加等體積酚-氯仿-異戊醇抽提2次,12000 rpm/min,離心2min。(若不做酶切,此步可省略)吸取上清放入另一新EP 管中,加入二倍體積的冷乙醇,12000 rpm/min,離心10min。
6.棄乙醇,乾燥後用30ul TE緩衝液洗下核酸,待電泳檢測。
(二)瓊脂糖凝膠電泳
瓊脂糖凝膠電泳技術(Agarose gel electroghoresis)是分離、鑑定和提純DNA片斷的有效方法。凝膠解析度決定於使用材料的濃度,並由此決定凝膠的孔徑。瓊脂糖凝膠可分辯0.1~6.0kb的雙鏈DNA片段。瓊脂糖凝膠電泳是一個電場作用。它首先利用瓊脂糖的分子篩效應,此外,在弱鹼性條件下,DNA分子帶負電荷,從負極向正極移動。根據DNA分子大小、結構及所帶電荷的不同,它們以不同的速率通過介質運動而相互分離。藉助溴化乙錠(EB)能與雙鏈DNA結合的作用,利用EB染色,並通過紫外線激發即可觀察被分離DNA片段的位置。
【材料】
1.瓊脂糖、10×TAE電泳緩衝液(40m MTris ,20 mM NaAc,1mM EDTA PH8.0)
2.載體緩衝液(0.25%溴酚藍,30%甘油)、溴化乙錠水溶液(10mg/ml )
3.凝膠槽、電泳儀
【方法】
1.取瓊脂糖0.9g,加入100ml 1x TAE電泳緩衝液於250ml燒瓶中,1000C加熱溶解。
2.平衡凝膠槽,放好兩側擋板,調節好梳子與底板的距離(一般高出底板0.5~1mm)。
3.鋪板:在溶解好的凝膠中加入終濃度為0.5ug/ml 的溴化乙錠水溶液,輕輕混勻,待冷至500C左右倒入凝膠槽,膠厚一般為5~8mm。
4.待膠徹底凝固後,去掉兩側擋板,將凝膠放入盛有電泳液的槽中(加樣孔朝向負極端,DNA由負極向正極移動),使液面高出凝膠2~3mm,小心拔出梳子。
5.DNA 樣品與載體緩衝液5:1混合併加入凹孔中(樣品不可溢出)。
6.打開電源,調節所需電壓,電壓與凝膠的長度有關,一般使用電壓不超過5v/cm。
7.據指示染料移動的位置,確定電泳是否終止(溴酚藍的湧動距離在5s RNA和0.3 kb DNA 帶之間)。
8.電泳完畢關閉電源。將凝膠放紫外燈下觀察並拍照。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