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匯區,永康路。大大小小的店鋪中,一堵灰色的水泥牆與街上的熱鬧喧譁有些格格不入。
可在12月3日這一天,人們卻站在牆上那個不甚規則的小小「山洞」前排起長隊,等待掃碼點單後,一隻毛茸茸的「熊爪」從洞裡遞出咖啡。
這家特別的咖啡店沒有大門,也沒有招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熊爪」咖啡。那隻萌萌的「熊爪」會比心、豎大拇指「點讚」,還能與顧客親切地握握手、擊個掌、摸摸頭……「熊熊」的熱情即使隔著牆壁,也讓人在冬日的清冷中感覺如沐暖陽。
寒意漸深的冬天,這家不走尋常路的咖啡店讓不少網友直呼「太可愛,太溫暖了」!
記者在許多社交平臺上都看到,在網友們通過手機講述的「打卡」「熊爪」咖啡經歷中,不光有咖啡入口的醇香,更有灰牆背後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的創意與溫情。
其實,這家咖啡店的誕生是一個公益項目的落地。
店長瑩瑩是一位聾啞人咖啡師,曾獲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大賽咖啡衝調項目一等獎。店內還有數名員工也是殘障人士,戴著「熊爪」從「山洞」遞送咖啡的店員曾經遭遇面部燒傷。此外,店裡也有身體健全的店員,負責叫號、提醒等工作。
「我是想讓客人們知道,殘疾聾啞人做出來的事情,可以和健全人一樣好。」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相關的視頻中看到,店長瑩瑩用手語默默「告訴」大家,即使隔著一堵牆、不能和顧客面對面溝通,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做到最好,更希望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為顧客帶去暖心的服務。
「熊爪」咖啡有心地選擇了「國際殘疾人日」作為店鋪正式開業的時間,店家也承諾,每天給每一位持有殘疾人證的客人提供一杯免費特調咖啡。疫情防控期間,「熊爪」更會每天定時清洗消毒,讓客人多一分安心。
「畢竟,一家店鋪要贏得顧客的長期認同,還是要靠紮實的服務。」瑩瑩用手語「說」道。
「這些殘疾人店員來自上海市殘聯技能培訓班,上崗之前有過專業的培訓。」說起經營這樣一家咖啡店的初衷,創始人之一的王海青表示,自己喜歡咖啡,同時也想要幫助殘障人士,給他們提供更多能力範圍內可以承擔的工作。
幫助殘疾人就業,需要多一點創意與溫情。「熊爪」送咖啡,讓殘疾人與顧客之間的交流痛點消弭於無形,還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在王海青看來,每個有志於奮鬥的殘疾人,在社會和市場的賦能下,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事和健全人一樣的工作,在自給自足的同時為社會作出貢獻。
而這,也正是灰牆背後的殘疾人店員所希望獲得的公眾反饋。
未來,「熊爪」咖啡想招募更多殘疾人咖啡師,還會為殘疾人提供咖啡技能定點委培,給他們更多的幫助。網絡視頻中,店長瑩瑩用手語發出邀請:「所有想當咖啡師的聾啞朋友請聯繫我,我們提供免費培訓。」
當創意遇到公益,一杯冬天裡的咖啡變得更加溫暖人心。網友們紛紛表示,衷心希望「熊爪」咖啡能夠為更多人帶來幫助,在大家的關心與祝福中走得更好、更遠。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樣溫暖人心且充滿公益巧思的咖啡店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
記者:趙瑩瑩
編輯: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