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盛讚中國強硬舉措遏制病毒傳播,但別國可能無法複製!

2021-01-09 生物谷

2020年3月4日訊 /

生物谷

BIOON /--中國的醫院幾周前還擠滿了COVID-19患者,現在卻空空如也,以至於試驗性藥物的試驗難以招募到足夠的合格患者。過去幾周,每天報告的新病例數量直線下降。


這些驚人的消息出自2月28日由世衛組織的13名專家和中國政府派出的12名專家在走訪完中國五所城市以確定中國應對COVID-19疫情的有效性後發布的報告中。這些發現使幾位來訪的科學家感到驚訝。"我認為這些數字不可能是真實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Tim Eckmanns說,他也是這次任務的一部分。


但這份報告毫不含糊。報告稱:"中國遏制這種新型呼吸道病原體迅速蔓延的大膽舉措,改變了疫情迅速升級和致命的進程。全國範圍內COVID-19病例數量的下降是真實的。"


現在的問題是,世界能否從中國表面上的成功中吸取教訓,中國政府實施的大規模禁閉和電子監控措施在其他國家能否奏效。"當你在這個行業幹了二三十年的時候,你會想,'說真的,你會嘗試用那些策略來改變現狀嗎?'"世衛組織加拿大流行病學家Bruce Aylward表示。Aylward上周在北京和日內瓦領導了該國際小組,並向記者簡要介紹了其調查結果。"在中國,成千上萬的人因為這種挑釁的反應而沒有得到安慰。"

圖片來源:XINHUA XING GUANGLI VIA GETTY IMAGES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流行病學家Steven Riley表示:"這份報告對目前正在考慮對COVID-19採取何種應對措施的所有國家提出了難題。"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全球衛生法學者Lawrence Gostin補充稱:"這次聯合行動成效顯著,對中國遏制病毒在中國內地乃至全球蔓延的努力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但是Gostin警告不要在其他地方應用這種模式。"我認為,各國有很好的理由不願採取這種極端措施。"


在中國不可避免地取消了一些最嚴格的控制措施並重啟經濟後,這種被稱為SARS-CoV-2的病毒在中國會是什麼情況,也存在不確定性。COVID-19病例很可能再次增加。


這份報告發布的時機非常關鍵,許多流行病學家現在都認為這是一場大流行。就在上周,受影響國家的數量從29個飆升至61個。一些國家已經發現,它們已經出現了病毒的社區傳播--而不是只出現在來自受感染地區的旅行者或與他們有直接接觸的人身上--而且報告的病例數量正在呈指數級增長。


中國的情況正好相反。2月10日,當世衛組織-中國聯合特派團先遣隊開始工作時,中國報告了2478例新病例。兩周後,當外國專家打包行李時,這個數字降到了409例。(3月2日,中國只報告了125例新病例,而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超過這個數字的15倍--1892例)根據這份報告,中國的COVID-19流行似乎在1月底達到了頂峰。


雄心勃勃、靈活、積極


這個團隊從北京出發,然後分成兩組,一組去了深圳、廣州、成都,另一組去了受災最嚴重的城市武漢。他們參觀了醫院、實驗室、公司、販賣活動物的菜市場、火車站和地方政府辦公室。Aylward說:"無論你走到哪裡,與誰交談,都有一種責任感和集體行動的精神,都有做好事情的準備。"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該小組還回顧了中國科學家收集的大量數據。(中國仍佔全球9萬確診病例總數的90%以上。)他們了解到,約80%的感染者患有輕度至中度疾病,13.8%有嚴重症狀,6.1%有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或器官衰竭發作。80歲以上人群(21.9%)和患有心臟病、

糖尿病

高血壓

的人群的病死率最高。發燒和乾咳是最常見的症狀。令人驚訝的是,只有4.8%的感染者流鼻涕。在這些病例中,兒童僅佔2.4%,而且幾乎沒有人患有重病。對於輕度和中度病例,平均需要2周才能恢復。


