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東北、新疆得失談,儒論怎樣讓中華帝國失去成為超級帝國的機會

2020-12-06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清代所指的東北,又叫滿洲,指外東北+現代東北(內東北),外東北是相對於遼吉黑三省的現代東北來說的。外東北共計1百多萬平方公裡,都在清末被割讓給俄國了。

她的範圍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第河與外興安嶺之間、烏蘇里江以東的地區,再算上庫頁島等近海島嶼。

這是一塊非常富饒遼闊、但卻氣候惡劣的土地。有唐以來,就被中華帝國各朝各代斷斷續續的直冶或羈縻過。17世紀80年代末,中俄籤訂《尼布楚條約》後,界立了外東北是中國領土的歸屬。

在條約籤訂幾十年以前,這片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包含外東北),都屬於俄國未探索的土地。而我國在先秦漢唐時期,卻斷斷續續有人在這片人跡罕至的區域內生活。

西漢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指霍去病驅逐匈奴後,在狼居胥山簏舉行祭祀天地的大禮,並向世人宣告,這一大片地方自此為大漢王朝所有。而瀚海則為貝加爾湖。

「封狼居胥」是古代武將追求的登峰造極的榮譽,開玩笑得說,霍去病這次遠徵,相當於在打「王者榮耀」中,不僅錘敗對手,還將敵人趕出了地圖之外,厲害不?

元朝開始對西伯利亞遠東部份進行了行政管轄,"漢唐極盛有不及焉,蓋嶺北、遼陽之邊,唐所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於內地。"

這是指漢唐在極盛時曾羈縻所及邊地,現在都變成了象國內一樣可以賦稅徭役的地區了。當時,元廷在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設立嶺北行省和遼東行省,以加強對該地區的直治。

明洪武8年時,遠見卓識的朱元璋在那裡設立由流官擔綱的奴兒幹都司的長官,由各族族長分管各自的屬地。當然,朱元璋也料不到,滿清的努爾哈赤,後來就是由其中的一族而起,入關奪得大明天下。

有清時,雄才偉略的康熙帝鑑於滿清入關後,尚末真正坐定中原。對俄多次入侵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之事,皆被康熙帝忍氣吞聲給按了下去。1684年,在做完「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等安內之事後,攘外緊接著便成了康熙帝國的頭等大事。

斬斷沙皇俄國伸向外東北之手!

1685年,兩位對各自國家都同樣偉大的帝王巨擎,在遠東苦寒極地之上轟然相撞。雲潮洶湧、天地變色,驚得老天爺只管看世間爭鬥的熱鬧,卻忘記了給凡間下雪。

久經戰陣而剽悍無比的2千清軍,一舉包圍了同樣久負盛名的沙皇遠徵軍駐地雅克薩城。8月,清軍開始攻城,激戰中,俄將託爾布津被攻城炮火打中、中獎身亡,俄遠東遠徵軍遂改由俄將拜敦指揮,據城垣之險,死賴著不降。

8月25日,考慮到遠徵軍死守雅克薩城,必待援兵解圍。於是清軍在雅克薩城的東、南、北三面掘壕相困,在西面河上,則派出強大的艦隊來回逡巡,遮斷遠徵軍外援。

清軍之所以不按兵法圍三闕一,決絕封死遠徵軍的生路。康熙大帝的意圖很明白,不戰是無暇兼顧東北,並非不對沙俄秋後算帳。他準備一舉殲滅全部俄軍,一戰即令其趴在中華民族的跟前示弱臣服,藉此宣示中華民族收回東北主權的堅定決心。

一見生路斷絕,近千遠徵軍不愧是「戰鬥民族」的彪悍之軍,竟死戰至66人始終不降。看到雅克薩城危如累卵,沙俄政府怕這支開疆拓土、有皇家榮譽的軍隊被全殲,遂向清廷乞降撤圍,並急遣使議定邊界。清廷準其所請,遠徵軍殘部在丟掉裝備後,方被允許撤往尼布楚舔息傷口。

