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栽培:培養料二次發酵,溫度要掌控好,看看老農怎麼做

2020-12-04 趣事火車頭

大家好,之前講過一次發酵法,與一次發酵法相比,二次發酵法堆制時間更短,殺蟲、殺菌更徹底,培養料堆制質量更高,可使蘑菇增產下20%甚至更高。今天介紹一下室內床式後發酵法,要想知道具體怎麼做,就繼續往下看文章吧。

常規二次發酵的流程:

預溼→建堆→翻堆→進菇房→控溫後發酵→降溫翻格→播種

1.前發酵

通常在室外進行。此階段堆製程序與常規一次發醇法基本相同,只是翻堆次數和間隔天數有所減少。水分掌握澆足、溼透、少調的原則。採用分層建堆發酵方式時,整個前發酵過程需10~18天,翻堆不受時間限制,只要堆溫達到70℃就可翻堆。一般翻堆2~4次,翻堆時間間隔3~5天,最後一次翻堆後1~2天便可折堆進行後發酵。如果採用混合建堆發酵方式,前發酵時間可縮為6~10天;但是,對於僅需幾天就可完成一次發酵的培養料,就不需再進行後發酵。

前發酵結束時對培養料的質量要求:料的顏色大部分呈淡棕色,料內氨味稍濃,草料韌性較足,有較強的抗拉力,需用力才能社斷,培養料只有五六成腐熟。料內含水量要比常規堆料進房時高5%左右,即將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以用手緊握料,指縫間能擠出幾滴水為宜。料的pH值7.5-8.2,含氮量1.6%~1.8%。

2.菇房的消毒

用於後發酵的菇房密封程度要好,否則料溫、室溫不易控制。床架要結實牢固,以免放料後塌架。前發酵料進菇房之前的3-4天,要徹底清掃、消毒菇房,要特別檢查菇房是否漏氣,對漏氣部位採取措施密封。凡不能密封的菇房不宜使用。菇房消毒可採用藥劑燻蒸法,但培養料進菇房前1-2天,一定要打開門窗,排除毒氣。

3.培養料拆堆進菇房

最後一次翻堆後1~2天,當堆溫升到60℃~70℃時,應選擇晴天組織人力在2-3小時趁熱拆堆進菇房,操作時,既要抖松糞草、排除廢氣,又要注意避免熱量過多散失。培養料進菇房後,由上到下集中放在床架的中層,頂層和底層不要放料。料堆厚30~50cm,條壟式或平鋪式堆放均可,但必須儘量堆松,切忌壓實。厚度自上而下遞增。進料堆放完畢,立即封閉菇房所有門窗及拔風筒。

4.升溫

升溫過程主要通過人工加溫來實現,加溫方式有乾熱加溫和提熱加溫兩種。

①乾熱加溫:用若干個生旺的煤爐直接放人菇房內加遇。

但是,此加溫方法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弊端:

一是乾熱加溫由於使用明火,存在火災隱患;

二是加熱過程中菇房內充斥一氧化下一張等有毒氣體,嚴重時會引發人員傷亡事故;

三是乾熱加溫時的後發酵過程中,培養料水分蒸發損失多,易導致表層培養料幹化,影響後發酵均勻度;

四是火爐加溫時氧氣消耗大,室內氧氣不足會抑制有益微生物生長、繁殖,也會影響培養料發酵質量。

②溼熱加溫:在菇房外,將燒沸的溼熱蒸汽直接送人菇房內加溫,不會產生上述乾熱加溫發酵中的問題。溼熱加溫不僅能保持良好的發酵狀態,而且由於溼熱殺菌效果優於乾熱殺菌還能有效提高後發酵的總體質量和安全性。土法可利用大約200升容量的汽油桶改裝成蒸汽發生爐灶,並通過直徑10cm的塑料簡製成管道向菇房內供應蒸汽。

