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教授:部分高校還將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與重金獎勵掛鈎

2021-01-10 小姐姐說教育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大體意思如下:

以往高校教師職稱評定,存在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多方面造成了問題和矛盾,急需解決。

第一個問題就是傷害教學:只看有沒有發表SCI論文等指標,而不看教學質量,導致很多高校教師把重心和精力都放在撰寫SCI論文,上課照本宣科,沒有創新,課堂走形式,考試照搬作業題,這種教學態度已經在大學生中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很多大學生抱怨:「大學教授上課,就是讀一遍課本,或者很快過一遍PPT,課後很難找到老師答疑,感覺自己就是課堂上一個擺設,聽懂聽不懂老師都不會管。」

第二個問題就是傷害科研:南京大學教授蘇新寧一語就指出要害「部分高校還將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與重金獎勵掛鈎,不看論文質量,只看論文發表刊物的影響因子」。把發表論文當作學術GDP,現在只看一區和二區的SCI論文,三區以下的SCI論文都被當成垃圾論文,錯誤地把發表頂級論文和一個教師的學術水平簡單劃等號。所謂高風險,高收益,極大誘發高校教師鋌而走險,論文造假和論文買賣儼然已經成了一門火爆的地下生意,造成了不良學術風氣。

第三個問題就是傷害教師:由於以前那些評上教授職稱的老師,都是靠發表大量論文才得以晉升,很多資源已經嚴重向這些已經評上教授的老教師傾斜,他們佔據了大量的優質科研經費、實驗室和研究生,不用怎麼上課,也不用到一線做科研,依然能夠拿到最高的績效工資和各種獎勵。而青年教師一無所有,不僅需要照顧家裡的老小,還要上很多課,更要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艱苦做科研,一旦中間沒有發表論文,等將來三年一考核就會馬上被淘汰出局,毫無穩定性和安全感。

