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介紹1950年後中國出生的最優秀數學家

2021-02-13 知識分子

文 | 饒毅(《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我介紹數學家,只能是誠恐誠惶。

像我這種學醫後改研究生物的人,特別是到了四、五十歲的男子,雖然認為人的能力和智力都不應該只由小學老師制定唯一標準來判斷,但內心難以擺脫數學可能與智力關係較大的魔影。至少,我一直認為自己很蠢,而且是被數學所證明了的——因此是無可辯駁的——愚蠢。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沒說所有生物學家都是數學家的孫子;但更不幸的事實是:有位重要的生物學家是一位偉大數學家孫子的孫子。

我的研究需要幾個學科的交叉,我自認為既懂遺傳學、也懂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但更懂神經生物學。

上世紀一位重要的神經生物學家是Ulf von Euler(1905-1983)。他曾多年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委員會成員和主席。他的卸任是方便他的同事趕緊給他發了1970年的諾獎。他的學生如法炮製,卸任諾獎委員會委員後在1982年也「被迫」黃袍加身。

Ulf von Euler的父親是德國化學家、1929年諾獎得主Hans von Euler-Chelpin(1873-1964)。Ulf von Euler五代以前是Leonard Euler(1707-1783),大數學家歐拉。

所以,所謂我超出一般人既知道如何判斷國際前沿有什麼新的好的研究、也知道中國中藥起源的老的好的研究,這種能力來源於間接受von Euler科學品位及評價尺度的影響。

這算什麼本事呢?不過是在一定程度了解一位數學家孫子的孫子。對我這種高考第一志願數學卻慘痛失去了機會的人,可能是噩夢醒來後的一種自我安慰——當然,這是假設噩夢已成過去。

我有興趣通過了解科學家來了解其他學科。我曾問不同的科學家,他們自己的學科有哪些優秀科學家,其工作是什麼。

有些人忍不住號稱不要比較,忘記了全世界讀大學、找工作都是比較的結果。

在很長時期,我聽多位數學家和了解數學的物理學家說,1950年後中國出生的最優秀數學家是田剛,也就是我們今天的的演講者。田剛是否還擁有這一聲譽?不要問我,要問數學家。但我在北大後知道田剛為中國的數學、為北大的數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15年11月1日在未來論壇的引言)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識生活。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刊物和機構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事宜:zizaifenxiang@163.com