一個關鍵的未知因素是有多少輕度或無症狀的病例發生。如果大量感染未被發現,這將使隔離感染者並減緩病毒的傳播的努力複雜化。但從積極的一面看,如果這種病毒在許多感染者身上幾乎沒有症狀,那麼目前估計的病死率就太高了。(報告說,這一比例差別很大,從衛生系統不堪重負的武漢的5.8%到其他地區的0.7%。)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該報告指出,廣東省所謂的發熱診所對大約32萬人進行了COVID-19篩查,結果只發現0.14%的人呈陽性。約翰·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的流行病學家Caitlin Rivers說:"這真的很有趣,因為我們希望,或許也期待看到大量的輕度和無症狀病例。這一數據表明,這並沒有發生,這意味著致死率可能或多或少與我們目前的情況相同。但Rivers警告稱,廣東省並不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因此目前尚不清楚湖北省是否也存在這種情況,而湖北省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報告的大部分內容集中在了解中國如何實現了許多公共衛生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遏制一種廣泛傳播的呼吸道病毒的傳播。報告指出:"中國已經開展了可能是歷史上最雄心勃勃、最靈活、最積極的疾病控制工作。"


最具戲劇性和爭議性的措施是對武漢和湖北省周邊城市的封鎖,自1月23日以來,至少有5000萬人被強制隔離。報告總結說,這"有效地防止了受感染的個人進一步向中國其他地區輸出"。在中國大陸的其他地區,居民自願被隔離,並由社區指定的負責人進行監控。


中國政府還在一周多一點的時間裡在武漢修建了兩所專用醫院。來自中國各地的醫護人員被派往疫情爆發中心。政府發起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努力,追蹤確診病例的接觸者。僅在武漢,就有1800多支5人或5人以上的隊伍追蹤數以萬計的聯繫人。


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的激進的"社會疏離"措施包括取消體育賽事和關閉劇院。學校延長了從一月中旬開始的農曆新年假期,大多數工廠暫時關閉。任何到戶外去的人都得戴上面具。


支付寶(AliPay)和微信(wechat)這兩款在中國被廣泛使用的手機應用程式近年來已經取代了現金,它們幫助實施了這些限制,因為它們允許政府跟蹤人們的活動,甚至阻止確診感染的人出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Gabriel Leung表示:"每個人都有某種紅綠燈系統。手機上的顏色代碼--綠色、黃色或紅色代表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讓火車站和其他檢查站的警衛知道該讓誰通過。


報告指出:"所有這些措施的結果是,公眾生活大大減少。但這些措施奏效了。"梁說,最後,受感染的人很少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只傳染給自己的家人。一旦公寓或家中的所有人都暴露在病毒中,病毒就無處可去,傳播鏈也就終止了。Gabriel Leung說:"這才是真正控制疫情的方法。"他表示,總而言之,"由於有人工智慧(AI)

大數據

的推動,社區層面的實地機制使得良好的傳統社會距離和有效隔離得以結合。"


對集體行動的堅定承諾


這些嚴厲措施在其他國家是否可行還有待商榷。"中國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政治制度可以讓公眾遵守這些措施,"Gostin說。但它對社會控制和侵入式監控的使用,對其他國家來說不是一個好的模式。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高級政策研究員Jeremy Konyndyk說,中國在快速完成勞動密集型、大規模項目方面也有非凡的能力,"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能真正做到中國剛剛做的事情。"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全球健康科學與安全中心(Center for Global Health Science and Security)的中國問題專家、律師Alexandra Phelan表示,他們也不應該這麼做。"它是否有效並不是衡量一個東西是否是良好的公共衛生控制措施的唯一標準,"Phelan說。"在一個公正、自由的社會裡,有許多事情可以阻止我們認為令人憎惡的疫情爆發。"


報告確實提到了中國需要改進的一些領域,包括需要"在國際上更清楚地傳達關鍵數據和進展"。但它對控制措施的強制性和它們造成的代價保持沉默。愛丁堡大學全球公共衛生專家Devi Sridhar說:"有一件事被完全忽略了,那就是整個人權層面。"相反,報告讚揚了"中國人民在面對這一共同威脅時採取集體行動的堅定承諾"。


"對我來說,作為一個在中國呆了很長時間的人,這給人一種非常天真的感覺--如果不是天真,那就是對一些正在採取的方法故意視而不見,"Phelan說。新加坡和香港可能是更好的效仿對象,Konyndyk表示:"新加坡和香港有著類似程度的嚴謹性和紀律性,但適用的方式要溫和得多。"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彭博公共衛生學院(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流行病學家Jennifer Nuzzo說,這份報告沒有提到中國戰略的其他不利之處。她想知道這對癌症或愛滋病患者的治療等方面有什麼影響。"我認為,在評估這些方法的影響時,考慮二級、三級後果是很重要的,"Nuzzo說。


