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種兼收並蓄的語言,比如法語詞彙的比例就佔了近三分之一,而英語中來自日語的單詞也不少。美國人對日本文化的了解程度也令人吃驚,大部分人都能聊上幾句。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表情符號」的英文emoji來自日語「絵文字」。
與之類似的有manga (來自日語まんが/漫畫),喜歡動漫的人一般都知道。manga來自日語的 まんが或者日文漢字「漫畫」,也就是Japanese comics。
anime來自日語アニメ。anime這個詞其實是日語從英語單詞animation來的,這也是為什麼它是用片假名書寫,日語中片假名用來標記外來詞。由於日本的動漫行業強大,大部分美國人都喜歡日本動漫和漫畫,anime就成了專門指代日本卡通的名詞。
漫畫中出現的經典角色,當然少不了Ninja Turtles《忍者神龜》啦。ninja這個詞來自「忍者「。由於忍者神龜在美國太受歡迎,片商為這個題材用真人拍攝了三部TMNT,也就是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電影,各種comic books在書店也是隨處可見。
類似的角色還有samurai日本武士,來自日語「侍「,同樣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形象。
與搏擊有關聯的karate空手道、judo柔道等也來自日語。
其它一些娛樂活動也不得不提。比如origami(折り紙) 摺紙,當然,也可以稱為artistic paper folding,但是美國人大多用origami,畢竟大家都比較懶。
卡拉OK最早是起源於日本,是日本對世界的三大發明之一。這三大發明是方便麵烘乾法、隨身聽、からオーケストラ(空orchestra,即卡拉OK)。由於日本的風俗,男人如果回家過早的話,會讓鄰居們看不起,認為天天工作連個應酬都沒,每天回家的太早成了旁人笑話的把柄,所以許多日本男人就在下班後聚集在酒吧或茶館,聊天到很晚才回家,後來他們覺得應該找點新玩意兒消磨時間,就在酒吧裡面邊喝酒邊用話筒等唱歌,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演變成如今的卡拉OK,後來傳入中國臺灣,再由臺灣傳入大陸。
說到日本,不得不提日本的食物。日本料理在美國也是相當流行。
首當其衝的必然是sushi(from 壽司),這樣經典的日本料理,確實沒必要給它起一個新名字了。
在日本吃sushi,最重要的就是芥末醬了。芥末的英語wasabi來自日語的「山葵」。在普通美國餐館吃飯時如果想要芥末醬,也可以說horseradish。但是,相比於horseradish,日語wasabi更簡單好記,重點是還全球通用。
雖然拉麵這道經典料理最初來自中國,日本人卻將自己的拉麵文化比較成功地推向了世界,於是英語中的ramen也來自ラーメン。
還有天婦羅tempura,來自てんぷら也可用片假名寫作テンプラ。天婦羅的歷史相當悠久。てんぷら源自葡萄牙語rápido,即「快」的意思,當時是為了以較快的速度可以取得充飢的食品,所以使用這種油炸的料理方式,是葡萄牙人在大齋期(Lent,天主教節日,指復活節六個半星期以前)吃的,大齋期禁吃肉,葡萄牙人就吃魚代替肉。拉丁文「ad tempora quadragesimae」就是「守大齋期」的意思。這個詞大約由葡萄牙傳教士於16世紀傳入日本,後來於日本流行。
teriyaki這個詞來自日語照り焼き,也就是照燒,傳至歐美國家後經過改良,口味較淡。比如teriyaki chicken 照燒雞。目前類似Subway賽百味這種快餐店,都有teriyaki的選項,也是大部分美國人的首選。
除了吃,日本人的穿著也很有特點,比如kimono和服。
還有一個Tsunami海嘯,指非常巨大的海浪,通常由地震引起。不幸的是,海嘯這個詞是在2004年南亞海嘯和2011年日本海嘯之後變得更為人所知。這些災害奪走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