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效應「聖經」(上):網絡效應為什麼重要?其運作原理是什麼?

2021-01-08 36氪

編者按:自1994年以來,網絡效應創造了科技行業70%的價值。深刻理解網絡效應工作方式的創始人,將更有能力創建定義某一類別的公司。日前,NFX發表了一篇文章,對網絡效應的重要性、原理、特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維護網絡效應等進行了詳細地闡述。本文是上篇,主要涉及網絡效應的重要性、原理、特性。文章由36氪編譯,希望能夠為你帶來啟發。

一、網絡效應為什麼重要?

網絡效應是產品和業務中的一種機制。有了網絡效應,每多出一個用戶,都會使產品/服務/體驗對其他的用戶更有價值。

網絡效應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是數字世界中最好的防禦形式,因此也是創造價值的最佳形式(另外的三大防禦形式是品牌、嵌入和規模)。

過去幾十年來,網絡效應創造了科技行業中的絕大部分價值,因為科技領域中,許多贏家通吃的公司都是由網絡效應推動的。網絡效應,已經觸及或即將觸及每一個行業。

然而,並非所有的網絡效果都是相同的,理解網絡效應中的細微差別,對你在自己的產品中構建網絡效應是至關重要的。不同類型的網絡效應的強度也不同,它們各自的工作方式也不同。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確定了13種不同的網絡效應。它們按強度排列如下:

物理(直接類) (例如:固定電話)協議(直接類) (例如:乙太網)個人效用(直接類) (例如:iMessage、WhatsApp)個人(直接類) (例如:Facebook)市場網絡(直接類) (例如:HoneyBook、AngelList)市場型(雙邊) (例如:eBay、 Craigslist)平臺型(雙邊) (例如:Windows、 iOS、 Android)漸近型市場(雙邊) (例如:Uber、Lyft)數據網絡效應 (例如:Waze、Yelp!)技術性能網絡效應 (例如:Bittorrent、Skype)語言型(社交) (例如:谷歌、施樂)信念型(社交) (例如:貨幣、宗教)從眾型(社交) (例如:Slack,Apple)

(譯者註:關於13種網絡效應,可以點擊→「網絡效應」指南:13 種網絡效應全解析,帶你了解巨頭成功的秘密)

二、網絡如何運作?

廣義上說,網絡是人或事物相互聯繫的系統。你幾乎可以在任何複雜的系統中找到網絡:從電網、道路到社交媒體和人腦。不過,所有類型的網絡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了解網絡的基本組成部分,對於希望建立自己的網絡效應業務的創始人是有幫助的。

節點和連結

在非常基礎的層次上,網絡是由節點和連結組成的。

節點是網絡的參與者:消費者、設備、客戶、買家、賣家、經紀人等。不同類型的節點,在同一網絡中可以有非常不同的角色。

同一網絡中的節點在影響因素、影響力、權力和價值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中心節點是在網絡中具有大量連結的節點,通常更有價值。邊緣節點的連結相對較少,通常價值較小——如果邊緣節點可以直接連接到幾個強大的節點,則可能會有例外。節點的價值因網絡而異。

網絡大小可以通過網絡中節點的總數來衡量。網絡的大小並不能決定網絡的價值,因為網絡中的活動量可能會有所不同。

連結是網絡中節點或節點組之間的連接。並非網絡中節點之間所有的連結都是相等的。連結的方向性可能會有所不同(見下文)。

不同的連結強度也會有所不同,這是一個關於兩個節點之間的耐久性、緊密性和活動性的函數。例如,你和你最好朋友的Facebook Messenger連結比你和高中以來就沒有交談過的人的連結要強得多,但它們都可以被視為Facebook Messenger網絡中的連結。

網絡密度

網絡的密度由其連結與節點的比率決定。比率越高,網絡越密集。

通常,網絡密度越高,其網絡效應就越強。連結的互連性有助於加強其他節點之間的連接。如果你是某個人的朋友,他的朋友就能夠和你所有的其他朋友連結起來,那麼你的紐帶的力量,可能比孤立的一個節點更強大。

