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由於對事物的穩定性沒有確切的認知概念,因此,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方法肯定是沒有立足點的。人們不知道事物的穩定性是什麼,人們分析事物實際上就是盲目的!!
事物如果脫離了穩定性的性質,那麼事物的存在就失去了依據。可是現實是,人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去思考問題的。所以說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必然產生很多誤解。比如說,我認為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解釋就產生了很多錯誤,帶來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認為事物的存在必然具備帶來這種穩定性存在的內部結構。我認為事物的穩定性在現象層面上本質上就是中性的。
我認為事物的穩定結構是分層級的,組成事物最小穩定結構單元的行為決定著事物的穩定與否。
以以上這種認知事物的方法作為認知事物的基礎,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才會理性,否則就是盲目認知,這也是人們對原子結構和原子核結構誤解的原因。
人們能看到,原子是一個穩定的中性的物質,那麼它必然具有形成這種穩定性的結構。那麼,組成原子的最小單元也必然是穩定的結構。既然這個最小單元的行為決定了原子的穩定性,那麼它的行為反應在原子層面也必須是穩定的,或者說是中性的。
建立在以上對事物認知的基礎上,人們可以看到,原子內只有中子是個穩定結構,而單獨把電子和質子分開來看,它們都不是一個穩定結構,只有把它兩個放在一起,才能形成原子層面的穩定性,而它的形成也必然是中子的另一種存在形式。這種存在形式說明了電子和質子永遠是分不開的,成對出現的。並且原子得到了一定的能量,中子可以分解為電子、質子對,當失去了一定的能量時,電子、質子對會還原成中子,而且每一對電子和質子都是圍繞著原子核高速運轉的,不同的僅在於電子、質子對能量級的不同,它們圍繞著原子核運轉的半徑不同而已。
人們過去總是把電子和質子分開去理解,這實際上是不對的,它們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把它兩個分開,這個事物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正象人們不能把上和下分開理解是同一個道理,離開了上用下去解釋下,永遠解釋不清楚下是什麼,這是人類思考問題的通病。
以以上分析為基礎,人們可以看到電子和質子的存在是分不開的,過去人們強行地給質子安上正電荷和給電子安上負電荷,其實是錯誤的,這種認知事物的方法與前面所說的認知上與下的方法犯的是同樣的錯誤。
實際上,人們過去理解的正負電荷是不存在的,之所以人們覺得有正負電荷,只不過是電子和質圍繞著原子核做高速運動,形成的人們過去所理解的所謂的電磁場的兩極而已。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原子的性質是由組成原子的中子和電子、質子對的數量決定的。而能量的產生和傳遞都是通過物質結構的改變而形成的,不同的僅在於,化學變化是不同原子的原子結構的重新組合,而物理變化僅在於改變了電子、質子對形成的場的兩極的方向而已。
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人們對中子這一穩定結構的研究和認知犯了對原子結構的認知同樣的錯誤。
基於我個人對事物穩定性的認知,原子核中只有中子,我覺得我們在分析中子這一穩定結構時,首先應當找到組成中子下一層面中穩定結構的微粒,而中子中不穩定的微粒,應當是穩定微粒的另一種存在形式,而且不能把不穩定微粒不同的性質分開去理解,它們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正象質子和電子存在形式是一樣的。按照這種方法去認知事物,物質世界的所有現象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