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科學家既少又不優秀?

2020-10-05 引然入室

中國科學家既少又不優秀,不是人的問題,是教育與觀念的問題。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原因:

1.中國的教育背景和國外不一 樣。

2.在中國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精力和潛力主要不是都用在學術研究上是有風險的,他吃什麼?如果沒有成過怎麼辦?國外的贊助比中國多。

3.國外這種學術風氣比中國好 。

4.在國外科學家更受人們崇拜,在中國明星似乎比科學家更有地位,賺的錢更多。

5.中國的教育不鼓勵研究,而是考高分,相對我們的創新力比外國弱。

6.中國人相對保守,而且思想很容易受周圍人影響,沒有主見 。

7.中國人更勢力,外國人會用一個版面來報導自己運動員得銀牌,中國人會用一個版面來報導自己運動員得金牌。

8.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為了加強思想控制, 所以推崇儒學等,藉助科舉制度來任用官員。加 上封建制度漏洞可以帶來利潤(貪汙),於是所有的優秀人才都去當官,而不是研究科學。

若要改變現狀,就不應該以總分錄取,讓有科學專長的學生進入科研條件好的院校繼續他的研究;其次要大大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高薪,相關科研項目讓更多的企業參與並分享研究成果,獲得更多企業的資金支持;再次樹立科學家的正確人生觀,科學家的社會地位給提到行業最高。

總之,要增大中國的科研隊伍和獲得更多的優秀科研成果,必須提高科學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

