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或探測直徑超240公裡全金屬小行星,為更好了解地球內部

2020-12-04 IT之家

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科學家們近日表示,一顆金屬構成的大型小行星很有可能實際上是一顆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留下的熔融內核。

第16號小行星「靈神星」(16 Psyche)的運行軌道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據信這是一顆原始行星被太陽系形成初期劇烈的撞擊事件摧毀之後留下的殘骸

美國宇航局目前正考慮發射一顆探測器飛往這顆太陽系內最大的金屬小行星,如果成行,那這將是科學家們首次對一顆完全由金屬構成的天體進行探測

第16號小行星「靈神星」(16 Psyche)的運行軌道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據信這是一顆原始行星被太陽系形成初期劇烈的撞擊事件摧毀之後留下的殘骸。

美國宇航局目前正考慮發射一顆探測器飛往這顆太陽系內最大的金屬小行星,如果成行,那這將是科學家們首次對一顆完全由金屬構成的天體進行探測。研究人員希望對這顆特殊天體的探測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地球內部由鐵和鎳組成的內核,以及其他行星的金屬內核的形成機制。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空間探測學院主管琳達·埃爾金斯-坦頓(Linda Elkins-Tanton)對媒體表示:「如果靈神星擁有磁場,那麼它就很有可能是一顆小型行星的熔融內核,只是這顆行星的外部巖石圈層已經被剝離了。這顆原始母體可能和灶神星一樣小,但也有可能和火星一樣大。」

灶神星是太陽系內第二大小行星,直徑326英裡(約合524公裡)。而相比之下,靈神星直徑大約150英裡(約合241公裡),成分幾乎完全由鐵和鎳構成。這顆小天體很有可能是太陽系內科學家們唯一能夠直接開展考察的行星內核。目前正在接受美國宇航局內部審查的探測計劃預計將耗資5億美元,如果通過審查,它預計將在2020年11月發射升空,並在2026年抵達靈神星。

此前在談到該項目時,埃爾金斯-坦頓表示:「我們此前探測過的所有天體表面要麼是冰,要麼是巖石或者氣體。現在請大家想像一下一個完全由鐵和鎳組成的星球,那將是何等的奇異!但就在我們的腳下,在我們無法抵達的深處,我們的地核就和靈神星非常相似。因此飛往靈神星的探測計劃某種程度上就相當於鑽入深深的地下,直接對一顆類地行星的內核開展考察。」

