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經濟:宏觀可喜 微觀有憂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2014中國經濟:宏觀可喜 微觀有憂

2015-01-21 07:20:22來源:京華時報作者:責任編輯:種卿

2015年01月21日 07:20 來源:京華時報 

參與互動

(

)

    本報特約評論員徐立凡

    2014年的經濟數據如同一次全面測試,測試出了中國經濟的抗壓力:擯棄「唯GDP論」,擯棄大規模經濟刺激手段,不會讓經濟剎車。

    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了2014年中國經濟成績單。2014年GDP超63萬億,同比增長7.4%;財政收入同比增長預計回落在9%以下;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全年CPI上漲2%;商品房銷售面積降7.6%。

    這一系列數據勾勒出了中國經濟在「深改元年」的全貌。「深改元年」的中國經濟,以換擋、調結構、去庫存、加大政策預調微調為主要特徵,這是保證經濟平穩增長和去除經濟積弊這兩項並重任務共同決定的。2014年的經濟年報,反映出了這種調整所帶來的結果,也折射出了今年經濟發展的一些趨勢。這特別表現在一些首次出現的數據中。

    比如,中國經濟規模首次進入10萬億美元量級。儘管從縱向來看,2014年GDP增長為24年以來最低,但從橫向比較,中國成為第二個經濟規模達到10萬億美元的國家,與美國的差距縮小到了1倍以內,而達到了日本經濟規模的兩倍。這意味著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確立。這個結果是在去GDP崇拜的新理念下取得的,因此,具有更真實的含金量。

    又如,2014年財政收入增幅自1991年以來首次降到兩位數以下,這也是合理的降速。過去財政收入較之GDP增速過高,其背後折射的是房地產行業的畸形繁榮和徵稅過重,近年來財政收入增速下滑速度超過GDP增速下滑速度,既表明房地產市場趨於平穩,也表明對於政府徵稅收費的約束正在增強。

    再如,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比,首次進入了3倍以內。2014年農村居民收入增幅保持了超過城鎮居民收入的節奏,隨著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加快、資產化改革的啟動,今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

    可以說,2014年的中國經濟在宏觀層面不乏亮點,並折射出了今後繼續向好的趨勢。但在一些微觀方面,也存在憂慮。2014年CPI同比上漲2%,PPI下降2.2%。

    CPI持續下行進入「1」時代,PPI則連續34個月下跌,這反映出企業去庫存化的壓力仍然較大,通縮風險在加強;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5.7%,是2001年以來的新低,相比2013年下了一級臺階,這表明投資的驅動力在減弱。

    中國經濟存在著的下行風險,要求今年在政策上更有力地應對。目前,央行在頻繁採用SLF、MLF或PSL等貨幣政策工具以保持流動性,許多機構認為,今年很可能有包括降息降準在內更大力度的預調微調。貨幣政策的微調趨勢以及基建項目的重新啟動,為今年預留了平穩增長的空間。但與此同時,仍應該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要抓手。2014年的經濟數據如同一次全面測試,測試出了中國經濟的抗壓力:擯棄「唯GDP論」,擯棄大規模經濟刺激手段,不會讓經濟剎車。這或許是今年乃至今後中國經濟發展最需要的一個測試答案。