在網絡中,密度通常不是均勻分布的。網絡中某些區域的密度可能比網絡中其他的區域高的多(這是導致集群的原因,將在下面更詳細地描述這一現象)。

在構建產品時,建議注意節點之間是如何形成聯繫的,以便設計產品的時候來提高網絡密度。尋找你網絡的「白熱化中心」——最密集、最活躍的部分——並把產品特性和語言集中在激活其他用戶的行為上,讓他們表現得更像那個群體。他們的活動將吸引其他節點,這些節點將受到「白熱化」群體活動的激發,從那裡向外輻射的速度比你想像的要快得多。

方向性

圖論是網絡科學的一個方面,在圖論中,節點之間的連結可以是有向的,也可以是無向的。

圖是有向的還是無向的取決於網絡節點之間連接的性質。如果連接是定向的,則意味著一個節點以非往復的方式指向另一個節點。

例如,在Twitter這樣的個人網絡上,名人和政治家這樣的知名人士有大量粉絲,他們基本上不會關注粉絲。信息的流動主要是單向的——從更大、更中心的節點到更小、更邊緣的節點。

相比之下,像Facebook Messenger或WhatsApp這樣的個人效用網絡,連接必然是相互的。如果你在Facebook Messenger上和某人交談,信息流動和互動是雙向的。所以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是無向連接網絡的例子。

網絡中節點之間的連結方向,由網絡中節點之間的交互流動的方式(如果有的話)決定。這種交互可以包括金錢、信息、通信以及在節點交互時可以在節點之間傳遞的任何其他東西。

僅由有向連結組成的網絡稱為有向圖,但真正的有向圖很少。通常,網絡都是有向連接和無向連接的混合體。理解網絡中連結的方向性,並直觀地映射它們,可以更好地設計產品和優化功能。

一對一與一對多

網絡中節點之間的關係可以是一對一的,也可以是一對多的。

一對多連接的關鍵屬性是它們是定向連結,其中交互流動是單向的。另一方面,一對一的關係通常在功能上是相互的。所以它們是沒有方向的。互動是雙向的。

在前面討論過的Twitter或其他非對稱的個人網絡(如Instagram或YouTube )的例子中,有許多中心節點(定向連接),也有許多邊緣節點。這些例子中的邊緣節點主要是「觀察」者,而中心節點是內容生產者。

具有一對多關係的中心節點,可以將信息傳遞到邊緣節點,而回流的交互通常很小,甚至不存在(想想明星和他們粉絲之間的關係)。

中心節點也可以存在於像Facebook這樣的一對一的連接網絡中 (儘管它們最終加入了一對多的「關注」功能),其中一些用戶有很多朋友,而另一些用戶很少。但差距並不像允許一對多的網絡那麼大。

集群

在現實網絡中,節點的分布不太可能是均勻的。它們傾向於聚集或形成比整個網絡更緊密結合的區域性群體。當兩個集群通過一個單獨的連結連接,而在其他方面沒有連接並且彼此隔離時,這個連結就被稱為橋梁。

在Slack或Facebook Messenger等在線的個人效用網絡中可以看到集群,人們在這些網絡中形成比更廣泛的網絡更活躍的子集群。如果你考慮自己對這些服務的私人使用,你可能會看到一些例子。類似的集群現象,也可以在Twitter和YouTube這類的網絡上看到。

用「集群係數」衡量的具有較高集群度的網絡,可以具有裡德定律(Reed’s Law)所描述的非常強大的網絡效應(下面將對此進行更多描述),裡德定律假設,隨著網絡的增長,網絡的價值呈指數增長。具有高集群係數的網絡,在增長的同時會以指數形式增加價值,而具有低集群係數的網絡,將以較慢的速度增加價值。雖然並非所有網絡都同樣容易形成集群,但是有一些策略可以提高網絡中的集群係數。

