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將開始尋找ISS空氣洩漏源頭:去年9月首次發現

2020-08-27 cnBeta

據外媒報導,三名在國際空間站(ISS)繞地球飛行的太空人遇到了一個小而持久的空氣洩漏問題。NASA現在正在進入偵查模式來找到洩漏源。雖然太空的空氣洩漏聽起來著實令人擔憂,但NASA並沒有為此煩惱。NASA在當地時間周四發布的聲明中表示:「此次洩漏仍在部分規格範圍內,它不會對機組人員或空間站構成直接威脅。」

據了解,空間站一點點的空氣洩漏屬於正常情況,而且這個特別的洩漏已經在雷達上存在有一段時間了。NASA表示:「在2019年9月,NASA及其國際合作夥伴首次看到了艙內空氣洩漏率略微高於標準的跡象。」這一比率的進一步上升引發了新措施的採取,從而追查到源頭並有望修復它。

Chris Cassidy、Anatoly Ivanishin、Ivan Vagner(從左至右)

目前的太空人包括NASA的Chris Cassidy、俄羅斯太空人Ivan Vagner、Anatoly Ivanishin。這三位太空人周五至下周一期間都將在俄羅斯在ISS的Zvezda服務艙內度過。

通過待在Zvezda服務艙內,太空人將有機會關閉空間站的艙門進而讓NASA可以對每個艙室的氣壓進行監測。NASA表示:「這次測試對機組人員沒有安全隱患。」並且它將有助於任務控制人員找出洩漏的源頭。

