獠牙猙獰 神威凜然——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出土獠牙神面玉牌飾賞析

2021-01-13 湖南考古

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2018年度發掘中,從編號M149的長方形土坑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牌飾,編號M149:1。該玉牌飾呈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多黃色和褐色玉沁。外形略呈方形,片狀,殘寬7.9、高4.7、厚0.3釐米。整體造型頗為精緻。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平面上雕刻的紋樣,人面形象,眉眼耳鼻口,五官皆備,卻在嘴部突出表現上下兩對獠牙,顯得猙獰而神秘。

圖一  孫家崗遺址出土玉獠牙神面牌飾(M149:1)

圖二  孫家崗遺址出土獠牙神面牌飾(M149:1)線圖

人面兩側耳下有穿孔耳環,頂上有冠,冠簷長伸飛卷。但一側冠簷有殘缺,殘斷處重新打磨並斜向鑽孔。玉牌前後兩面的紋樣完全一致,並可對應,區別在於一面為減地陽紋,顯得立體厚重,另一面為陰刻,顯簡潔凝練。另外玉牌頂、底兩面皆平,頂面正中有鑽孔,底面則見有三個鑽孔。

這種在人面口中突出獠牙,實為肖家屋脊文化玉器群中典型的神面形象,可稱之為「獠牙神面」。肖家屋脊文化是公元前2000年前後分布於長江中遊地區的一支考古學文化,其核心在湖北漢東地區。漢東石家河遺址群中肖家屋脊遺址和譚家嶺遺址中,以往便出土過造型紋樣與孫家崗遺址M149:1玉牌飾類同的玉器。

圖三  譚家嶺遺址出土獠牙神面造型玉器(W9:7)

圖四  肖家屋脊遺址出土獠牙神面造型玉器(W6:32)

肖家屋脊文化玉器群中是有玉人造型的,例如譚家嶺遺址W8:2玉人頭像,湖南常德石門縣也曾採集到一件肖家屋脊文化的玉人頭像。與玉人形象相比,神像最顯眼的便是從其口中上下伸出的兩對尖利獠牙,是最能凸顯其神性的面部特徵。

以獠牙來表現神性,是我國史前藝術造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王仁湘先生《武裝到牙齒的史前眾神》一文對此有系統梳理與精彩論述,並引用郭靜雲先生史前野豬崇拜相關論述,認為這種獠牙形象最早取材於野豬之獠牙。

在人面造型中添加獠牙,就是賦人以神性,使人升格為神。目前所見最早的獠牙神人形象見於東北興隆窪文化。像內蒙赤峰地區白音長汗遺址AT27②:7,以葉蠟石磨製雕琢的人面像上,以貝殼在其口部鑲嵌出上下兩對獠牙,整體造型雖然簡單古拙,但猙獰之意盡顯。遼寧阜新塔尺營子遺址最近新出土一件石器也見有類似形象的雕刻紋樣。興隆窪文化這些獠牙神面形象的時代大約在距今7500年前後,比肖家屋脊文化獠牙神面形象在時間上早了3000多年,空間上,兩地也相距數千公裡,所以我們當然不能毫無根據的穿越時空,將兩者直接關聯起來。但不同時空,相似的獠牙神面,卻體現出我國史前時代以獠牙凸顯神性,呈現神格這種藝術手法與相應觀念的淵源之深、流布之廣。

圖七  白音長汗遺址出土興隆窪文化獠牙神面(AT27②:7)

長江中遊地區最早的獠牙形象出現在距今七八千年前高廟文化的白陶之上,但都是獸面。這些獠牙獸面常有翼,有的直接被託載於鳥翼之上,顯然也是具有神性的神獸。史前白陶上的獠牙神獸造型自成體系,其圖案早期具像,後來逐漸抽象幾何化,到距今6500年前後的湯家崗文化時,若不和早期相聯繫,就已經難得辨認了。所以孫家崗遺址M149:1玉牌飾上的獠牙神面形象與白陶上的獠牙神獸形象恐怕也不能直接關聯。

圖十一  湯家崗文化陶盤上抽象幾何化的獠牙神獸紋(M98:1)

白陶之後,類似的獠牙形象便主要見於玉器。安徽巢湖一帶距今5600年前後凌家灘文化的玉器群中,見有1件獠牙獸造型玉器,其身如龍,盤圈成環狀,其背有鱗(或是羽?),其頂有翎,這毫無疑問是一種被賦予了神性的神獸形象,考古報告中便直接稱其為玉龍。凌家灘玉器群也見有很多玉人,其造型皆雙臂上屈,捧於胸前,呈恭敬事神狀,顯然不具備神性。

圖十二  凌家灘遺址帶獠牙龍形玉器(98M16:2)

長江下遊地區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其玉器上常見有良渚文化標識性的「神徽」圖案,該圖案為一頭戴羽冠之人騎於一大眼利爪的獠牙神獸之上,人與神獸共顯於同一圖案之中。這圖案中的人像,常被稱為良渚神王,最能凸顯其神格的,就是其身下的獠牙神獸。

