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衛星軌道劃分

2021-01-19 Ham Radio
理論上,衛星設計者可以通過各種軌道參數的組合得到無數多個衛星軌道。但在實際中,通信、遙感以及科學研究這些最常用的衛星應用領域所涉及的衛星軌道卻有限。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間中存在著由高能粒子聚集而成的高能輻射層,高能輻射層在赤道附近呈環狀繞著地球,並向極地彎曲,這一輻射層通常被稱為範 艾倫輻射帶。它是由地球磁場俘獲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形成的。範 艾倫輻射帶分為內外兩層,內帶粒子密度高,輻射強且穩定,外帶輻射相對較弱且界限模糊。這些高能粒子的輻射會破壞衛星的電子器件,因此衛星軌道應該避開兩個範 艾倫輻射帶。一般認為,內帶高度為距地面2000

~ 8000 km,外帶高度為距地面15 000~20 000 km,根據此高度可以劃分衛星軌道。

1.低軌道(LEO)

LEO的典型軌道高度為500~2000 km,位於內層範●艾倫輻射帶之下。LEO衛星有著對地球終端的損耗低和採用小口徑天線等明顯優勢,因此對移動通信應用極其重要,全球移動衛星通信系統Iridium採用的便是此軌道。

2.中軌道(MEO)

MEO衛星一般的軌道高度為20 000 km左右,在外層範.艾倫輻射帶之上。運行於中地球軌道的衛星大都是導航衛星,典型的MEO衛星星座有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以及俄羅斯的GLONASS衛星系統。

3.地球靜止軌道(GEO)

GEO衛星在位於赤道上空、高度約35786km的圓軌道上運行,衛星在這條軌道上自西向東繞地球旋轉,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23小時56分4秒,恰與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相等,從地面看去衛星對地靜止。地球同步軌道(GSO, GeoSynchronous Orbit) 衛星與GEO衛星有相同的高度,但GSO衛星的軌道面與赤道面之間有夾角。由於GEO衛星運行在赤道面內,定點位置在選定的經度上空,因此它與地球通信觀測站有固定的相對位置和對地球的寬覆蓋能力,十分適用於通信、觀測等任務。

4.高橢圓軌道(HEO, Highly Elliptical Orbit)

HEO是軌道傾角不為零的橢圓軌道,其近地點高度較低,遠地點高度大於GEO衛星的高度。根據克卜勒第二定律,在橢圓軌道上,衛星在近地點附近運行速度較快,在遠地點附近運行速度較慢。因此,若地球站處在遠地點區域,則建立的通信鏈路可以保持較長時間。HEO衛星可以通過調整軌道傾角來實現區域通信。蘇聯的許多領土(包括俄羅斯)均處於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若使用GEO衛星發射信號,則其人射角較大,需要耗費許多能量。因此蘇聯的Molniya 通信衛星採用了軌道傾角為63. 4°的高橢圓軌道,其遠地點高度

為40000 km.

5.極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SSO, Sun Synchronous Orbit)

極軌道衛星的軌道傾角為90°,可以覆蓋到兩極區域。在軌道設計中,選用這種軌道往往是為了達到覆蓋全球的目的。在工程上常把傾角稍微偏離90°,但仍能覆蓋全球的軌道也稱為極軌道。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偵察衛星常採用這種軌道。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太陽始終保持相對固定的取向,軌道的傾角接近90」,衛星要在兩極附近通過,因此也可稱為近極地太陽同步衛星軌道。由於地球的非球形引力作用使升交點赤經產生變化,變化速率為0.9856*,即每年360°,因此為使軌道平面始終與太陽保持固定的取向,軌道平面也必須以相同速率向地球公轉方向轉動。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有很多性能和極軌道相似,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實現對地球上某地的持續觀察和監視。