《知識分子》由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創辦並擔任主編。關注請加微信號:the-intellectual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饒毅直言回國後最大的痛苦是中國人際關係,為何他不離開?
    考上大學,出國深造饒毅出生於1962年,他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是醫生,他的叔叔在美國從事醫學行業的工作,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他,從小就對醫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高考恢復後不久,他參加了考試,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之後,他進入江西醫學院學習。
  • 饒毅:以積極心態支持優秀科學家回國
    2007年9月底,美國西北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全職回到北京大學,出任生命科學院院長一職。無獨有偶,今年2月,普林斯頓大學講席教授施一公亦宣布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出任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一職。 這是繼20世紀50年代錢學森、郭永懷教授等之後,在國際上成名後、壯年階段全時回國的兩位講席教授。
  • 歷史上的今天1950年8月23日中國香港歌手譚詠麟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1950年8月23日中國香港歌手譚詠麟出生 2013-08-16 09:42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中國傑出女數學家
    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
    月出生,理學博士。因為對饒毅的第一印象不佳,對他要做的事情我也不感興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事發生在2001年。有一天,饒毅發來email,希望我籤名支持一項中國的科學研究計劃,其核心是通過引進海外人才,創建十個針對生命科學不同領域的國家級研究所,同時政府通過高強度的財政投入建立一個充沛的基金,用其利息對這些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運行和科研進行穩定支持。
  • 中國女數學家的故事
    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
  • 「愛國校長」饒毅:和施一公創西湖大學,放棄美國夢、贏得中國夢
    這個讓學校感到榮耀的人,就是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的饒毅。饒毅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分子神經生物學家,也算是後起之秀,本科畢業後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攻讀研究生,隨後又前往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進修神經科學哲學博士。
  • [思維拓展]中國當代著名數學家介紹
    1946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開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委員和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席團委員等職。還擔任過多屆中國數學會理事長。
  • 往事並不如煙——1893年9月8日,中國現代數學家陳建功出生
    1893年9月8日,中國現代數學家陳建功出生陳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日),字業成,浙江紹興人,數學家,數學教育家,中國函數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早年在浙江大學數學系任教20餘年,後入復旦大學執教,後曾任杭州大學副校長。
  • 舒紅兵、王延軼和饒毅之間的那些事你都知道嗎?
    先是疫情一開始的時候「人不傳人」高福院士,然後到因「雙黃連事件」走紅的王延軼所長,再到被網友「拔出蘿蔔帶出泥」的舒紅兵副校長,最後是致信舒紅兵院士的饒毅校長。然而王延軼、舒紅兵和饒毅之間的各種各樣的關係,各種各樣的事件你都知道嗎?他們都是海歸優秀人才,他們的求學經歷都非常傳奇,接下來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三位大科學家求學和工作的傳奇經歷。
  • 《紐約時報》刊登中國學者饒毅文章後,遭到美國一群人瘋狂攻擊
    (截圖來自饒毅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文章)饒毅在文中先回顧了一番自己的家族史,稱父親和叔叔都是學醫的,但因戰爭兩人曾分開了35年,父親在中國學醫,叔叔則從臺灣去了美國,兩人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隨著父親去美國進修而重聚。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赤子情懷、童心未泯
    饒毅,男,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 因為對饒毅的第一印象不佳,對他要做的事情我也不感興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事發生在2001年。有一天,饒毅發來email,希望我籤名支持一項中國的科學研究計劃,其核心是通過引進海外人才,創建十個針對生命科學不同領域的國家級研究所,同時政府通過高強度的財政投入建立一個充沛的基金,用其利息對這些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運行和科研進行穩定支持。
  • 他是「雙料」院士,科研水平不輸施一公、饒毅,卻時常遭受質疑!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的一些言論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其中有一封信以他的名義發出,質疑武漢王延軼所長的資歷,對此網友議論紛紛,有人支持他,認為他性情直爽,敢吐真言,提出要保護饒毅,認為他是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最後風骨;也有人認為他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
  • 緬懷| 數學家吳文俊
    他的工作是 1950 年代前後拓撲學的重大突破之一,成為影響深遠的經典性成果。1970 年代後期,他開創了嶄新的數學機械化領域,提出了用計算機證明幾何定理的「吳方法」,被認為是自動推理領域的先驅性工作。他是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工作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影響深遠。
  • 僅有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培養不出大量優秀數學家的
    所以,基礎教育的普及是不埋沒潛在數學天才的必要條件,數學天才具有普遍性,不只出生在城市的有錢人家庭,例如大數學家高斯及E·嘉當都出生在沒有文化的鄉鎮,若不能及時發現,數學史上就沒有數學王子了。在基礎教育不普及的貧困落地區,大量有才能的苗子成為社會的犧性品。只有連續穩定的基礎教育體制,才能產生出各類人才,包括數學人才。
  • 施一公:手撕官僚,舉報大咖的饒毅是一個怎樣的人
    饒毅在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表示再也不參選,這一消息一出引起了我們的好奇,而施一公也對饒毅宣布這個結果後表現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許科學家與科學家之間也是惺惺相惜的。1、二人相識當施一公和饒毅剛剛認識時,他對這個人的印象卻不是那麼的好。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2015年3月25日,納什與數學家路易·尼倫伯格(Louis Nierenberg)一起榮獲2015年阿貝爾獎(又稱「諾貝爾數學獎」),表彰他對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傑出貢獻。然而,在領獎後不到兩個月,納什和他的妻子都死於車禍。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2015年3月25日,納什與數學家路易·尼倫伯格(Louis Nierenberg)一起榮獲2015年阿貝爾獎(又稱「諾貝爾數學獎」),表彰他對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傑出貢獻。然而,在領獎後不到兩個月,納什和他的妻子都死於車禍。
  • 饒毅能質疑王延軼,王延軼卻沒有質疑饒毅。原因或令人感動
    疫情期間,在全國上下抗擊疫情最緊張的時刻,饒毅質疑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的科研能力。但王延軼面對饒毅的無端指責和質疑,並沒有發文反駁,而是一直保持沉默。難道王延軼自覺理虧,擔心越描越黑。還是另有原因。
  • 中國牛人數學家,華羅庚學生,發表「1+2」的證明文章後一鳴驚人
    陳景潤是我國當代知名的數學家,於1933年5月出生,1996年3逝世。身為福州漢族人的陳景潤自幼勤奮好學,1949年考入廈門大學攻讀數學系,畢業後被安排到北京的四中擔任數學教師。1957年,深受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