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看一則地球和月亮的數據關係:
月球的直徑是35000公裡,是地球的1/4月球的質量是地球的1/18,月地之間的距離是384400公裡。
再來看個驚人的消息:
月壤目前的價格是2813.7萬元/克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繞地球一圈的時間剛好是一個月。其表面沒有大氣包裹,整個「球體」裸露在太空之中,表面布滿了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坑口。
除此之外,這片長期裸露在太空的淨土還有許多大面積的平原,而且平原之上偶爾還會出現極高的山脈!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月球有酷似地球的現象?
月表的平原和山脈
起初,人們將月球表面寬大平坦的區域誤認為是海洋,其實那只是月表巨大的平原而已。這些平原上面矗立著阿爾卑斯山、亞平寧、高加索和科爾巴阡連綿起伏的山脈,這些名字雖然和地球上的山脈相同,但也僅此而已。
月球上山脈的高度可能超乎你的認知。很可能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讓你自然而然地認為月表山脈很低,這就大錯特錯。月表上5英裡(約8046.72米)高度的山隨處可見,而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約8848米,月表上山脈的評論高度已經遠超珠穆朗瑪峰目前的高度。
這些山脈除了「高」,還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非常陡峭!月球由於沒有大氣層,整個月球表面根本就沒有四季變化的說法,僅僅是由坑口、山脈、平原等組成的荒涼之地。這些高山沒有雨雪的侵襲、高空強大氣流的衝擊、冰川的撞擊、激流的衝擊去撫平它們的坡度,因此月球上的山脈非常的陡峭,地球上的山的陡峭程度跟這個完全無法比擬。
月球上的坑口是如何形成的?
現代大多數人認為月表這些坑坑窪窪的巨型坑洞是死火山的火山口,這種觀點也被大多數科學家所肯定。這種火山口的直徑非常大,遠遠大於地球上任何一座火山口的直徑。月表火山口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普遍性的偏淺,而地球上的火山通常具有一定的深度,給人一種「深邃」感。倘若這些巨型坑洞真的是死火山口,那麼和地球的火山確實存在諸多的差異性。
支持這種觀點的科學家認為月球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曾一度被炙熱的火焰包裹,縱橫的巖漿充盈著火山灰的氣泡,由於液泡的四處炸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坑口。
不過也有一部分科學家否定這種觀點,他們認為這是大量的小行星與月球發生碰撞所造成的,小行星在地表凝結液化之前抵達月球,引發爆炸式碰撞。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月球表面崎嶇不平,布滿了各種各樣的石頭。
月球從何而來?
捕獲學說認為,月球本身是宇宙空間內的一顆小行星,它起初在太陽系的特定行星軌道內運行,而地球也在自己的位置圍繞太陽公轉。隨著時間的累積,兩者無線接近,然後地球的引力就「束縛」住月球,迫使月球淪為了地球的「僕人」,成為地球的一顆衛星。
另一種學說是災變說,這部分人主張月球就是地球的一部分,由於一場浩劫,地球遭受了幾乎接近毀滅性的打擊,然後解體變成兩部分,即地球和月亮。
最後一種學說是共生說,他們認為月球和地球是由同一團瀰漫的星雲物質聚集而成,即同輩星體。
這三種學說各有各的說辭,目前對於月球的形成還沒有定論。
為什麼月壤珍貴?
月壤的本質就是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並且還含有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裡面富含硫、鋁、鋅,它們是在月幔融化過程中,位於月球地下3000米形成的,可以用於研究月球形成的過程。
其次,月壤和月巖中富含氧化鐵,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可以用來製作氧氣和水,未來可作為一種能源物質加以利用。
最重要的一點是,科學家們在月壤裡面發現了氦-3,這是核聚變反應的理想原料,可用於核聚變發電站。根據計算,月球上的氦-3能夠滿足全人類一萬年核聚變核電站晝夜不停地發電。
結語
總之,月球是一個巨大的能源開發基地,誰先佔領有利地位誰就能更多得開採月球資源,這也就是各國發展航天技術的一部分原因,倘若連航天技術都比不過其他國家,更別談在月球資源上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