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重症國外治:多是癌症患者 最高花費400萬

2021-01-13 搜狐網

出國求醫,高額的費用並非一般家庭所能承擔

  昨天,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辦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跨國醫療模式」論壇在上海舉行。現代快報記者獲悉,江蘇每年有幾十名重症患者,通過中介機構出國尋找全世界最牛醫院,以獲得救命的希望。

  業內人士則提醒,患者去國外就醫也存在一定風險;醫療花費應直接支付給醫院,而不是中介機構。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

  案例 黑色素瘤患者要赴美求醫

  60歲的李先生,已經與黑色素瘤抗爭了兩年。最新的一次體檢發現,肺部已經出現癌症轉移。李先生輾轉南京、上海、北京多家醫院後,醫生認為「情況很不樂觀」。在試過所有的治療方法後,醫生推薦給他兩種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其中一種藥物甚至還沒有中文名,英文名為「zelboraf」。另外一種為易普利姆瑪。這兩種藥物都是最新研發,可以有效提高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

  李先生仿佛看到一線生機,但醫生提醒他不要高興得太早,兩種藥物國內都沒有生產,只有去美國購買。遺憾的是,美國藥品管制非常嚴格,通過代購根本行不通。無奈,他諮詢了在美國相關的朋友後,準備飛去美國就醫。

  在全國,每年都有不少的患者,如同李先生一樣,踏上了國外求醫之路。現代快報從論壇上獲悉,全國每年至少有1000人會通過中介機構,到美國、德國以及英國就醫。江蘇每年有幾十人去國外看病就醫。

  分析 八成是癌症患者,最高花400萬

  去國外看什麼病,都是哪些人去?

  論壇上,有專家統計認為,江蘇前往國外就醫的,以癌症、神經系統疾病(開顱手術)、心腦血管疾病、骨科疾病最為多見。其中80%都是晚期癌症患者。「基本上是為了救命去的。」專家稱。

  多數人選擇通過中介機構,也有人選擇不通過中介機構,自行前往國外就醫。

  前往美國就醫的,大多數還是收入比較高的,「從我們統計來看,中國去國外看病的,長三角地區最多,包括江蘇、浙江和上海。最高花費達到了400萬,最低也有20萬。去國外看病,經濟能力要求比較高。不是貴在諮詢費上,而是花在了看病花費上。」從事出國看病服務的某中介機構董事長蔡強說。

  如果患者在美國停留一個月,住宿費和生活費為5萬人民幣,如果停留三個月,那就是15萬人民幣。有統計顯示,在國外看病,花費至少是國內的3倍。

  患者為何一定去國外?

  救命藥代購行不通

  不能說美國的技術水平一定比中國高,但是藥物的研發確實先進。論壇上,一業內人士說:「美國藥物的研發水平是走在前面的。可能比國內提前10年上市。」

  比如上文提到的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易普利姆瑪,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期,2011年就在美國上市了,但是目前國內沒有上市。再比如索氟布韋,這是唯一可以全程口服治療C肝疾病的藥物,去年在美國上市,但是國內目前沒有上市,據稱中國國內還需要等待3-5年時間。

  「還有肺癌的阿發替尼等等,國內都看不到,都需要三五年的時間,但是癌症患者等不了,他們要救命。」與會專家表示,還有一些特殊材料,也很吸引患者,比如一種可以變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冠脈支架等等。

  這些都是沒有辦法通過代購進入國內的,專家表示,國外醫藥產品管制比較嚴格,而且病人服藥之前,需要做一定的基因檢測,才能知道藥物是否適合患者,所以不去國外看病,是吃不到這種救命藥的。

  醫患溝通更加充分

  美國醫療聯盟體系副總裁馬奇博士,也是一位著名心臟病醫生,他在論壇上說,在國外,技術運用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和監督。「在美國,要做PET/CT這樣大型的檢查,事前登記時,電腦會自動審核,提出一系列問題,你為什麼要做這個檢查,做了有什麼用?」

  最重要的還是醫患溝通比較充分,「國內醫生太忙,有太多的患者要看,往往三五分鐘就溝通結束了。」馬奇說。

  論壇上,一位專家舉了一個細節讓所有人都印象深刻,「我當時陪同一對浙江夫妻去國外看病,每次問題結束後,醫生都反問,還有沒有問題。結果,這次溝通持續了50分鐘,直到這對夫妻實在沒有問題了才結束。夫妻感慨說,在國內從來不超過3分鐘,問多了,醫生會說『你懂還是我懂』。」

  監督之嚴以及種種人性化服務,是吸引不少人去國外就醫的重要原因。

  國外就醫效果如何?

