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說它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科幻三部曲?不只是特效逆天

2021-01-08 電影頭條movieiii

系列電影走向爛尾,好像是一件我們習以為常的事。

這使那些善始善終的系列在我們心中,更加熠熠生輝。比如《愛在》 《教父》 《星戰大戰》和《魔戒》

作為優秀典範的《猩球崛起》系列,也迎來了他的終章。

IMDB7.8分,爛番茄93%,MTC82分,被多家外媒稱為最殘酷、最出色、最強的一部,完美收官。

說這個壯闊的猿族史詩,是新世紀以來最偉大的科幻三部曲,一點也不過分。

導演馬特·裡夫斯是一個非常堅持自我的人。

「我不將電影個人化的話,我拍不出好電影出來。我的每一個決定都來源於我的情感羅盤。我怎麼指導演員?攝影機放哪裡?怎麼跟藝術家溝通?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私人的。」

在其他大製作,都把資金投入到戰爭爆破、宇宙奇觀等「視覺盛宴」時,

他把資金用在了,讓所有人信服的真人CG技術,恰到好處的戰爭火藥味,把劇情服務放在第一位。和平庸的好萊塢特效大片,劃分了界限。

動作捕捉強到什麼程度呢?

塑造猩猩反抗首領凱撒的安迪·瑟金斯——嗯,就是那個《魔戒》三部曲裡亦正亦邪的咕嚕、2005年版本的金剛,以及《猩球》的凱撒的動作捕捉教父。

他幾近要憑藉此虛擬角色獲得奧斯卡獎。這沒有任何先例,但是呼聲一層高過一層,完全沒有可能嗎?

所有人都想為凱撒「生猴子」。

如果說,這部電影的成功,在於導演個人化的堅持。

那麼,這個系列的偉大,就在於從始至終地堅持了自己想講的東西。

這也正是許多人問,沒有看過《猩球》前兩部,會不會影響這部的觀感?

我會很堅定地說,會有影響。

不了解舊系列塑造的反人類的世界觀,

不了解《猩球》1、2塑造的有血有肉的凱撒,

那麼你就感受不到「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的蒼茫和厚重。

現在帶你,簡單的順一遍,前7部都發生了什麼——

該系列取材於法國作家皮埃爾.鮑李1963年的《猿猴世界》。

舊系列第一部,1968年,《人猿星球》。

故事發生在3955年,太空人泰勒降落「外星」,這裡人猿顛倒,猿是象徵文明的統治者,人類處於連語言也不會的原始狀態。

最被津津樂道的,是大師級的震撼結局。

泰勒在海邊發現殘破的「自由女神像」,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地球,人類文明已經被淘汰。

這集通過時間旅行的因素,探討人類文明的最終歸宿,或者說,文明的載體一定得是人類嗎?

1970年,《失陷猩球》。

接著上一部,宛如「納粹主義」的猿族誓要掃除人類,倖存的人類在地下生活,引爆了保存兩千年的核彈,人類和猿族一起毀滅。夠瘋狂。

這集更加放大了軍國主義,對核武器的狂熱,與60年代的古巴飛彈危機、越南戰爭不無關係。

1971年,《逃離猩球》

地球毀滅了,這集玩起了前傳

善良的猿族夫婦,乘坐宇宙飛船,時間旅行來到1973年的地球。震驚了當時的人類,他們沒有被善待,而是受到了審問。

善良的猿族與自私的人類形成鮮明對立。

人類無法面對種族滅亡的結局,於是選擇阻止猿族夫婦生下「凱撒」。道理就是,如果想要免除希特勒的罪行,就扼死嬰兒時期的他。

穿越與反穿越,系列形成穩固的閉環。

1972年,《猩球徵服》。

這是最血腥、暴怒的一集。

一場病毒的肆虐讓貓和狗在地球上絕跡了,飼養猩猩當做寵物成為了新的時尚。

(只想說,吸貓吸狗都可以,猩猩請謹慎。)

對猩猩寓言深感恐懼的人類,對其開始了「奴役」。壓抑的猿族開啟反抗,人類被猿族徵服

這集中,從幫助凱撒的黑人角色看來,種族主義、反抗奴隸制的指向太明顯不過了。

2001年,《決戰猩球》。

最終集,不同於之前的對比,選擇讓人類和猿族走向和平。

溫和中庸的結局,讓許多人詬病。

整個系列,在時間上形成閉環。

實際上,是借著時間旅行的科幻外殼,討論了種族主義、軍國主義、核彈危機等一系列六七十年代籠罩在美國上空的可怕陰影,講述了生存的恐慌。

更深一層的是,探討的人類文明的去向。

人類文明會被什麼終結?自然災難?外星突襲?還是像片中說的,因為貪婪和自私,打壓其他物種和文明,挑起戰爭和屠殺,屠殺和反抗循環往復——最後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

如果你看過這個舊系列,你就知道——這些追問,在新系列《猩球崛起》中被承襲下來

2011年,福斯重啟了這個系列。

新系列有許多變化。時間旅行變成藥物試驗,政治爭端變成資源搶奪。

其實是在與時俱進,探討當今的社會出了什麼問題?

