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關於老外的人工腎研究的幾個疑點

2021-02-22 劈敵戰士

人工腎大家很熟悉,近年有一些小型化、可攜式、穿戴式、甚至植入式人工腎研究。其中幾位大咖,發表過相關論文。比如,2007年,英國的Andrew Davenport在Lancet發表一項前瞻性探索性研究「A wearable haemodialysis device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renal failure: a pilot study」。


研究納入了8例尿毒症透析病人,5男3女,平均年齡51.7歲(26-67歲),比較了肌酐、尿素清除,結論是,這個穿戴式人工腎(WAK)有效性、安全性較好。


他們讓病人使用了Xcorporeal公司的產品,如下圖:


實物是這樣滴:


還有一個病人穿戴著很高興的樣子。



很好的研究,一級棒!

接下來的,是另一篇論文。

來自美國Cedars Sinai Medical Center的Victor Gura,2009年,在AJKD雜誌發表論文「ß2-Microglobulin and Phosphate Clearances Using a Wearable Artificial Kidney: A Pilot Study」。從題目看就明白,這次主要是看它對中分子和磷的清除。結論也是好的,清除有效。


小節,注意到沒有,Gura標有1,2,1是洛杉磯的Cedars西奈醫療中心(木又在麼?好象不是你去的那個。。),2是Xcorporeal Inc. OK,OK,小節,小節,言歸正傳哈。

       文中也有一個實物照片,


和2007lancet的應該是一樣的,嗯,就是一樣的。看看管路的走行就知道是一張,OK沒有問題,說的就是同一款嘛。

摘要和前面的介紹,是一項前瞻性研究。

病人也是8個,5男3女,年齡分布也是一樣。

雖然作者沒有提,但是看到這裡,感覺應該就是那幾個病人了。


結論也是不錯,但注意到在結果中,不光有中分子,也有小分子清除。細看一下,好象和上次論文裡報告的不太一樣。

2007,尿素清除率22.7(5.2),肌酐清除率20.7(4.8)。

2009,尿素清除率21.8士1.6,肌酐清除率20.0士0.8。

可是,用的應該是同樣幾個病人,同樣的人工腎設備。就是這個,


再動動手指,翻上去看看2007的那張示意圖,除了配色,全是一樣的。

那,為毛不一樣的結果呢?

如果是回顧的,可是它說是prospective

如果是新病人,可是病人的年齡、性別分布完全一樣

如果就是那些病人的數據,可是為嘛清除率又不一樣了呢???


再看,原來在這裡交代了,


用於檢測beta2微球蛋白和磷的透析液和血樣,是來自之前的研究,即2007年lancet的那批。

原來如此!難怪有所差別,可是這個標本保存的還真贊啊,都TM兩年多了,連個位數都沒跑出去。。。

自此,我們知道了這個WAK安全有效,而且對中分子清除還不錯。

後來,又有一篇研究發表。

依然是英國Andrew Davenport,在2011年發表於Contrib nephrol雜誌。


看看,這裡所指的WAK大體也一樣的,細看有差別,右側的圓形(用於透析液吸附再生),本文是四個,前兩文是三個。

    看病人情況,還是5男3女,從年齡分布看,應該就還是那8位。


    研究結果如下圖。血流速、透析液流                                                                                                                                                                                                                                                                                    速、治療時間都是和lancet一樣的,應該是一批病人。但是問題又來了,後面寫的超濾效果(標紅字),卻和lancet不一樣。


我們來看看lancet的數據,8例都在呢。


看下邊左側,治療前後的體重變化,均值是和2011年結果一樣的,可是標準差呢,不一樣!2007的標準差大,2011的標準差小了。可是,why??? 均值和以前一樣,標準差卻不同? 斬無解。。。sorry,暫無解。

      生怕它算錯了,自己計算了SD和SE,結果如下:

加粗的是均值,下一行是SD,再下一行SE,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好象還是lancet的結果,怎麼也靠不到2011的結果上。

    好吧,主要不是體重,不看了。凡事看主流,來,我們看看主要的,小分子清除,2011結果如下:


和前兩個論文放到一起:

2007,尿素清除率22.7(5.2),肌酐清除率20.7(4.8)。

2009,尿素清除率21.8士1.6,肌酐清除率20.0士0.8。

2011,尿素清除率22.6士1.8,肌酐清除率20.7士1.8。

OMG,叫我如何不想它。三個全都不一樣!!