甚至中國的大規模努力也可能只是暫時減緩了疫情。"毫無疑問,他們抑制了疫情的爆發,"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Mike Osterholm說。"這就像撲滅了一場森林大火,卻沒有把它完全撲滅。它可能很快就會捲土重來。"但Riley說,這也可能給世界帶來新的教訓。他表示:"我們現在有機會看到,中國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COVID-19復甦。"


Aylward強調,中國迄今取得的成功應該會給其他國家信心,讓它們相信自己能夠超越"CIVOD-19"。Aylward說:"我們每天都收到新地區出現新疫情的報告,人們有一種感覺,'噢,我們無能為力',人們在爭論這是不是一場大流行。哦,對不起。你可以做一些實際的事情來應對這種情況,這才是重點所在。"(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4G讓新冠病毒高效複製,更快傳播,但同時也可能讓它對疫苗更加敏感
    2020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冠狀病毒SARS-CoV-2發生的一種稱為D614G的突變使得這種病毒能夠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傳播,但是這種發生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的突變也可能使得這種病毒對疫苗更加敏感。
  • 病毒的複製傳播與繁衍是怎麼回事?由新冠肺炎談病毒
    一、什麼是病毒 「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中這樣解釋: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 病毒是由一個具有遺特性質的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它自身沒有生命形態,它的增殖繁衍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
  • 針對新冠病毒,Scienc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通過建立群體免疫可以降低大流行性傳播病毒的能力,而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通過開發有效的疫苗或者接下來幾年反覆感染達到60%~70%的人被感染是否可以防止SARS-CoV-2的傳播。 由於人類還是首次接觸SARS-CoV-2,所以重複流行的後果將是高得令人無法接受的死亡率、嚴重的經濟破壞和對我們生活方式的重大調整。
  • 石正麗《Science》發文: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概述
    實驗性病毒感染試驗及病毒抗原-受體親和試驗證實新冠病毒具有廣泛的宿主範圍。新冠疫情爆發後,一些研究組在中國馬蹄蝠和南亞走私的穿山甲中報告了SARS相關冠狀病毒,但基因組序列比較結果並沒有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家貓、家狗以及園區老虎也發現能被患者傳染新冠病毒,但同樣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傳染人類。所以,它們不太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的宿主。
  • 新冠病毒出現新的變異?複製更快,傳播更強?
    D614G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增強其傳播性。中國的抗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導致D614病毒株在國內傳播有效控制,在世界上的比例越來越小,而D614G突變病毒株在歐洲和美洲傳播過程中沒有其他競爭對手,導致了一家獨大的現狀。
  • 冠狀病毒在水和廢水中傳播特徵、可能遏制策略與研究挑戰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mission and possible curb strategies」的綜述論文,通過總結已發表文獻(含預印本)、新聞通訊和科學網站等關於SARS-CoV-2可能的環境傳播研究,旨在全面介紹冠狀病毒在水、汙泥和氣溶膠環境中的傳播特性,尤其是在水和廢水環境中的傳播特徵,進而揭示可能的遏制策略。
  • 科學家正在研究抑制病毒複製並阻止傳播
    科學家測試了各種化合物在實驗室生長的細胞中與病毒作鬥爭的程度。一種化學物質尤其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它阻止了一種病毒(腸病毒)複製自己。這使病毒無法傳播到細胞。研究人員接下來使用了一種叫做冷凍電子顯微鏡(creto-ectronic)的技術。這種技術將分子冷藏到一種非常冷的液體中,從而使人們能夠非常精確地觀察分子的結構。
  • Science:警惕!新冠病毒D614G突變株系複製能力和傳播性更強!
    令人擔心的是,該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流行還遠未停止,隨時可能會出現導致發病機理,致病力或傳播能力改變的突變。已有研究報導,目前流行的SARS-CoV-2中已廣泛出現了D164G變體,其假型病毒在連續細胞系中的感染力更強,感染患者的上呼吸道病毒載量更高。
  • 外媒:科學家研究用分子寄生蟲技術幹擾新冠病毒複製能力
    參考消息網6月24日報導外媒稱,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抗病毒藥物,這些藥物或可幹擾新冠病毒的複製,從而遏制大流行蔓延。缺損性幹擾顆粒是從病毒基因組衍生出的小RNA序列,不包含遺傳信息,僅具有可被病毒機制複製所需的結構要素,隨後嵌入病毒的蛋白質包膜當中。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病毒學家聖地牙哥·埃萊納指出,由於它們體積很小,因此其複製和累積速度比病毒本身快得多,從而消耗掉了病毒複製所需的所有資源。
  • 美國密蘇裡大學2學生被開除 高校強硬防控新冠疫情
