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之美」這輛有56個輪子的火箭運輸車,停車精度誤差只有25毫米

2020-12-05 界面新聞

日前,一輛擁有56個輪子的新型火箭運輸車,從日本愛知縣半田市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下稱日本車輛製造)的車間中緩緩駛出。

這輛長約25米、寬約3米、總重約150噸的新型火箭運輸車(下稱運輸車)被研究團隊親切地稱為「Trolly」。

按照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提出的需求,該運輸車由三菱重工和日本車輛製造共同設計並製造,主要用於將日本新一代H3運載火箭從裝配大樓運至約500米外的發射點。

用於運送H3火箭的新型火箭運輸車 圖片來源:朝日新聞計劃於2020年完成首飛的H3火箭,將在日本種子島宇宙航天基地,通過移動發射臺進行發射。發射前半日,它將由運輸車從裝配大樓垂直移動到發射點。

這款運輸車的研製工作已進行了超過20年。早在1999年,三菱重工曾發表過關於該車的研究成果。

火箭垂直運輸過程構想圖 圖片來源:三菱重工

資料顯示,兩輛載重能力大1460噸的運輸車將被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H3火箭的運輸工作。為保證平穩,該車在運輸過程中的最高時速僅為2千米/小時,在一條全程不到500米的路上需要走約30分鐘。

兩臺運輸車將合作完成移動發射臺和火箭的運輸。圖片來源:朝日新聞與普通多輪運輸車不同,該運輸車的56個輪胎由14根車軸連結起來,每根車軸都可以單獨操控,這使它在行駛過程中可更加靈活地運動。為了更好地承載負荷,它的輪胎由特質的聚氨酯橡膠製成,最大載重情況下,僅凹陷幾毫米。

新型火箭運輸車正在轉向 圖片來源:朝日新聞在運送火箭的過程中,運輸車會在預先埋設的磁線引導下完成自動駕駛。車底部裝有一個半米寬的磁力傳感器,可感知車的位置並對誤差進行修訂。駕駛員的主要任務是,對運輸過程中的緊急事件作出及時應對,並切換到故障模式。

儘管體型巨大,但該運輸車的行駛準確度令人矚目。考慮到火箭達到發射位後,還需連接配管完成燃料加注,因此,該車停車的精度誤差被嚴格控制在25mm以內。

三菱重工的相關項目負責人長田真治表示,為了提高可靠性,該車採用冗餘設計,即使發生故障,也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修復。

負責運輸車製造的日本車輛項目負責人角田保進一步解釋稱,該車搭載有四臺發電機和兩臺油壓泵,無論哪一臺設備發生故障,都可以繼續行駛。此外,運輸車在故障模式下,系統可以自己完成故障分析及影響解析。

長田真治稱,預計投運後的運維費用將減至目前的一半。

輕量化也是該運輸車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重點關注的方面。該車的部件均採用高強度材料,儘可能地減輕臺車本身的重量。

正在建設的移動發射臺 圖片來源:JAXA日本種子島宇宙航天基地,位於日本九州地區鹿兒島縣南部的一個小島上,是日本最大的宇航研究中心和航天發射中心。該中心擁有包括吉信發射場、大崎發射場和竹崎發射場在內的多個發射場。