再拿lancet中8位的小分子清除數據統計一下,如下:


看來lancet沒有計算錯,那後兩篇為什麼不一樣呢?如果第2篇是用的2年前的舊標本再檢測的誤差,那麼第3篇呢?總不會是4年的標本還在用吧。。。如果這樣,樣本貯存技術真牛上天了。斬無解。。。sorry,暫無解。

        近期讀文獻發現的問題,斬無解,sorry,暫無解。所以,提出來大家幫忙看看,分析分析,咋回事兒? 不關心老外想幹什麼事,只想知道上面這些數據怎麼解讀?還是斬無解!sorry,暫無解。誰有姐了,麻煩回復一下,謝謝啊!

       本文目的是提出問題,誠心討教。限於學術和外語水平,時間也有限,也可能還有細節沒有讀到悟到,歡迎討論指教。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下載)                          


相關焦點

  • 血管化腎類器官問世,人工腎逐步成熟
    近日,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的子刊Nature Methods報導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成果: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哈佛幹細胞研究所、哈佛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以及布裡格姆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
  • 人工腎研究進展更新
    2018年12月4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人工腎研究小組(The Kidney Project Team) 在臉書上發表了最新研究進展更新聲明.
  • 隨身做透析 佩戴式「人工腎」後年有望在四川實現量產
    國際首創膠乳法製備石墨烯橡膠納米複合材料及輪胎、攻克鋰電池隔膜製備關鍵技術並打破國外壟斷建成中國第一條規模生產線、首個國產人工腎血液透析器……這些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後,榮譽就成為陳列內容,科學家們則投身新的研究項目。在這裡任意推開一間實驗室大門,都能感受到高分子材料新技術將改變我們的生活——趙長生教授負責的項目,為尿毒症患者帶來生機。
  • 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實驗室:佩戴式「人工腎」後年有望量產
    國際首創膠乳法製備石墨烯橡膠納米複合材料及輪胎、攻克鋰電池隔膜製備關鍵技術並打破國外壟斷建成中國第一條規模生產線、首個國產人工腎血液透析器……這些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後,榮譽就成為陳列內容,科學家們則投身新的研究項目。在這裡任意推開一間實驗室大門,都能感受到高分子材料新技術將改變我們的生活。趙長生教授負責的項目,為尿毒症患者帶來生機。
  • 西班牙醫學家利用人類幹細胞造出首個「人工腎」
    15年後的今天,人類再次打破了醫學研究的瓶頸,對生物醫學這一科目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繼新一代微型「人造肝臟」和「人造大腦」之後,西班牙醫學家利用胚胎幹細胞製造出了微型「人造腎」。現在,胚胎幹細胞的功能相比之前變得更加豐富,它不需要變成細胞株之類的細胞群,可以直接形成立體的人類器官,這樣就省去了很多繁瑣的步驟。
  • 3D列印人工腎,跟真腎一樣?透析也不怕,腎病患者福音來了!
    隨著3D列印技術的日趨成熟,關於這項技術在生物科技領域應用的捷報也頻頻傳來。如Aprecia公司獲批生產3D列印藥品的製備、雲南省第一醫院運用3D模型技術製作仿真骨骼並應用,更包括心臟支架、牙齒、手術導板甚至乳房組織,都能藉助3D列印技術實現。這樣聽起來,似乎用3D列印技術做一個腎臟出來,也是有可能的?
  • 為什麼人工腎能夠延長壽命?目前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不用多說,選擇人工腎的確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如果想要在腎臟失去基本功能後繼續維持生命,甚至是恢復勞動力,那麼人工腎這種可以替代腎功能的機器就是唯一選擇。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長期使用人工腎,因為這會涉及到比較高昂的費用,而人工腎的使用次數還會隨著病情惡化而逐步增多。與此同時,人工腎在進行透析的過程中也會對其他臟器造成不好的影響,以及一些其他的併發症。
  • ...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隨身做透析 佩戴式「人工腎...
    國際首創膠乳法製備石墨烯橡膠納米複合材料及輪胎、攻克鋰電池隔膜製備關鍵技術並打破國外壟斷建成中國第一條規模生產線、首個國產人工腎血液透析器……這些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後,榮譽就成為陳列內容,科學家們則投身新的研究項目。
  • 腎病前沿|尿毒症患者的新希望:列印腎、人工腎臟的出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腎臟的研究及探索越來越深入,隨之出現的就是新技術應用於腎病的治療當中。其中就有3D列印腎、可穿戴人工腎、基於晶片的植入式人工腎等多種新興技術,可以解決患者的燃眉之急。一、3D列印腎哈佛大學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理論上,可以合成整個整個腎臟。