但是,無論採用何種加溫方式,後發酵初始時都不要馬上加溫。應首先利用料內的微生物活動,讓培養料自身升溫。5~6小時後開始加溫,並在1-2天使料溫上升到60℃~62℃,保持6~10小時。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巴氏消毒,將料內有害病蟲殺死,但料溫不能升得太高,時間也不能過長,否則高溫放線菌大量繁殖,易造成培養料內的背養缺失。另外,高溫下許多有益微生物會被殺死或活力下降,易造成控溫階段的發酵無法正常進行。

5.控溫

升溫階段過後,要對菇房適當通風,並減少熱源,使料溫逐步降至52℃~50℃,然後保持4~6天,進行控溫發酵。控溫階段是後發酵的最主要階段。這一階段,對蘑菇生長有益的微生物得到了大量的繁殖,使培養料得到了充分的分解和轉化。在此階段,菇房要每天通風2次以上,每次10~30分鐘,使菇房內有充足的新鮮空氣。若溫度過低,易造成有害細菌大量繁殖而汙染培養料。後發醒時如遇到這種情況,可根據培養料的生熟程度,再進行一次巴氏消毒。控溫階段結束後,料溫的下降速度宜緩慢,不要強通風猛降溫,以防室外過多雜菌孢子隨冷空氣進入菇房。

6.降溫

控溫階段結束後,先停止加溫緩慢降低室溫,當料溫降至約45℃時,再先後打開上窗、中窗、地窗、拔風筒和門,使料溫降至常溫,後發酵即結束。

培養料後發酵成功的標誌:培養料顏色從淡棕色變為深棕褐色,有很多白色的嗜熱纖維分解菌布滿料層,培養料沒有氨味或其他異味,但有一股好聞的甜麵包香味。後發酵培養料適度腐熟的綜合指標應與一次發酵的培養料基本相同。

測溫時均要測料的中心溫度。測溫時人不得入室,否則會造成頭暈、休克,甚至死亡。可在室外製一竹竿溫度計,由室外插人料堆中心測溫。目前,在電子儀器商品還可以購到溫控探測器等新型測溫儀器。

