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徐匯區永康路上多了一家特別的咖啡小店。沒有大門、也沒有店招,平整的水泥牆上只有一個不甚規則的「洞」,剛好夠一隻毛茸茸的熊爪「出沒」,為消費者端上咖啡。
除了外形上「噱頭」,這家小店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感動——小店本身是個公益項目,「洞」的另一邊有數位殘障人士正在為顧客調製咖啡。據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小店未來不排除進一步複製推廣的可能。
記者今天中午來到永康路上,一轉彎就能找到這家網紅小店所在之處——人最多的地方就是了。
雖然已經在社交媒體上紅了好一陣,但即使在工作日的午後,這家不起眼的小店依然有諸多粉絲慕名前來「打卡」。來到店門口,先拍個照;準備點單了,先截個屏;等候咖啡時,也要舉著手機記錄熊爪萌萌的動作;拿到咖啡後,還要對熊爪提個要求——親,能動一下不?親,能比一個「耶」讓我拍一下麼?
不時也有路人經過,出於好奇心加入了「圍觀」的隊伍,伸長脖子使勁瞧一瞧「洞」後究竟有什麼,詢問得知所有咖啡只要20元一杯後覺得不錯,於是也掃碼買單來一杯,最後也不忘隨大流地和熊爪擊個掌。
而在點評網站上,這家咖啡店特別加上了「無接觸自提」的標籤,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當下,對於減少人員接觸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作為「招牌」的熊爪也會每天定時消毒,做好清潔衛生的工作。
小店最初的紅火全是由這隻毛茸茸的熊爪帶來的,會賣萌、會撒嬌,握握手、摸摸頭等等均不在話下,在水泥牆和燈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可愛。不過,引發越來越多「自來水」幫忙推廣轉發的,還是小店背後的故事。
事實上,這家咖啡店的誕生其實可以算是一個公益項目的落地,小店的店長便是一位聾啞咖啡師,在咖啡衝調比賽中還得過獎,此外,店內還有數名員工也是殘障人士。隔著一堵牆,即使不能親自和顧客面對面溝通,他們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大家傳遞溫暖和甜蜜。
當然了,咖啡店裡也有其他工作人員負責叫號、提醒等工作,記者在現場看到,若是碰上「選擇恐懼症」的消費者,也會有工作人員走出水泥牆上的「門」進行講解和推薦。
對於這樣全新的咖啡店模式,很多市民消費者都拍手叫好,並希望能進一步推廣。對於這樣的期待,咖啡店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排除未來會有將咖啡店複製推廣的可能,不過目前小店本身已經滿負荷運轉,暫時還沒有做具體的計劃。
記者在咖啡店掃碼點單的小程序上看到,「自取」按鈕連結到的是「選擇門店」的頁面,此外,還有「外送」、「商城」等功能還未開發,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樣有意思又暖心的咖啡店就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身邊。
事實上,近年來「網紅小店」在申城並不少見,別出心裁的布置裝點可以網紅,新奇特別的食物飲品可以網紅,吸引眼球的銷售模式也可以網紅。但一陣大排長龍、熱熱鬧鬧後,往往又會落入曇花一現、難以為繼的困境。目前來看,「熊爪咖啡」的走紅主要還是得益於很多年輕消費者好奇、從眾的消費心理,如何將「一次性」消費轉化為常態化運營,仍需進一步探索考量。
無論如何,我們依然衷心希望這樣一家咖啡店能夠為更多人帶來幫助,能在未來走得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