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腎研究進展更新

2021-02-12 解讀多囊腎

2018年12月4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人工腎研究小組(The Kidney Project Team) 在臉書上發表了最新研究進展更新聲明. 翻譯如下:

我們想在這裡做一個簡短的人工腎研究進展更新。我們最近在臉書上不夠活躍,和大家缺乏溝通,非常抱歉。由於工作人員離職,我們的研究隊伍在最近幾個月全體動員緊張忙碌的推動材料安全臨床試驗的開始。  

目前我們正在等待被批准以便開始材料安全臨床試驗。因為人工腎是植入式的,直接和病人血液相通,我們已經開始收集需要提供給審查委員會的更多數據。我們清楚的知道等待讓人感到沮喪和焦慮,但是審查委員會要考慮到人工腎的最大利益,同時也要盡其所能的確保在人體試驗的設備的安全性。

一旦初期材料安全試驗開始,我們先從一小部分病人中得到數據,用這些數據再申請一個更大的證明人工腎在透析病人中有效的臨床試驗。這是植入式醫用設備研發程序。我們每天都在不斷的推薦研究的進程! 

希望我們這個進展更新能夠幫助那些一直在關注我們的人理解我們目前的狀況,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參閱我們的常見問題解答 https://pharm.ucsf.edu/kidney/device/faq。我們將盡力做更頻繁的更新。

下圖

人工腎研究小組領導人加州大學Roy教授和範德比爾特大學腎病專家Fissell教授

下2圖

羅伊教授為美國高中生講解人工腎和其工作原理。

研究更新聲明英語原文如下:

We wanted to post a quick update on the work that has been going on for the bioartificial kidney. We realize that we have not been as active on Facebook and wanted to apologize for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With personnel departures, our team has been all-hands-on-deck the last few months trying to get this initial safety trial going.

Currently, we are awaiting approval to start the initial material safety trial. Since our device is implanted and interacts directly with the patients' bloodstream, we have begun collecting additional data that we need to provide to the review boards. While we understand that it is frustrating waiting for approval, the review boards have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trial subjects in mind and are doing what they can to ensure only a safe device gets tested on patients.

Once the initial material safety trial starts, we will gather data from a small cohort of individuals to support an application for a larger trial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device in patients who require dialysis. This is a normal seq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and we keep pushing forward every day with our research!

Hopefully, this update helps those of you who have been asking questions regarding our activities and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refer to our FAQ: https://pharm.ucsf.edu/kidney/device/faq. We will strive to post more frequent updates.