以上就是蘑菇在栽培中其中一種發酵方法,希望可以幫到您,大家可以多多關注我們,之後還會帶來更多的方法技巧。

相關焦點

  • 蘑菇栽培,培養料傳統的發酵方法你知道嗎?進來學一下怎麼做吧
    大家好,一次發酵法,就是一次性完成蘑菇培養料的堆制發醇,依據對原料處理方式的不同以及建堆方式的不同,發酵方式又可分為兩類:一是分層建堆發酵,二是混合建堆發酵,今天主要講一下分層建堆發酵的方法操作,來學習一下吧。
  • 為什麼栽培蘑菇的培養料要建堆發酵?怎樣進行?
    培養料建堆發酵的目的是使糞草充分腐熟,以改善糞草的理化性狀,使其疏鬆透氣,增加可溶性養分,以及抑制糞草中的害蟲和雜菌,為蘑菇菌絲迅速生長創意良好條件。在建堆發酵過程中,由於微生物的活動,培養料中的木質素、纖維素等有機物被大量分解,形成對蘑菇菌絲生長具有活化作用的菌體蛋白,從而提高了培養料的選擇性,利於菌絲生長。同時,發酵產生的高熱在60℃以上,還能殺死害蟲和雜菌。建堆發酵要掌握如下技術要點:(1)建堆場所:室外建堆,多選搬運方便、靠近菇房、水源和排水方便避風處,以利保持溫度。
  • 蘑菇栽培:發酵中怎麼給培養料翻堆,你了解嗎?進來看看
    大家好,翻堆就是把堆制發酵中的培養料抖松、翻動與拌勻,再重新建堆的過程。今天講一下翻堆的技術,來學一下吧。具體操作,就是將料堆外層部位的培養料和內層、下層部位的培養料位置調換,並將結塊的料拌散混勻。二是直路,又叫頂頭翻,就是按照與堆寬走向垂直的方向,從料堆的一頭,小塊地慢慢翻拌,再建堆,這種方法翻拌較均勻,但隨堆用時較長,適用於堆料場地小、勞力缺乏的栽培戶。通常來說,第1次和第2次翻堆,最好採用分層側面橫酷,以後翻堆不再分層,直接從頂頭堅翻。
  • 蘑菇栽培:是否還在為發酵方法而煩惱?這裡教你幾招!
    大家好,今天帶來4種不同的發酵方法,不知道怎麼給培養料發酵的可以看看下文有沒有適合的。時間的長短,視前發酵料的腐熟程度而定。⑤再發酵: 即在上述後發酵之後,再繼續發酵2-3天,這樣更利於發酵料的廢氣排出、水分調整和後熟。具體方法:在二次發酵結束後透氣,室溫降至30℃後,將集中在各層架上的培養料抖散,均分到各床整平。門窗緊閉,15000kg培養料,栽培面積650平方米,在氣溫大約25℃時可用8隻200升容量的汽油桶進行加熱。
  • 蘑菇培養料後發酵還有這幾種方法
    1)站房要堵塞拔風筒,做到屋頂不漏氣,牆壁不透風,菇房面積在110平方米左右為好,以利保溫保溼。2)進料培養料按常規方法堆制,經三次翻堆後,約經兩天後料堆中心溫度達70°C以上,此時將培養料趁熱運進菇房。從菇床的最上一層鋪起,依次而下。培養料在床面上均堆成條壟,以利保溫,減少水分散失。
  • 蘑菇栽培知識:雙孢蘑菇的栽培技術與生產基地環境
    (二)培養料的種類及數量每160m2需配麥草2000kg、牛羊糞2000~2800kg (6m3)、麥麩120kg、石膏粉80kg、過磷酸鈣80kg、石灰粉80kg、碳銨80kg、尿素4kg等。培養料的pH值為7.2~7.5。(三)栽培季節1.春季栽培3月中旬堆料,4月上旬上料,5月20日播種,6月10日採菇,採收末期在10月。
  • 雙孢蘑菇有什麼不同?它的常規栽培方法應該怎樣操作?
    目前荷蘭、美國等國家採用床式或箱式多區栽培系統,實現了菌種、培養料和覆土的專業化分工生產,堆肥製作、菌絲培養和出菇管理均置於自動化控制環境,送料、播種、覆土、採菇等均採用機械裝置,實現了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我國雙孢蘑菇栽培始於20世紀20~30年代,70~80年代發展較快。進入21世紀以來,雙孢蘑菇在全國各地廣泛栽培,部分企業開始了工廠化生產。本文介紹多數地區採用的常規栽培方式。
  • 雙孢菇栽培技術,培養料配方及堆制方法,你知道多少?
    一 雙孢菇栽培需要的原料雙孢菇是一.種典型的腐生真菌,又常被稱為草腐菌。培養料是雙孢菇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雙孢菇菌絲體直接生長在培養料內,出菇以後,子實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均來自培養料。培養料直接影響雙孢菇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具有良好的理化性狀和豐富的營養。為了滿足雙孢菇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培養料必須有足夠量。
  • 提高雙孢菇產量的栽培新方式,香蕉園套種蘑菇法
    該培養基適宜貼生型或半氣生型蘑菇菌株的菌絲生長,其配製方法按常規進行。母種的轉接與培養:將購買的母種按無菌操作轉接於制好的母種培養基上,一支試管母種可轉接擴繁30~40支。接種後將試管置於25℃左右的條件下培養,待菌絲長滿斜面,經檢驗無雜菌汙染,即可用於接原種和栽培種。原種和栽培種的培養基相同。根據所用原料,主要分為糞草培養基和穀粒培養基兩大類。
