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國內空白 我國核電領域數位化射線檢測技術在秦山核電成功應用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中核集團

近日,計算機射線成像檢測技術(CR檢測技術)在中核集團秦山第二核電廠308大修中成功應用,順利完成了常規島近百道管道焊縫的射線檢查工作,填補了核電領域數位化射線檢測技術應用空白,為核電領域無損檢測領域數位化技術變革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對推動核電領域數位化射線技術的應用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射線檢測技術作為常規無損檢測方法之一,通常以膠片成像應用最為廣泛,傳統的射線膠片需經過布片、曝光、洗片、烘片等過程,工序繁瑣、檢測周期長、膠片不可復用、底片存檔條件嚴格,且洗片產生的廢液也需要妥善處理。為保護環境、優化成本、提高效率,秦山核電技術支持處協同合作單位組建CR檢測技術開發團隊,歷時兩年,編制完成多份技術文件,經過方案審批、試驗、試拍、成果驗收後,成功實踐CR檢測技術應用。

實踐表明,CR檢測技術相較於傳統膠片射線技術具有適用性強、成本大幅優化等優勢,藉助軟體的圖像處理功能,缺陷更易於識別和評定,圖像質量接近傳統膠片射線技術的水平,滿足標準要求,且具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還可實現遠程評片,為發現焊縫缺陷、確定維修方案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也為底片數據化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中核運行