臨界點

網絡的臨界點,是指網絡產生的價值超過產品本身和競爭產品價值的點。這可能在不同的時間發生,主要取決於網絡的類型。

例如,像電話這樣的物理直接網絡,在很早就獲得了臨界點。正如AT&T董事長早在1908年就指出的,「電話——如果線路另一端沒有連接——甚至不是玩具或科學儀器。它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之一。」由於一部沒有任何連接的電話是完全沒有價值的,一個連接兩個用戶的電話網絡,本身就有足夠的價值超過一個產品的固有價值。

這與Windows或iOS等平臺網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沒有任何程序或應用程式,Windows作業系統的價值也是相當高的。只有在用戶和開發人員的網絡變得相當大之後,第三方程序的價值加上與其他用戶的互操作性的價值,才超過微軟程序本身的價值。

大多數具有網絡效應的產品,只有達到臨界點,才能充分利用其網絡效應提供的防禦性。在網絡規模達到臨界點之前,產品仍然非常脆弱,可能對用戶沒有多大價值。對於這樣的產品來說,挑戰往往是要建立足夠的初始價值,以激勵早期採用者開始使用該產品。

網絡「定律」

多年來,各種網絡效應的先驅都試圖模擬網絡的增長,以及網絡如何增加價值的。換句話說,他們試圖描述網絡效應的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項新的定律都發現,網絡和網絡增長的價值在過去被嚴重低估了。

這些定律並不是真正的定律。它們只是描述不同類型的網絡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網絡的價值的數學概念。它們之所以被稱為定律,只是因為聽起來很酷。有時候,你可以讓所有這些「定律」的各個方面同時適用於同一個網絡。

薩諾夫定律(Sarnoff’s Law)

大衛·薩諾夫(David Sarnoff)是廣播時代廣播電視業的巨人,1919年至1970年期間,他領導著美國廣播公司。那幾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網絡之一。薩諾夫觀察到,他的網絡價值似乎與網絡規模成正比——與N成正比,N是網絡上的用戶總數。

事實證明,薩諾夫對網絡價值的描述最終低估了某些類型的網絡,但它是對廣播網絡最準確的描述。

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

梅特卡夫定律指出,通信網絡的價值,與網絡上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N^2,其中N是網絡上的用戶總數)。

這一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80年左右,歸功於乙太網標準的發明者之一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

梅特卡夫定律似乎是成立的,因為網絡上節點之間的連結數量以N^2的速度增加,其中N是節點的數量。雖然最初是用來描述乙太網、傳真或電話網絡等通信網絡,但隨著網際網路的到來,它已經演變成了描述社交網絡和市場網絡的定律。

裡德定律

裡德定律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大衛·裡德(David P. Reed)於1999年提出的。裡德承認「多種價值與網絡規模成正比增長」,有些價值與網絡規模的平方成正比增長,但他認為,允許形成集群的「集群網絡」(如上所述)的價值比其他網絡的增長更快。

根據裡德的說法,集群網絡的價值增加了2^N倍,其中N是網絡上節點的總數。

裡德提出用2^N代替N^2的原因,是因為「支持簡單集群通信」的網絡中可能的集群的數量遠遠高於1,所以網絡中的連接總數(網絡密度)不僅僅是節點總數( N^2 )的函數。實際上,它是節點總數加上可能的子集群的函數,隨著網絡中用戶的增加,它的擴展速度要快得多。

由於大多數在線網絡允許集群的形成,它們可能至少會像裡德定律所提出的那樣,價值增長的速度比梅特卡夫定律或薩爾夫定律所指出的要快得多。

三、網絡的屬性

不規則

網絡在現實生活中通常是不一致的。它們只是在圖表中看起來是這樣的。它們有集群、熱點和死角。這些反映了現實世界中複雜系統的不規則性。這方面的例子,有區位差異(例如,城市人和農村人的行為非常不同)、現實世界中的關係差異(經理與員工的關係不同於同級同事的關係)、規模差異(一家有兩個人的公司會做出不同於一家有30人或500人的決定),以及其他許多方面。