  有看到希望的,也有不治的

  有的患者依靠工資收入,甚至打算變賣家產去求醫。專家認為,這部分患者最好還是留在國內。「即使最好的醫院也未必有靈丹妙藥。」蔡強說,「醫療不是消費行為,無法擔保一定治好。實際上,我們有病人就是在美國最好的醫院去世的。在病人報名之後,我們會進行篩選,有的沒有必要去了,最後成行的,是經過評估,認為在國外有藥物或者治療方法的。」

  當然,也有人看到了希望。論壇上,一個經典病案就被反覆提起。

  一名晚期癌症患者吳女士,2011年就發現肺癌已經發生腦轉移,2013年2月22日,赴美在麻省總醫院就醫。在常見的易瑞沙等多種先進的抗癌藥失效後,在醫生的建議下,進入了新藥臨床試驗。不過,2014年腦部腫瘤復發,試驗藥物也失效了。2014年1月31日,吳女士得到一個好消息,基因檢測結果為陽性,這意味著美國一種新上市的藥品對吳女士的病情能起到作用。到現在為止,療效不錯。主治醫生說,即使吳女士對這個新藥產生耐藥性,還有三四種藥物可以選擇,有的藥物已經通過臨床試驗驗證。

  提醒

  國外就醫也有風險

  「醫院」還是「診所」,要分清

  去國外就醫,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除了高昂的費用,還必須小心很多陷阱。據悉,目前國內獲得美國官方認證的中介服務機構非常少。

  專家說,一般來說,美國在癌症、腦外科方面有優勢,英國骨科、心臟科水平先進,德國在醫治兒童腫瘤、腦瘤方面技術一流。

  不過,大多數患者的選擇比較盲目,不知道最適合的醫院和醫生是哪個。有不少人被忽悠到一些診所。

  醫療費用,直接給醫院

  專家說,國外正規醫療機構不會向合作機構提供佣金,也不允許代收檢查治療費。所以,患者醫療花費要直接付給醫院。有的中介會忽悠患者把錢交給機構,這就存在謀取私利的可能。

  江蘇省衛生法學會副會長胡曉翔說,就普通疾病來說,國內外醫療差距不是太明顯。對於一些罕見病,歐美醫院科研水平相對高一點。不過,去國外看病面臨很多風險,最大的障礙可能就是語言,患者的感受不是通過簡單的翻譯,就能完全表達清楚。另外,一旦發生醫療事故的訴訟,如何維權,如何訴訟,將非常複雜。

http://news.sohu.com/20140923/n404551158.shtml news.sohu.com false 現代快報 http://kb.dsqq.cn/html/2014-09/23/content_362551.htm report 3455 出國求醫,高額的費用並非一般家庭所能承擔昨天,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辦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跨國醫療模式」論壇在上海舉行。現代快報記者獲悉,江蘇每年有幾十名重症患