相關焦點

  • 響應快、精度高!OS-M火箭組合導航算法跑車試驗圓滿完成
    本次OS-M火箭採用「靜基座初始對準算法」和「慣導-衛星組合導航算法」,兩種算法功能不同,應用在不同的階段。近期,零壹的工程師們安排了導航系統跑車試驗,來驗證OS-M火箭導航算法是否可靠和精準:試驗內容:靜基座初始對準試驗:在實驗室狀態下,進行初始對準試驗;慣導-衛星組合跑車試驗:室外動態狀態下進行組合導航解算;第二個「跑車試驗」聽起來就覺得超酷,小壹滿心期待的去圍觀試驗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發射 50 周年的日子,選在這一天公布「天問系列」頗有傳承的意味。錯過這次發射窗口,要再等 26 個月這個 7 月,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不止中國,上周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已經升空,再過幾天美國的「毅力號」和「機智號」也將踏上火星之旅。
  • 3000噸重的火箭如何運輸?發達的礦業機械幫助美國人解決難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僱用一群礦工幫助發射火箭,這聽起來好像是一個笑話,但在1960年代中期,當美國人試圖登上月球時,他們確實是通過煤炭採礦工人以及採礦工業機械的幫助才得以實現這一計劃。當時,美國國家航天局剛剛完成了土星5號火箭的設計,這是一顆重達3,000噸的龐然大物,它將幫助人類首次實現登月的夢想,但他們還沒有想到辦法將這枚巨大的火箭從裝配車間運送到發射臺。
  • 新技能Get:面試中常見的「費米估算」要怎麼破?
    你是否有在面試中遇到過這樣的奇怪問題?一個正常成年人有多少根頭髮?北京有多少個加油站?胡同口的煎餅攤子一年能賣多少個煎餅?一輛公交車裡能裝下多少個桌球?…在產品和市場的面試或者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對於對某項指標的估算問題。有些是對某個市場的估算,有些是對行業未來預測。
  • 5款造型怪異的未來概念車型,甚至只有一個輪子!
    5款造型怪異的未來概念車型,甚至只有一個輪子!但是,總有一些車企的概念設計太過於前衛,讓人無法理解。但是我們也無法斷定這種設計不符合未來的審美,所以車叔今天將這些概念車型列舉出來,讓車友們自行評判一下。大眾NILS大眾NILS是一款面向未來城市的電動通勤汽車,它的設計藍圖來源於F1賽車。它的駕駛座在中間,全車由一臺25千瓦時的電動機帶動。
  • 軌道測量「大師」助力火箭發射 創造「中國精度」
    用研發專利將火箭平穩送向發射臺  「在火箭組裝完之後,要把火箭『站立著』垂直整體運輸至4175.91米外的發射塔,實施燃料加注和火箭點火發射。我負責給火箭發射修好這最後一段路。這條路是曲線的,半徑特別小,精度要求非常高,不允許有任何差錯。」劉軍華向記者談起曾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修建長徵五號火箭運輸軌道時的情景。
  • 動畫「翠星之加爾剛蒂亞」完全版藍光CM公布 2月25日發售
    動畫「翠星之加爾剛蒂亞」完全版藍光CM公布 2月25日發售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嚮往太空的馬斯克,為什麼沒去造「更先進」的火箭?
    知乎上有個帖子主題是「如何評價 SpaceX 的 2020 年?」,一條回答似乎答非所問,但也道出了 SpaceX 收穫頗豐的原因——「火箭做好了,做什麼都順利。」不管是星鏈計劃,載人龍飛船,或是移民火星的各種項目,SpaceX 給一眾「追隨者」的最好啟示是,想要在太空做些很酷的事情,就必須降低火箭發射成本,讓航空航天成為一門真正的「商業」。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這類錢有的是楷書、行書二體成對,有的是楷書、篆書二體成對,有的是隸書、篆書二體成對,等等。對錢是中國錢幣造型獨具特色的表現形式,欣賞它是一種美的享受。對錢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國的南唐,宋代最流行,元以後絕跡。從北宋天聖元年開始,直到南宋淳熙七年停鑄,鑄行長達150多年,共出現過十幾種。一般認為南唐嗣主李王景鑄造的「開元通寶」篆書、隸書對錢是最早出現的對錢。
  • Elon Musk 隱藏在 Model 3 背後的「殺手鐧」