你需要認識到這些異常之處,找到網絡中的「白熱化中心」,在將你的注意力擴展到更廣泛的網絡之前,先關注它,來建立網絡效應。

真實身份、假名與匿名

許多具有網絡效應的公司,要求用戶創建網絡中其他節點可見的個人資料。具有與節點真實身份相關聯的個人資料的網絡——例如你的真實個人姓名或真實公司名稱——通常比具有假名的個人資料的網絡更有效地構建網絡效應。

西方世界最大、最成功的三大社交網絡——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也是第一批大規模成功提供真實身份資料的社交網絡,這並非巧合(儘管Twitter確實允許使用假名,但人們使用的身份通常與其真實身份相關聯,例如「@ realDonaldTrump」)。在實名制被接受之前推出的數百個社交網絡最終全部消亡了。

在信任和聲譽促進交易流動性的雙邊市場和平臺網絡效應業務中,真實身份也很重要。

有一點需要注意:在涉及到加密或政府間諜工作的一些應用中,匿名是網絡的必要特徵。然而,這種網絡通常在短時間內崩潰有三個原因: 第一,當網絡的匿名性遭到破壞並且對系統的信任終結;第二,節點之間傳輸的內容由於匿名,免費搭車者將網絡拖垮而變得質量太低;第三,當世界其他地方和各種部門(例如政府)介入時,匿名網絡變得不可接受。

讓我們明確一點,以電報為例,當用戶的信息被加密時,他們使用它是因為它允許他們連接到真實的身份,而不是匿名的人。隱私不同於匿名。

不對稱

這個術語主要與市場有關,無論市場是1、2、3邊的還是N邊的。在幾乎每個市場中,一個或一種類型的節點比另一個更難獲得。

在某些情況下,市場更難的一面是需求面——買家。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能設法吸引願意付錢的人(買家),供應商(賣家)就會很快出現,而且不會付出太多的努力。我們稱之為「需求側市場」。

Fiverr和UpWork就是集中精力尋找需求、依靠供給的例子。Lending Club就是另一個例子。他們集中精力尋找資金需求(借款人),貸款人自己出面為借款人提供資金。

在某些情況下,更難的一面是供應,一旦供應方變得強勁,需求方用戶就會有機地被市場吸引。我們稱之為「供應側市場」。例如,Uber和Lyft將大部分預算用於司機獲取——也就是供應方。同樣,OpenTable也不得不慢慢獲取餐廳,供應方一個接一個,直到七年後,它積累了足夠的供應來吸引需求(人們希望預訂餐廳)。

當然,在一些市場上,你會發現雙方都難以吸引。這讓事情變得非常困難。

市場中的另一個不對稱,涉及一個側面或一種節點內部的不對稱。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的供給或需求都是平等的。通常,在網絡中,某些節點會被證明是更有價值的,有時比其他節點價值高出1000倍。

在市場中尋找這些不同的不對稱,並優先考慮哪種需求或供應最能吸引第一、第二和第三種需求。然後集中精力發展策略,先破解最高價值目標。

同構與異構網絡

同構網絡,是指網絡中所有節點具有相同功能的網絡。一個用戶在執行的基本功能上可以與下一個用戶交互。例如,在固定電話網絡中,每個節點(電話)可以執行與其他節點基本相同的功能,人們傾向於出於相同的原因獲得電話。電信網絡通常是同構的。

異構網絡是指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按功能和效用分類的節點的網絡。在Honeybook市場網絡上,活動策劃人的行為與攝影師不同,攝影師的行為與花店老闆不同。eBay上的買家節點與賣家節點也有著根本的不同。

漸近網絡效應

漸近網絡效應是收益遞減的網絡效應。

回想一下網絡效應的基本定義:隨著產品使用量的增長,它對每個用戶的價值也在增長。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在網絡增長的某一點之後,網絡效應可能開始減弱。漸進網絡的增長,在達到一定規模後,就不再惠及現有用戶了。