從這一脈絡來看,肖家屋脊文化之時,似乎是神人直接吞噬了獠牙神獸的神格,凸顯神性、呈現神格的獠牙直接從神人口中生出,遂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孫家崗遺址M149:1玉牌飾上的獠牙神面形象。

獠牙之外,孫家崗遺址出土這件獠牙神面玉牌飾上最能體現其神性特徵的還有神像頂上的冠。此冠有上下兩層,下層冠簷長伸並向上勾卷,其造型明顯區別於肖家屋脊文化玉人頭像上的冠,更顯華貴神秘。

這種神冠造型的寓意,我們可以從肖家屋脊文化另一類玉器,玉獸面牌飾上來尋找線索。例如譚家嶺W9:52,其主體造型就是獠牙神面之上的神冠。這種玉獸面牌飾也是肖家屋脊文化玉器中一種典型器類,譚家嶺遺址,六合遺址、肖家屋脊遺址等出土有多件。其中肖家屋脊遺址出土的一件同類器顯示出其原始簡樸形態,整體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山東大汶口文化陶缸上那些馱著太陽飛過山巔的神鳥形象。所以獠牙神面牌飾上這種上下雙層,長簷勾卷的造型很可能與飛鳥相關,或可稱之為「飛鳥神冠」。這倒是讓人想起白陶上那些獠牙神獸,都是自帶飛翼,或被馱載於神鳥羽翼之上的。

圖十七  大汶口文化陶缸上的「飛鳥」刻紋

(1、陵陽河遺址採集;2、尉遲寺遺址M215;3、大朱家村遺址M04;4、大朱家村遺址採集)