  • 玉米芯栽培技術,培養料這樣製作,產出的菇品質好!
    工業廢料玉米芯大面積栽培(1)培養料配製工業廢料玉米芯一般是經過酸洗或水煮的,料熟而偏酸,透氣性差,含水量高,含速效養分低,因此在配方的組成成分和配製方法上,應有別於其他培養料。冬季堆悶2~4小時即可倒料裝袋,春秋季先把棉籽皮、麩皮、玉米粉的輔料發酵後再與工業廢料玉米芯混合均勻裝袋,發酵期每次倒料後在料堆表面噴無公害農藥殺滅害蟲。
  • 雙孢菇栽培技術介紹,北方雙孢菇高產棚栽法
    根據雙孢蘑菇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最佳溫度,培養料堆料發酵應安排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栽培播種以8月下旬至9月中旬比較適宜。根據蘑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的需要,結合北方氣候特點,一般選用冬暖式大棚和蔬菜改造棚,如果從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於蘑菇生長發育來考慮,採用二次發酵技術和冬暖式多層床架式,是蘑菇栽培棚推廣的方向。
  • 珍稀菌種榆黃蘑,如何人工栽培?
    2、原種;培養基配方:麥粒66%、雜木屑30%、碳酸鈣4%,含水量55%;或用雜木屑77%、麩皮20%、石膏和糖各1.5%,含水量55%;滅菌後接入母種,培養室的溫度控制在25℃,一個月的時間菌絲既可長滿,二、栽培時間;榆黃蘑菌絲體生長適宜溫度在24℃左右,子實體分化發育適宜溫度在22℃左右,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在春、秋兩季栽培;春季氣溫由低向高
  • 花臉香蘑高效栽培技術,栽培的技術要點完整版,種植戶快收藏了
    溫度低於15℃,子實體生長發育較慢,但菇體個大肉厚,產品質量好;溫度高於22℃,子實體生長地快,但菇質鬆脆,個小肉薄,質量差,且易長雜菌、出現蟲害。2.2 溼度培養料含水量以63%±2%為佳,培菌期空氣相對溼度65%~75%為宜,出菇期空氣相對溼度以85%~95%為宜。
  • 怎麼種植食用的蘑菇:[2]栽培和收穫蘑菇
    蘑菇吃起來異常美味可口,擁有除了酸甜苦辣鹹以外的第六種味道——鮮,並且有很高的營養和食療價值。但是這種美食可能非常昂貴,而且購買到的蘑菇往往不新鮮。如果你是蘑菇美食的愛好者,一定想讓自己的廚房一直有新鮮食材,自己烹飪出多彩多樣的蘑菇大餐。那麼我們在這裡來看如何挑選可口的蘑菇品種,栽培和收穫蘑菇,以及蘑菇的烹飪技術。
  • 果園生料栽培大球蓋菇技術
    用純稻草或麥草在果園內生料栽培大球蓋菇,每平方米可產鮮菇10-15公斤,每畝可栽培100平方米,可產鮮菇1000-1500公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1、生產季節安排:一般來說,魯西地區以九月底播種溫度最為適宜,菌絲生長快,出菇早,產量高,出菇正處於元旦、春節前後,鮮銷市場好,經濟效益高。
  • 了解雙孢菇的栽培知識,用科學的種植方式,促進雙孢菇生長
    導語:雙孢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又名白蘑菇、洋菇,它的栽培起源於法國,到現在為止已經有300年的歷史。(一)生態環境條件:酸鹼度菌絲體生長要求pH為5 ~8,最適為7~8;進菇棚之前的培養料要求pH為7.5~8,土粒的pH為8~8.5。(二)栽培季節以長江為界,往北宜適時早播,往南宜適時晚播。
  • 朝鮮研製高效蘑菇基質發酵器 稱經濟效益將很大
    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朝中社3日報導,朝鮮國家科學院中央蘑菇研究所裡的蘑菇基質發酵器在社會上引起極大關注。因為它與從前的蘑菇基質生產工藝不同,是在溫度50到60攝氏度和溼度60~65%的環境中,對基質進行低溫低壓滅菌的節能型設備。  發酵栽培蘑菇所需的各種基質的這一設備由綜合操作板和蒸汽發生器組成。
  • 蘑菇播種之後,該進行什麼工作,又該如何操作
    導讀:蘑菇播種之後,該進行什麼工作,又該如何操作喜歡吃菌類的小夥伴們都知道蘑菇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嗎?究竟它們是在怎樣的環境當中生長出來的呢?它們的生長又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在整個栽培過程中,農戶們又需要進行哪些操作,並採取何種措施呢?相信下面的這篇文章能夠解開眾多小夥伴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