答案和舊系列一樣。就是對人性的絕望。

這些答案,借凱撒之口,這只會說人話的,象徵「文明之光」的猩猩說了出來。

答案就是:

凱撒對人類暴力發出的第一聲「No!」掀翻人類對低等生物的絕對碾壓。

對挽回他的人類,說的那句「Caesar is home.」他擯棄人類社會的荒蕪,去叢林尋求秩序。

對科巴說的那句「Koba weaker.」如果和人類一樣殘酷,我們還是猿族嗎?

《猩球崛起》,從始至終都在反對人性的黑暗。反人類是他的教條。這種絕對的自省精神,或許是他有別於爆米花電影的原因之一。

真希望普天下的大製作,都這麼有良心。

◎責任編輯: 電影頭條綜藝組 條姐

相關焦點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一部科幻神作
    他對現實世界和人類社會整體發展的關注和其作品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使這部巨著成為科幻文學史上的神作。 說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是科幻小說裡的神作,並不誇張。這部小說融歷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於一體,以超拔的想像和波瀾壯闊的情節描繪了一幅銀河帝國跨越千年的衰亡與復興畫卷,激發出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及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基地三部曲》:阿西莫夫的一部科幻神作
    說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是科幻小說裡的神作,並不誇張。這部小說融歷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於一體,以超拔的想像和波瀾壯闊的情節描繪了一幅銀河帝國跨越千年的衰亡與復興畫卷,激發出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及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 《自然》刊登「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引發解讀熱潮
    給量子力學披上幽默外衣
  • 《星球大戰》一點都不科學?淺析「太空歌劇」對西方科幻的影響
    比如最典型的能夠星際旅行的人物,結果還在用光劍。其它各種打著硬科幻的口號,結果設定不科學的設定更是比比皆是。這只是中國觀眾多心了嗎?當然不是,美國人也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既然這個中國觀眾眼中的美國版《西遊記》好像不咋滴,那麼這個《星球大戰》的影響力為何還這麼大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它奠定了科幻特效大片的歷史。
  • 橫跨43年,「星戰」再上線,有人說它吃老本,真是太冤枉了
    2019年,有一部電影以10.74億美元的票房位列全球票房前十,成為年度最賺錢的好萊塢大片之一。有人說,它是許多人的科幻電影啟蒙。還有人說,它在美國的地位就相當於中國的《西遊記》。它是哪部電影呢?它就是——《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一經問世,便取得了萬人空巷般的轟動,以1100萬美元的成本至今已獲得超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到現在,「星戰」系列IP已經有11部電影,數十款衍生遊戲,近百本小說、漫畫,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大IP之一。
  • 盤點10大經典科幻電影特效
    《2001:太空漫遊》(1968)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它用最寫實卻又炫目的視覺特效第一次將太空旅行搬上銀幕這樣堪稱奢侈的特效在影片製作後期1966-1968年時,可能也是非常令人難以理解的。影片中所展示的,例如一個旋轉的太空站上的太空梭船塢,依然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視覺特效。
  • 電影《猩球崛起3》的特效到底有多麼驚人?
    但也像很多三部曲一樣,這場「終極之戰」並沒給人驚豔的感覺。如果人們開始著眼於電影的「特效」,其實劇情「沒有滿足人們期待」的表現之一。並且恕我直言,的特效僅僅是維持了歐美商業大片的一貫水準而已,實在談不上「逆天」。
  • 轉載:半世紀過去它依然是最偉大的科幻片,《太空漫遊》50周年
    今天正值《2001太空漫遊》首映整整五十周年,時光君特此撰文,紀念這部如今看來依然是最偉大的科幻電影北京時間3月29日,坎城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宣布,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作品《2001太空漫遊》的70mm未修復版本將在今年的坎城影節上展映,曾經拍攝過《星際穿越》的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監修了這部經典科幻影片的這個全「新」版本的誕生
  • 最好看的「科幻」大片,特效滿分,全程高能刺激!
    科幻類型的電影一直深受很多人的喜歡,特效的出現,會讓觀眾的觀影效果更震撼更真實。科幻電影的特點是,通過一個簡單易懂,不需要費腦思考的故事。再利用特效以假亂真,刺激觀眾的神經。觀眾看電影過程中根本不需要思考太多的故事情節,卻能體驗到非常刺激的場景。恰恰這種刺激的場景,滿足了很多人的需求,讓很多人深愛上了科幻電影。今天我就來為大家盤點幾部非常好看的科幻大片,特效滿分,全程高能刺激!
  • 十大經典科幻影片(下)