正是因為這些佔據大量資源的老教授們,不再進入一線科研,不再有創新的想法,因此國內的許多科技難題,很難被真正實現突破。

針對這些問題,日前國家已經開始重視,正在準備啟動新一輪的破除四唯舊政策,例如,分類職稱評定,將是未來國內所有高校,都比較有希望真正落地實施的一個好政策。作為一個普通青年教師,人言輕微,也只能期待國家早日出手,讓更多資源和利好政策往青年教師傾斜。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拿一篇4區的SCI論文也能評正教授
    南京大學在教師職稱評價改革中,走在了全國前列,加上今年國家連續發文要求高校進行深度職稱評價體系改革,不再看影響因子,不再看誰的SCI論文數量多,而是要求看論文是不是做了原創性、創新性工作作為主要評價依據。
  • SCI論文不作為評價指標後,看看哪個大學發的論文比較多?
    多年來,發表SCI論文被看作是至高的榮譽,也是各單位的硬性任務,現在直接就取消了?好比經歷了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在高考前一天被通知,明天的高考取消了!為了鼓勵發表SCI論文,各高校都採取了重金獎勵的措施,目前我國高校發表SCI論文最高獎勵達到60萬,據說重慶大學發表Nature/Science/Cell級別的論文,最高獎勵60萬!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SCI評選的目的是收錄相對重要的期刊,但世界上期刊太多了.從中選擇重要期刊,有篩選標準,即只有部分期刊被列入SCI.在眾多期刊中,誰能成為SCI期刊,就必須達到SCI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必須參照期刊的影響因素.SCI影響因子越高,期刊影響力越大,期刊學術水平越高,被SCI收錄的概率越高.此外,SCI收錄期刊數量有限,納入SCI範圍的期刊也將根據影響因素分為四類.
  • Nature:中國將禁止對SCI論文進行金錢獎勵
    史上最嚴政策 上世紀60年代,《科學引文索引》(SCI)在美國誕生,上世紀80年代末,南京大學率先使用SCI量化指標來衡量科研人員水平,並被國內廣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廣泛沿用,這對於引導國內學者在全球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提升中國科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 打倒「SCI論文至上」,那以後大學老師靠什麼比本事?
    而SCI論文就是發表在SCI收錄期刊上的論文,相關指標包括論文數量、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ESI排名等等。在教育、科研評價領域,SCI論文相關指標可謂是擁有「獨霸」地位,在高校教師聘用、獎勵等方面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 打倒「SCI論文至上」後,大學老師水平高低靠什麼來評?
    而SCI論文就是發表在SCI收錄期刊上的論文,相關指標包括論文數量、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ESI排名等等。在教育、科研評價領域,SCI論文相關指標可謂是擁有「獨霸」地位,在高校教師聘用、獎勵等方面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 為何高校發表那麼多的頂級期刊論文,但仍感覺用處不大?
    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都在自然或者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不少的頂級期刊論文,為此一些高校也給予這些認為的作者很高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但是從公眾實際感觸來看,並沒有感覺到這些。論文有多大的用處,仍然讓人感覺用處不大。結合最近天津大學碩士舉報其導師學術不端這一現象,作為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
  • 他師從院士盧柯,Science發表一作論文,成為高校教授,90後奶爸
    尤其是近兩年來,90後的身影也開始絡繹不絕地出現,譬如中山大學的女教授胡曉明、南方醫科大學的女教授李琳、南京農業大學的女教授李姍,她們都是集合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神和女學霸,是90後的優秀代表。讓人感慨的是這些被高校大力宣傳的90後教授都是女性,男性身影在科研領域仿佛絕跡一般。不過,近日,華東交通大學公布了一則聘用通告,29歲的胡劍被任命為碩導教授。
  • 近日,山東這位教授團隊在SCI期刊Advanced Scienc上發表論文!
    近日,青島大學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屠鵬飛、姜勇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著名SCI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04)發表並封底長文。所發表的文章題目為&34;(精準單細胞微流控篩選TRP離子通道調節劑)。北京大學藥學院青年教師艾曉妮博士、王克威教授團隊的博士生吳洋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屠鵬飛教授、姜勇教授和王克威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別人家的學校:發一篇SCI論文獎勵60W!
    之前的文章中學霸姐姐有跟大家算過,發表一篇SCI論文大概需要多少花費支出,計算結果是驚人的,生物方向6分左右的期刊,按照研究不同,實驗不同,成本範圍大概是25~48w。話說,你們學校發一篇SCI獎勵多少錢?據學霸姐姐所知,現在各個高校都十分看重sci論文,只要你敢發,學校就敢獎勵!
  • 近日,山東這位教授團隊在SCI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論文!
    近日,青島大學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屠鵬飛、姜勇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著名SCI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04)發表並封底長文。北京大學藥學院青年教師艾曉妮博士、王克威教授團隊的博士生吳洋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屠鵬飛教授、姜勇教授和王克威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SCI沒有錯,錯的是異化它的力量!有的學者短短幾年發表百餘篇SCI論文
    SCI量化指標來衡量科研人員水平的評價方法,並在之後被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吸收沿用,逐漸成為主流的學術、科技評價方式,對於引導國內學者在全球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提升中國科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接軌國際前沿科技,在當時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
  • 南京教授科研成果登國際期刊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7.398)在線發表了題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 一篇Nature/Science論文,獎勵100萬將成為歷史!
    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近日,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重磅通知,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曾經發一篇CNS(指3大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高校教師的基本工資很低,論文獎勵佔收入的大部分。一旦取消,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取消獎勵,就減少了為發而發的論文。
  • 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
    7月29日,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重磅通知,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 此前,教育部也曾發文強調,「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的獎勵」。 「高校教師的基本工資很低,論文獎勵佔收入的大部分。
  • 高校「指揮棒」下學術研究如「掙工分」(圖)
    然而,隨著近年來「指標化」學術評價體系的引進和推廣,在我國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發表論文、爭取課題、獲得獎勵等方面的數量、級別,作為教師和科研人員年度津貼、職稱評定、高校實力的重要依據。這在激發科研積極性的同時,加重了學術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風。
  • 高校SCI論文獎勵政策受質疑,科研績效該如何評價?
    SCI論文的產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和研究機構獲取科研經費的體量,基礎研究能力和積累。 一些整天鼓吹全力投入本科教學,堅決反對發對發表SCI論文,認為發表論文會佔據本科教學實踐和時間是認識片面的。
  • 唯SCI論文數量的評價體系必須終結
    我國SCI的畸形增長是重獎激勵的結果 SCI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其學科覆蓋面和收錄範圍廣闊,目前自然科學資料庫收錄了全世界5000多種期刊,是目前國際上3大檢索系統中最著名的一種。 上世紀80年代末,南京大學最先將SCI引入科研評價體系。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近日,湖南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開年封面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譚靜強教授領銜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在Reviews of Geophysics發表了題為&34;的長篇論文,系統研究了新型波形類定位方法在多尺度地震定位中的重要進展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