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國造價16億的火星模擬生物圈,曾進行過2年的密封生存實驗

2020-12-05 三分鐘學經營

1991年9月,石油大亨埃德巴斯花了大約2.5億美元(約16億元人民幣)建造了一個火星模擬生物圈,將4名男子和4名女子密封在裡面進行實驗,以此驗證在火星建造人類永久棲息地的設想,實驗持續了2年時間。

今天我們來詳細介紹下這個早期的火星模擬生物圈:

1.這個火星模擬生物圈被建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索諾蘭沙漠裡,非常乾旱、荒蕪,有點像令人毛骨悚然的火星環境。

2.火星模擬生物圈的外形像一個玻璃金字塔,高達24.4米。

3.整個實驗區佔地243畝的,裡面除了建有一個火星模擬生物圈,還建有很多未來主義建築。

4.這個火星模擬生物圈由建築師彼得皮爾斯創建,用了77000根鋼支柱和6600扇玻璃窗格,可以承受橙子大小的冰雹。

5.在1991年9月26日,第一批參與實驗的人員(4男、4女)穿過一個改裝的潛艇艙壁,進入了密封的火星模擬生態圈,開始長達2年的生存實驗。

6.在火星模擬生物圈內部,總共有5個「荒野」地帶,分別為熱帶雨林、海洋、稀樹草原、沼澤和沙漠,完全仿效了地球的生態系統,它們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參與實驗的8位人員生活在一個連通的棲息地,並在現在稱為山坡的農業區種植農作物。

7.在這個集約化的農業區,實驗人員每天大約花費12小時在田野和動物圈裡勞作,以獲得足夠的食物。

8.在這個火星模擬生物圈,實驗人員只吃裡面生長出來的東西,主要有紅薯和豆類。他們花了4個月的時間,才收穫到了足夠的食材來做披薩。另外實驗人員還自己飼養動物、自己屠宰以獲取肉類。

9.直到現在,生物圈還保存著實驗人員關於當時有關種子保存、植物種植、食物獲取、動物飼養等詳細記錄。

在頭兩年的實驗中,大約有20%的物種滅絕了,大部分是被蟑螂和螞蟻蠶食的昆蟲。到現在,原始物種僅有一小部分存活了下來。

10.在2011年,亞利桑那大學購買了火星模擬生物圈的設施。現在已經將它改造成為了科研設施、會議中心和旅遊景點。成人入場參觀門票為20美元,如果是學生、老年人和軍人則提供折扣。

11.事實上,自1991年以來,這個火星模擬生物圈已經接待了約300萬遊客和50萬學生。

12.亞利桑那大學已經將它改造成一個名為景觀演變的觀測站,並耗資數百萬美元繼續做生存實驗。

13.他們用粉碎的火山巖做了27.4米長的巖箱,以研究微生物如何將不適宜的砂礫轉化為植物能夠生根的環境。

14.亞利桑那大學在這些徒然中嵌入了數百個傳感器和採樣管,它們可以為科學家提供不斷變化中的土壤3D視圖。這項工作有一天可能會對人類在火星上開墾種地有用。

15.然而,火星模擬生物圈最具標誌性的地區是它的荒野生物群落,空氣中仍然有著潮溼土壤和植物的氣味。儘管它不再被密封,但在這裡明顯感覺更加潮溼。

16.這裡還有人造的「海洋」,在大型波浪發生器的幫助下,它可以保存大約66萬加侖鹽水和波浪。

17.這裡的人造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研究設施之一,目前正在進行翻修。

18.人造海洋旁邊是熱帶雨林生物群落,生長著濃密的樹木,遊客通常不被允許進入觀景點之外的熱帶雨林地區。

19.在火星模擬生物圈還種植著香蕉。

20.還有熱帶雨林多樣的生態系統和舒緩的瀑布,現在被用於研究由於氣候變化造成的熱帶乾旱,成為了植物排放化合物的聚寶盆。

21.各種形狀和大小的植物填滿了稀樹的草原。

22.冬季時,由於屋頂上的冷凝物滴入土壤,本應休眠的植物依舊生長著。

23.這是火星模擬生物圈的前控制室,現在被改造成了一個小型科學博物館,展示了一個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自我維持基地的原型。

24.這個是月球溫室的原型,由密封管組成,旨在提供100%的氧氣和一個人在太空中需要食物的50%。

25.該溫室可在10分鐘內組裝完畢。

26.據悉,一個中央模塊可以部署12個溫室管道,能維持小型飛船的太空人存活2年,這項技術可為太空人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永久性定居點提供幫助。