談及籤約一事,這裡要說明一下,滿清權貴在取得國內絕對的控制權時,已搶先一步歸化於中華文化了。

1689年9月7日,雙方代表索額圖和戈洛文在條約上簽字,這個條約就是《尼布楚議界條約》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外國劃定邊界的第一個近代主權國家之間的條約。

此戰未能除惡務盡,如期全殲遠徵軍,有儒家文化「中庸守成,與人為善」的因素在裡面,更有中央集權制特有的「中原中心主義」雛形,在隱隱約約地起著作用,為日後沙俄最終掠奪走外東北埋下伏筆。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籤訂這個條約的政府是大清政府,但使用的國名,卻首次落款為「中國」二字。

從文本上也可以看出,大清首席談判代表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這表示他是中國皇帝的欽差,而非僅為大清皇帝的欽差,行使是中國的主權,而非大清的皇權。

《尼布楚條約》文本還顯示,大清首次對外自稱的是「中國」而非「大清國」;對本方百姓稱謂是「中國人」而非「大清子民」

這是顯然是以國際條約的方式,首次向世界展示,大清康熙帝國將"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專稱,這是滿清一族歸化中華文化最強硬的全球公示證據。

其次,還說明了來自域外的滿清權貴在與大明權貴的角逐中,在取得政治軍事上的勝利後,除「剃髮易服、投充逃人」等反漢逆流之外,基本上是順應時勢,及時向以漢文化為主流的中華文化示弱臣服。

特別有意思的是,除清朝在外東北設立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實行直治外,同樣從域外奪得漢政權的元朝,也對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進行直治,而其他源自中原的朝代對該地區的行政管轄,都不是直治,基本都是使用安撫、管束兼有的,比較寬鬆的藩籬羈糜制度。

再次,也許是來自中原的政權,受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更深一點,更願意秉承「中原中心主義」的思想。

這點從原來銳意進取的清初統治階層,歷經數百年的同化後,同樣表現出來類似中原政權的「重中原、輕邊地」的價值取向,就可以說明中華文化同化銷融力的厲害,如清末廟堂紛爭中的的「海防、塞防之爭」等等史例。

這種思想造成的結果大概是這樣的,凡是無法被中央集權政制方式所統冶的,大多都不會去探索,或探索後放棄,這其中,儒家的「中庸守成」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她使長期浸淫在中國文化中的帝王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人煙荒蕪之地對統治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政令無法通達,既然政令無法貫徹,統冶成本就被推到了第一位。

於是中央集權制的帝國政府,一改以往不計成本一統政令的統治手法。認為有些邊區即使是僅羈糜一下,也是不值得的,放棄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歷史上,這種成例比比皆是。

有一句文化俗語,似乎能從側面體現出中國帝王的對「天下」的定義(彼時尚無國家的概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地之利,不如人和之勢,而無人,又那來的「人和」

無雲之天了無生氣,無人之地惟棄之矣。

中華帝國由於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因為要求地方政府在執行上令行禁止,因為要求政令從上至下一以貫之,因此皇權的執政半徑,與確立了由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的大英帝國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大英帝國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托管國,通過令殖民地政治假自立(英人控制其中央政府,委任土著控制地方政府)、經濟真自立的方式,可以雍容自如地堆砌出了3400萬平方公裡的巨無霸殖民帝國。

得虧秦始皇以「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同幣制、度同衡、郡縣制」的方法,解鎖了封建王國轉制向中央集權帝國的瓶頸。否則,一個假如由儒家文化所主導的分封王國的權力,輻射半徑至多也就幾百裡,就達到其極限了。歷史上的春秋戰國,國土面積大的就不太多。

由於毫無土地先期儲備的概念,長城變成了守成思維的物化。綿亙萬裡的長城將中原、帝都牢牢鎖在了帝國核心,長城以外的,無非是夷狄之邦。近的羈糜一下,遠的就不要了,反正管著也費勁。