    電影上映的挺早,1999年第一部,2003年出來兩部,電影風格比較吸引人,因為以前比較喜歡科幻電影,動作電影這類,這部電影正好就吸引到我了,流暢的武打,華麗的特效讓我欲罷不能停止腦海中的想像。劇情,題材,特效方面可以說非常好,如今這種題材雖不多見,但是經典還是經典。
  • 三部曲系列2:庫布裡克-未來三部曲
    而在這些電影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他的未來三部曲。1964年,未來三部曲的第一部《奇愛博士》上映。電影中,美國空軍將領派轟炸機去摧毀蘇聯,而另一方面,蘇聯威脅如果受到攻擊,將毀滅地球。4年後的1968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2001太空漫遊》上映。影片圍繞一塊神秘的黑石板展開闡述。
  • 暗黑三部曲,英劇強勢歸來
    《暗黑三部曲之黃金羅盤》自2007年上映以來,在全球歇起了一股暗黑劇迷雖然全球票房僅僅收穫3.7億美金,豆瓣口碑一度跌至6.3分,但是很多影迷對三部曲的期待並沒有減退。即使票房不景氣,《暗黑三部曲》之黃金羅盤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部神劇的存在,在中國大陸更加收穫了大量的粉絲。《黃金羅盤》票房的慘敗直接導致了第二、三部的流產。追究到底,《黃金羅盤》的劇情確實跳躍性太大,主要是兩個小時的影片時間完全不能保證劇情的流暢性,雖然有大量的特效,強大的演員陣容,但距離觀眾的期望還是相去甚遠。
  • 歐巴馬、雷軍紛紛推薦的《三體》憑什麼被譽為最偉大科幻小說?
    這是小說《三體》中,我認為最經典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提到《三體》或者是他的作者劉慈欣,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或許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小說或是這個作者。但是,如果說起上半年上映的中國少數科幻電影之一的《流浪地球》,大家應該都會拍手讚嘆,大喊一聲:好看!那其實也是劉慈欣的作品。
  • ...它依然是最偉大的科幻片 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周年...
    今天正值《2001太空漫遊》首映整整五十周年,時光君特此撰文,紀念這部如今看來依然是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這時,通過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工作人員羅傑·卡拉斯的牽線搭橋,庫布裡克結識了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一開始庫布裡克並不覺得克拉克願意和自己合作,畢竟這位科幻巨匠為人低調,深居在地球的另一端——斯裡蘭卡。
  • 影史50部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如果你想要一份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電影名單,那你來對了——Empire團隊在雲計算中發布了一份最具標誌性的科幻電影名單,從現代傑作到改變遊戲規則的偉大作品。從史匹柏到斯科特,從庫布裡克到卡彭特,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電影。
  • 打殭屍抹麵包通馬桶,原來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竟然是它!
    美劇《殭屍國度》第一季中,高爾夫練習場成為了人類苦練生存技能的陣地——沒有比「爆頭」殭屍更爽的揮桿了。如果那時你僥倖(或者說不幸)活到最後,就能像威爾·史密斯那樣登上偉大的「無畏」號航母,一次次擊出具有人類歷史意義的標準揮桿動作。無論是喪屍美劇,還是經典科幻電影《我是傳奇》,人類最後都用智慧和信念走出了世界末日的黑暗,迎來嶄新曙光。和平時代裡,高爾夫球桿不再是生存工具,但它的用途仍然超乎你的想像。華麗麗的分割線後視鏡不是自動的?
  • 《心慌方》三部曲燒腦 推理 恐怖 看著是科幻,其實是人性的博弈
    她好不容易找到另外四名受困的陌生人,並和他們策劃逃脫,誰知設施內殺機四伏,稍不留意便會斃命。另一邊,埃瑞克對受困者漸漸產生同情,他似乎試圖破壞這座充滿陰謀的殺人機器……本片榮獲2004年紐約恐怖電影節最佳特效獎、2004年尖叫電影節最佳化妝和最佳特效獎。這是《心慌方 零》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心慌方》的前傳,拍攝時間在最後,但是故事情節在第一部之前。
  • 最經典的「三部曲」遊戲有哪些?盤點那些「三部曲」系列遊戲
    《輻射》三部曲 史上最偉大的遊戲三部曲之一。 《輻射》設定在一個虛構的未來中。玩家在該世界中的能到訪不同地點和不同的人物互動。無論玩家以什麼方式完成任務,玩家都能獲得獎勵。玩家在遊戲中的行動會影響遊戲的劇情,甚至其結局。玩家在遊戲中亦會遇到敵對角色,而這時玩家就需要戰鬥。
  • 《三體》要拍成電視劇了,可能是史上最貴
    先說《指環王》,西方奇幻的開山之作,一部偉大的史詩作品。20世紀最暢銷的魔幻經典,英美文壇最成功、影響最廣的一本文學作品,時至今日銷量已經達到2.5億冊。之前的三部曲相信也是很多人心中最偉大的三部曲。影片中的場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 終結者:科幻電影史上最偉大、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文/逗逼男神《終結者》(1984)工業末日設想及科技恐懼為後世科幻片提供了一種方向,又在原本科幻基礎上增加了黑色恐怖電影元素及火爆動作大片元素,施瓦辛格的角色充斥著八十年代在繼承前作黑色科幻大片同時,強化了悲壯史詩氛圍以及對人類情感及命運的思考。令人深刻之處不乏:集想像力和特效而成的液態金屬,面無表情窮追不捨得t1000,憨直忠誠學會人類情感的t800,以及那句招牌臺詞「I'll be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