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彈玻璃球、火箭發射和牛頓定律

2020-11-15 郭哥聊科學

60後、70後的老夥伴們不會忘記小時候的一種遊戲——彈玻璃球。上世紀末的男孩子大多熱衷於這種純技術性的遊戲,在玩時彼此之間還常會互相攀比誰的彈珠多,對他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筆值得炫耀的財富,更是擁有高操技術水平的榮譽。

這種簡單、有趣、風靡全球的遊戲蘊含著深刻的科學原理,1687年,牛頓在其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對其進行了精妙的闡述。這些原理伴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在280年後,第一次將人類製造的物體送入了太空。

彈玻璃球,又稱打彈珠、彈溜溜等等,玩法有多種,但不管是哪種方法都是使用拇指和食指或者是拇指和中指將彈珠彈射出去,或者拋射或者滾動,與一定距離之外的玻璃珠發生撞擊。這樣一個過程簡直就是一個低成本的物理實驗。

彈珠從指間彈射出去,在落地之前彈珠會在空中劃出一個漂亮的拋物線。牛頓在其運動學中,將這種拋物線運動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垂直方向的上拋運動的合成,並且牛頓用數學公式把這種運動描述出來y=ax^2+bx+c。

式子中的x、y是彈珠在垂直平面內建立的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坐標,a、b、c是常數,其大小與引力、彈珠的初速度、彈珠的彈射位置、坐標系的選擇有關。

彈珠在彈射出去的時候沿著水平方向的分解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牛頓第一定律這樣描述這種運動,物體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彈珠在垂直方向是上拋運動,在這個方向上,彈射出去的彈珠只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所以是一個勻加速的直線運動。

當彈珠在空中划過一段距離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與另外一個彈珠發生碰撞,如果沒有地面的摩擦,通常是會發生彈性碰撞。如果發生彈性正碰,彈珠會取代原來的彈珠停留在碰撞原地,而另一個彈珠被彈出去。這是高水平的表現。

兩個彈珠發生碰撞的瞬間,符合動量守恆定律,這個定律的現代表述是: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儘管最早嘗試利用火藥把人類送上天並付出行動的是中國人,但真正在物理學理論的指導下,把噴氣作為推進動力展開研究的是20世紀20~30年代的德國人。

1929年,奧伯特與他的助手們開始研發液態火箭推進器。1932年後德國陸軍開始想到了液態燃料火箭作為長程攻擊武器的可能性,從1933至1941年的8年期間,多恩伯格與馮·布勞恩的研發團隊不斷進行火箭研發,第一代的A-1重150千克,直徑0.3米,長1.4米,採用酒精與液態氧推進劑,但推力只有3000kgf。由於設計不合理,因此A-1火箭試驗失敗。

儘管A-1火箭試驗失敗了,但其原理是正確的。當酒精與液態氧接觸,在燃燒室內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的高溫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這些氣體的分子激烈地衝撞容器壁,由於容器壁的下部開口,碰撞後的氣體分子就從噴嘴噴出,導致氣體碰撞容器壁的力量不平衡,火箭就受到了一個與噴出氣體相反方向的推力。

如果這個推力足夠大,並且設計合理,就足以推動火箭攜帶有效載荷,向著設計的方向前進。現代衛星發射、宇宙探索所使用的運載火箭的原理與當年A-1火箭相同,只不過今天的運載火箭上搭載了更多的控制和定位裝置,使得火箭的發射成功率大大提高。

從這個彈玻璃球的遊戲到火箭發射背後採用了同樣的原理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現象中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如果能發現並且充分運用,就有可能開創出一片新的領域,甚至是開闢出一個新的世界。

如果您經常閱讀老郭的文章,大概您也看出來,近期我寫的文章大多是這類,《》《 》《》《 》《 》。

也不知道大家對這類風格的文章有什麼意見,我非常想知道,能在下面的評論區留下您的意見或者是建議嗎?