相關焦點

  • 重症多型紅斑能治好嗎?
    核心提示:重症多型紅斑能治好嗎?得了重症多形紅斑,會讓身上長滿水皰,甚至有潰爛的症狀,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救治,甚至會有生命危險。這種疾病距離我們其實不是很遠,有時候吃點感冒藥都會引起這種可怕的疾病,好在此病是可以治療的,那麼得了重症多型紅斑該怎樣治療呢?
  • 癌症家庭的醫療帳本:一次化療就7萬,治癌到底要花多少錢才夠?
    老劉倒是淡定地很多,並不是他對自己身體很自信,而是在他曾見過親人傾家蕩產最終不治身亡,所以他心裡很堅定地認為,得了癌症一定不治,把錢留給兒子也好。 好在,老劉結果出來,只是有胰腺炎,高血壓等病,沒有癌症。兩老口這才開心地回家。
  • 李詠這麼有錢,癌症早期為什麼沒發現?這病真的真的治不好嗎?
    為了治療這個病李詠赴美治療17個月,花費500萬元,最後撒手而去。作為知名人物的李詠是富有的,但依舊無法戰勝癌症。為什麼近幾年來我們身邊癌症患者這麼多,很多人很年輕,會突然查出就是癌症晚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化療、放療為什麼治不好癌症?像李詠這種地位,每年都會定期體檢吧!
  • 得了癌症,治與不治沒什麼區別?現實很殘酷,別怪醫生說真話
    但老李卻拒絕了:「都說這得了癌症,治與不治,結果都逃不了一死。既然都是死,我何苦受那罪?到頭來還得家裡人財兩空?剩下的日子,我該吃吃 52歲的老李,最近查出了直腸癌。本來尚在早期,醫生建議他做手術治療。但老李卻拒絕了:「都說得了癌症,治與不治,結果都逃不了一死。既然都是死,我何苦受那罪?到頭來還讓家裡人財兩空?
  • 一群癌症患者成功「自救」的啟示
    (受訪者供圖)  2012年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佔全球發病的1/5;癌症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1/4。由於我國癌症患者發現時較多處於中晚期,因此死亡率居高不下。美國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大約在60%至70%,而我國癌症患者大約在30%左右  但是,「癌症≠死亡」。
  • 李宗偉33次質子治療,花費近千萬!中國癌症患者究竟有多缺錢?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官方消息,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李宗偉身上的癌細胞全部消除。在回憶抗癌辛酸時,李宗偉向媒體透露,自己一共進行了33次質子治療,每次25分鐘,治療費用共924萬人民幣,近1000萬。早期癌症,兩個多月治療,近千萬花費……對於癌症患者而言,可怕的除了患癌,還有「財務困境」。
  • 罕見病特藥國內70萬國外200塊?國外的月亮又圓了?
    這種藥售價高達 70 萬元一針,第一年用藥的費用約為 400 萬元。患兒家屬無力負擔如此高昂的費用,進而在網上求藥。某自媒體發文說,國內70萬一針的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澳大利亞只賣41澳元(折合成人民幣約205元)。70萬?200塊?差距這麼大嗎?國外的月亮又圓了?01.70萬天價藥澳洲只要200塊?
  • 腫瘤院長寫給癌症患者的一封信:得了癌症別自責,真的不是你的錯
    今天,我要為大家分享一封信,信來自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普外科教授石漢平,他告訴我們,癌症患者不應該責怪自己,因為我們不能決定自己得不得腫瘤。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好,或者做錯事才得的腫瘤。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教授所說的話。親愛的讀者,我的心情深深地和你聯繫再一起。你好,我就很好。
  • 腫瘤患者的好消息,臟器只要沒有壞徹底,依然可以和癌症共存
    392萬相對於我國的14億人口來說確實不算多,可如果把2015年新增的癌症人群,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中,就足以令人震驚了。經計算,大約每天平均有一萬人以上確診癌症,而平均到每分鐘內,就有7.5人確診。可以說,癌症已經是個較為普遍的疾病。
  • 質子治療:被譽為癌症患者的福音,能代替化療嗎?
    說起癌症的治療方式,化療是最常見的一種。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得了癌症基本上就是絕症了,雖然可以治,但一次次的治療,花費也會變多,患者自身也要承受痛苦,到最後,也不過是心理安慰而已,還可能會人財兩空。對於確診就是晚期的癌症患者來說,有些患者還會選擇放棄治療,因為覺得難以逆轉了。
  • 美國治癌症化療一次3萬美元,是國內6倍,他們為啥還赴美抗癌?