27.整個火星模擬生物圈充滿了科技,充滿了管道、導管、泵、噴淋頭、變壓器、空氣處理機,以及其它保持空氣、水和電流傳導的綜合設施。

28.排列在設施基地的混凝土可吸收二氧化碳,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氧氣。

29.這裡還模擬人類的肺部做了一個實驗室,這有助於控制火星模擬生物圈的氣壓,並防止外部空氣洩漏。如果沒有它們,白天加熱的空氣會膨脹,並摧毀玻璃窗,甚至毀掉所有實驗設施

30.模擬肺部實驗室是一個巨大的懸浮物體,會產生輕微的壓力,以確保火星模擬生物圈的空氣洩露。

31.總而言之,去火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那裡建立殖民地的成功或失敗,將取決於其彈性和生命支持系統。

請點擊輸入圖

相關焦點

  • 「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圖)
    )  「生物圈2號」建造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視為「生物圈五號」而言的。「生物圈2號」是一個人工建造的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全封閉的實驗場,也有人把它稱為「微型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這個佔地1.3萬平方米,8層樓高的的圓頂形密封鋼架結構玻璃建築物,是人們花費了近2億美元和9年時間建造起來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考察人類離升了地球「生物圈三號」是否能生存。在這個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澤、雨林沙漠旅業區和人類居住區,是個自成體系的小生態系統。
  • 人類探索火星的腳步
    1991年9月,石油大亨埃德巴斯花了大約2.5億美元(約16億元人民幣)建造了一個火星模擬生物圈,將4名男子和4名女子密封在裡面進行實驗,以此驗證在火星建造人類永久棲息地的設想,實驗持續了2年時間。讓我們來詳細介紹下這個早期的火星模擬生物圈:.這個火星模擬生物圈被建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索諾蘭沙漠裡,非常乾旱、荒蕪,有點像令人毛骨悚然的火星環境。
  • 火星生存模擬實驗:6位科學家與世隔絕一年!實驗結束人麻木了
    ,前蘇聯在太空探索初期取得巨大成功,著深深刺激的美國的求勝心,在1969年-1972年成功完成了六次載人登月,把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因此NASA召集了六名科學家志願者,三男三女進行火星生存模擬實驗。
  • 模擬生存365天 火星旅行指日可待?
    實驗生活什麼樣  外出要穿太空服  美國航天局打算在2030年左右可能把太空人送入火星軌道,2039年派人登上火星。憑藉現有技術,將人類送上火星耗時預計長達1年到3年,而目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通常僅停留6個月。
  • 人類夢寐以求的諾亞方舟,偉大嘗試,「生物圈2號」生態工程
    「生物圈2號」就是在人們的這種求索中誕生的。其目的是製造一個人工模擬的生命支持系統,以驗證人類在離開地球的情況下,利用人工生態工程,僅僅依靠太陽能,能否維持生存。「生物圈2號」建造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它因人們把地球本身稱做「生物圈」而得名。它是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
  • 科學家曾製造模擬地球,4男4女無隱私封閉生活,2年就倉皇出逃
    美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叫做生物圈2號,這個實驗在我們的初中課本上也有過記載。因為是打造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所有門窗都進行了嚴格的密封處理,就連地面之下也澆築了厚達兩米的混泥土,這讓生物圈2號的氣密性非常高,年洩漏率不超過10%。(在之前的類似科學試驗中,單日洩漏率為1%到10%)「生物圈2號」實驗的目的是想通過研究植物、動物、昆蟲,空氣、土壤、人類和一個大型空氣調節系統在這座溫室中的相互作用及影響,更好地了解地球生物圈的運作規律。
  • 「生物圈2號」是怎麼回事
    生物圈內的生物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能否正常運轉,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安全。科學家把地球生物圈稱作「生物圈1號」。為了更好地研究生態失去平衡的現象,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花費巨資建造了一個模擬地球生物圈的完全封閉的實驗基地,這就是著名的「生物圈2號」。
  • 1994年3月6日 科學家第二次進駐生物圈2號
    生物圈2號 1994年3月6日,來自英國、墨西哥、尼泊爾、南斯拉夫和美國等5國的4男3女共7位科學家二次進駐生物圈2號。
  • 「生物圈二號」失敗的啟示
    1982年,一些科學家開始提出在地球上建立一個封閉的小型生物圈的計劃,這個小型生物圈可以作為火星殖民的實驗基地、核大戰後的庇護所,也可以用作居住型實驗室,對整個生態系統進行各項研究。人們把這個迷你型生物圈稱為「生物圈二號」,其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一號」,即地球。
  • 夢碎亞利桑那——生物圈二號