當西方在15至17世紀,憑藉著勇敢和科學精神的航海探索一外溢,中華帝國在新國土探索儲備上就比較吃虧了;後來蒸汽機一上船,因為明期(除朱元璋、朱棣外,朱棣有更為恐怖的高瞻遠矚)和有清一朝(除康熙、雍正外,康熙有更為優秀的大局觀)的守成後退、與世無爭,我們就更加吃虧了。

本來中華帝國沒有理由錯失成為世界超級帝國的機會,如果在明清的關鍵時期,多幾個朱棣、康熙一樣的世界級帝王,中華帝國早就不是現在這個面積的國土了。

但是從文化層面上說,由於儒家的「守成中庸、天地人和」在骨子裡對「人和與守成」追求的執拗,大明永樂朝這麼高的起步,若非「守成中庸」後來的強行幹預,以中華之物力人智,成就超級帝國絕非是酒醉囈語之談。

從技術難度上說,大明永樂朝鄭和的世界超強的「寶船」艦隊,不管是在技術裝備,還是在艦隊規模上,都遠遠甩下百餘年後最厲害的達伽馬、哥倫布、麥哲輪等西方小艦隊三條大街。然而,由於囿於「中原中心主義」的桎梏,沒有將任何一個鄭和所發現的新大陸,變成帝國真正的殖民地。

這方面,俄羅斯帝國要比我們覺醒得早,沙皇彼得大帝是一位世界級帝王,在歐洲用「文藝復興運動」解鎖了科學和藝術發展瓶頸之際,他看到了俄國尚深陷於暗無天日的「農奴制」泥淖中步履蹣跚,就力排眾議,強力壓制俄國利益集團,親身赴歐洲各國師習科學技術和藝術,為俄國打開了晉級全球列強之門。

覺醒後的俄國,其版圖象一石擊水的漣漪波紋,以科技和制度為園心,不斷地向四周擴散。東亞方面,沙俄之手已越過外東北之外,向外東北伸了過來;另一隻手則向中亞伸去,其中就有圖謀我外西北的意思。

「外西北」同樣也是個新詞,是相對陝甘寧青新疆五省區的「現代西北」來說的。範圍即在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之和,共計50萬平方公裡。

相對來說,中華帝國對外西北的管轄,不論是在時間、管理深度上,都要高於外東北,原因無非因氣候的不同,聚居的人數值不值得管理之差異所造成的。

東北則一直被清政府所封禁,這點在格局外求的康熙王朝也不例外。所以,諾大的近3百萬平方公裡的東北加外東北一直沒多少人生活。

在外東北,清政府只是每年進行幾次例行性的巡邏,巡邏線至外興安嶺一帶。庫頁島更是在乾隆時期就丟失了。

直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沙俄不甘康熙時期的失敗,通過《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迫使腐朽而軟弱的清廷割讓外東北,並取得了遠東最卓越的出海口,天然不凍良港——海參崴(俄名:符拉迪沃斯託克)。

於是,這片約佔中國1/10面積的土地,從法律上不再屬於中國了。

外東北丟了!!

介紹完外東北、外西北以後,再來說內東北和新疆。

先說新疆為什麼會不失。

左宗棠曾對慈禧太后說過這麼一句話,「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以衛京師」

這種狠話不僅可以打動任何一屆有偉大抱負的中央集權制帝國帝王之心,連奄奄一息的晚清首腦慈禧,也被這句話嚇得一楞一楞的。

她認識到「京師不保、集權烏有」的萬劫不復。不過,慈禧此刻尚深陷於群臣對「塞防、海防」之爭的聒噪中舉棋未定。

左宗棠又在上奏的《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中說,以「海疆之患不能無因而至,視西陲之成敗以為動靜。……俄人不能逞志於西北,各國必不致構釁於東南。其於海防情勢言之甚明,而於邊塞情勢容有未審。