    相關報導見B36、B37版

相關焦點

  • 2014年中國經濟:宏觀趨穩微觀更活
    張青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2014年,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新一輪改革的第一年。隨著改革全面推開,改革紅利的逐步釋放,能否帶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宏觀調控的既定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這是當前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此,我們的基本判斷是,增長平穩,結構優化,物價可控,就業壓力加大;改革創新,發展動力轉化;簡政放權,市場活力增強。首先,從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來看,預計2014年GDP增長率為7.6%,第三產業比重將達46.5%。
  • 中國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出現五大背離
    服務業和製造業增速變化以及他們的國民經濟中扮演角色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產業結構迅速變化的轉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人口結構、社會融資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於是,我們觀察數據的時候發現:傳統經濟增長的宏觀、中觀、微觀指標之間的函數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宏觀、微觀指標的相關性弱化甚至出現背離現象。
  • 巴曙松談2016中國經濟形勢:宏觀趨穩 微觀分化
    中新社香港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8日稱,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可用「宏觀趨穩,微觀分化」這8個字來概括。  中國僑聯、香港僑界社團聯會當日在香港聯合舉辦「中國經濟形勢與前景展望」報告會,巴曙松演講時作上述表示。他說,宏觀趨穩的意思,就是跟前些年整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的大起大落相比,明年整個季度經濟增長的波幅,會非常小。
  • 經濟政策與發展考點: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概念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概念:宏觀經濟是與微觀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市場經濟中以個人、家庭和企業為單位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即是微觀經濟。現代市場經濟雖然仍以單個微觀經濟主體為基本單位,但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商品交換日益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經濟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而日益呈現出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整體特徵。個人財富、家庭福利和企業利潤的增加,已經不再單純地取決於自身的努力,還必然要依賴於整體經濟狀況,整個經濟運行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總量、綜合和全局性特徵。
  • 微觀活、宏觀穩,力促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張德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日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重慶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時表示,我們有充滿活力的微觀基礎、充足的宏觀政策工具,能夠確保經濟發展基本面的良好態勢。
  • 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五大背離
    而製造業,隨著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結束,在經濟總量中的佔比則逐漸下降,到今年一季度,已經降至42.8%。服務業和製造業增速變化以及他們的國民經濟中扮演角色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產業結構迅速變化的轉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人口結構、社會融資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我們觀察數據發現:傳統經濟增長的宏觀、中觀、微觀指標之間的函數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宏觀、微觀指標的相關性弱化甚至出現背離現象。
  • 專家:上半年經濟數據可喜 宏觀政策取向不宜改變
    專訪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陳厚義   必須格外珍惜呵護當前發展形勢 不能因形勢稍有好轉就調整政策   上半年經濟數據可喜 但中央的決心是明確的,全國上下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指導方針做了許多系統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中央振興經濟一攬子計劃的實施,使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上半年,全國夏糧產量12335萬噸,連續6年增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6月份更是達到了1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321億元,同比增長33.5%。
  • 宏觀和微觀,到底該信誰?——兼評4月份經濟數據(海通宏觀姜超、於博)
    每個月,統計局都會發布經濟運行的數據,大家所熟悉的經濟指標:GDP、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消費物價指數CPI、工業品價格指數PPI等等都會逐一公布,而所有這些指標,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都屬於宏觀的總量數據指標。
  • 抗擊疫情的宏觀經濟政策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獲得感」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財政研究室副主任 何代欣  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各方面都在努力。宏觀經濟政策亦持續發力。財稅和金融領域都有大動作。2月11日,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
  • 許小年:宏觀形勢越不好,微觀越有活力
    非常高興到這裡來跟大家介紹關於經濟政策和經濟制度改革的話題,這一節本來是講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是講宏觀的,但是由於我做了幾十年的宏觀研究,現在終於發現做宏觀研究沒什麼用,最近兩三年我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用在微觀經濟的研究上。我對宏觀經濟研究得越多,就越對它感到失望,以至於現在懷疑在經濟學科中是否需要宏觀經濟學,我建議在中歐商學院取消這門課。做企業的、做微觀的可能會感到贊同。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宏觀和微觀的區別 「解釋兩個環境的關係」
    市場營銷宏觀環境是指那些給企業造成市場營銷機會和形成環境威脅的外部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環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科技環境、法律環境以及社會和文化環境。  這些主要社會力量是企業不可控制的變量。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二者的區別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 厲以寧:中國貨幣政策應宏觀和微觀並重,總量和結構結合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日訊 6月27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中國REITs論壇2019年會」上闡述了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思考。他認為,在宏觀經濟層面上總需求跟總供給的平衡,一定是而且一直是政府調節中最關心的問題。
  • 「十三五」石化業減排:宏觀、中觀、微觀一個都不能少
    北極星環保網訊: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2014年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考核結果顯示,在948家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佔比較高。而2013年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考核結果顯示,在1191家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有286家。連續兩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在綠色發展上「壓力山大」。
  • 宏觀震中&微觀震中
    而我們把這個通過儀器測量出來的震中就稱為微觀震中。也就是我們在開頭那張圖裡看到的震中位置了。兩者的區別對於同一次地震來說,宏觀與微觀震中往往是比較接近的,但也總有一點差異,有時相差還較為明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更為重要的是為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的啟動創造了最佳的戰略時機和宏觀基礎。我們必須全力把握新冠疫情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不同步復甦、中國內循環與外循環不同步啟動所帶來戰略轉換契機。2021年是中國經濟持續復甦之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常態化的一年,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更是中國開啟十四五規劃實施戰略轉換的第一年。
  • 宏觀變量微觀度量:2020年銅消費可能大超預期!
    因為今年可能是近年來消費預期變化最大的一年,微觀上難以琢磨,短期宏觀邏輯佔優。因此我們引入模型來刻畫急劇變化宏觀形勢映射的微觀度量。我們建立起宏觀變量與微觀消費直接的對應關係,從結果上來看,對於我們的基本面分析具有一定的領先和啟示意義。2、 這些非線性的規律我們都可以從發達中國家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得到印證。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期 根據物理學目前的理論,退相干過程正是微觀世界向宏觀世界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量子信息向周圍環境的擴散。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量子世界與宏觀世界的表現截然不同,其中最大的區別大概就在於量子「疊加態」,也就是說,一個微觀粒子可能因為「疊加態」同時存在於幾個位置,而這種狀態在宏觀世界中卻從來沒有出現過。究竟是什麼使整個宇宙沒有呈現出量子態?可能正是因為無所不在的連續的退相干過程,才使我們的宏觀世界沒有出現量子態,這也正是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如何理解這個在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之間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