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靜蟬伏夜闌珊,雨露清脆落心間

2020-12-04 快樂清語

夜色闌珊,雨聲滴答窗前。

為了聽雨,我細心洗卻了滿身的風塵,畢恭畢敬站立窗前,聆聽夏雨滴答窗欞。

其實,這兩天都是迷濛的下雨天,朦朧中總有一種悸動,卻常常心不在焉,身心依然糾結在前幾天的晴天麗日,那過於熱情的陽光真把我糊的有些迷離,熱氣在我身心裡徘徊輾轉,情意綿綿。每每在我下班後回到家,依然如常的是散漫自得的吹吹空調,吃著甘甜多汁的西瓜,看看故事冗長的電視劇,玩玩消息滿天飛,怎麼也玩不膩的手機,一顆漠然的心遲鈍了感悟夏雨的潺潺,拖沓的腳步辜負著感官,如此錯過,真是一程(芒種雨催盛夏)遺憾。

為了不負遇見,仲夏時節,夜色闌珊中,我痴心移步窗前,雨夜的窗外正演繹著另一番好景色,沙沙沙的雨聲掩去了日常生活裡的人聲鼎沸,塵世喧囂,沒有了嬋聲與蛙鳴。我平心靜氣的聆聽,世間萬物竟如此寧靜,除了雨打窗欞的滴答聲,就是由近及遠,由疏至密,韻律流暢的淅瀝聲。

放空身心,聽雨,是對自然之聲的敬畏,也可以融入雨中,積攢更多憧憬。此時的小雨,不疾不徐,淅淅瀝瀝,聽著雨珠輕撫窗欞的聲音,聽著雨珠落在草地上的聲音,聽著雨珠滑落枝葉的聲音,聽著雨珠敲擊金屬板的聲音,這和聲,那麼自然,那麼分明,真是不可多得的音樂盛景。冥冥之中,我似乎忘記了這是晚上,細細聆聽這"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內心入境,漸漸空靈。如果說夏雨是首婉約的詩,這裡的聲聲淺吟低唱,有著無盡的餘音繞梁;如果說夏雨是幅柔美的畫,此時的萬種風情,墨色暈染,天地間正潑灑著朦朧的意境;如果說夏雨是本情感的書,這裡飽含著大自然的活色生香,一定是解讀著心靈的味道,有種返璞歸真的淡然。此時,遠方田地間的穀物、菜蔬、樹木等等等等生靈該是更加歡喜的「眉目含笑」吧,一地的碧綠,一地的清香,一地的葳蕤,一地的妖嬈,它們在合唱著豐收的希望,在合唱著田野的歌謠。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本意表達人在面對美麗的自然風景時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想,天地之大美還蘊含著更多的自然之境,非一般感官能言盡其意。此次聽雨,是我恰好邂逅到了自然界最豐盛的禮遇。

