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俗稱「地鐵」)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地區城市軌道交通(含地鐵、輕軌、單軌和APM)開通運營線路總長度達3862公裡,開通總條數118條,開通運營城市29個。其中,北京、上海的城市軌道交通裡程已超過600公裡,居世界領先水平,兩市日均客運量達到約千萬乘次。
12個地級市開通地鐵
16日,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運營管理專業委員會、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城市軌道交通藍皮書: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發展報告(2017~2018)》。藍皮書指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正在經歷跨越式發展,客運量、客運強度等指標位居世界前列,由此帶來的運營安全管理的挑戰日益增大,成本可承擔的問題日益突出。與此同時,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管理逐步完善,監管制度與工作機制初步形成,標準化進程不斷推進,網際網路支付、全自動運行等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湧現,共同推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健康可持續發展。
已開通軌道交通的29個城市中,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有廣州、深圳、大連、長春、南京、武漢、瀋陽、成都、西安、杭州、哈爾濱、寧波、青島13個副省級城市,有長沙、鄭州、昆明、南昌、福州、南寧、合肥、石家莊8個非副省級城市的省會城市,還有蘇州、佛山、無錫、東莞4個經濟發達的地市級城市。
「北上廣」運量佔全國50%以上
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統計,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北京、上海兩市的軌道交通網絡日均進站量超過500萬人次,廣州市超過400萬人次,全國共有9個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日均進站量超過100萬人次。而從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統計期」看,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軌道交通年客運量總和佔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客運量的56.6%。 其中,北京城市軌道交通完成客運量37.72億乘次,日均客運量1033.5萬乘次;上海城市軌道交通完成客運量35.1億乘次,日均客運量961.4萬乘次;廣州城市軌道交通完成客運量27.3億乘次,日均客運量748.9萬乘次。
網絡化運營凸顯了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客運中的骨幹作用。藍皮書稱,從2016年城市軌道交通出行佔公共運輸出行的比例來看,上海最高,達到59.6%;北京達到49.9%,廣州達到51.2%。
專家指出,軌道交通的網絡化運營的特徵是:線路超過3條、換乘站超過3個、線路基本覆蓋主要中心城區、主要中心城區宜於1公裡半徑內找到車站。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地區步入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的城市有13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大連、南京、重慶、武漢、成都、西安、蘇州和杭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處於網絡化運營較為成熟的階段。預計到「十三五」末,網絡化運營城市將超過20個。
高峰期漏檢拒檢時有發生
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安全是紅線也是底線。總體來看,各地高度重視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運營安全形勢總體可控。但是,隨著各地城市軌道交通加速建設發展,面對日益增長的大客流和嚴峻的公共安防形勢,運營安全風險仍在不斷提高,運營管理人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藍皮書就此建議,提高軌道交通車站的「見警率」,增強公共安全防範威懾力;制定行業統一的軌道交通公共安全防範標準和安檢規則,研究制訂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安全防範設備配置標準、安全檢查標準與程序規範;改進安檢方式,增強技術手段,從人防、物防為主轉變為以技防為主。
安檢是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防範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國各城市均實施地鐵乘客進站安檢,基本實現了地鐵站點安檢全覆蓋。各地普遍配置了通道式X光機、手持式金屬探測儀、液體檢查儀、防爆毯、防爆罐(球)、爆炸物探測器等,北京、廣州、武漢、成都、昆明等地配置了安檢門,北京還在部分重點車站配備了毒氣檢測設備、放射性物體檢測設備。2016年,各城市安檢投入資金超過30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60億元。
藍皮書稱,「北上廣」的安檢資金投入較大,在非高峰期,安檢相關設施設備和人員配備相對充足,可按照「逢包必檢、逢液必查、逢疑必問」的原則落實安檢工作。但在高峰期,城市軌道交通日益增長的客流量與車站現場環境、安檢能力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漏檢、拒檢等情況時有發生。雖然現行安檢程序及技術設備對乘客攜帶的一般危險品或違禁品能起到一定的查堵作用,但由於安檢人員沒有人身處置權,運營單位對反恐工作沒有情報、渠道和有效手段,針對反恐、個人極端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還是以震懾為主,防範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