相關焦點

  • 施一公:為什麼極其優秀的中國學生到國外脫穎而出的非常少?
    我仍然去面試了幾個位置,期望不讓自己留遺憾。我拿到了一個保險公司中國首席代表的位置。當時面試我的一位面試官跟我說,小施,中國保險法剛剛放開,你加盟我們,我們進軍中國市場,轉眼間你就能拿到6位數字的收入,你會是中國市場的開拓者。我聽了,覺得這很好玩,但不夠浪漫。我去面試的主要目的,是說服自己,做學問、做科學是最浪漫的事情。
  • 《施一公:為什麼極優秀的中國學子到國外脫穎而出的非常少?》的評論
    《施一公:為什麼極優秀的中國學子到國外脫穎而出的非常少現只不「學醫」的能「堅持」不改行,還能繼續「求深造」……進修。真是清華大浪費,應當全送「研究院」才是目標。不能靠「一所學校單幹」,博士只能在「研究院評成果」定,再把「研究成果」帶回「大學」去「普及」,讓多所都能受益,不論那個都處在當代高水平,沒有什麼「一流」,一流在「科學院」,惠及所有需要的「一流」。
  • 為什麼新聞報導大多都是娛樂新聞?而科學家棟梁之輩少之又少?
    前段時間,疫情特別緊張的那段時間,新聞仍舊大幅度的報導娛樂新聞,而對科學家的關注少之又少。於是就有網友提問,為什麼新聞報導裡大多都是娛樂新聞,而關於科學家之類報導的少之又少?我查了部分資料,以及一定的文獻之後,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新聞?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件的報導。
  • 為什麼俄羅斯人口不多、經濟一般,卻能培養那麼多優秀的科學家
    為什麼俄羅斯的人口不多?雖然經濟很普通,但是可以培養那麼多優秀的科學家。對俄羅斯的印象是冰雪和強大的軍事技術,以前也聽說過當地人對戰爭的品質,但是當地的總統也是在各種戰鬥中不亞於軍隊的士兵,對俄羅斯這個國家來說他們的土地非常寬廣,雖然被冰原覆蓋著,但是他們國內的教育水平非常高,國內也人才輩出,不僅僅是劇作家、音樂家、作家,還有各種各樣的高科技人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在俄羅斯,為什麼俄羅斯不是世界一流的?
  •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這種情況或許在下一個十年之後就會有所改變。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
  • 4年4次高規格大獎,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為什麼如此優秀?網友評論亮瞎
    要說網友的智慧聚集地會在哪,那當然就是每篇新聞熱點後面的評論區了~大家好,精彩神評論又和大家見面啦~一起來看看,對於下面的熱點話題【4年4次高規格大獎,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為什麼如此優秀~】,網友們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神評論呢~如果你有更獨到的見解,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
  •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沒有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呢?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沒有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呢?中華文明延續了千年之久,其中也湧現出了很多的歷史名人。這些名人也為我國創造出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那麼既然出現了這麼多偉大的名人,為什麼就沒有出現過牛頓、達文西、斯特拉、愛因斯坦這麼優秀,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呢?首先,一直以來中國的貿易和文化都是對外封閉的,人們接觸的都是本國的文化。那麼他們的思想因為接觸的都是國內的事物,對其他國家的新鮮事物缺乏了解,所以腦子裡就沒有創新思維。
  • 大量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日美首當其衝,為何優秀人才願意來中國
    近些年來,關於中國科學家前往外國的報導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在感慨中國留不住人才,大量人才外流。但是,其實人才外流不僅僅只是中國的問題,外國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中國。尤其是近些年來,大量的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其中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數量眾多。
  • 中國的諾貝爾獎為什麼這麼少,難道是因為不公平
    在這裡,主要說的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也就是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和生理獎,尤其是諾貝爾物理獎,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獎,含金量趕不上諾貝爾科學獎,並且評價標準也不嚴謹。為什麼諾貝爾科學獎很重要,因為每一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都一定是在科學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而且是理論方面理論方面。
  • 於洪濤:美國名校教授回國到西湖大學,致力於培養中國優秀科學家
    曾經,中國學術一直被很多人吐槽有著各種弊端,甚至是沉痾頑疾;然而,他們卻看不到中國學術界正發生的悄然變化。或許,有科學家離開祖國漂洋過海去了異國他鄉,但是卻又有更多頂尖科學家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到了祖國。
  • 饒毅:以積極心態支持優秀科學家回國
    我們應該非常支持、愛護像他這樣優秀的科學家。 作為對照,普林斯頓大學一定想方設法地挽留他,其他美國大學也會非常熱忱地競爭他。我們國內的競爭條件比不上美國,如果不信任他、感情上不對他熱情誠懇,那就更不能吸引他。 《科學時報》:您能具體介紹一下,教授回國為什麼需要過渡期嗎? 饒毅:教授回國和博士或博士後回國的程序很不一樣。
  • 中國不缺明星,缺的是科學家
    但是,無一不在說明一件事情:我國科學家們的待遇並不如想像中好!很多機構對科學家們的重視還不夠!還不能讓他們安心地搞科研,他們也會以為生存而被迫離開!這句話說得不錯,可是讓科學家們獻身是有條件的,而且是極高的條件,只有這樣,我國辛辛苦苦花費大量資源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不談待遇空談理想就是耍流氓!
  • 因為不重視不提供經費,讓一個國寶級的科學家被中國撿漏
    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加入進來,西方為什麼科技這麼發達,是因為全世界優秀的科學家有很多都被優厚待遇所吸引。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從而讓他們科技永遠無法被他國超越。戴維·布雷迪研製的超級色素攝像頭由於不被重視,沒有資金支持,這讓信心十足的戴維·布雷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欲哭無淚。
  • 施一公:從迷茫的研究生到優秀的科學家
    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應該有「脾氣」26日上午,城關校區西區大學生活動中心禮堂裡座無虛席,掌聲頻起,不少師生站著聽完了講座。施一公以《從迷茫的研究生到優秀的科學家》為題,與在場師生交流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體會。
  • 強調「未來」的大獎,為什麼不獎勵給年輕的科學家?
    對於獲獎,王院士一方面感到非常開心,另一方面也感到有一些憂慮:「這個獎為什麼給我這種96歲、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你們為什麼不獎給年紀輕的人?我們年紀輕的人難道沒有科學家了?難道他們沒有創新嗎?」王振義院士 顯然這個問題裡包含著兩個不完全一致的命題,一是未來科學大獎,這個名字中強調「未來」的大獎,為什麼不獎勵給年輕的科學家?第二個命題似乎不是很明顯,但也足夠清晰。難道年輕的科學家沒有同樣好的創新嗎?
  • 為何中國未誕生過世界級科學家?中國的土壤培養不出頂級天才嗎?
    但是,這張圖片中出現的科學家是外國人,照片中沒有中國科學家。在人類歷史上,中國從未出現過過,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牛頓,霍金,伽利略和居裡夫人都是外國人。人民,問題來了,中國有五千年文明發展的歷史,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家呢?張衡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家,而並非完全是科學家這實際上與中國的國情有關我會。
  • 「聚焦兩會」國內30本科普圖書六成為引進,科普讀物能不能讓科學家...
    「在中國創造已成為時代強音的今天,科學家缺位科普應引起高度關注!」作為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於鼓勵科學家創作科普讀物的建議」,建議讓科學家參與到科普讀物的編寫之中。然而,今天的圖書市場上,科普讀物創作出版卻出現了不少問題。
  • 饒毅:介紹1950年後中國出生的最優秀數學家
    文 | 饒毅
  • 為什麼日本、德國和以色列的科學家經常得諾貝爾獎?
    而那段時間滿清在搞文字獄,燒掉優秀書籍,屠殺優秀的知識分子,不準民間亂搞文化運動,愚昧百姓。以前的中國受傳統禮教思想、實用主義思想以及缺乏幾何數學、科學思維等的影響,科學發展尤其是基礎科學發展很慢,獲獎的科學家幾乎沒有。但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等外籍華人卻證明了中國人可以做出諾獎貢獻。
  • 唐家三少:濱江是最大的優秀網絡作家聚集地
    不能不承認,「中國網絡作家村」在濱江的應運而生,是40年改革開放在濱江結出的豐碩成果之一。濱江的肥沃土壤,將為「中國網絡作家村」提供強大的原動力,使其成為參天大樹。用唐家三少的話來說,網絡作家村是網絡作家自己的地方。有了中國網絡作家村,他們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網絡作家,就多了一個能夠交流互動、探討情節、分享經驗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