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高校歷史教師「穿龍袍上課」

2020-11-29 中國經濟網

  3月7日,在集美大學中國近代史綱要的課堂上,教師董立功身著龍袍,以道光皇帝的視角,「自述」了他所經歷的鴉片戰爭。他的「龍袍照」被學生們上傳到網絡後引發熱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行為藝術;有人認為這是一次譁眾取寵的舉動;也有人認為這是用心對待教學的表現。(3月9日 澎湃新聞網)

  很多人認為大學老師很好當,一招「點名和掛科」就足以掌握學生的命脈。其實不然,縱然點名可以提高課堂的出勤率,但是,如果老師照本宣科、呆板無趣,學生仍然會用腳來「投票」,用瞌睡和玩手機來「抗議」。

  我見過穿著沙灘褲和人字拖來上課的大學老師,他是我的外國文學史老師,以特立獨行著稱於校園。但是,他的課堂從來都是爆滿,學生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當然,這跟穿龍袍來上課的老師比起來,恐怕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可是,我們不能僅僅關注這位老師穿龍袍這一行為,而更應該去關注,他是怎樣把鴉片戰爭的知識點,編撰成了道光皇帝的故事,以「我」的視角講述出來。這不比照本宣科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麼?

  可以說,經歷了十多年應試教育的大學生們,對於那種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是極其反感的。這種反感並非對於知識的不熱愛,而是對於教學者傳播知識的方法的牴觸。「催眠式」「灌輸式」的教學,不管是在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早就沒有了任何市場。但是,卻仍是現今主要的教學方式。大多數時候,教師與學生仿佛處於相對立的位置,一個強行教,一個強行學,因為知識的傳遞,而擦出的火花,而產生的熱愛,少之又少。

  很難去說這是老師,或者學校,或者是學生的問題,至少這三者,甚至是教育部門,都希望能夠以更好的方式,去完成一個個課堂教學。可是,即使是提倡了多年的素質教育,仍然無法改變當下重應試的現狀。尤其是在中小學時期,分數仍然是考核學生和老師的主要指標,這就必然造成課堂教學需要以「快速完成知識點的灌輸」為主要目標。要玩新花樣?對不起,沒時間,也沒那個精力。

  所以,網絡對這位「煞費苦心」的歷史老師的這一舉動,自然是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會受到學生們的喜愛。不是麼?那些知識點都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還有一位穿著龍袍的「道光皇帝」現身講述,不要說在現場聽課,筆者光是想想,都覺得興趣盎然。老師們一臉嚴肅,平緩而永遠沒有起伏的聲音的課堂,只會讓學生們「為之傾倒」。

  用心教學,並非一個偽命題,而是當前課堂教育急需要思考的一個課題。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可接受的信息,遠遠超過了課堂的那一部分。如何能夠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從網絡、從手機、從瞌睡上吸引過來,那就真的要老師們用心了。只有老師用心了,學生們才能夠走心,有趣的引導,永遠比枯燥的灌輸,更受學生的歡迎,即使是顯得有些特立獨行,又何嘗不可?畢竟,學生們能夠從穿龍袍的這位老師身上發現,原來,知識的學習並不都是枯燥乏味的,也可以變得有趣生動。

 

(責任編輯:範戴芫)