  • 製作人工腎的3 種方法
    作者:Eliza Strickland 3 個研究小組採取了不同方法製作人工腎,但都有一個相同的目標:讓患有腎衰竭的患者擺脫現在的常規透析。透析維持著患者的生命,但也令他們非常痛苦。 一般患者每周要去3次診所,連接上透析機,然後躺三四個小時,血液通過機器循環出身體然後再流回體內。透析機代替正常工作的腎臟過濾出有毒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平衡,移除多餘水分。 除了耽誤時間和行動受限以外,大部分患者還需要仔細控制飲食和液體攝入,以保持兩次透析之間的身體健康。
  • 一文看懂關於鮑勃拉扎的八個疑點和51區的真相
    ,很快這項活動就吸引了大批外星人愛好者的響應,有超過兩百萬人回應,這個事件在當時立刻成為了網際網路的一個熱點事件,在九月二十號這一天,還真就來了150個人,在門口聚集了一會以後被警方驅散了,後來有五個狂熱分子實在是太狂熱,於是被警方逮捕了,人們為什麼會相信51區隱藏著關於外星人的秘密?
  • 解決腎病的終極方案——人工腎
    直到人工腎技術的日益成熟,讓健康離腎友越來越近!在美國、義大利、英國,已經有多名患者參與了人工腎的4-24小時不等的臨床試驗。在此過程中,患者只需要背著「較輕」的設備,而且不需要限制飲食。可穿戴人造腎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下:
  • 透析患者的福音:穿戴式人工腎,不再是夢!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腎病科醫生一直致力於可穿戴式透析機的研究,希望有朝一日患者可擺脫笨重的大型透析機,獲得自由活動。而遺憾的是,研究人員一直未能找到足以使透析機穿於身上的小巧輕便裝置。  近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研究者研究出多種可穿戴式人工腎,包括血液透析儀、腹膜透析儀以及同時具有血透、腹透作用的儀器。
  • 可植入人工腎二三事
    用於尿毒症透析的AK系列血透機,AK就是取自」Artificial Kidney」,所以血透就是人工腎。
  • 最新4代人工腎的科研進展,尿毒症的傳統治療將被顛覆!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透析技術開始應用於終末期腎衰竭的治療。至今七八十年過去了,這種被大部分尿毒症患者視為最後「底牌」的技術療法,往往因為透析頻次的增多、透析時間過長等問題,困擾著廣大的腎友和醫生們。目前,納米科技、3D列印技術、生物醫學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大行其道,備受追捧,而這些新技術與患者們最關心的人工腎的結合,醫學界更是翹首以盼。
  • 關於「營口墜龍」事件的幾個疑點,鯨魚出現在渤海灣是最大的漏洞
    但關於龍到底是什麼?至今也沒人能研究明白,也許它只是華夏民族的精神象徵,也許是一個未知生物。而這所謂的「龍」離我們最近的一次便是幾十年前的「營口墜龍事件」。今天小編當然編不出來那生物到底是什麼,也沒法判讀這件事的真偽,只能提出幾個疑點。
  • 人工生命研究的起源和發展
    由此可見,進化計算和人工生命均屬於計算智能的研究範疇。在1987年第一次人工生命研討會上,美國聖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SFD)非線性研究組的蘭頓(Langton)正式提出人工生命的概念,建立起人工生命新學科。此後,人工生命研究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相關研究機構、學術組織和學術會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 2019年腎病新進展合集,人工腎、腎病新藥,一個也不少!
    01可穿戴人工腎進行人體實驗,有望最快實現臨床應用新加坡AWAK科技公司成功研發了世界首個可穿戴、可攜式的新型腹膜透析裝置,並於今年在當地醫院進行了首次人體試驗。結果表明,此裝置可安全地為患者清除毒素,且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最終結果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證實。後續,AWAK公司將繼續進行此款人工腎的關鍵性研究。
  • 可穿戴人工腎獲批參與臨床試驗
    據悉,WAK是洛杉磯西奈醫療中心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9年推出的一款概念產品——可穿戴人工腎WAK,近日獲得了美國食藥監管局的批准,計劃將在今年底之前參與臨床試驗。此次臨床試驗將有16名病患參與,其中有10名將參與完整的試驗,試驗將維持24個小時,病人可以戴著WAK走動。研究人員還將提取病患的血樣,並在試驗之後28天對其追蹤觀察。研究團隊稱,如果試驗成功,他們希望能將WAK變得更輕、外型更新穎。
  • 侏羅紀世界2關於滄龍的幾個疑點 之前的四年如何存活的
    電影《侏羅紀世界2》精彩萬分,影片中的每一種恐龍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關注度最高的當然還是要數水中之霸滄龍了,關於滄龍,其實影片中有不少疑點的,一起來好好分析一下《侏羅紀世界2》中的滄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