Uber就是一個例子,因為在大約4分鐘的等待時間之後,Uber的乘客就不再從司機數量的增加中受益了。隨著需求方價值增長趨近於零,更多供應的價值也接近於零。

例如,許多數據網絡效應是漸進的。數據集達到一定大小後,隨著數據集的增長,算法不再有意義地改進。大多數數據網絡效應都受到此屬性的影響。像Waze這樣的公司最有效地避免了這種情況,因為這種服務需要實時數據,這些數據必須由數千甚至數萬個節點不斷更新,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同邊網絡效應

同邊網絡效應是發生在多邊(雙邊或N邊網絡)同一邊的直接網絡效應。同邊網絡效應是指隨著同側用戶的增加,同邊用戶的價值發生變化。

例如,Uber實際上具有負面的同邊網絡效應或擁塞效應。這是因為在任何給定的時間,更多的乘客意味著更高的價格點或更長的等待時間。司機也是如此——Uber司機越多,其他司機的競爭就越激烈。

不過,同邊網絡效應也可能是積極的。對於Windows用戶來說,情況就是這樣,因為文件兼容性,Windows用戶可以從添加新的Windows用戶中獲益。兩個Windows用戶可以輕鬆地在他們之間共享文件,並且可以共享文件的人數隨著使用同一平臺的人數的增加而增加。

橫向網絡效應

橫向網絡效應是指在一個具有多邊的網絡中,由互補商品或服務產生的直接網絡效應。與間接網絡效應不同,橫向網絡效應具體是指通過將用戶添加到網絡的另一邊,使網絡的一邊用戶的價值直接增加。

再以Uber為例,它有很大的積極的橫向網絡效應,因為每個額外的司機都直接為乘客這一邊的所有用戶增加價值(直到某一點),反之亦然。

間接網絡效應

當一個網絡的價值,由於一種類型的節點直接受益於另一種類型的節點,而不是直接受益於同一類型的其他節點而增加時,就會產生間接的網絡效應。同邊的節點會間接相互受益,因為它們增加了網絡另一邊互補用戶使用網絡的激勵,這反過來又使同邊的所有節點受益。

例如,在eBay這樣的雙邊市場上,新賣家的加入並不會直接惠及其他賣家。事實上,另一個賣家只是意味著所有其他eBay賣家的競爭更加激烈。然而,由於商品庫存的擴大使整個市場對買家更具吸引力,由於潛在客戶的增加,更多的賣家最終間接惠及其他賣家。對於每一個新賣家來說,網絡的價值都有一個強大的間接增長。

微軟Windows等作業系統平臺是間接網絡效應的又一個很好例子。新的Windows開發人員不會直接惠及其他開發人員。然而,隨著Windows程序庫的擴大,Windows用戶的數量將會增加。更多的Windows用戶對所有開發人員都有利,因為這增加了他們程序的潛在客戶群體。

負面網絡效應

在某些情況下,更多的網絡使用或更大的網絡規模實際上會降低網絡的價值,從而導致負面的網絡效應。

負面的網絡效應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發生:網絡擁塞(增加使用量)和網絡汙染(增大規模)。

最常見的網絡擁堵例子是道路交通。高峰時,路上每多開一輛車,城市的道路網絡就會對其他司機造成更大的堵塞(即價值更低)。類似的擁塞可能發生在電信網絡中,儘管在線網絡更少。

然而,網絡汙染在網絡上更為普遍。例如,你的社交網絡在Facebook上增長的越廣,你的Facebook NewsFeed就會受到越多的汙染。

網絡有可能同時產生消極和積極的網絡效應。Twitter和Facebook是兩個最好的例子,因為Twitter和Facebook的Feed都是展示你網絡中人們的信息,但是如果人太多,Feed就可能會被汙染。

對於創始人來說,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樣他們可以構建產品特性,以儘可能減少負面網絡效應,同時培養正面網絡效應。