相關焦點

  • 北京大部分高校不統一訂教材 學生帶電腦上課(圖)
    一水兒的筆記本電腦,高校課堂上,已經很少能見到課本的身影 攝/記者 王璐大部分高校不統一訂教材學生帶電腦上課教師的講義、PPT、學生的聽課筆記,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教科書,離大學「漸行漸遠」。校園探訪無統一教材帶電腦上課昨天晚上7點20分,在清華大學的第六教學樓,一門全校公選課在這裡進行,300餘名學生坐在教室裡,認真地聽著課。
  • 高校青年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情況研究
    通過分析北京大學校本部701位青年教師在兩學年內所承擔教學任務的情況,對後期設置教學能力培養課程、優化教師教學安排等方面提供部分參考。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任務伴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青年教師已經成為高校開展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骨幹力量和主要承擔者。
  • 給蔡英文「穿龍袍」的雜誌,繼續正面剛!
    封面刊蔡英文「穿龍袍」照遭民進黨批評、綠營網軍攻擊,《亞洲周刊》再發4版照片反擊。在最新一期雜誌以「蔡英文穿龍袍」作為封面,揭開了民進黨和蔡英文搞「民選獨裁」的本質後,香港《亞洲周刊》不止遭民進黨批評,還被綠營網軍抨擊。
  • 一篇Nature/Science獎百萬成為歷史!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
    作者 | 劉如楠 曾經發一篇CNS(指3個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
  • 教師搖籃高校,教師高校排名第一,北京師範大學近年來分數線
    北京師範大學是著名師範院校,在全國享譽很高名譽,深受學子喜愛,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高考填報志願時,北京師範大學錄取分數線是多少,王牌專業有哪些,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下就是度看教育為大家整理的北京師範大學2019年錄取分數線,王牌專業,供2020年高考考生參考。
  • 臺胞投書:"穿龍袍"的蔡英文實至名歸
    近日,蔡英文接連登上華人區域裡最負盛名的《亞洲周刊》「頭條」,先是以「穿龍袍」的諷刺漫畫登上《亞洲周刊》封面,專題報導臺灣「民選獨裁」的真相;緊接著最近一期《亞洲周刊》指出,民進黨關中天、開放「萊豬」、異議人士被「查水錶」等行為早已失去黨外理想,根本是「威權復闢」。
  • 高校教師996:「青椒」們的績效困境
    在外界的傳統觀念裡,高校教師也是不錯的工作,它意味著體面——他們是人們所敬仰的「學者」「專家」「科學家」,也意味著清閒又穩定——事業編,一年寒暑兩個假期,還不像中小學老師那樣有學生考學的壓力。但現實的變化是極速的。近兩年,在網絡上,高校青年教師對自身窘境的吐槽越來越多,他們自嘲為「青椒」,以此消解外界對這一職業的想像。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指向及成效分析
    從制度的視角來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義,系統梳理「05方案」實施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及各地為發展教師隊伍的政策規定,並對政策實施成效進行評述,無疑是一種必要的歷史思維和現實視野,可更加深刻理解這些政策的實質內涵與價值指向。
  • 北理工獲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把愛國之情 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為貫徹落實指示精神,教育部開展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在近日公布的首批20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由北京理工大學王越院士領銜的信息安全與對抗教師團隊成功入選
  • 女教師嫌上課嘈雜 用膠帶將20餘學生封口
    有學生被封了7層 還有學生撕下膠帶時嘴唇都爛了  據《每日郵報》4日報導,英國一名西班牙裔的小學女教師,因為學生在上課時嘈雜,竟將20多名學生的嘴,用膠帶封上25分鐘。被封嘴的學生多為10歲左右,部分學生在撕下膠帶時扯傷嘴唇,導致流血。
  • 高校考古教師暢談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提出的4點要求中指出,要積極培養壯大考古隊伍,讓更多年輕人熱愛、投身考古事業,讓考古事業後繼有人、人才輩出。總書記的話讓每一位全國高校考古教師都時刻警醒自己,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用專業精神實現「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目標。
  • 上線教學教師3.4萬名,學生上線學習突破千萬人次!「浙」裡高校雲...
    線上教學已經開展一段時間了,這場突發的疫情加速了在線教學的變革,這場教改「遭遇戰」或將影響並深深嵌入教學改革的歷史進程。 如今,對於大多老師越來越傾向「直播授課+在線互動」的教學模式,曾獲得過浙江省高校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特等獎的盧科青老師認為,老師投入的直播狀態、活躍的課堂氛圍、到位的儀式感,更容易將學生狀態代入到在線課堂。
  • 南京大學教授:部分高校還將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與重金獎勵掛鈎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大體意思如下:以往高校教師職稱評定,存在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多方面造成了問題和矛盾,急需解決。
  • 考研輔導班借高校名兜售試卷 高校稱是詐騙廣告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上述廣告在本市不少高校的校園裡和論壇上均可見到。  目前,在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中,公共課為國家統考形式,而專業課則為包括高校在內的各招生單位單獨命題。為騙取考生信任,一些考研輔導機構往往私自打起高校的牌子。
  • 西班牙生物女教師的開放式教學,讓你意想不到,你敢這樣上課嗎?
    這位女教師名叫維羅妮卡,她從中國網際網路上淘了一件人體3D器官服裝,自己穿著給孩子們授課,讓孩子們眼前一亮,課堂氣氛空前熱烈。對於很多人來說,生物課學起來比較粗糙,尤其要記住那麼多的知識點,而國內的老師在教授人體器官知識的時候,往往比較保守,學生也沒有太大的興趣。
  • 內地高校六成教師源於母校 近親繁殖危害創新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18日在「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2006」上說,調查顯示,內地高校六成教師畢業於本校,日趨嚴峻的近親繁殖現象危害了大學的創新能力。    朱清時介紹說,中國人民大學顧海兵等學者以23所知名高校的財經類院系專職教師為研究對象,對高校教師的來源進行了調查。
  • 985高校青年教師,身不由己追熱點
    像陳冬冬這樣的青年教師所面臨的是這樣一項制度:新入職的老師不再有編制,只籤三年或六年的預聘合同,到期時由校學術委員會投票定去留,留下的晉升副教授,否則就只能離開。這項起源於北美的終身教職制,在國內叫做「非升即走」,最近十年,全國39所985高校中至少已有34所施行了這項新的考核制度。
  • 40多名教師聽課評課 高校思政課「開放課堂」開講
    40多名教師聽課評課高校思政課「開放課堂」開講華聲在線3月2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左丹 通訊員 喻玲)昨天下午,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開放課堂在長沙理工大學開講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符豔紅副教授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講,來自全省高校的40多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了聽課和評課。 如何辦好高校思政課?湖南高校自2014年試點2015年全面啟動「思想政治理論課開放課堂」教師培訓模式,即每年選擇3至4所高校,每所高校承擔1門課程,每門課程由6位教師在原生課堂講授6次公開課,面向全省高校思政課教師開放。
  • 非升即走,大學也在996,高校青年教師的績效困境
    近兩年,在網絡上,高校青年教師對自身窘境的吐槽越來越多,他們自嘲為「青椒」,以此消解外界對這一職業的想像。去年,《國家治理》周刊刊發了一項對高校青年教師群體(45歲以下)的調查,結果顯示,「職稱評定」和「發表論文」是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的主要壓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