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AI,能提前一年半預知厄爾尼諾?80%的準確率!

2020-12-04 木易機械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靠AI,能提前一年半預知厄爾尼諾?|深度

人類進步的過程,就是人類對自然掌握程度的過程,雖然現在我們人類都上過月球了,但是每年颱風帶來的經濟損失都非常巨大,僅中國在1990年到2009年間,颱風就造成了314億經濟損失,在去年的颱風季節裡,有網友就提問,為什麼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了,還是治不了颱風呢?用核彈炸呢?於是便有專家出來解釋了,颱風的威力遠超核彈,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只是個小老弟,

颱風對於人類城市的破壞都這麼大了,那麼有沒有什麼更厲害一些的天氣現象呢?當然有,知名度最高的就是每隔幾年一次的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源自西班牙語El Nio的音譯,原意是聖嬰,

早在19世紀初的時候,南美洲的的漁民們發現個神奇的自然現象,原本漁產豐沛的東岸,每隔幾年水溫會明顯提高,導致喜歡冷水的魚類成片死亡,給當地漁業帶來滅頂之災,而發生這種現象往往都是在當年的聖誕節前後,漁民們便將這種自然現象成為聖嬰,

人類連颱風都阻止不了,更別說這種全球級別的氣候惡性變化了,像颱風我們能夠通過天氣預報來降低損失,那麼厄爾尼諾能否被準確預測呢?答案是否定的,數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方法來進行預測,但準確度一直不高,隨著人工智慧發展,韓國的全南國立大學,yoo-geun ham團隊,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羅京佳教授,用人工智慧構建卷積神經網絡,預測的時間提高到一年半,並且達到了80%的準確率。

這種技術很依賴於大數據的統計,我們目前對厄爾尼諾的觀測數據僅能註冊到150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預測方式將會越來越準確,也可能會出現更先進的觀測技術,來取代這一系統,如果人類能夠掌握控制天氣的技術了,那樣的話是喜是憂呢?