就在上個月,還有報導稱有科學家團隊宣布在靈神星表面發現了水存在的跡象。

相關焦點

  • 重鷹鎖定2021年夏發射NASA最高級別任務,探訪全金屬小行星
    今年2月29日NASA公布,決定選用現役最強悍火箭重型獵鷹,作為2022年發射全金屬小行星探測器的運載重器。這是美國宇航局最高級別太空探測發射任務,主要探測火星與木星之間的神奇小行星靈神星。最近確定發射窗口期:2022年8月6日~25日。
  • 龍宮小行星探測:尋找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密碼
    因此,更多地去了解這些巖體的起源可能會回答關於生命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它從哪裡來?日本計劃通過龍宮這個探測富含水和有機物的C型小行星,查明地球的組成元素與其海洋和生命進化的關係。通過分析從小行星龍宮上採集到的樣本,解答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若干謎題。它比小行星絲川更為原始,龍宮小行星被認為存在接近生命起源的有機物和水,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
  • 如果有一個直徑1公裡的「純金小行星」接近地球,人類會怎麼做?
    但根據現在觀測,它的軌道已經離開地區附近,都靈危險等級降到了0,對地球沒有任何威脅。如果有一個直徑1公裡,內核為直徑0.8公裡的純金小行星降落在地球上,那麼它的都靈危險等級很可能會上升到7,或者8,將會引起地球全球性災害,到那時,全世界將會聯手將其消滅。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僅386公裡相當於國際空間站
    圖片來源:推特截圖天文學家透露,一顆倫敦公共汽車大小的小行星在上周五離地球僅240英裡(386公裡)遠,但直到第二天才被探測到。據專家介紹,一顆小行星直徑至少要達到82英尺(25米)才能對地球表面造成局部破壞,直徑要達到0.6-1.2英裡(1-2千米)才能對全球造成影響。相比之下,地球科學家認為6600萬年前殺死恐龍的小行星直徑約為7.5英裡(12.1公裡)。
  • 靈神星任務首次瞄準巨型全金屬小行星
    靈神星任務將是人類首次探索一顆金屬天體,發回的照片將進一步向我們揭示行星的構成,並最終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情況。靈神星探測計劃逐步推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12日報導,經過廣泛評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批准靈神星任務開始最終的設計和製造階段(階段C)。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距離地球僅386公裡相當於國際空間站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距離地球僅386公裡相當於國際空間站   天文學家透露,一顆倫敦公共汽車大小的小行星在上周五離地球僅240英裡(386公裡)遠,但直到第二天才被探測到。
  • 四顆小行星即將「親近」地球 直徑最大260米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9日報導,歐洲空間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發布消息稱,在21日將會有四顆小行星與地球來一次「親密接觸」。當中最大的直徑足有260米,相當於「倫敦眼」摩天輪總高度的兩倍,速度為每秒13公裡!這四顆小行星中,名為2006LH的小行星直徑為45米,相當於一頭藍鯨的大小。
  • NASA探測金屬小行星,價值1萬萬億美元,可讓人人成為億萬富翁
    據英美媒體報導,美國航天局NASA將建造「普賽克」(Psyche)小行星探測器,並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提供的重型火箭「獵鷹」共同完成,其目的的是探測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普賽克」。
  • 日本探測器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是否表示人類已可以攔截小行星?
    所以,衝擊石英也是小行星撞擊的另一個證據還有一些其他的證據,不再贅述。所有證據都證明,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附近,在6500年前,曾經遭受了一顆直徑10公裡左右的小行星的猛烈撞擊。圖中綠色線為「龍宮」小行星軌道,而藍色線為地球軌道「龍宮」小行星的狀態與地球誕生時很接近,含有水和有機物。據日本相關負責人表示,日本發射「隼鳥2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明小行星的物質與生命起源的關係。
  • 如果一顆直徑10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生物將會怎樣?
    如果一顆直徑10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生物將會怎樣?宇宙並非我們看到的那麼平靜,每天都有許多星球發生碰撞合併。地球是浩瀚宇宙中極其微小的存在,儘管如此,在地球四十幾億年的歷史中,地球上也發生過許多碰撞事件。
  • 深空探測器發射金屬彈,小行星被砸出10米坑,這是要攔截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隸屬於太陽系,直徑大概只有1公裡左右。運行軌道在地球與火星之間。綠色線為龍宮軌道,藍色線為地球軌道「龍宮」小行星的狀態與地球誕生時很接近,含有水和有機物。試想一下,如果隼鳥此時發射的不是一顆普通金屬彈,而是一枚核彈,那麼龍宮小行星會不會就此瓦解?應該說是有這種可能的,不過具體可行性如何,還是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不管怎麼說,日本隼鳥成功探測龍宮小行星,也為人類抵禦外來小行星打開了一個思路。
  • 小行星探測最發達的國家為何是日本?|億歐全球視角
    人類對小行星的探測活動已有30餘年。最初,人類只能依靠望遠鏡、攝影技術來發現和觀測小行星。而現在,深空探測技術、無線電技術能夠更好地幫助人類認識它們。目前,小行星已被建議作為未來的地球資源來使用,且小行星探測作為一門難度極高的綜合基礎研究學科,其本身也具有巨大的科學意義和工程價值。探測小行星的意義何在?
  • 我國小行星探測計劃啟動,探測目標為2016ho3小行星,它上面有啥
    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數量最多的小天體,僅在小行星帶就至少有50萬顆,而在地球軌道還有一些近地小行星,如果有地球遭遇的話,體積較小的會形成大氣層中的流星現象,而質量較大的則可能會造成災難,如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科學家認為就是一個直徑8公裡左右的小行星撞到地球上造成的。
  • 在美國大選前一天,一顆小行星將撞擊地球
    這顆恆星的直徑僅有2.4米,有0.4%(1/240)的機率於,因為小行星以超過11公裡/秒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時會發生不同的物理變化。相比之下,2013年在西伯利亞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的小行星估計直徑為數以億計的小行星在銀河系中漫遊,天文學家幾乎了解並跟蹤了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體積較大的小行星
  • 美大選跟小行星誰先到?美宇航局:小行星將在11月2日撞擊地球
    NASA剛剛計算了一顆近地小行星的軌道,這顆危險的的天體將在11月2日,也就是美國大選日的前一天,無限接近我們的星球。因為是太空尺度,所以計算得出的直接撞到地球概率為0.41%,這在天文學裡已經屬於「大概率事件」!
  • 4月29日,一個直徑4公裡小行星將飛掠地球,時速30000公裡
    【ALENG 自媒體】3月10日午間自媒體專稿,2020年開年就不平凡,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糟糕形勢下,天外來客對這個藍色星球也似乎發生了異常的興趣,根據天文學家的預測,一個直徑超過4公裡的「末日」小行星,即將於北京時間4月29日近距離飛掠地球,其最近時,該小行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僅為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圖片來源:推特截圖天文學家透露,一顆倫敦公共汽車大小的小行星在上周五離地球僅240英裡(386公裡)遠,但直到第二天才被探測到。這顆被命名為「2020 VT4」的太空隕石,是夏威夷莫納羅亞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預警系統在其最接近地球15小時後發現的。
  • 一顆「金屬球」,洩露小行星「心」事
    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小行星中的金屬從何而來?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被撞出來的金屬小行星1852年3月17日,義大利天文學家安尼巴萊·德·加斯帕裡斯發現了一顆小行星,並將其命名為靈神星。
  • 小行星撞擊地球!面對地外天體威脅人類準備好了嗎?
    能引起全球性災難為標準(也就是大約幾公裡-十幾公裡量級的撞擊物)對地球來說,這樣的撞擊平均每1000萬-1億年發生一次,76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大撞擊差不多是十幾公裡的撞擊物,平均一億多年才發生一次(呵呵,即使這麼罕見的撞擊也沒有滅絕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其實都有著與月球類似的遍體鱗傷、千錘百鍊。
  • 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
    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小行星中的金屬從何而來?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被撞出來的金屬小行星1852年3月17日,義大利天文學家安尼巴萊·德·加斯帕裡斯發現了一顆小行星,並將其命名為靈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