    Musk 的「第一原理」湯姆·米勒(Tom Mueller)是一名火箭科學家,他研發出了 SpaceX 的 Merlin 火箭發動機,並在過去 15 年間一直與 Musk 工作。不經意間透露了 Musk 希望運用他本人一直推崇的運用物理學設計和製造產品的「第一原理」方法運用到 Tesla 弗裡蒙特工廠的生產製造中,而且 Mueller 認為這有可能才是真正打敗對手的地方。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是「第一原理」?Musk 其實不止一次的提到過,他之所以能夠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功,來自於他對「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的思考。
  • 定位誤差在1毫米以下
    該機器人能使手術定位誤差在1毫米以下,術中輻射減少70%,手術時間縮短三分之一。 不久前,31歲的何女士遭遇車禍導致骨盆骨折,得知哈市一院骨科有機器人輔助手術,於是來求醫。骨外五科主任王昕為何女士手術時,一邊觀察著機器人屏幕上的骨盆定位,一邊精準操作。隨著機械臂的移動,他和團隊僅用了平時2/3的時間便結束了手術。術後第二天,何女士就能坐起。
  • 火箭火藥雕刻師徐立平,誤差不超過0.2毫米,每一刀都決定生死
    火箭雕刻師你聽說過嗎?小編在西瓜視頻上就看到了從事這份職業的航天人~我們來聽聽創作者科學風尚的科普吧!這位航天人叫徐立平,他連續三十多年在炸藥堆裡工作,他是助推火箭的火藥整形師,每一刀操作都會影響火藥的燃燒線路,一旦誤差
  • 「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的創立者最早提出「遺傳密碼模型」
    上個世紀40年代「大爆炸模型」雖然有哈勃等人的觀測證據,有弗裡德曼和勒邁特等人的理論支撐,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是反對的,為了使「大爆炸模型」被廣泛地接受,有一個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為什麼有些元素比其他元素更常見!
  • 美國科學家用冰造了輛機器車,自己的輪子自己修,要上火星赴南極
    這種聽上去頗為新穎的「冰刻」技術拓寬了我國晶片行業的想像空間,或許在未來,發展晶片可以不用再苦等光刻機了。在另一層面,「冰刻機」的設計也讓我們意識到,冰這種自然界平平無奇的物質,可能會推動技術的變革!湊巧的是,前不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GRASP 實驗室的科學家也在嘗試用冰製作移動機器人,未來將登上火星、奔赴南極,在各種極端條件下發揮效用。
  • 導航定位不準 你聽過「高精度定位」嗎
    比如城市高樓、地下室等等建築,就會影響、遮擋GPS信號,最後影響定位的精度。  雖然現在還能依靠手機網絡以及Wi-Fi信號強弱來進行輔助定位,但最大的問題還是「精度」,而決定定位精度最根本的因素是衛星定位系統。
  • 燃氣輪機製造,了不起的幾毫米,這是嚴謹的工業精神
    以目前全球最高效的燃氣輪機為例,它的重量相當於一架加滿油的空客A380,功率出力相當於1200輛保時捷911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功率之和,但核心部件的精度誤差卻最多幾十微米!這種情況下,毫米級的創新,將會為行業帶來了不起的改變!友情提示,建議在wifi下欣賞,留著流量學知識!
  • 美國科學家用冰造了輛機器車,自己的輪子自己修,要上火星赴南極!
    這種聽上去頗為新穎的「冰刻」技術拓寬了我國晶片行業的想像空間,或許在未來,發展晶片可以不用再苦等光刻機了。在另一層面,「冰刻機」的設計也讓我們意識到,冰這種自然界平平無奇的物質,可能會推動技術的變革!湊巧的是,前不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GRASP 實驗室的科學家也在嘗試用冰製作移動機器人,未來將登上火星、奔赴南極,在各種極端條件下發揮效用。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誤差僅2米!中國火箭炮精度堪比巡航飛彈,全球第一毫無爭議
    這幾年我國在防務展上推出的遠程火箭炮,其制飛彈藥 「宣稱」的打擊精度已經提高到了30米左右,也就是與近程彈道飛彈一個水平。開始時人們還不怎麼相信,認為也許有所吹噓,但最近的實際打擊結果表明,我軍實際所裝備的制導火箭彈的打擊精度,已經高到了一個超出人們想像的水平——誤差達到「米」級,跟巡航飛彈一個水平。
  • 雷射切割機加工精度的誤差範圍
    打開APP 雷射切割機加工精度的誤差範圍 大族雷射智能裝備 發表於 2020-11-09 17:36:56 雷射切割機的加工效果其實是非常的好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使用雷射切割機進行加工工作,不過在雷射切割機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很多因素都會造成雷射切割機的加工精度出現一定的下降,那麼關於雷射切割機的加工精度誤差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