未完待續......下篇將為你呈現:如何建立和維護網絡效應,以及與網絡效應有關的各種概念。

原文連結:https://www.nfx.com/post/network-effects-bible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網絡效應」案例剖析:打車市場挑戰者頻現,Uber 哪裡做得不夠好?
    編者按:打敗Uber中國之後,滴滴在網約車市場上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為什麼美團打車還有突破的機會呢?這背後有哪些是值得我們注意的?NfX從網絡效應的角度,對Uber的防禦性措施進行了分析,指出了Uber為什麼會很脆弱,Uber正在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提高自己的防禦能力。文章由36氪編譯,希望能夠為你帶來啟發。
  • 「網絡效應」指南:13 種網絡效應全解析,帶你了解巨頭成功的秘密
    儘管如此,由於網絡效應方面的文章很少,市面上充斥著對它的誤解。很多人都會談網絡效應,但很少人理解其背後的複雜性:比如網絡效應究竟是什麼,網絡效應的機制時什麼樣的,有多少種類型,以及如何建立和維護網絡效應等。此外,很少有公司願意跟別人分享自己在網絡效應方面寶貴的操作手冊,所以大多數創始人在看到網絡效應時也無法認識不同的網絡效應類型,更談不上理解其複雜的內部機制了。
  • 四大效應之網絡效應
    並不會提什麼病毒營銷,所謂病毒營銷、裂變營銷只是一個信息或者用戶行為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描述,甚至說是形象的比喻而已。病毒營銷的實質是一種網絡傳播效應。這裡的網絡是指人際網絡關係,三度影響行為,六度傳遞信息。
  • 網絡效應:網際網路產品的「爆發探測器」
    其中在早期最容易被忽略,卻最重要的,就是「網絡效應」。網絡效應是在網際網路被廣泛研究的概念,我在本文中也提出了對網絡效應機制的一些創新思考,歡迎朋友們共同探討。 什麼是網絡效應?
  • 思維模型29 - Network Effects|網絡效應
    如果讓你說一個,你認為網際網路企業與傳統企業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我問過些人,答案是各種各樣分享,口碑,追求極致甚至還有人回答說網際網路只是傳統企業的工具。而我的答案是網絡效應,在這裡沒有對錯,只是看法不同。這並不是說傳統行業沒有網絡效應,語言,傳真,快遞,傳媒,甚至普通的傳統企業或多或少多會存在一定的網絡效應。
  • IPFS:梅特卡夫定律網絡價值效應實踐者
    靈動語錄:你有多忙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什麼忙?忙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知道這些,那你忙的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就是瞎忙。網際網路三定律:梅特卡夫定律關於網際網路有三條重要的定律: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
  • 如何衡量一家創業公司的網絡效應?-虎嗅網
    網絡效應是軟體和平臺公司最重要的發展動力之一,但人們對網絡效應的看法往往非黑即白:一個企業要麼有網絡效應,否則就沒有。實際上,大多數公司的網絡效應很複雜,類型、優勢也各不相同,而且動態地隨著產品、用戶和競爭的變化而發展。
  • 網絡電視劇《DID效應》進入籌備期
    日前,由香港著名編劇列家宏,臺灣著名導演鍾貴麟,圈內知名制安洋、吉祥虎,香港知名監製策劃招凱芬作為主要團隊,由珠海親殿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珠海蘭寶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任出品公司的網絡電視劇《DID效應》,正在緊張籌備中。
  • A16Z:圖文詳解測量網絡效應的 16 種方法
    編者按:網絡效應是軟體和市場業務中最重要的驅動因素之一。但是人們經常用一種二元論的方式來談論它們:要麼有,要麼沒有。實際上,大多數公司的網絡效應要複雜得多,有不同的類型,優勢範圍也不一樣。它們也是動態的,隨著產品、用戶和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而發展。對於創業者來說,了解網絡效應的本質很重要——包括制定一套能幫助你了解什麼有效的指標。