相關焦點

  • 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國際爭奪
    1 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搶佔 為了落實ITU《組織法》第196款中「經濟、有效地使用無線電和衛星軌道資源」的要求,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特別是美、俄等航天強國的推動下,國際規則中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主要分配形式為「先申報就可優先使用」的搶佔方式。
  • [科普] 走進衛星頻率軌道資源
    2019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大屏幕不斷閃現「衛星軌道頻率」、「天地網絡融合」、「太空優勢」等關鍵詞,可見,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的緊缺,已成為航天產業化發展的一大難點。 衛星頻率軌道是指衛星電臺使用的頻率和衛星所處的空間軌道位置,是隨著衛星技術的發明而開始被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是所有衛星系統建立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衛星系統建成後能否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
  • 【視頻】陸地勘查衛星發射,如何劃分遙感技術?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製作: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12月3日12時,中國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而陸地勘查衛星一號主要用於開展陸地資源遙感勘查。遙感技術主要用於對地球進行觀測,那麼它到底如何劃分呢?
  • 衛星軌道知多少?
    衛星進入軌道,需要不斷調整,才能保持各自的軌道的主要原因三個:引力不平衡、大氣阻力和太空垃圾。1.  由於地球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它的重力在一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強。這種不平衡,加上太陽、月亮和木星(太陽系最大行星)的引力,將改變衛星軌道的傾斜度。2.
  • 【技術貼】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與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區別
    衛星在浩瀚的太空中運行,有其自己的軌道,但軌道形式有多種:1、 按軌道形狀分:有圓形軌道、準圓形軌道和橢圓形軌道;2、 按軌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夾角大小分: a) 零傾角軌道(衛星在地球赤道上空運行); b) 傾角軌道極地軌道(衛星圍繞地球兩極運行,其軌道面與赤道面構成90°);
  • 衛星運行軌道科普·地球篇
    LEO(近地軌道)近地軌道沒有公認的嚴格定義。一般軌道高度在2000km以下的近圓形軌道都可以稱之為近地軌道。由於近地軌道衛星離地面較近,大多數對地觀測衛星、測地衛星、空間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衛星系統都採用近地軌道。近地軌道上運行著的國土普查、氣象、資源、通信等各種用途的衛星,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低軌道衛星產業
    Starlink的入軌衛星總數達到180顆,其中175顆運行良好,SpaceX成為全球最大的私人衛星運營商事件得到眾人關注。2015年1月,馬斯克宣布了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訊衛星發射到軌道。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
  • 釋新聞|已有高軌道通信衛星,中國為何要打造低軌道衛星?
    據不完全統計,從1984年至今,中國發射了20餘顆高軌道通信衛星,基本滿足國家國防和社會的通信需求,並成功出口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基斯坦等國。既然已經發射了不少高軌道通信衛星,為何還要「虹雲工程」低軌道通信衛星呢?2018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虹雲工程」衛星模型。
  • 主控站如何推導衛星的飛行軌道
    提示:上次課在講衛星測量時,提到了「反定位」這個概念,即用眾多的地面設備反過來可以對衛星進行定位。照此思路繼續聯想,就可以順勢規劃出衛星的「導航路線」,也就是衛星的既定軌道。衛星的軌道不是計算出來的,而是用大數據模擬出來的(本文共1492個字,閱讀約需3分鐘)。太空是一個接近真空的環境,裡面沒有阻力,因此水滴可以憑空懸浮。
  • 風雲系列衛星軌道模擬動畫
    風雲氣象衛星包含極地軌道和對地靜止軌道兩個系列衛星。風雲氣象衛星單數序號衛星為極軌衛星,雙數序號為靜止衛星。極地軌道衛星,軌道高度約800公裡,衛星繞兩極運動,大約102分鐘一圈,一天14圈無縫隙環繞全球。對地靜止軌道衛星,軌道高度約三萬六千公裡,與地球自轉同步,相對赤道固定點不動,可每半小時獲取面對衛星的全圓盤圖像。