    對於空間站、月球基地甚至是火星基地來說,一個非完全閉合生態系統也能頂得住。但是要實現星系間遠航、甚至星際移民,一個無需任何地球補給的生存環境必然不可或缺。        回首三十多年前,人類開展了一項被譽為「繼甘迺迪總統啟動登月計劃後美國最激動人心的科學工程」——生物圈二號。
  • 生物圈2號重生
    這是一座巨型封閉式複雜溫室的一部分,坐落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北部聖卡塔利娜山(Santa Catalina)的山腳下,裡面布置著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甚至還有一片迷你海洋。這就是生物圈2號,一座用來證明人類在封閉環境中,再加上一些陽光的幫助,就有可能生存下去的建築設施。1991年,當8個人進入封閉的生物圈2號時,這個工程被譽為開創性的科學試驗。
  • 生物圈二號實驗失敗後,再無相關實驗,科學家到底發現了什麼?
    尤其是火星,作為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與地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類似的行星,人們的生物鐘也可以很好的適應這種變化。加上人們最近在火星上發現了水的存在,似乎為移民火星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但是實際上,距離人們真正移民火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之前曾經有科學家試圖在地球表面模擬火星的氣候以及土壤環境,然後建造一個封閉的環境,以期未來在火星建造同樣的生態系統,保障移民人員的生存。
  • 日本籌建迷你地球 吸取美國生物圈2號教訓 - 人民網日本版--主頁
    日本籌建迷你地球 吸取美國生物圈2號教訓     筱原正典原本是一位海豚行為研究學者,當他聽妻子說有一則報紙廣告正在為「迷你地球」徵求居民時,就被深深吸引了。其實筱原起初並不了解什麼是「迷你地球」,只是聽起來覺得有趣,便報了名。
  •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就是一個完整的生物圈,在這個生物圈裡面包括了大氣圈、水圈、還有巖石圈,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巖石圈之上,並且成為了地球的一個主要領導者。
  • NASA結束火星之旅模擬實驗 6名科學家「火星」歸來
    去年8月28日,這個由三男三女組成的團隊進入位於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北坡的「密封艙」,開始執行美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的一次火星模擬任務,為人類未來太空旅行和火星生活做準備。         火星旅行「現實可行」  這個團隊包括4名美國科學家、一名法國太空生物學家和一名德國物理學家。
  • 人類是否能夠再造個地球環境,生物圈2號告訴我們:還是洗洗睡吧
    ,火星移民看似近在眼前,但是以人類現有的科技真的能夠進行移居火星嗎?在火星上進行再造個地球環境?雖然說這個猜測我們無法能夠在火星上證實,但是人類實驗的腳步卻從未停下,一項被美國科學家譽為繼登月計劃以後,最令人激動的科學研究項目,一旦實現,那就意味著人類就是上帝,擁有再造地球的能力,這個實驗就是大名鼎鼎的生物圈2號。
  • 這些地方也有火星模擬基地
    美國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模擬火星生活2030年,美國宇航局打算把人類送上火星,為了這個目標,必須搞清楚長期遠離地球的生活給太空人心理造成的影響。為此他們在地球上做了4次模擬生存實驗——HISEAS。實驗基地位於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貧瘠的北坡。
  • 揭秘!阿聯的希望火星軌道器6大使命 距離首次衛星發射時隔2年
    那個最後期限要求今年夏天發射,因為棘手的軌道對準使火星發射窗口彼此間隔了26個月。當然,任務不會太昂貴。據阿聯稱,這艘宇宙飛船及其發射的總成本為2億美元,儘管這一數字不包括在太空中執行飛行任務的成本。
  • 火星生活 NASA火星生存模擬 6人與世隔絕生活一年
    長達一年的火星生存模擬項目於當地時間2016年8月28日上午9點結束,這是NASA進行的第三次火星生存模擬實驗,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實驗結果將為未來火星之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內容。這個實驗項目稱為HI-SEAS(夏威夷太空探險模擬,Hawaii Space Exploration Analog and Simulation),總共有6名志願者參加,包括1名法國天體生物學家,1名德國物理學家,其餘4人都是美國人,分別是太空人、建築師、醫生兼記者以及土壤科學家。
  • 生物圈2號:他們隔離兩年,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_2生物圈2號現狀撰文 | 曾吳編輯 | Winnie 項目由來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生物圈2號試驗,就是科學家希望通過完全人工的方式再造一個地球的生物圈出來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生物圈2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2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號」,即地球。它的任務是一個有8志願者(「生物圈人 (biospherians)」)參與的為期兩年的封閉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