    美國治癌症化療一次3萬美元,是國內6倍,他們為啥還赴美抗,現在癌症疾病成了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大殺手,患上癌症疾病以後呢,人們想盡各種方法進行治療,但是有很多都不盡如人意,有很多人選擇了去國外醫治,但是國外的醫療費用卻比國內高出很多, 美國治癌症化療一次3萬美元,是國內6倍,他們為啥還赴美抗癌,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 為什麼有些癌症患者,腫瘤會不治而愈,醫生說有三種可能性
    我們經常聽說這樣的事情,某某在哪個醫院診斷為癌症,醫生說已經是晚期了,沒有治療價值了,回去等死吧。患者回去以後,該吃吃, 該喝喝,沒想到活了幾十年,啥事都沒有。這種情況存在嗎?我只能說,有這種可能,但是可能性很小,可以說是萬裡挑一,甚至是十萬分之一的概率。今天曾醫生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的人癌症可以「不治而愈」。
  • 【雙語】「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數據顯示, 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 根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 為什麼多數癌症患者,總會去國外進行放療?
    現代醫學對於癌症的醫療手段有三種,手術,化療,放療。可以說這三種療法是並駕齊驅的,都能夠對治癌發揮一定的作用。但除了手術療法之外,放療和化療一直難以被人們接受。在臨床上已經證實有一些癌症能夠通過放療實現治癒,比如鼻咽癌,舌癌,口腔癌等。此外淋巴瘤,食管癌也能夠通過放療治癒。而且對於一些特殊的癌症,放療和手術治療相比,更能保證患者身體完整,比如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療,還能避免手術切除乳房。
  • 癌症不等於絕症 腫瘤患者也能活二十年以上
    癌症作為世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關注,也正是高死亡率,使人們對於癌症有過多的恐懼,認為得了癌症,就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 臨床試驗,它關乎著國內千萬癌症患者的生死
    當發現癌症時,正是他人生最得意的階段,苦心經營事業多年,好不容易有所成績,家庭、事業兩開花。 一紙診斷輕巧地掐斷了熊莊的幸福,「胃癌」輕飄飄的兩個字,此時如同泰山壓頂,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此後,他跑遍了全國各大醫院,只求聽到那句話:「你是誤診」,無數次問自己,恨命運不公:「為什麼?
  • 你不要害了親人,很多癌症病人本不該死,癌症晚期到底治不治?
    更重要的是,癌症的治癒效果難以預測,臨床上的經驗是,年紀越大,激進的治療比如手術或者放化療,效果可能會更差,老人身體本來就沒什麼抵抗力了,再經過這麼一折騰,體內殘存的元氣消失殆盡,如果還有其他基礎疾病的話,搞不好在治療過程中會被加重。所以老年人如果得了晚期癌症,在徵得本人的同意之前,最好還是不要激進治療了。
  • 設計一個LOGO,焦作市旅遊局花費400萬?官方:不到 20萬!
    ,焦作市旅遊局花費400萬元,聘請國內一家工業設計公司設計了一個關於城市旅遊形象的LOGO。  12月10日上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焦作市旅遊局獲悉,此傳聞純屬謠言,實際費用僅19萬多元,而觀察人士認為,推進城市旅遊形象標識勢在必行,「只有堅持公開,增加透明度,才能減少乃至避免質疑出現」。  熱議  設計一個LOGO,焦作市旅遊局花費400萬?
  • 腫瘤能治好嗎?有七種腫瘤其實不必死
    核心提示:當下腫瘤患者是越來越多了,不少人都因為腫瘤丟了性命,所以不少腫瘤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後十分擔心腫瘤能治好嗎?專家表示腫瘤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害怕,有七種腫瘤其實不必死,淋巴瘤、結直腸癌、肺癌、宮頸癌等。
  • 慢生活·健康|我市癌症發病率289.40/10萬 關於癌症的三個「三分之...
    並成立預約隨訪中心,組建隨訪團隊,專職開展腫瘤患者出院隨訪,構建腫瘤大數據科研平臺,建立患者診療及隨訪「數據閉環」。已收集整理15家醫院10餘萬人次腫瘤患者診療病歷數據。在推進癌症早診早治方面,開展了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8年來,完成問卷調查32.56萬份,評估出高危人群22.38萬人次,完成篩查7.47萬人次,檢出疑似或確診癌症2578例,檢出率3.45%。並開展農村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完成篩查12875人次,確診病例92例,早診率80.43%。通過癌症篩查,達到了提高療效、節約資源、減輕患者負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