Best,

The Kidney Project Team


本文內容來自人工腎研究小組在臉書發布的新聞。

相關焦點

  • 器官晶片腎模擬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腎單位的生理結構和血液淨化生理學的過程圖示     腎晶片結構和實物示意圖及細胞照片
  • 血管化腎類器官問世,人工腎逐步成熟
    ,將腎類器官暴露於細胞流體切應力下,成功培養出了血管化的生物人工腎。以往科學家為了解決人工腎的血運問題,將腎類器官植入動物體內供血。但這樣一來,便無法在體外培養發育,仍然不是成功的。怎麼讓人工腎形成成熟的血管?他們提出了一個假設:流體流動可以促進腎類器官形成血管。於是,他們探索出了細胞外基質、介質添加劑和流體切應力的正確組合,將以往的靜態培養皿,改為了液體流動的管道。
  • 2019年腎病新進展合集,人工腎、腎病新藥,一個也不少!
    01可穿戴人工腎進行人體實驗,有望最快實現臨床應用新加坡AWAK科技公司成功研發了世界首個可穿戴、可攜式的新型腹膜透析裝置,並於今年在當地醫院進行了首次人體試驗。結果表明,此裝置可安全地為患者清除毒素,且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最終結果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證實。後續,AWAK公司將繼續進行此款人工腎的關鍵性研究。
  • 最新4代人工腎的科研進展,尿毒症的傳統治療將被顛覆!
    至今七八十年過去了,這種被大部分尿毒症患者視為最後「底牌」的技術療法,往往因為透析頻次的增多、透析時間過長等問題,困擾著廣大的腎友和醫生們。目前,納米科技、3D列印技術、生物醫學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大行其道,備受追捧,而這些新技術與患者們最關心的人工腎的結合,醫學界更是翹首以盼。
  • 可植入人工腎二三事
    用於尿毒症透析的AK系列血透機,AK就是取自」Artificial Kidney」,所以血透就是人工腎。
  • 【學術交流】關於老外的人工腎研究的幾個疑點
    人工腎大家很熟悉,近年有一些小型化、可攜式、穿戴式、甚至植入式人工腎研究。其中幾位大咖,發表過相關論文。
  • 人工腎進展到哪一步了?新成果令人振奮!尿毒症透析患者曙光有望
    而多個國家的研究團隊,也一直致力於人工腎臟的開發。目前,主流的人工腎項目有基於晶片的植入式人工腎、類似微型透析機的可穿戴式人工腎、利用成體幹細胞分化培養出活性腎單位,以及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具有腎臟功能的類腎臟結構。其中,有兩項還是獲得了美國FDA扶持研發的。
  • 解決腎病的終極方案——人工腎
    直到人工腎技術的日益成熟,讓健康離腎友越來越近!在美國、義大利、英國,已經有多名患者參與了人工腎的4-24小時不等的臨床試驗。在此過程中,患者只需要背著「較輕」的設備,而且不需要限制飲食。可穿戴人造腎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下:
  • 透析患者的福音:穿戴式人工腎,不再是夢!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腎病科醫生一直致力於可穿戴式透析機的研究,希望有朝一日患者可擺脫笨重的大型透析機,獲得自由活動。而遺憾的是,研究人員一直未能找到足以使透析機穿於身上的小巧輕便裝置。  近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研究者研究出多種可穿戴式人工腎,包括血液透析儀、腹膜透析儀以及同時具有血透、腹透作用的儀器。
  • 為什麼人工腎能夠延長壽命?目前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不用多說,選擇人工腎的確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如果想要在腎臟失去基本功能後繼續維持生命,甚至是恢復勞動力,那麼人工腎這種可以替代腎功能的機器就是唯一選擇。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長期使用人工腎,因為這會涉及到比較高昂的費用,而人工腎的使用次數還會隨著病情惡化而逐步增多。與此同時,人工腎在進行透析的過程中也會對其他臟器造成不好的影響,以及一些其他的併發症。
  • 3D列印人工腎,跟真腎一樣?透析也不怕,腎病患者福音來了!
    眾多腎病領域的醫學研究專家和技術專家也致力於開發這項技術。根據近期消息,在2017年美國的ASN腎臟周上,有研究團隊稱已能製作出功能類似腎小管的活膜,雖然這只是「列印」腎臟的很小一步,但依然是此項技術研究的一大步。同樣,Organovo公司也實現了腎臟微靜脈結構的構建技術。另外,此前哈佛大學實驗室也有消息稱製造出了腎近端小管——腎單位組成的最重要結構。
  • 製作人工腎的3 種方法
    作者:Eliza Strickland 3 個研究小組採取了不同方法製作人工腎,但都有一個相同的目標:讓患有腎衰竭的患者擺脫現在的常規透析。透析維持著患者的生命,但也令他們非常痛苦。他的研究記錄了一些副作用,如極度疲勞、抑鬱、低血壓和肌肉痙攣。「它是患者的救命稻草,」韋斯伯德說,「但(透析)也意味著生活質量的大幅降低和一些煩人的症狀。」 以下3種方法可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佩戴式腎臟可穿戴人工腎(WAK)看起來很像一條笨重的腰帶。最新的臨床試驗中,患者24小時佩戴WAK進行連續治療,結果有好有壞。
  • 西班牙醫學家利用人類幹細胞造出首個「人工腎」
    15年後的今天,人類再次打破了醫學研究的瓶頸,對生物醫學這一科目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繼新一代微型「人造肝臟」和「人造大腦」之後,西班牙醫學家利用胚胎幹細胞製造出了微型「人造腎」。現在,胚胎幹細胞的功能相比之前變得更加豐富,它不需要變成細胞株之類的細胞群,可以直接形成立體的人類器官,這樣就省去了很多繁瑣的步驟。
  • 腎病前沿|尿毒症患者的新希望:列印腎、人工腎臟的出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腎臟的研究及探索越來越深入,隨之出現的就是新技術應用於腎病的治療當中。其中就有3D列印腎、可穿戴人工腎、基於晶片的植入式人工腎等多種新興技術,可以解決患者的燃眉之急。一、3D列印腎哈佛大學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理論上,可以合成整個整個腎臟。
  • 可穿戴人工腎獲批參與臨床試驗
    據悉,WAK是洛杉磯西奈醫療中心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9年推出的一款概念產品——可穿戴人工腎WAK,近日獲得了美國食藥監管局的批准,計劃將在今年底之前參與臨床試驗。此次臨床試驗將有16名病患參與,其中有10名將參與完整的試驗,試驗將維持24個小時,病人可以戴著WAK走動。研究人員還將提取病患的血樣,並在試驗之後28天對其追蹤觀察。研究團隊稱,如果試驗成功,他們希望能將WAK變得更輕、外型更新穎。
  • 人工腎最新進展 | 異種腎臟移植,年底前進行臨床實驗?
    相信,這也是很多腎友關心的話題。因此,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探究竟。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7日報導:40年前成功實施英國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的特倫斯爵士,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在1979年手術期間的支持者——克里斯多福·麥格雷戈教授正準備「在今年年底前」進行世界上首例豬腎移植。
  • 人工腎最新進展:異種腎臟移植,年底前進行臨床實驗?
    相信,這也是很多腎友關心的話題。因此,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探究竟。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7日報導:40年前成功實施英國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的特倫斯爵士,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在1979年手術期間的支持者——克里斯多福·麥格雷戈教授正準備「在今年年底前」進行世界上首例豬腎移植。
  • 隨身做透析 佩戴式「人工腎」後年有望在四川實現量產
    國際首創膠乳法製備石墨烯橡膠納米複合材料及輪胎、攻克鋰電池隔膜製備關鍵技術並打破國外壟斷建成中國第一條規模生產線、首個國產人工腎血液透析器……這些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後,榮譽就成為陳列內容,科學家們則投身新的研究項目。在這裡任意推開一間實驗室大門,都能感受到高分子材料新技術將改變我們的生活——趙長生教授負責的項目,為尿毒症患者帶來生機。
  • 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實驗室:佩戴式「人工腎」後年有望量產
    國際首創膠乳法製備石墨烯橡膠納米複合材料及輪胎、攻克鋰電池隔膜製備關鍵技術並打破國外壟斷建成中國第一條規模生產線、首個國產人工腎血液透析器……這些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後,榮譽就成為陳列內容,科學家們則投身新的研究項目。在這裡任意推開一間實驗室大門,都能感受到高分子材料新技術將改變我們的生活。趙長生教授負責的項目,為尿毒症患者帶來生機。
  • 日本研究「人工造血」獲新進展
    原標題:日本研究「人工造血」獲新進展   東京12月8日電 (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成功利用幹細胞培育出能夠攜帶氧的紅細胞,在此基礎上有望大量培育用於輸血的紅細胞,幫助醫療系統緩解用血緊張狀況。   哺乳動物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不能自我複製,這讓嚴重貧血患者目前只能通過輸血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