相關焦點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詩詞大會曾出過這樣一道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燈火闌珊」指的是什麼地方?
  • 伏了聲聲又一秋
    □河南太康 周存亮 盛夏時節,坐在運糧河岸邊,有蛙鼓,有蟬叫,有風吹,還有雨響。最感興趣的,是伏了的聲聲嘶鳴。 初聽伏了,我驚訝於它的高亢激越。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急急忙忙狀,歇斯底裡態,為滿眼青綠的鄉村增添了別樣的韻味。
  •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詩詞中的蟬鳴,原來這麼美
    長風翦不斷,還在樹枝間。——【唐】盧仝《新蟬》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唐】 杜牧《長興裡夏日寄南鄰避暑》 古語云:蟬始鳴,半夏生。夏至剛到,蟬就忍不住昭告天下:夏天來了,夏天來了……都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可蟬卻不管,把這個消息說上一整個夏天。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 故鄉裡的蟬聲
    樹多,夏季蟬也多。從麥黃到中秋,蟬聲不斷。故鄉裡的蟬聲,至今令人難忘。麥黃時節。傍晚,夕陽餘輝灑滿大地,空氣中傳來輕微的「吱——吱」聲,聲音單調、尖細,穿透力很強,這是蟪蛄的叫聲。家鄉稱蟪蛄為「哨氣兒」。蟪蛄是故鄉常見的幾種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土灰色,身體比大號的蒼蠅大不了多少。哨氣兒趴在村頭的樹幹上,發出叫聲。叫聲在村中飄蕩,讓老人感到驚訝,讓小孩感到快樂。
  • 蟬的前世今生
    快要立秋了,立了秋空氣就乾燥了,就不大適合搓麻線納鞋底了,她們要趁著伏天、空氣溼潤抓緊時間幹活了。天剛亮,問應哇就開始鳴叫了。問應哇在一棵樹上叫完了,就立即飛到另一棵樹上鳴叫。叫完了,再飛到另一棵樹上。村裡的人說,問應哇飛完一百棵樹就死。我小時候納悶,既然這樣,問應哇為什麼不慢慢飛,而是急急地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這樣,不是死的更快嗎?
  • 真菌操控的「殭屍蟬」:即使屁股沒了,「交配」也不停止
    自身可能已經毫無意識,但生命卻依然被人操控,來完成著「交配」動作,這種蟬是真的慘!炎炎夏日,聽著清脆的蟬鳴聲,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享受。這種小動物,只有雄性個體具備鳴叫的能力,這也是它們求偶的一種方式。不斷的蟬鳴吸引著周圍雌蟬前來交配,它們在地上可能就待數月,之後走向死亡。
  • 讀《昆蟲記·蟬》有感
    來之不易的幸福——讀《昆蟲記·蟬》有感        中山路小學五(7)班 李若妍
  • 【別名辭海】之《蟬的別名》
    唐 王維《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夜靜群動息,蟪蛄聲悠悠。」唐 李白《擬古其八》:「蟪蛄啼青松,安見此樹老。」唐 儲光羲《田家雜興》:「蟪蛄鳴空澤,鶗鴂傷秋草。」蠽蝒蟬的一種。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碧碧》:「俾子蛻蜣丸而為蠽蝒,化腐草而為夜光,必當同為八極之遊,不復羈滯形骸。」良蜩蟬。
  • 天空中有時傳來清脆的巨響
    有時空中傳來巨響,也沒有飛機經過,也沒有其它地面爆破,等等,因為是從空中傳來,科學界眾人都是亂猜,其實有一種清脆的響聲,是佛陀法掌擊魔發出的響聲,因為有的魔力水平也很高,所以動用了佛力,將魔擊伏,帶回處理。
  • 暗訪夜精靈——最有趣的自然探索
    暗訪夜精靈——最有趣的自然探索 2020-08-04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蟬花】功效與作用
    《中華本草》:蟬花【藥材名稱】蟬花【拼音】Chán Huā【英文名】Cicada Slough【別名】蟲花、冠蟬、蝘花【出處】出自《本草圖經》;1.《本草圖經》:今蜀中有一種蟬,其蛻殼頭上有一角,如花冠狀,謂之蟬花。西人有GUI至都下者,醫工雲,入藥最奇。  2.《證類本草》:蟬花,所在皆有,七月採。
  • 虞世南這首經典的《蟬》,雖然只有20個字,李世民讀了都讚嘆不已
    唐朝的詩人身上大多有一種家國情懷,心繫天下,所以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特別是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卻寫得很有韻味,例如虞世南的一首五言絕句《蟬》,那就寫得生動有趣,同時還具有濃鬱的象徵性;詩人正是看到了蟬這種動物與眾不同的外形,還有身上那種獨特性,從而在這首詩中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蟬
  • 西安十二時辰·寅時 | 燈火闌珊,萬籟俱寂!詩意...
    西安十二時辰·寅時 | 燈火闌珊,萬籟俱寂!詩意... 本文原標題:《西安十二時辰·寅時 | 燈火闌珊
  • 介紹一下食藥用蟬
    鳴蟬鳴蟬在我們這叫做斑頭蟬,在其他地方也稱為晝鳴蟬、雷鳴蟬、伏了。鳴蟬屬於蟬科、屬昆蟲。成蟲體長33到44毫米,頭頂至翅端長56到63毫米,雌雄個體同形同大。體背黑色,頭小,複眼大,單眼三個,胸部背面有灰綠色至黃褐色斑紋,腹面全為灰綠色至黃褐色。翅膀膜質透明,翅脈明顯,前翅中部有淡黃褐斑四個,外緣脈端有六個顏色更淡的褐色斑。
  • 世上昆蟲千萬種,為何偏愛蟬一個
    很多同學都讀過法布爾的《昆蟲記》吧,在《昆蟲記》中,法布爾以三個章節的篇幅介紹蟬:有關蟬的詩歌和寓言、蟬的生活和形態的演化……從《昆蟲記》中我們看到,在西方傳說中,蟬是熱情似火的歌手,卻也是一個缺乏遠見的借糧者——一個簡單卻有些滑稽的形象。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蟬,向來被視為純潔、淡泊、清高、通靈的象徵。 關於蟬在中國古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很多考古發現可得以證實。
  •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闌珊是什麼意思
    整首詩大家可能忘記了,但是裡面有一句話大家肯定記得: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麼問題來了,燈火闌珊處的【闌珊】指的是什麼呢?首先,我們看詞牌名,《青玉案-元夕》。【元】指的是元宵,而【夕】指的是晚上。也就是說這一首詞描寫的是元宵節的晚上。詞的前面是寫一副大街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景象。
  • 蟬花的功效你知道嗎?
    收得後於屋下東角懸幹,去甲土後,用漿水煮一日,至夜,焙乾,碾細用之。」2、隋唐甄權的《藥性論》記載:「其蛻殼,頭上有一角,如冠狀,謂之蟬花,最佳。味甘寒,無毒。主小兒天吊,驚癇瘈,夜啼心悸。」3、宋朝蘇頌《圖經本草》中有「今蜀中有一種蟬,其蛻殼頭上有一角,如花冠狀,謂之蟬花。」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蟬的幼蟲能吃嗎
    最近在安徽省六安市蘇家埠灘上,那裡的晚上出現了一道奇特風景,居住在那裡的居民都打著手電筒,穿梭在白楊樹林中,捉蟲子,這蟲子身價還高,這是什麼蟲子呢,原來是「知了猴」,「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蟲——蟬的蛹蟲
  • 蟬的一生
    夏天的時候,我們總可以聽到蟬的叫聲,聲音很大,而且總是打擾到我們睡午覺,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蟬是從哪裡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