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首次近距離研究雙小行星系統的Janus任務獲NASA批准

2021-02-08 cnBeta

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為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Janus任務開了綠燈,該任務將於2022年發射兩顆小型衛星,以研究一個雙小行星系統:兩個隨身行李箱大小和重約36千克的天體。Janus任務是發回這種不尋常天體的第一個高解析度圖像。

當1993年伽利略號深空探測器飛掠243 Ida小行星時,人們才發現,即使是小行星也可以成對地圍繞著彼此旋轉,這就是所謂的雙小行星。Janus任務旨在尋找保護地球免受災難性撞擊的方法,但人們對雙小行星的性質或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了解甚少。部分問題是缺乏適當的成像和數據收集。

「雙小行星是一類我們沒有高解析度科學數據的天體,」Janus任務的主要研究者、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Ann和H.J. Smead航空航天工程科學系教授Daniel Scheeres說。「我們對它們的一切都基於地面觀測,這並不能像近距離觀察那樣給你更多的細節。」

Janus任務以羅馬人的門神雅努斯(Janus)命名,這個保護神具有前後兩個面孔。作為該機構SIMPLEx計劃的一部分,經過項目審查,Janus任務於2020年9月3日獲得NASA的批准。該任務由兩個相同的太空飛行器組成,比大多數行星際探測器更小,反映了最新的技術進步,可以實現更小、更靈活的飛行器。

發射後,Janus探測器將被設定在不同的軌道上,與1996 FG3和1991 VH這兩個雙小行星系統會合,這兩個系統的軌道模式彼此不同,難以預測。「一旦我們近距離看到它們,我們會有很多問題可以回答,但這些也會提出新的問題,」Scheeres說。「我們認為Janus將激勵更多的雙小行星任務。」