  • 特斯拉(TSLA.US)背後的三股力量 規模效應、網絡效應、摩爾定律
    核心要點我們認為特斯拉(TSLA.US)的背後是規模效應、網絡效應、摩爾定律三種力量的合體。現代工業文明有三種底層力量:1、整車製造業的規模效應:其本質是成本隨著規模擴張而不斷下降,從而形成了強大的規模效應護城河。2、網際網路工業的網絡效應:其本質是當用戶基數不斷增加,邊際成本遞減,同時伴隨著收益呈現遞增。
  • 光網絡中的偏振效應:06年11月JLT
    本期的JLT是一個關於光網絡中偏振效應的專刊。在這個專刊裡,大多數文章是關於偏振模式色散(PMD)和它的影響的。在高速長距離光通訊網絡裡, PMD主要來自於光纖和其它元件存在的雙折射效應,作為光傳輸網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影響脈衝形狀,引起傳輸損傷的關鍵因素。
  • 科技硯談︱平臺如何黏住價值生產者,產生網絡效應
    筆者在前一篇文章中討論了平臺企業的獲客,這期文章討論平臺企業怎麼獲取並黏住生產者,進而讓兩者結合產生網絡效應。  黏住價值創造者  獲取並黏住價值創造者首先是確定企業的關鍵價值創造者——對企業價值創造最重要的生產者。關鍵生產者是能為面向消費者的最終產品體驗提供最大價值的生產者,通常是能為經濟生態系統提供稀缺資源的生產者。
  • 每日動態:一體化戰術網絡「能力集」/ 超高自旋霍爾效應轉化比的材料
    「能力集」白皮書徵詢書 近日,美陸軍發布通知稱,將為其第2份一體化戰術網絡能力集,即「能力集23」,向工業部門發布白皮書徵詢書,將重點通過衛星通信來增強網絡彈性與能力。
  • 怎麼看網絡下架聖經一事?
    關鍵詞「基督教」相關書籍均在銷售其實有個問題長期被人們忽視,即《聖經》在中國大陸的出版與發行,並非是通過社會的出版機構,而是在教會裡內部發行的(可詳見福音時報中《為什麼國內不能公開銷售聖經》一文),因此屬於沒有刊號的內部資料。
  • 搶走救火英雄捐款紅包後退群,根源在於「網絡抑制解除效應」
    劉某撒謊,說明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上不得臺面,見不得陽光,所以才會甩鍋給孩子。但是,作為成年人,明知道是丟人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厚著臉皮去做呢?我認為是由於網絡抑制解除效應。網絡抑制解除效應,是溝通學概念。意思是溝通者更加接近本能的自我,他們會任意宣洩自己情緒,表達觀點。
  • 曾鳴:智能商業的「黑洞效應」
    為什麼網際網路企業顯示出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具備這麼大的能量? 為什麼大體量的公司能夠繼續保持多年的高速增長? 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察角度——智能商業的「黑洞效應」。  為什麼會有黑洞效應? 黑洞意味著有巨大的能量場,這個能量場是怎麼構成的?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 人工神經網絡初學:是什麼以及為什麼?
    【IT168 技術】談及人工智慧,就會涉及到人工神經網絡。人工神經網絡是現代人工智慧的重要分支,它是一個為人工智慧提供動力,可以模仿動物神經網絡行為特徵,進行分布式並行信息處理的系統。
  • 網絡經濟ABC:網站靠什麼贏利?
    前途指數:5.0 大致的贏利模式就該是從以上7個方面入手的,但是現在網際網路的準入門檻已經非常之高了,要真正贏利,必須走特色路線:挖掘網絡上的特殊客戶==》開發特色主題==》吸引特色人群(集聚效應、口碑相傳等營銷方式)==》適合該群體的廣告及服務。
  • 孩子對網路遊戲成癮?巧用「阿倫森效應」,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我的小侄子今年才七歲,剛上一年級,正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年齡,本該在這個年紀裡對很多事情抱有好奇心,也喜歡到處玩,可我這個侄子並不是這樣的,他最喜歡的事就是抱著家裡的平板電腦玩各種遊戲,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叫吃飯還要表示再等一等,這一局遊戲結束再吃。孩子這麼小就如此沉迷網路遊戲,這令我的哥哥嫂嫂十分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