文/郭哥聊科學,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Scratch趣味編程與物理8—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家長可以通過Scratch編程給孩子展示更加形象生動的物理學和生活趣味現象,達到給孩子科普、培養物理學興趣的目的。學生可以在學習編程的同時融入物理學的知識,能拓展自己的思維,活用所學的編程和物理知識。上一課介紹了浮力定律,這節課我們將介紹牛頓三大運動定律,Scratch編程模擬牛頓三大定律效果如下:二.牛頓故事分享1:煮懷表的故事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背後,火箭如何工作?相關火箭和衛星的冷知識
    幾天前的常五成功發射,又一次讓全球的目光聚焦中國,也為多災多難的2020,注入了一份希望和強心劑。它也提示著世人,無論多艱難的時局,人類從來都沒有低下頭顱,放棄夢想。嫦娥5號的這次任務,將進一步加速人類對月球的研究。 同時也向世人昭示著中國的能力和擔當。
  • 美媒:牛頓和愛因斯坦萬有引力定律非完全正確?
    參考消息網站1月4日報導 美媒稱,荷蘭萊頓大學的瑪戈·布勞沃很勇敢——如果你一舉挑戰愛因斯坦和牛頓的話,你必須得勇敢。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月2日報導,布勞沃和她的同事們認為,牛頓發現並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進一步擴展的萬有引力定律並非完全正確。
  •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傳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樹上的蘋果砸到頭上砸出來的,這當然是閒扯,但現在愛因斯坦發現了梯子的上面幾級,就能夠爬到樹上把蘋果摘下來,解剖蘋果發現了更深層次的秘密。說白了,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比萬有引力定律站得更高,指導意義更深遠。
  • 【科普】火箭的原理
    簡單的火箭甚至早在牛頓提出這一公式前幾百年就在中國發明出來,並得到了應用,這既包括軍用的火藥箭,也包括節日慶典的煙花。火箭是靠火箭發動機向前推進的。火箭發動機點火以後,推進劑(液體的或固體的燃料加氧化劑)在發動機燃燒室裡燃燒,產生大量高壓氣體;高壓氣體從發動機噴管高速噴出,對火箭產生反作用力,使火箭沿氣體噴射的反方向前進。
  • 【科普知識】你知道遊樂場裡有哪些牛頓定律的應用嗎?
    【科普知識】你知道遊樂場裡有哪些牛頓定律的應用嗎?但你知道嗎,我們經常玩的遊樂項目中還暗藏著牛頓定律。今天,就讓我們在遊樂項目中重溫一下牛頓定律吧。牛頓第一定律表明:物體具有保持原有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我們把這個性質叫作慣性。在遊樂場中我們最熟悉的碰碰車,就涉及到了牛頓第一定律。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我們爬梯子必須先踩在下面幾級才能攀爬到上面。
  • 文昌航天城夏令營 小營員自製水火箭模擬火箭發射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文昌7月1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王旭)「參觀文昌航天城後,我們就要自己製作水火箭。」7月14日,在參觀完文昌航天城後,指導老師給小營員們下達了新任務,就是自己動手去做一個水火箭,模擬火箭發射。
  • 如何用萬有引力定律確定火箭脫離地球所必須具有的最低速度?
    自人類社會進入了20世紀之後,自然科學就逐漸步入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時代。在21世紀的今天,只要一談到宏觀的宇宙,似乎總是離不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而在愛因斯坦之前主宰了天文學幾個世紀的牛頓和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卻似乎正在慢慢被人淡忘。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    內容: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表達式:F=-F'    意義: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之間的聯繫機制,也是對力的物質性的進一步說明,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又是受力物體。    適用範圍:低速、宏觀、慣性系、實物粒子。
  • 無視牛頓第三定律,EmDrive的逆襲
