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1594年12月9日-1632年11月6日),瑞典瓦薩王朝國王,生於斯德哥爾摩,其父為前攝政,卡爾九世(Karl IX)。
在歷代瑞典國王當中,只有古斯塔夫二世被譽為"大帝",清教徒更稱之為「北方雄獅」,他領導瑞典參與三十年戰爭,戰爭結束時瑞典已經一躍成為北歐霸主,躋身歐洲頭號列強地位。
一、改良軍備
古斯塔夫二世曾微服出巡歐洲列國,遊學期間目睹僱傭兵制度的不足,因此,古斯塔夫二世對僱傭兵制度特別仇視,最終他決定開創歐洲先河:實行普遍徵兵制,構建出紀律嚴明的常備軍,大大提升了瑞典軍事實力,為往後的三十年戰爭勝利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古斯塔夫二世遊歷各國時,他發現當時諸國軍隊的軍服五顏六色、毫無統一可言,以至諸國軍隊在戰時,難以有系統地接受指揮,甚至在混戰時難分敵友、自相殘殺的局面時有發生,因此他又開創軍事史上的先河一一統一整齊軍裝。
儘管如此,但這位國王"新手"並非一帆風順。他剛登基後的第一仗就是場敗仗,當時年輕的瑞典所面對的是另一北歐強權丹麥。面對著身經百戰的丹麥軍隊,瑞典軍有如"豆腐"般一擊即散。
二、海上稱霸
戰敗後的瑞典養精蓄銳,幾年後古斯塔夫二世再揪起戰爭,與強鄰俄國爆發軍事衝突。
這次的瑞典軍可謂今非昔比,一舉攻進芬蘭灣,掐斷俄國咽喉之地,波羅的海出海口,使瑞典海軍在波羅的海稱霸稱王、風頭不可一世,成為17世紀威震歐洲的軍事力量,古斯塔夫二世當時年僅21歲。
古斯塔夫二世進行戰術改革,研發出三軍戰術(步兵、騎兵、炮兵混合作戰,強調炮兵及騎步兩軍的機動性)。
1621年,古斯塔夫二世率兩萬四千大軍入侵波蘭的利沃尼亞,古斯塔夫二世將戰時方陣的作戰面拉長,大大增強了火力密集的優勢,使波蘭騎兵數次衝鋒均死傷慘重。
三、瑞典戰神
古斯塔夫在每場戰爭中均身先士卒,身受多處槍傷但依然帶頭衝鋒陷陣,使他在軍中有如戰神般的存在。
可惜的是,古斯塔夫二世並無緣親眼目睹"瑞典時代"的來臨,在呂岑戰役(1632年11月)的一次騎兵衝鋒時,因與大軍失散而誤入敵軍腹地,在經過血腥肉搏後,古斯塔夫二世的頭、頸等中了多處致命傷,當場殉國,結束他勞碌的一生,時年37歲。
儘管古斯塔夫已經逝去,但他的精神依然在瑞典人民心目中長存,並且鼓勵著瑞典軍民堅持戰鬥直接三十年戰爭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