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韋尼醫生 韋尼醫生 收錄於話題#類風溼關節炎4#止痛藥1
張阿姨,這次怎麼還要開消炎止痛藥呢?記得您上個月就在用止痛藥,現在還在一直用嗎?
是啊,韋大夫,我要是每天不吃消炎止痛藥,關節就疼得難受,吃上了就能好一些,也能幹點家務活,這一個月一直如此。
張阿姨,我記得您一直在口服甲氨蝶呤、雷公藤這些藥嗎?
是的,一直在吃,但感覺控制不住疼痛,還要吃消炎止痛藥才行。
這是發生在風溼科門診的真實一幕,相信也是不少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親身經歷。
在類風溼關節炎治療中,不少患者在服用抗風溼藥的基礎上,都還要靠『 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 』減輕關節腫痛症狀,使用周期可達數年之久。
有的患者甚至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形成「不可或缺」的依賴心理。
其實這是類風溼關節炎治療中的一種「怪圈」,是不被提倡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01. 客觀看待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
在類風溼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
目前運用於類風溼關節炎治療中的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種類繁多,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減輕患者疼痛感,因而運用廣泛。
消炎止痛藥療效維持有限,藥效一過疼痛會再次襲來,必須繼續服藥。
在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中,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雖能暫時緩解關節疼痛,但不能控制病情進展,也不能防止關節變形。
02. 準確評價類風溼關節炎
病情程度及治療療效
若患者需要通過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達到減輕關節腫痛的目的,一般多提示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即當前治療方案效果不佳。
不少患者未認識到這一點,依舊在使用抗風溼藥物的基礎上繼續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而不是在醫師指導下調整抗風溼藥物治療方案。
長此以往勢必造成類風溼關節炎病情長時間處於活動狀態,逐漸出現關節強直畸形。
03. 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
有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
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如胃痛、胃脹、食慾減退、反酸燒心等消化道不適,心悸、血壓高、心慌、胸悶等心血管不適,轉氨酶升高、肌酐升高等肝腎功能損傷。
其中不少不良反應也是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抗風溼藥所具有的。
因此,若在使用抗風溼藥物的基礎上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發生上述不良反應的風險進一步增加。
04. 在醫師指導下
規範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
目前允許接受常規抗風溼藥治療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可以臨時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改善關節症狀。
但建議使用周期為2-4周,同時重新評價疾病活動度及當前治療方案療效。
若2-4周後仍不能停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應當通過調整抗風溼藥物方案。
如加用激素或生物製劑,或調整當前抗風溼藥使用劑量來達到從根上控制病情的目的,而不是繼續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異議 聯繫刪除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止痛藥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