    Roger Shawyer稱其為"沒有排氣裝置的火箭引擎"。這意味著,它是一個沒有燃料的火箭引擎。相比於傳統燃料罐,輕地不可思議。只需要太陽能,它就可以在外層空間慢慢地累積速度,最後達到極快速度飛至外星球。
  • 牛頓定律被顛覆?我的高中物理白學了……
    這是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  有可能意味著自牛頓開始的  整個經典物理學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事情是這樣的  1999年,英國的一個民間愛好者  羅傑·索耶爾發明了一個  「違背牛頓第三定律」的裝置  叫做
  • 詳細解析牛頓第三定律
    數學表達式為FA→B=FB→A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從動力學的角度看,有了前兩個定律已經完整了。牛頓第三定律是關於力的性質的定律,而不是動力學本身的定律,它是牛頓獨立發現的。關於牛頓第三定律,有下列幾點需要說明:(1)適用範圍。
  • 高中物理(第二十九講)牛頓第三定律
    跟順哥學物理,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牛頓第三定律。看下圖,大力士能推動牆嗎?誰動了牛頓是英國人,他最開始寫的牛頓第三定律是用拉丁文寫的,因為人們那個時候用拉丁文寫東西,拉丁文被認為是一種很嚴謹的語言在宇宙中,沒有什麼可以拉著火箭一直走,只能往火箭力放燃料,當燃料燃燒時,佔有的體積就會放大,從火箭內釋放出來,氣體從火箭內噴出,每個微粒都被給了一個力,儘管每個看起來很小,但是所有微粒加起來非常巨大,微粒被極大的加速,所以就會產生一個等大方向相反的力給火箭。火箭實際上是壓迫氣體,是氣體的加速反推火箭運動。
  • 火箭是如何發射的?這麼深奧的科技還是讓我搞懂了!
    >點擊↑機械教授關注置頂,成為學霸  點擊閱讀👉變態發動機,見過一個也算你牛火箭的運動服從牛頓運動定律火箭發動機工作時,噴出的高速氣體給予火箭本體一個反作用力,即推力,使火箭的速度產生變化。在飛行過程中,隨著推進劑 的消耗,火箭的質量不斷減小,速度不斷增大。 齊奧爾科夫斯基首先推導出單級火箭所能得到的理想速度公式,稱為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這個公式假設火箭在真空中飛行,而且不受地球重力的作用。從地面起飛 的火箭,要受到地球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因此所得速度總比理想速度小。
  • 詳細解析牛頓第二定律
    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該定律的主要思想在伽利略對拋體和斜面運動的分析中已有體現,牛頓將其總結為定律。關於牛頓第二定律,有下列幾點需要說明:⑴牛頓第二定律中所說的運動,是運動量,後來叫動量,即質量與速度的乘積。牛頓關於運動量的該表與動力城正比的說法是不夠確切的。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正如牛頓所猜想得,也如胡克、惠更斯、哈雷、雷恩和其他人所猜想到的那樣,即如果克卜勒第三定律(行星運轉的時間的平方與它們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的立方成正比)是正確得,那麼,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吸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當沒有大氣,火箭該如何在太空中啟動呢?科學家:牛頓三定律實現
    還記得那些在學校裡學到的牛頓力學定律嗎?我們將需要更新我們腦海中的這些物理學基本定律,因為它們關乎對以下幾件事的理解——一個火箭如何在外太空中移動,翻轉,以及選擇一個固定的移動方向。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 太空中沒有空氣,為什麼火箭還能噴火?
    對於產生這種現象的原理,早在17世紀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就作了科學的闡述:當甲物體給乙物體一個作用力時,乙物體必然給甲物體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三定律,火箭就是依據這個原理實現飛行的。
  • 哈市中學生用飲料瓶自製「水火箭」,能飛十多米高
    「3、2、1,放」一聲令下,十多隻飲料瓶直接被發射上天了。近日,在哈爾濱第九中學航天科普節上,高一各班學生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用打氣筒和水賦予了廢棄飲料瓶「神力」,讓飲料瓶變身成「水火箭」,一飛沖天。高一學年的近千名師生在操場上一起觀看了這場火箭發射大秀。來,各班火藥火箭製作組的同學先出來熱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