該論以海防、塞防互為因果的觀點,一舉地駁斥了李鴻章的「海防為重論」「況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海防不防,則腹心之大患愈棘;敦重敦輕,必有能辨之者。」之「中原中心主義」的偏頗促俠。

此折高屋建瓴、切中肯綮,霎時理清了廟堂延爭糾纏不休的思路,一下子引爆了慈禧的理性小宇宙。她當即拍板,左宗棠勝出。

在中央集權制的帝國中,取得最高首長的肯定,是排除萬難廷爭的唯一法寶。

眾臣噤若寒蟬,紛紛倒向左宗棠,振振有詞、要風得風的李鴻章悲哀的發現,自己連2路公共汽車都趕不上了。

不久,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命「速籌進兵,節節掃蕩」。大清帝國的國防資源和洶湧澎湃的現金流(包括洋人銀行的貸款)源源不斷的向新疆的外圍蝟集。

在強大的執行力助推下,帝國的雄鷹——左宗棠,攜湘軍數戰之勇,傲然掠地起飛……。

對於東北,清政府的國策出於狹隘的民族沙文主義,一直將其視為榻側禁臠,欲確保當地民族血緣的純正,以備萬不得已時,將東北作退路使用,因此特別阻絕漢族的進入。

這種國策可真夠逆天的!

這說明滿族自入主中原數百年來,作為這個東方泱泱大國的絕對統治者,對有著恐怖人口基數的漢族,一直有一種欲訴還休的強烈自卑感。

而這份外在淺淡、內蘊濃烈的自卑感,往往是怯怯地躲在巍峨莊嚴的大清皇權背後,也深深地藏在為中華民族開疆拓土的成就感裡。

所以,這種百感交集的感覺,對於滿清權貴來說,一直有一種不可承受之重的窩心和委屈,在滄桑的大清史冊記載中,不經意間,時有一番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英雄落寞、美人遲暮的幽怨。

處了幾百年,有些人為什麼還是不認我,捂不熱麼?

東北是純潔了,但東北也荒涼了,變得更有利於俄人的滲透。由於「中原中心主義」與獨享東北「龍興之地」所導致的,大清在治國上的精神錯亂,東北一直處在對本國多數民眾的封禁之中,防衛和經濟實力也都不太好。壞到連駐關外的滿人也紛紛跑進關內。

