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帶來4種不同的發酵方法,不知道怎麼給培養料發酵的可以看看下文有沒有適合的。
一、貼堆再發酵法
與常規二次發酵法相比,此法有3處改進:一是前發酵堆料的大小;二是後發酵方法的調整;三是後發酵之後繼續發酵2-3天。此法大大減少了發酵用工成本,而且發酵料質量,蘑菇的產量、質量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方法如下:
①建堆: 採用分層建堆發酵方式進行前發酵時,可免預溼,直接建堆,即變傳統的單堆大堆為貼堆小堆:把料建成條垛式料堆,每垛料寬0.8米,長不限,一層草料、一層糞肥,不加其他輔料。料堆如砌磚式,儘量垂直,堆高1.5米。建成後,要淋水2-3天,每天2次,以水從料堆中不斷流出為宜,採用混合建堆發酵的方式進行前發酵時,可按堆寬0.8米、高0.6-0.8米、長不限的方式建堆,不需淋水。
②翻堆: 翻堆方法、翻堆時間間隔均如常規。翻堆後建堆時,仍然採用並排貼近堆法。
③進料: 原發酵模式進菇房堆料時,主要將料集中堆放在中間幾層床架上。現模式,在採用分層建堆發酵的方式進行前發酵時,因省卻了前發酵的預溼而使培養料偏生,易產生高熱,所以料不能堆擠太緊,而是應調足水分堆放在中上層床架上。而採用混合建堆發酵方式前發酵時,則仍按常規後發酵堆料方式堆料,
④後發酵: 培養料進菇房後關閉門窗,第二天下午室溫升至大約45℃時,就開窗透氣;溫度上升至50℃時,加大透氣量,將度數把控在48℃~50℃,維持24小時;之後強火加熱通蒸汽,使料溫、室溫達58℃~60℃,維持8~10小時,打開菇房門窗換氣,使新鮮的空氣進入菇房內。當中層料溫降到50℃時,維持2-3天。時間的長短,視前發酵料的腐熟程度而定。
⑤再發酵: 即在上述後發酵之後,再繼續發酵2-3天,這樣更利於發酵料的廢氣排出、水分調整和後熟。具體方法:在二次發酵結束後透氣,室溫降至30℃後,將集中在各層架上的培養料抖散,均分到各床整平。門窗緊閉,15000kg培養料,栽培面積650平方米,在氣溫大約25℃時可用8隻200升容量的汽油桶進行加熱。
再發酵是在二次發酵的基礎上針對料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二次發酵結束,若分床時出現氨味,先將料抖散透風,把料溫控在40℃~43℃,維持至少2天,直到氨味沒有了;若分床時料較幹,在下部應噴石灰水補溼,料溫把控在50℃,維持2天;若分床時料偏生,但沒氨味,料溫把控在50℃,維持3天。
二、三次發酵法
此法與二次發酵法相比,培養料的營養積累更加豐富,料內游離氨減少,病蟲危害明顯減輕,蘑菇可提前1周左右出菇,而且潮次明顯,轉潮快,產量提高20%左右甚至更高,質量也顯著提高。所以,此法雖然增加了一定的發酵成本,但由於蘑菇總產量比二次發酵法大大提高,故其總體純收益還是要比二次發酵法高出很多。
具體方法:二次發酵結束後,讓料溫自然降至30℃左右再進風。進風完全之後,開始翻格,就是把培養料均勻鋪開在每一層,上部下部翻透抖散,後把料面弄平整,之後重新緊閉菇房,通進蒸汽來升溫,至料溫達45℃~55℃時,維持1~3天,再自然降溫至30℃左右,打開門窗進風,料溫穩定在28℃左右進行播種。
三、增溫劑發酵法
增溫劑又叫增溫發酵劑。用增溫劑對培養料進行發酵,可促使料內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產生生物能,料溫自動升高。此法與常規二次發酵法相比,省工省時,節能降本,可預防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蘑菇還可增產20%左右。
增溫劑用量為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的培養料使用1kg。前發酵按常規進行,只是將餅肥、過磷酸鈣、石膏等輔料用一半,剩下一半。在最後一次翻堆的前1天晚上,將增溫劑和碾碎的幹畜禽糞、剩下的一半餅肥、過磷酸鈣、石膏加水拌勻,含水量在60%左右,即握之成團、拋之則做。將其堆成小堆,用薄膜蓋好,悶堆啟動發酵1夜,將發酵後的小堆料打散成粉狀,在最後一次翻堆時均勻拌人大堆料中。其後的後發酵方式和要求均同常規後發酵,只不過是升溫不需外部熱源,而是依靠增溫劑使料自身升溫發酵。後發酵時間6~87需要提醒的是,增溫劑發酵法不宜在低溫季節進行,若要進行,必須在保溫、保溼條件下,輔之一定的熱源,否則嗜熱微生物不能進行正常繁殖活動。
四、酵素菌發酵法
酵素菌是一種新型微生物製劑,可廣泛應用於許多農作物及食用菌的增產方面。將酵素菌用於蘑菇培養料的發酵,較二次發酵具有節能,省工省時,降的絲長速地菇體產量高、質量好。
培養料配方如常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的培養料,需用酵素菌擴大菌10kg。多採用一次發酵法配合使用,原料預溼、建堆、發酵方法、發酵料質量指標均如常規。若是採用分層建堆發酵方式堆制,可預先將酵素菌擴大菌和糞肥或餅肥拌勻加水預溼,也可在建堆時將酵素菌擴大菌和麥麩等輔料拌勻後,按常規分層撒人。若採用混合建堆發酵方式堆制,則在建堆時將酵素菌擴大菌和其他原料拌勻即可。按一次發酵的常規要求翻堆,但翻次數要少於常規,整個發酵時間要少於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
以上就是4種發酵方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我會為大家解答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