相關焦點

  • NASA登陸「貝努」採樣引關注,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穩步推進
    >,國際上對小行星的研究不斷深化,小行星探測活動正日益成為熱點。也可能不止一種機制起作用,進一步深入研究將增進人們對小行星及其類型的理解。樣品大部分研究將在日本地外樣品管理中心(Extraterrestrial Sample Curation Center E,簡稱SCuC)進行。
  • 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NASA的DART(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計劃於2021年7月22日發射。這是一項示範性任務,旨在研究利用動能撞擊使小行星偏轉的過程。它將前往名為Didymos(或65803 Didymos)的雙小行星系統。這個雙小行星系統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 NASA將進行「自殺任務」,以證明我們能夠阻止小行星撞地球
    在這次行動中,方塊將在離地球 7 百萬英裡(1120 萬千米)的地方撞擊一個衝向地球的小行星,在理想的情況下,這次撞擊將把小行星推離原運行軌道,從而證明人類具有保衛地球的能力。如今的 DART 項目的首席負責人之一 Andy Cheng 在晨起鍛鍊的時候靈光一現:假如撞擊的對象是雙小行星系統,我們就可以通過觀測相對位置來計算被撞小行星的軌道偏離程度。
  • 靈神星任務首次瞄準巨型全金屬小行星
    研究團隊稱,在太陽系家族中,靈神星以「大」「醜」「富」而出名。靈神星任務將是人類首次探索一顆金屬天體,發回的照片將進一步向我們揭示行星的構成,並最終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情況。靈神星探測計劃逐步推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12日報導,經過廣泛評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批准靈神星任務開始最終的設計和製造階段(階段C)。在這一階段,靈神星團隊將最終完成系統設計、制定太空飛行器和科學任務的詳細計劃和程序,並完成太空飛行器及其子系統的裝配和測試。
  • NASA下月開啟人類首次小行星採樣任務
    據美國SPACE.COM當地時間9月2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準備在下個月創造歷史,開啟人類首次小行星採樣任務。這些汙垢將被一股氮氣吹起,並由採樣頭收集,研究小組成員將其比作汽車空氣過濾器。
  • NASA小行星探測任務Psyche通過關鍵設計評審,2022年發射
    NASA的一項小行星探測任務剛剛掃清了2022年發射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其目標是太陽系裡最有趣的天體之一。NASA官員今天(7月7日)宣布,Psyche任務剛剛通過關鍵設計評審(CDR),任務將探測直徑為225公裡的金屬小行星「16 Psyche」。在關鍵設計評審期間,NASA 對任務各個系統和分系統進行了評估,包括科學載荷、通信、動力、推進裝置等等。
  • NASA對特洛伊小行星的首次飛行任務整合了第二臺科學儀器
    NASA的露西(Lucy)任務距離發射已經邁出了一步,因為露西(L'TES)露西熱發射光譜儀已成功集成到太空飛行器中。 「將三臺儀器中的兩臺集成到飛船上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裡程碑,」來自美國宇航局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露西項目經理Donya Douglas-Bradshaw說。
  • NASA批准SunRISE CubeSat任務 以研究太陽風暴
    美國宇航局(NASA)已批准一項新的CubeSat任務,以研究太陽產生的巨大太空天氣風暴。 計劃於2023年7月1日之後發射的太陽無線電幹涉儀太空實驗(SunRISE)將使用六架烤箱大小的太空飛船編隊,形成一個非常大的射電望遠鏡來監視太陽粒子風暴。
  • NASA將建造新太空望遠鏡來發現危險的近地小行星
    >以識別接近地球的大型小行星,從而增強地球防禦的能力。NASA周一宣布的近地目標監視任務,將把一個裝有紅外攝像機的50釐米望遠鏡送入地球軌道。1998年,美國國會指派NASA尋找所有直徑超過143米的近地小行星,這個尺寸的小行星一旦撞擊地球就會造成巨大損毀。
  • NASA擬讓飛船攔截小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網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消息稱,NASA已經開始部署其名為DART的任務,預計將於2021年7月發射。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技術——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該項目被認為會對人類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半噸重的飛船,以每小時近15000英裡的速度撞入一塊太空巖石,能阻止它撞擊地球嗎?
  • NASA宣布未來這十四顆小行星或撞向地球?中科院:不怕,有我
    以下為未來十年將造訪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名單(數據來源於NASA, 請收藏保存)紅色標註為超近距離,黃色標註為次近距離 圖原創而小行星在體積上則要巨大的多,一旦被地球引力系統捕獲甚至降落地球表面,大氣層將不足以在小行星降落到地表之前將隕石體燃燒完,因此小行星的碰撞將會形成巨大的破壞力。
  • 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上成功著陸
    構想中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收集樣本Credit: 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飛船史上首次成功地在一顆名為「Bennu」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採集了其表面的一些巖石和灰塵
  • NASA將用神話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Bennu各地形
    NASA將用神話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Bennu各地形2019-08-10 14:5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據外媒報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WGPSN)和NASA決定以神話中的鳥類和類鳥類生物命名NASA OSRIS-REx
  • NASA一周新聞(2021.02.05)
    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再進行兩次太空行走將重點放在安裝新的太陽能電池陣列所需的工作上,這將增加空間站的現有電力供應。針對第二次綠色試跑點火試驗NASA計劃在2月21日這周在斯坦尼斯航天中心的B-2測試臺上對太空發射系統(SLS)的核心級進行第二次綠色試跑點火試驗。測試的確切日期將在測試準備就緒審查之後確定。
  • 又有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距我們僅 0.049 天文單位
    2019 年 8 月 10 日,小行星 2006 QQ23 將會近距離飛掠我們的星球,但它不會構成威脅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天又有一顆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不過可以放心,它不會真的撞上地球。NASA 之所以跟蹤靠近地球的彗星和小行星,不是因為它們的威脅迫在眉睫,而是為了確保它們不會成為威脅。每年大約有 6 顆大小和小行星 2006 QQ23 差不多的太空物體經過地球,這種近距離飛掠變得司空見慣。根據 NASA 噴氣動力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數據,目前在太陽系中大約有 900 個大小在 1000 米以上的近地天體,比小行星 2006 QQ23 大得多。
  • 又有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距我們僅0.049天文單位
    8月10日,這顆名為2006 QQ23的小行星將以每小時16740公裡的速度在距地球0.049天文單位(約740萬公裡)的範圍內飛行。看起來似乎還有點遠,但已經近到足夠將這個物體歸類為近地小行星。此外,由於2006 QQ23的軌道在距離地球0.05天文單位(約748萬公裡)以內,所以已經足以被認為是「潛在威脅天體」。
  • 人類第一次主動迎戰小行星!後年開始撞擊,改變地球命運
    赫拉任務的發射時間預計在2023至2024年之間,然後經過兩年的航行,才能抵達迪迪莫斯雙星系統。赫拉還配備有兩個可以著陸小行星的小型立方體衛星,它們可以對太空巖石進行數據收集。在11月27日舉辦的歐洲航天局成員國部長級會議中,赫拉任務終於獲得了批准,這也就意味著歐洲即將加入人類的星球防禦演示項目。赫拉任務會對美國宇航局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進行評估。
  • 用太空飛行器撞偏小行星軌道計劃可行嗎?
    科技日報北京9月4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來自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地的小行星研究人員和宇宙飛船工程師將於9月11日至13日相聚羅馬,討論「小行星撞擊偏轉評估」(AIDA)項目的進展情況。這一項目計劃藉助兩艘太空飛行器讓小行星發生偏轉,以驗證這一技術作為行星防禦方法的可行性。AIDA的主要思路是:利用一艘太空飛行器撞擊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雙小行星系統「雙子星」中較小的一顆,使其軌道發生偏轉;第二艘接著對撞擊位置進行調查,收集有關撞擊的數據。「雙子星」是一個近地小行星系統,主體直徑約780米,衛星直徑約160米,與埃及大金字塔大小相仿。
  • NASA的OSIRIS-REx任務在執行小行星著陸前,將進行第二次預演
    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其OSIRIS-REx任務在執行計劃中的小行星Bennu著陸之前,還有最後一步要完成。該航天局計劃在8月11日進行這最後一步--對整個著陸順序進行第二次預演,這次預演類似於4月份進行的Checkpoint預演。這次即將進行的預演被命名為「Matchpoint」。
  • 將去往拉格朗日點,手提箱般的小行星探測器,探測這5顆小行星!
    這是一個手提箱大小的納米空間技術,基於立方體衛星設計,採用標準化的10釐米立方體單元,其中電子板可以堆疊和連接子系統。M-Argo是一個12單元的立方體衛星(擁有22 x 22 x 34釐米的身體)將搭乘發射一個更大的太空任務,其軌道使其超出地球軌道,例如天文任務到太陽-地球拉格朗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