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饒毅(《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我介紹數學家,只能是誠恐誠惶。
像我這種學醫後改研究生物的人,特別是到了四、五十歲的男子,雖然認為人的能力和智力都不應該只由小學老師制定唯一標準來判斷,但內心難以擺脫數學可能與智力關係較大的魔影。至少,我一直認為自己很蠢,而且是被數學所證明了的——因此是無可辯駁的——愚蠢。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沒說所有生物學家都是數學家的孫子;但更不幸的事實是:有位重要的生物學家是一位偉大數學家孫子的孫子。
我的研究需要幾個學科的交叉,我自認為既懂遺傳學、也懂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但更懂神經生物學。
上世紀一位重要的神經生物學家是Ulf von Euler(1905-1983)。他曾多年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委員會成員和主席。他的卸任是方便他的同事趕緊給他發了1970年的諾獎。他的學生如法炮製,卸任諾獎委員會委員後在1982年也「被迫」黃袍加身。
Ulf von Euler的父親是德國化學家、1929年諾獎得主Hans von Euler-Chelpin(1873-1964)。Ulf von Euler五代以前是Leonard Euler(1707-1783),大數學家歐拉。
所以,所謂我超出一般人既知道如何判斷國際前沿有什麼新的好的研究、也知道中國中藥起源的老的好的研究,這種能力來源於間接受von Euler科學品位及評價尺度的影響。
這算什麼本事呢?不過是在一定程度了解一位數學家孫子的孫子。對我這種高考第一志願數學卻慘痛失去了機會的人,可能是噩夢醒來後的一種自我安慰——當然,這是假設噩夢已成過去。
我有興趣通過了解科學家來了解其他學科。我曾問不同的科學家,他們自己的學科有哪些優秀科學家,其工作是什麼。
有些人忍不住號稱不要比較,忘記了全世界讀大學、找工作都是比較的結果。
在很長時期,我聽多位數學家和了解數學的物理學家說,1950年後中國出生的最優秀數學家是田剛,也就是我們今天的的演講者。田剛是否還擁有這一聲譽?不要問我,要問數學家。但我在北大後知道田剛為中國的數學、為北大的數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15年11月1日在未來論壇的引言)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識生活。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刊物和機構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事宜:zizaifenxiang@163.com。
《知識分子》由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創辦並擔任主編。關注請加微信號:the-intellectual或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