  • 衛星是如何進入軌道的?怎麼能在軌道上呆那麼久?
    不論衛星的類型和用途如何,每顆衛星都必須進入一個特定的軌道,即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 圍繞地球的軌道類型(基於軌道高度分類) 取決於各自的高度從地球表面,地球周圍有四個主要類型的軌道,即低地球軌道(國際空間站所在的軌道),中地球軌道(GPS衛星所在的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高地球軌道 (只包含少量的衛星,美國宇航局的星際邊界探測器)。
  • 衛星拯救者還是衛星殺手?美國的軌道延壽衛星2號發射升空
    ,它的目標是Intelsat公司的衛星Intelsat 10-02,一顆2004年發射的同步軌道衛星。這顆衛星已經在軌道上運行了16年了,通過MEV-2給它延壽,它可以再運行5年。一般衛星攜帶的燃料夠用15年。而耗盡燃料以後,衛星不能保持軌道和姿態穩定,雖然衛星仍然可以正常運行,可也等於是報廢了。我們以前看到有的發射任務,火箭上面級出問題,不能把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這就需要衛星使用自己的發動機爬升到預定軌道上,多消耗的燃料就會降低衛星的壽命。MEV-2衛星在阿麗亞娜5號火箭發射後34分鐘與火箭上面級脫離。
  • 俄美衛星碎片可能影響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俄美衛星碎片可能影響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孫聞)中國科學院空間碎片專家12日表示,俄美衛星相撞後產生的碎片可能對我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產生影響。「這個碎片雲會對軌道高度在700公裡到900公裡範圍內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產生較大影響。」他說,「這個軌道高度內有許多應用衛星,包括我國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資源一號等對地觀測衛星。」都亨介紹,描述衛星運行的參數有傾角、速度、近地點和遠地點等,目前可以用這些參數來描述俄美衛星碎片雲的運行姿態。他說:「如果目前在用衛星與碎片雲在同一軌道高度,而且傾角相同的話,發生碰撞的概率就很小。
  • 低軌道通信衛星的復興與衛星網際網路的崛起(中)
    上篇回顧了第一次低軌道通信衛星浪潮的失敗不過也不能算完全失敗,像銥星這樣的系統還能提供語音和窄帶通信服務,就是打個電話,發個簡訊什麼的,指望靠他們上網是不行的。可是全球還有很多人(主要是亞非拉不發達地區)上不了網的,怎麼辦?當然可以繼續鋪光纜,但這也不便宜啊,很多地面也沒法鋪。衛星通信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 我國衛星沿著哪條軌道走
    由於地球表面不是理想的球形,其重力分布也不均勻,使衛星軌道平面在慣性空間中不斷變動。具體地說,地球赤道部分有些鼓脹,對衛星產生了額外的吸引力,給軌道平面附加了1個力矩,使軌道平面慢慢進動,進動方向與軌道傾角有關。當衛星軌道傾角大於90度時,力矩是逆時針方向,軌道平面由西向東進動。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北鬥、低軌道衛星、高通量衛星與5G
    一般空間段的衛星是採用中圓軌道,因為這樣對稱星座,軌道面均勻,相位也均勻,是覆蓋全球的最優星座,美國、俄羅斯的導航系統均採用系類軌道,但是此類軌道上的衛星每天只有 30%的時間位於中國的國土上空,其他時間不能為中國 提供服務。
  • 土星的兩個衛星是怎樣共用一個軌道的?
    戴夫·科恩裡奇作出回答:土星的兩個衛星,土衛十和土衛十一,這兩顆衛星是「雙星」,共用了同一個軌道(其實兩者公轉軌道相差50千米,連它們任何一個的直徑一半都不到,就相當於共用一個軌道)。它們離土星的距離大約相等並且以相同的速度運行。然而,它們從未取代彼此或相撞。技術上,我們天文學家說它們處於「1:1的軌道共振」或「馬蹄形軌道」。事情是這樣的。
  • 一幅圖理解地球衛星軌道半徑
    高中階段的天體運動其實可以認為是圓周運動的一個應用實例,但於學生,卻覺得天體運動遠難於圓周運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天體的運動數量級太大,學生很難在頭腦中建立直觀的情景,對於天體運動中常常考查地球衛星中的的近地衛星、同步衛星和月球,其實只需一幅圖就可清晰認知:
  • 衛星抓衛星,史上第一次!私人公司捕獲太空墓地軌道衛星
    你以前可能聽說過太空中的衛星被反衛星飛彈擊中,碎片滿天飛,嚴重影響太空安全的案例,卻從未聽說過墓地軌道上的衛星不能使用了,派飛船上去修理,然後又重新投入使用的故事。最近,一家名為諾斯羅普·格魯曼的私人公司(Northrop Grumman),就開了這樣一個先河,派出一艘機器人飛船,為英特爾衛星公司修復了一顆通信衛星,並將其重新定位在新的軌道上。
  • 衛星網際網路軌道資源稀缺,中國航天如何與國際衛星界大亨競爭?
    雷達波段劃分我國頻率劃分及用途表一顆獵鷹九號大概能承載六十顆星鏈衛星升空不可否認,衛星網際網路與傳統的地面網絡相比有其自身的優勢,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科學家聯盟(usc)的資料庫顯示,地球上發射的在軌衛星有 2666 顆。而地球低軌軌道、頻率資源有限,國際衛星界通常遵循「先佔先得」理念,稀缺的軌道資源已經讓低軌太空進入了競爭模式,那麼我國在競爭激烈的衛星網際網路領域中,該如何追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