    美國密蘇裡大學2名學生被開除 高校以強硬立場防控新冠疫情中新社休斯敦9月15日電 美國密蘇裡大學校方15日宣布,該校已開除兩名學生,另有三名學生被停學,他們因故意違反校方有關防控新冠病毒的管理規定而受到處理。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可複製RNA的起源和複製機制
    2020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雖然遺傳信息通常編碼在DNA中,並通過DNA模板複製的方式傳遞,但是RNA也可以作為遺傳物質通過RNA模板複製的方式傳遞。人們已經描述了兩類蛋白催化的RNA複製系統。在第一種RNA複製系統中,專門的RNA依賴性RNA聚合酶複製流感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RNA病毒的基因組。
  • 2020年4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在這種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中,SARS-CoV-2在整個呼吸道組織(包括鼻腔、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泡)的呼吸道上皮細胞中有效地複製。上呼吸道中的病毒複製與宿主之間的有效傳播相吻合,而下呼吸道中的病毒複製與肺部疾病的產生相吻合。對這種模型中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感染的深入比較,可能會發現這些新興病毒的發病機制中的關鍵途徑。
  • 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如何阻斷網絡謠言
    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6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網絡平臺「平安北京」通過微信提醒網友,勿輕信高考尋證尋人信息。「平安北京」運行團隊成員趙峰介紹說,最近在網絡上的尋證尋人信息,看似有名有姓,但稍加分析、搜索,就發現漏洞不少。
  • ...成影響新冠病毒傳播最大未知數 物理學家為此「複製」了一個病毒
    季節變化成影響新冠病毒傳播最大未知數 物理學家為此「複製」了一個病毒  Emma Chou • 2020-03-19 17
  • 國際社會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毒宿主是蛇?多國專家正在...
    此前研究顯示,SARS和MERS病毒背後都有蝙蝠的身影。雖然它「狡猾」地躲在駱駝、果子狸等直接把病毒傳給人類的中間宿主後面,但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很可能就是多種病毒在自然界的最初宿主。根據有關部門信息,導致此次疫情的病毒可能來自動物。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新病毒的宿主可能是存在於中國中部、南部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有毒環蛇。
  • 美媒:研究表明一種口服藥可在動物體內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新華社北京4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4月7日報導稱,美國科學家6日報告稱對動物的試驗表明,一種口服藥物能夠阻止新冠病毒在體內複製
  • Nature:科學家利用細菌遏制登革熱傳播
    登革熱是一種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兒童患者死亡率較高,如何控制登革熱傳播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澳大利亞和美國研究人員8月24日表示,這一難題或許可藉助沃爾巴克氏菌來解決,這種細菌可阻止登革熱病毒在蚊子體內複製增殖。自然界中約28%的蚊子體內天然攜帶共生菌——沃爾巴克氏菌,不過埃及伊蚊不在其列。
  • 網絡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闢謠為何如此難?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信息傳播日益迅捷,不實信息和網絡謠言的傳播也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如何儘可能避免網際網路的「雙刃劍效應」?如何不讓充滿好心、飽含社會責任感的轉發,成為謠言擴散的支點?阻擊網絡謠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從5月起,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已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部署打擊利用網際網路造謠和故意傳播謠言行為,一場網絡謠言阻擊戰正在打響。
  • 我國研究團隊全球首先揭開寨卡病毒複製奧秘
    我國研究團隊全球首先揭開寨卡病毒複製奧秘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12日 14:19 A-A+ 而近日,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性權威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首次揭開了寨卡病毒複製的奧秘,這將為研製抗寨卡病毒藥物,提供重要依據。
  • 通過抑制人體自身蛋白,有望組織病毒傳播和複製!
    2020年4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為了幫助阻止COVID-19的傳播,一組研究人員正試圖阻止病毒在人體細胞中繁殖所需的一種關鍵酶。該小組正在尋找潛在的治療線索,希望其中至少有一條能減少病毒在感染者體內的傳播。目前還沒有針對COVID-19或其他任何冠狀病毒的循證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