長簷勾卷的飛鳥神冠,猙獰外露的上下兩對獠牙,再加上減地陽紋琢玉工藝所呈現出的立體與厚重,使孫家崗遺址出土這件獠牙神面牌飾整體給人一種神秘古樸、神威凜然之感。

相關焦點

  • 動物的獠牙
    關於獠牙大家並不陌生,今天本文作者就說說有關獠牙的問題。有些動物的獠牙是門齒,有些是犬齒,獠牙沒有確定的解剖學定義。獠牙一般高級哺乳動物中,以群居性食草動物的成年雄性動物長獠牙多見。不同動物獠牙的用處也不一樣。雄性動物中獠牙往往可以用來現實群體中的地位。它們也可以被用來抵禦肉食動物。常見獠牙明顯的動物主要有如下幾種: 1、野豬:公野豬都有很大的獠牙,可以對人產生很大的傷害他們的力量非常大;性情兇暴,且不害怕任何動物,有人甚至看到一隻野豬在吃一隻剛剛被殺死的豹子。
  • 滕州崗上遺址:大汶口時期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
    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是海岱地區發現的大汶口時期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隨著高等級墓葬及玉器的出土,其區域中心地位尤為凸顯。
  •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出土五千年前牙雕蠶
    這是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墓葬區俯拍圖。新華社鄭州4月25日電(記者桂娟 李文哲)長6.4釐米,寬不足1釐米,厚0.1釐米,這只用野豬獠牙雕刻而成的蠶,造型與現代家蠶極為相似。出土於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的牙雕蠶,距今已有5000多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發布的研究成果表明,這件蠶雕藝術品對絲綢起源及相關手工業發展等研究意義重大。根據蠶的整體造型以及頭昂尾翹的繃緊「C」形姿態,專家推測古人雕刻的是一隻處於吐絲階段的家蠶。
  • 十大考古新發現,期待一個誠意滿滿的「文博湖南」!
    澧縣孫家崗遺址 孫家崗遺址墓地2019年發掘完工航拍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孫家崗遺址位於澧陽平原西部,地屬常德市澧縣城頭山鎮大楊村。孫家崗遺址墓地的發掘,發現並確認了肖家屋脊文化「孫家崗類型」,從而填補了洞庭湖地區在夏代早期,即距今四千年左右考古學文化上的空白。
  • 假面騎士空我和亞極陀很強壯,白色獠牙很消瘦
    01假面騎士空我上面這是假面騎士空我的究極形態,而且這造型也打破我們常規的認知,整體的造型以黑色和金色為主,頭部的造型有一點猙獰,有著巨大的雙角和紅色的雙目,嘴部能夠張開,有著一嘴的獠牙,肩部的裝甲比較寬廣,手臂非常的粗大,看起來非常的強壯,雙腳已經變成黑色腳掌,
  • 湖邊出現神秘水怪遺骸,身形巨大滿嘴獠牙,疑似外星生物
    湖邊出現神秘水怪遺骸,身形巨大滿嘴獠牙,疑似外星生物尼斯湖是英國蘇格蘭高原北部的大峽谷湖泊,湖長37公裡,寬也不過2公裡多,雖然面積不大,但很有名氣。由於湖水深度可以達到200米,最深的地方達到300米,而且兩岸陡峭,樹林茂密,這裡也不結冰。
  • 明明只吃草,這種動物卻因為長有恐怖獠牙,被稱為「吸血惡魔」
    在我們的認知中,食草動物不存在犬牙,獠牙就更不可能。通常情況下,食草動物因為要咀嚼草木,從而導致它們的臼齒會非常發達。而只有吃肉的獵食動物才會想出長出發達的犬牙,有利於撕裂列獵物。然而有些動物就是與眾不同,明明只吃草,卻長出了一對大獠牙,直接露在外面。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來自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株洲市博物館、嶽陽市博物館、常德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等多家單位的11位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各入圍項目進行了現場評審。
  • 鹿豚:世界上最為奇特的動物之一,頂配版「二師兄」,有4支獠牙
    在眾多豬科動物中,有一種動物的長相很逆天,很猙獰,很糾結,看上去感覺很疼。它們就是鹿豚(也叫鹿豬)其中下獠牙如野豬,突出唇外,而上獠牙從口腔中向上長,穿出上顎骨和臉部。鹿豚體型較小,體長不會超過1.1米,體重約在80kg左右,最大的也只有100kg。從外表上看,除了有4根獠牙,豬豚還有三個特點:腿長,皮厚,毛稀。它們善於遊泳,奔跑速度快,聽覺和嗅覺也非常的敏銳,但它們的視力非常差,所以它們主要是靠高度發達的嗅覺來尋找食物。
  • 別怕,它們雖長有「獠牙」,卻都是吃素的
    不要被這對銳利的獠牙嚇到,它不愛吃葷,只吃素。獐無角,但雄獐的上犬齒卻異常發達,是它們搏鬥的利器。照片左側的獐以迅雷之勢將利牙狠狠刺向對方,不過獠牙在抵禦掠食者方面則用途不大。這種動物叫獐,成語「獐頭鼠目」中的「獐」說的就是它。在鹿科動物中,獐的形態 體現得最為原始,不長角,且只有雄獐才具備發達的上獠牙。
  • 良渚遺址成為新的世界遺產,「中華第一城」確證五千年文明史
    其中,玉器主要作為隨葬品出土於分等級墓地,總數不少於7000件,材質以透閃石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鉞、玉璧、三叉形器、冠狀飾、錐形器、玉璜、半圓形飾、柱形器、玉鐲、玉織具、玉紡輪等,以及圓雕的鳥、龜、魚、蟬等動物形玉器。良渚文化玉珠串玉琮(反山M12:98琮王)玉琮是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器類。
  • 披掛上陣《奇蹟:最強者》獠牙犀牛坐騎上線
    一個好漢三個幫,夥伴的陣營永遠不嫌多,今天《奇蹟:最強者》坐騎陣營進一步擴張,獠牙犀牛也被馴服,超級坦克般的存在,幫助勇士解決戰鬥後顧之憂。在奇蹟大陸上早就有一隻生命型的犀牛坐騎,但這次的獠牙犀牛可不是犀牛的進階版,而是顛覆以往的存在。獠牙犀牛外形巨大,走到冰風谷的雪怪堆中,就是絕對的碾壓態勢。周身的尖刺真讓人擔憂乘坐舒適度,不過這隻獠牙犀牛頸部早已設計好了專屬鞍座。
  • 揭開鹿豚怪異獠牙之謎 用它們吊掛在樹上?
    大約18個月大的時候,它們開始長出獠牙;但要幾年之後,才能長得像父親的獠牙那樣長、那樣彎曲。     公鹿豚的下獠牙可以幫助它們在求偶時打敗其他對手,但上面的獠牙有什麼作用呢?     鹿豚全年都可以繁殖。在選擇交配對象時,母鹿豚周圍有許多公鹿豚,尋找配偶往往要面對激烈的競爭。在這種時候,下面這對匕首一般的獠牙就能派上用場了。
  • 白堊紀鱷魚竟然長出了野豬獠牙
    白堊紀鱷魚竟然長出了野豬獠牙鱷魚在我們的印象中總能與兇惡、冰冷劃等號,像《殺人鱷魚潭》、《史前巨鱷》等驚悚恐怖電影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長著獠牙的鱷魚腦袋圖註:野豬鱷的頭部復原及頭骨,圖片來自網絡>之所以被稱為野豬鱷,那是因為它的嘴中長有野豬一般的獠牙,看上去兇神惡煞!
  • 農村常見的野豬獠牙,有人卻花高價收購,到底有何用呢?
    文/濤聲依舊農村常見的野豬獠牙,有人卻花高價收購,到底有什麼用?我們知道野豬都有著獠牙,這些獠牙可謂是非常明顯的標誌,而在一些農村,野豬的獠牙非常常見,這些野豬的獠牙,大多都是來自以前獵殺的野豬,或者是如今飼養的野豬,那麼你知道野豬獠牙到底有什麼用嗎?為何如今有人花高價收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