相關焦點

  • 靠AI,能提前一年半預知厄爾尼諾?|深度
    「聖嬰」厄爾尼諾有多神奇?2015年它給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帶來了一場大雨,各種花朵在這以往死寂的沙漠綻放。如能提前預測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其價值不言而喻。數十年來,專家學者們在預測ENSO 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提前一年以上進行預測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能預知未來?準確率高達85%的「神婆」,巴巴萬家預言5079年將會是世界末日
    2020年可謂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這一年已經過去一多半了,讓我們看看這幾個月裡頭我們的地球都發生了哪些災難。1980年巴巴萬家預言世紀之交,1999年或者是2000年8月庫爾斯科將被水淹沒,世界很傷心,而就在2000年8月13號,俄羅斯的潛艇庫爾斯克號真的被淹沒了,沉入了海底,讓人感到震驚,因為這個預言它是提前20年說出來的。
  • 天氣能提前多久預知
    很多朋友問,到底可以提前多久預知未來的天氣呢?換句話說,天氣預報究竟時效有多長?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從一個故事開始。目前比較靠譜的預報時效是一周左右,也就是說,提前一周內的預報是可信的。更長的預報,只是對溫雨趨勢和天氣系統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所以想要獲取準確的天氣預報,還是需要多關注最新的天氣信息,越臨近準確度越高。
  • 科學家找到:在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前一年預測的方法!
    來自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和JUSTUS-LIEBIG-University Giessen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在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前一年預測它們。其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小組描述了他們基於複雜性的方法,以更好地預測看似隨機的天氣事件。
  • 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來自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的統計顯示,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災害較多的季節,過去4年,全國夏季預警佔全年預警46%,預警最為頻發,進入6-8月,最常見的就是雷電、暴雨、高溫預警。這些預警信息是否準確,又能否抵達每位公眾,是人們對於氣象部門的追問和期待。
  • 「厄爾尼諾」大概率在今年下半年爆發,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虎嗅網
    春季預測障礙目前傳統的厄爾尼諾預測方法只能在提前6個月範圍內給出比較準確的預測,這一現象稱之為,春季預測障礙。圖3顯示了18個動力學和8個統計學氣候模型預測能力, 我們看到在春季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模型都喪失了準確地預測厄爾尼諾的能力。
  • 氣候變化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啥?
    吸收同樣的熱量,水上升的溫度並不高,但在寒冷的日子裡,水又能緩緩地釋放它所儲存的熱量,穩定熱循環和適宜的溫度以維持地球生命。不幸的是,人類的活動卻打亂了這種穩定,反常氣候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例如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34;的意思,在歷史上,對厄爾尼諾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541年。很早以前,秘魯沿岸的漁民就發現了這種奇異的天氣。
  • 華人研究團隊推出AI「諷刺」檢測模型,準確率達86%
    最近,中國北京的信息工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推出的一款AI模型,『諷刺』識別準確率高達86%。而且,這項研究成果還登上了計算機語言協會(ACL)。對此,Facebook首席技術官Mike Schroepfer還曾表示,我沒有天真的以為AI可以解決每天個問題,但我認為它確實能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常見任務,以及一些人類無法勝任的、規模達十億的、繁重的任務。在這個例子中,AI的難點就在於如何提高情感分析能力,精準識別出含虛假政治言論的帖子。
  • 華人研究團隊推出AI「諷刺」檢測模型,準確率達86%
    最近,中國北京的信息工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推出的一款AI模型,『諷刺』識別準確率高達86%。而且,這項研究成果還登上了計算機語言協會(ACL)。對此,Facebook首席技術官Mike Schroepfer還曾表示,我沒有天真的以為AI可以解決每天個問題,但我認為它確實能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常見任務,以及一些人類無法勝任的、規模達十億的、繁重的任務。在這個例子中,AI的難點就在於如何提高情感分析能力,精準識別出含虛假政治言論的帖子。
  • 那些能預知未來的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秘密就在我們的大腦當中
    推背圖除此之外像是瑪雅文明所遺留下來的5個預言也都應驗了4個,雖然說沒有全中,但不得不承認這個準確率已經非常高了有科研工作者通過研究人類的大腦發現了一個非常神奇的事情,他們發現在人類的大腦當中有兩個非常神秘的「時鐘」,而這兩個時鐘很可能就是預知未來的關鍵!前不久一群來自美國的科研工作者,通過對該領域的詳細研究發現,依照目前的技術手段來說,預知未來千百年之後的事情,以現在的科技是無法做到的,也無法解釋。
  • 我國南方持續洪澇災害,難道厄爾尼諾現象又來了?難道像之前一樣
    我國南方持續洪澇災害,難道厄爾尼諾現象又來了?難道像之前一樣最近我國的南方出現了持續洪澇的災害現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厄爾尼諾又來了?那麼到底什麼的厄爾尼諾現象呢?下面先來和你們說一說。厄爾尼諾現象是太平洋的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部和南太平洋東部,從南向北流動的一股著名的迷路韓流,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份,南半球的夏季海域水溫普遍升高,一直向西流動的赤道慢慢得到加強,這個時候,隨著全球起亞和風帶的移動,迷路韓流水溫反常,這股力量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 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 厄爾尼諾即將襲來?
    厄爾尼諾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現象,持續的西風把溫暖海水從西太平洋帶到東太平洋,形成厄爾尼諾。   受今年2月以來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風強勢、東風減弱的影響,5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海溫異常增暖的厄爾尼諾狀態。預計到7月底,有超過70%的可能性會發生中等強度或者以上的厄爾尼諾事件。
  • 預知能力真的存在?心理學解析:人類的四種特殊能力
    指心電感應、透視力、觸覺感應力和預知能力的總稱,正式的語譯為「超感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人類的四種特殊能力。心電感應心電感應,又被稱作思維傳遞。英國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從懂事後就能準確猜出對方的想法。
  • 厄爾尼諾有概率再現,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但是厄爾尼諾間歇性的出現可能還是有,因為科學家們發現有一種情況可能導致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而在說這種情況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如今的海洋區域變化,上面也說屬於「中性」的情況,所以不是厄爾尼諾現象,也不是拉尼娜現象。如今的海洋指數是如何發展的?
  • 今年會是1998年以來又一個厄爾尼諾年嗎?
    厄爾尼諾這個詞,以其古裡古怪的發音、不明覺厲的內涵,莫名傳唱於人民群眾茶餘飯後的交談中,讓其他生僻冷門的氣象專業詞彙羨慕嫉妒恨。不過厄爾尼諾到底是什麼,今年的厄爾尼諾又會帶來什麼毀滅性的後果嗎?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El Niño)來自於西班牙語,原本的含義是「聖嬰」。要解釋清楚厄爾尼諾現象,得先從秘魯漁場說起。
  • 深度的默契感,危險的預知能力——解密神奇的第六感
    磁場感應能力之第六感近些年一些科學團隊研究,得出了大腦具備的獨特磁場感應能力,這種感應能力就是平常人常說的「第六感」第六感是標準名稱「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 開爾文波:厄爾尼諾發生的前兆?
    也就是說,波峰的相速度與波能的群速度在所有頻率時均相等,這意味著它在沿岸方向能始終保持原有的形狀。在北半球,開爾文波沿西邊界向赤道傳播或沿東邊界向極地傳播,或者沿封閉邊界逆時針旋轉傳播;在南半球則順時針旋轉傳播;在赤道處,開爾文波總是向東傳播。大氣及大洋的赤道開爾文波均會將西邊界中的擾動傳至東太平洋,這種作用在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動力條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 談談與厄爾尼諾相關的那些事
    「對流活動減弱後,西太平洋提供給大氣的熱量和水汽減少,這不利於形成颱風所需的低層輻合、強上升運動等大氣環流條件,所以,在厄爾尼諾年,西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偏少。」周兵解釋道。此外,受季風影響,熱帶對流活躍,一般來說華南前汛期降水較多。今年華南提前進入前汛期,雖然出現多次強降水天氣過程,但降水量依然較常年偏少3成左右。這也是厄爾尼諾導致的嗎?
  • 提前「預知」地震?秘訣就在你的手機裡!
    我們透過各種媒體渠道關注著災區營救工作的一舉一動,並衷心祈禱這些傷亡數字不要再增加,願逝者安息、願傷者康復、願生者平安;也期望科技的進步能讓人類更早預測到地震的到來,將損失降到最低。臨近夏末,各地都出現了氣象災害。地震、洪水、泥石流,這些困擾了人類數萬年的事件,即便科技進步的現代社會依然束手無策。
  • 科學家預測厄爾尼諾現象 或於2020年來襲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的研究人員預測,複雜天氣模式之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在2020年捲土重來,其可能性達到80%。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建模並使用相應算法,基於對整個太平洋地區各監測點氣溫變化之間的聯繫進行分析,已能夠提前至少一年預測厄爾尼諾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