責編:韓皓南

審校:劉 洋

相關焦點

  • 填補國內空白!這些航空、核電、國防領域的翹楚,都來自這所高校
    國產大飛機因為他的精心鍛造有了"骨骼"和"雙腳",讓其中的關鍵技術牢牢把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2019年他被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授予"科學技術獎青年優秀創新人物獎",部分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核電廠壽命管理的
  • 我國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步入國際前沿 填補國際上該領域的標準空白
    標準具有先進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填補了國際上該領域的標準空白,對我國核電「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發布會上,核學會亮相的標準分為4類共9項。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針對核電廠核島關鍵設備的主要腐蝕失效模式以及實驗室模擬試驗的關鍵難點問題,自主設計並研製了 10 類模擬核電高溫高壓水環境開展材料損傷試驗的關鍵測試裝備和原位測試技術,用於材料損傷試驗研究和安全評價。解決了長期以來我國核電廠核島關鍵裝備材料的相關試驗設備與評價完全受制於人的落後局面。
  • 「煙臺時間」助力福清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2020年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煙臺持久作為國內技術用鐘行業的龍頭企業和核電優秀供貨商,在核電時間同步系統領域深耕近20年,可根據各核電項目的特點量身定製解決方案和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為中國核電事業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了自主可控的
  • 國內C13同位素生產關鍵技術空白有望填補
    6月21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央企業深入參與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介對接會上,中廣核技(證券代碼:000881.SZ)與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化工研究院」)籤署了「C13同位素應用」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推進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化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係,並將瞄準核技術應用產業的市場需求,重點在穩定同位素分離、標記化合物產品製備、核醫學領域同位素檢測試劑
  • 三代核電CAP1400超大容量1E級閥控蓄電池研製成功
    ,該成果成功填補了國際空白,技術及產品居國際領先水平。課題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攻克了現有國內產品無法滿足 CAP1400 項目要求的技術瓶頸。隨著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而傳統化石能源儲量逐漸減少,氣候問題日益突出,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正迎來飛速發展期。核能作為一種低碳能源,在未來能源結構中愈發重要。
  • 「核」諧發展 秦山核電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秦山核電也始終在追求人、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的雙贏的目標。」秦山核電環境監測站站長谷韶中說道。秦山核電,坐落在美麗的浙江嘉興海鹽,處於華東電網的負荷中心地區。
  • 秦山核電主泵首次離島來滬體檢 採用了自有標準
    日前,秦山核電三期重水堆的4臺主泵電機分批來滬,這些4米多高、重達50噸的大傢伙經過除汙處理後進廠,被徹底解體為上萬個大小零部件,一一精準維護保養,再回裝測試、重新服役。  記者獲悉,首臺電機通過檢修後一次試驗成功,所有數據達原裝指標,標誌著中國人創造了核電電機維修的自主可控模式,不再需要高價約請老外當「醫生」,更不必為此專門再造備份電機,解決了大量主機陸續進入設計壽命後期的大修問題。
  • 我國自主研製成功CAP1400核能發電機 填補國內空白
    9月15日,由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機容量1550MW的CAP1400半轉速汽輪發電機,成功通過廠內型式試驗,各項技術性能滿足合同和相關技術標準,綜合技術指標全面達到當前國際先進水平,標誌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機容量最大的CAP1400半轉速汽輪發電機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超大容量核電半轉速汽輪發電機的自主設計空白,是繼「中國高鐵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第三節 我國核電設備國產化進程分析    一、我國核電裝備國產化進程    二、核電技術自主化和設備國產化目標順利推進    三、核電冷卻水泵技術實現國產化突破    四、中國能建實現大口徑核電二次濾網設備國產化    五、我國自主研發成功1E級核電開關設備    六、百萬核電大型軸承國產化合金結合力試驗成功
  • 我國最大核電基地累計發電6000億度
    秦山核電站開工建設1991年12月15日併網發電實現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被譽為「國之光榮」是我國和平利用核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現在這裡已經成為我國裝機容量最大 從零的突破到排名世界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掌握30萬、60萬、70萬、100萬千瓦級技術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型譜化是我國核電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縮影形成以院士工作站為代表的24個科技創新平臺
  • 中國核電:從國之光榮到國之重器
    30多年以後,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在海鹽破土動工,1991年12月15日,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併網成功並於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秦山核電站的建成發電,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實現了零的突破,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英國、法國、前蘇聯、加拿大、瑞典之後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 濟南這家企業拿下兩個核電領域核心技術許可,打破國外
    從2019年9月獲得國家核安全局受理,到2020年11月通過審批,他們也創下了國內核電裝備審批最短用時的記錄。 我國是核電大國,核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國產率超85%。依賴進口的設備主要是以核電儀控和核測裝備為代表的高端核電裝備技術。「核級流量計和核級液位計都屬於被國外『卡脖子』的範疇。」
  • 中國核電之路 未來可期
    秦山核電科技館是國內目前最大、公眾體驗最豐富、公眾適用性最強、最具特色的核電科技館。在參觀核電科技館時,記者注意到展館牆上一組數據。根據2020年IAEA數據,中國大陸在全球在運核電機組排名中位列第三,僅次於美國(第一名)和法國(第二名)。在參觀期間,秦山核電宣傳科長夏建軍還告訴記者,在運核電機組最新數據是48臺。
  • 中國核電產業自主創新不斷突破 世界發展最快
    大亞灣、秦山三期、田灣,以及剛剛商運的三門核電站都是開放合作的重要成果。餘劍鋒說,改革開放40年,中核集團致力於自主創新,自主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相繼掌握了10萬、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的型譜化發展。
  • 核電重啟進入倒計時核電三巨頭籌措資金爭相上市融資
    這意味著,在此輪三大核電巨頭上市競賽中,中廣核電力有望拔得頭籌,最早上市並獲得融資。   隨著國內核電發展的提速,我國將迎來新一輪核電高峰期,而核電企業自然也需要更多的資金來建設新的核電項目。   中核電力就稱,公司近年來進入了核電項目的建設高峰期,資本性支出較大。
  • 「核電之王」中廣核
    大亞灣核電站使用壓水型反應堆技術,安裝兩臺98萬千瓦發電機組,引進了法國的核島技術裝備和英國的常規島技術裝備進行建造和管理。 大亞灣核電站在技術上比秦山核電站要先進,裝機規模也要大得多(秦山一期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這是我國首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它的電量目前超過80%供應中國香港地區。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就在三天前,歐巴馬政府又剛剛發布了關於確保核能作為美國清潔能源重要組成部分的聲明(見下圖)此外,美國也不乏核電站成功退役,將原廠址恢復到完全沒有放射性汙染的公共綠地的例子。核設施退役問題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較多退役工程的出現則是在1980年代以後,在近二三十年間退役技術發展迅猛。現在,世界上早期的核電站已經有完成退役的成功經驗。
  • 東方電氣自主研製成功CAP1400核能發電機 填補國內空白
    9月15日,由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機容量1550MW的CAP1400半轉速汽輪發電機,成功通過廠內型式試驗,各項技術性能滿足合同和相關技術標準,綜合技術指標全面達到當前國際先進水平,標誌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機容量最大的CAP1400半轉速汽輪發電機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超大容量核電半轉速汽輪發電機的自主設計空白
  • 海上核電、四代核電、小型堆 中國核能未來15年技術路線圖正浮現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引述上述文件稱,在核能領域,未來要重點發展三代、四代核電,先進核燃料及循環利用,小型堆等技術,探索研發可控核聚變技術。文件還稱,近年來,中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技術示範工程。
  • 再次取得重大進步,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研發完成
    在9月28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宣布了一個重大的消息,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成功完成研發,並且我國具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它是我國核電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的最新成果。不僅如此它還是我國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目前已經達到了當今世界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