初步結果預計將於下周公布。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出現輕微空氣洩漏 本周末將關閉艙門尋找源頭
    看看新聞Knews綜合2020-08-21 10:53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表示,國際空間站的3名太空人本周將在俄羅斯艙段度過周末,以尋找可能存在於美國艙段的空氣洩漏源頭。
  • 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早在去年9月就已經出現
    來源:NASA據了解,在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博客上表示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水平出現了上升。NASA官員強調,雖然洩漏率比平常高,但仍在空間站的規格範圍內,不會對機組人員造成直接威脅。
  • 俄航天集團:尋找國際空間站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方艙段隔離三天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20日消息 俄羅斯航天集團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在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隔離三天。© 照片 : ROSCOSMOS俄航天集團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總控小組表示,空間站上的太空人8月21日將轉移至俄『星辰』號服務艙,隨後將對美國艙段進行控壓。」上述決定是與美方共同作出的。
  • NASA 開始查找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
    NASA 正在查找國際空間站上小的空氣洩漏點。儘管短期內不會有危險,但63 徵程站裡面的工作人員還是會在空間站的俄羅斯分站模塊裡面度過周末。少量的空氣總是會洩漏出去,時常需要氮氣和氧氣罐的再增壓。而這是通過補給任務運送到空間站的。空間站的氣體洩漏是在2019年9月份首先發現的,但它並不影響空間站的正常操作。空氣的洩漏這幾個月來,既沒有加速,也沒有觸發報警,所以NASA科學家一直在監控洩漏的同時,處理著優先級更高更緊急的任務。近幾個月,空間站裡的科學家非常忙。
  • 美航天局稱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不對乘組構成威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華盛頓消息 美國航天局20日發布消息稱,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目前對乘組不構成威脅,本周末將排查漏氣的太空艙,預計下周會有初步結果。© 照片 : CC BY-NC 2.0 / Roscosmos俄航天集團:在尋找國際空間站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方艙段隔離三天美國航天局回顧指出,國際空間站2019年11月首次發現空氣洩漏速度略高於正常值的跡象,
  • 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空氣洩漏 洩漏點或在美國艙段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21日報導,知情人士稱,國際空間站上發生輕微空氣洩漏,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但太空人安全不受威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據報導,這名知情人士還稱:「國際空間站上發現輕微空氣洩漏。為尋找源頭,打算將美國艙段的各艙隔開,關閉它們之間的艙門。」他說,該空氣洩漏事件不威脅到國際空間站和上面的太空人。國際空間站上一次發生空氣洩漏是在2018年8月。當時在「聯盟」號飛船上發現一個非自然形成的小孔。太空人封上了小孔,但小孔出現的原因至今沒有查明。
  • 國際空間站上空氣洩漏點終於被找到
    星辰號服務艙為空間站的那一半提供氧氣和飲用水,它還配備了一臺機器,可以清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該艙包含該部分的寢室、餐廳、冰箱、冰櫃和浴室。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航天局仍然沒有確定艙內洩漏的源頭,但他們知道它存在於星辰號服務艙的圓柱形 "工作艙 "中,船員們在這裡生活和工作。
  • NASA:一直在漏,只是這次有點多
    每一天,艙內都會有少量的空氣流失,為了維持適宜居住的氣壓,艙內的空氣會被仔細監測,並識別洩漏。然而,尷尬的是,在距離上一次洩漏僅兩年時間之後,又出現洩漏事件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篇博客文章中稱,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損失率已經超過了日常運行的正常水平。據報導,任務控制中心早在2019年9月首次注意到一些問題,但空氣洩漏的程度較為輕微,並沒有引起重視。
  • 國際空間站每天洩漏空氣1.4公斤,俄羅斯艙段成罪魁禍首,美國NASA如釋重負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最大的人造物體,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不過在開發之初就將中國撇除在外了。從2020年開始,國際空間站就飽受空氣洩漏的困擾,實際上從公2019年開始就有空氣的洩漏,只是當時僅有0.3公斤的空氣從國際空間站洩露,到了2020年8月份則是猛增到了5倍左右。
  • 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Jim Bridenstine)表示,「此次飛行有著眾多『第一』,4位太空人也將在未來半年內取得更多驚奇的發現。」  其中,波音公司製造的CST-100星際航線(Starliner)飛船於去年年底進行了無人試飛,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但由於任務計時器出錯,飛船燃燒的推進劑超過預期,因而偏離了原定航線,錯過了與空間站對接的機會。就在上周,NASA宣布星際航線的下一次無人測試將於2021年一季度進行,而首次載人飛行預計至少要到明年夏天才能進行。
  • 外媒:國際空間站空氣中最早4月發現有毒苯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9日援引美國專業航天網站nasaspaceflight.com報導稱,國際空間站空氣中早在4月就首次發現有毒苯。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5月稱國際空間站空氣中苯的濃度提高,未超過允許上限,不對空間站乘組構成威脅。苯的源頭至今沒找到。
  • 一項研究結果曝光,新冠去年9月就在義大利傳播
    義大利科學家在今年6月對外公布了一項有關新冠疫情的研究結果,內容顯示,早在去年12月就在該國的汙水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的蹤跡,而近日義大利出現新冠病毒的時間再度被提前。一項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早在新冠病毒首次被發現幾個月之前,病毒就已經在義大利境內活躍,這個突然遭到曝光的研究結果可能導致這場正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流行的新冠病毒的真正起源、範圍以及實際持續時間發生改變,目前這項研究結果已經引發熱議
  • NASA一周新聞(2021.1.29)
    2月1日,兩人將再次外出完成2017年1月開始的電池更換工作。Starliner的下一次飛行測試NASA和波音的目標是不早於3月25日星期四發射軌道飛行測試2或OFT-2,這是波音公司Starliner飛船第二次飛往國際空間站的無人飛行測試。作為NASA商業太空人計劃的一部分,OFT-2是該公司向空間站發射載人任務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發展裡程碑。
  • ...NASA首次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含水量為撒哈拉的百分之一
    (Credits: NASA/Daniel Rutter)美國宇航局(NASA)周一公布了一項月球重大發現,人類首次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而且月球上的水比之前認為的更普遍,不僅僅局限於寒冷、陰暗的區域。
  • 國際空間站發生空氣洩露,洩漏點在美國艙段,它還能安全退役嗎?
    根據中國新聞網網8月21日報導,國際空間站上再次發生輕微空氣洩露,並且這次的洩露點很可能是在美國艙段。其實這並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問題,早在2018年就發生過一次空氣洩露。在2018年8月航天員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上發現了一個非自然形成的小孔,太空人將這個小孔封上了。之後俄航天集團的調查委員會經過調查,排除了飛船在地面受損的可能,但是最終這個小孔究竟是如何出現的至今依舊沒有調查清楚。
  • 南極洲附近首次發現水下甲烷洩漏,或將改變全球氣候
    在冰冷的南極洲冰架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足以改變全球氣候命運的氣體洩漏。科學家們首次在南極海域發現了大量甲烷氣體的洩漏,這種溫室氣體的氣候變暖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以前在水下檢測到的大量洩漏的甲烷可以幫助阻止甲烷洩漏到大氣中,但根據7月22日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上的一項研究,南極洲的情況似乎並非如此。研究人員發現,可分解甲烷的微生物分解南極洩漏的甲烷大約需要5年時間,即便如此,它們也沒有完全分解掉這些氣體。
  • 義大利研究發現:新冠可能去年9月已在意傳播
    一開始,在一些國家的帶頭污衊下,世界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中國,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場疫情可能在武漢發現之前早就在全球各個國家中悄無聲息的蔓延了。中國被平白無故潑了髒水,但是中國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病毒源頭的探索,這不僅是為了自證清白,也是為了給全世界受到疫情影響的人民一個交代。一開始的時候,新冠病毒被懷疑來自於野生動物,但是後來的很多研究顯示沒有這麼簡單。
  • 南極洲附近首次發現水下甲烷洩漏
    就在冰冷的南極冰架下面,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可能改變該地區氣候命運的氣體洩漏。科學家們首次在南極海域發現了甲烷氣體的活躍洩漏,這種溫室氣體的氣候變暖潛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雖然全世界以前都檢測到過水下甲烷洩漏,但飢餓的微生物通過在大量甲烷洩漏到大氣中之前吞食這些氣體來控制洩漏。但根據7月22日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的一項研究,南極洲的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每天損失220克空氣,後果嚴重嗎?
    自今年八月份開始,為了查找漏氣源頭,太空人將分別關閉各艙艙門,然後到俄羅斯艙段集中待三天時間。為了找到這個洩漏點,太空人們逐個排查漏氣艙段,查到艙段之後,再將艙門關閉,為了確認最後的漏氣點,此次太空人使用茶袋排查,結果發現茶袋朝著一個地方緩緩飄動,而這個地方就是此次洩漏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