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很朵傳統美德,尤其是孝,和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相比中國的孝都首屈一指,這與儒家文化的影響分不開。曾子孝為萬宗之源又是什麼意思呢?
孝,作為一道德範疇,是人類告別類猿時代,伴隨私有產權、階級、國家等文明社會的特徵一同產生的。《說文》云:「孝:善事父母者。」夏、商、周三代是宗法血緣社會,自天子以至庶人,皆有與地域牢固結合的宗族組織與宗法關係。
國為宗族之邦,土地為宗法貴族擁有。在這種社會形成中,孝從其肇端始便逾越了純倫理的閾限,成為維護與修補整個社會秩序的修理匠。《詩經·大雅》云:「無念爾祖。韋修厥德。」
《尚書·康誥》云:「王曰:封,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柢服厥父母,大傷厥孝心。……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酒誥》又云:「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曾子孝道傳自孔子,孔子云:「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又云:「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