沙俄割走外東北時,如入無人之境也不奇怪了。

而清政府收復新疆後,著急忙慌的在新疆勒停「軍府制」,並建省直治,你品,你細品,是不是中央集權制和「中原中心主義」在特殊時期下的妥協。

因為左雄鷹上述的那兩段宏論,揭示了在外來列強的窺視擠壓下,皆以「儒論」為土壤,所發育的中央集權制和「中原中心主義」皆發育成熟後,左右自相互搏的極度困境。

當然,兩者必擇一的話,對中華帝國來說,中央集權制的勝出是必然的。

在這裡,不僅能讓你讀到歷史故事、秘聞,在深度分析的同時,毫不費力地讓你了解諸多枯燥無比的歷史知識點。歡迎關注「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華帝國論在東亞的意義:探索批判性的中國研究*
    這些話語的核心是重思中國,重構中國,因此,可以說是「作為計劃的帝國」。為了既充分發揮帝國話語的優勢,又能克服其不足,筆者特別強調了「周邊視角」,將朝鮮半島在追求統一的過程中提出的「複合國家論」與帝國話語進行了比較。
  • 地球歷史上的十大超級帝國有哪些呢?帝國何止十個呢?
    事實上,在人類歷史上被埋入故紙堆的超級帝國又何曾只有十個。中國從秦朝開始,但凡大一統時代,哪個不是超級帝國?這裡的超級帝國指的不只是以皇帝為最高首腦的國家,而是專制集權的政權,即整個帝國只有一個統治核心,區分於聯邦制政權。超級帝國地位如同今天的美國一樣,影響力在帝國時代波及世界,而且對人類歷史能夠產生深遠影響。
  • 數學之王蘇步青,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曾任復旦大學校長
    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始建於1907年,是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依據《帝國大學令》,在其本土中心城市之一的仙臺市建立的第三所帝國大學。此校在1947年後,改制為東北大學,此校也是日本第一所接收女生和外國學生的大學。 目前,東北大學仍位於日本宮城縣仙臺市。
  • 《中西哲學啟蒙課》筆記10、強大的中華帝國
    第一帝國的中國生機勃勃,走在一個快速上升的通道之中,作為東方大國文明與西方古羅馬遙相呼應。第二帝國隋唐帝國,隋唐的開放,令其極為繁盛。特別是唐朝成為當時世界文化的頂峰,首都長安就如同今天的美國紐約,是世界性的大都會。
  • 古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中國不是一個「國」?
    導語:古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中國不是一個「國」?朝貢體系從西漢時期便已建立,至清代時已經到了這一制度的後期。中華帝國對於周邊各國的約束力隨著國力的遲退逐漸喪失,處於一個看似強大,卻瀕於崩潰的階段。琉球繼續延續著明代以來的朝貢制度,接受著來自於中華文明的文化傳輸。古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它的約束力往往在於其開列的豐厚的貿易條件,而其所要達到的目的卻是對於周邊國家的文化一統。在費正清先生編寫的《中國的世界秩序》一書中曾經寫道:「用瓦迪姆·葉利謝耶夫的話來說,中國就是一個沒有鄰居的帝國。
  • 外國人眼中的清帝國是怎樣的?英國使團的中國之旅看到了什麼
    我們繼續來研究清帝國的王朝建構、文化認同問題。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我們分別談了滿洲諸申的族源,闡述了努爾哈赤起兵反明的戰爭性質,也重點談了清帝國「承接天命」後所做的一系列正統性工作。在這一系列文章行將結束之際,咱來談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清帝國的對外交往,來看看在當時的「外國人」眼中,清帝國到底是中華帝國的象徵,還是不知所謂的蠻夷。
  • 他的幸福,蒙古帝國5年中衰!
    先不談她怎麼把帝國搞得亂七八糟,不妨我們做一個大膽的猜想與推測(儘管史料沒有記載):在阿爾泰山,元太宗父親元太祖做了月老!從此,18歲的元太宗就與年輕漂亮(應該在15歲上下)的昭慈皇后成為了戀人!他們這一對,在徵戰之餘,常常漫步於山間,陽光那麼和諧,滿地都開滿了鮮花,奼紫嫣紅,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甜蜜!
  • 韓瑞亞:《異類——狐狸與中華帝國晚期的敘事》
    論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人,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裡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時代裡,稀有的千歲狐成為人們可以遇到的最普通的怪物。如果用一個常用詞來表達的話,在中國談論「神異」(supernatural)即是「談狐說怪」4。的確,在某些時期,鬼魂只是勉強在數量上超過狐狸,而成為中國幻想世界中最普遍的「居民」。每種文化都要與死者抗爭,因此鬼魂成為一種為人熟知的跨文化類別,而這一類別正是為了表現作為人之界限的死亡。
  • 因為它失去了「新疆」、「寧夏」和「緬甸」!
    從外部環境來看,歷史上中國最大的威脅一直來自於北方,即使在海洋成為全球博弈主戰場之後,這一戰略威脅也並沒有被削弱。 在遊牧勢力被工業革命的力量碾壓殆盡後,俄國成為了中國在陸地方面最大的壓力源。當然,工業技術也讓人口佔優的中國,有機會積蓄更多的力量並反制北方(現在就是這種情況)。有鑑於此,蒙古國、中亞五國作為中俄兩國之間的緩衝國,客觀上為中、俄兩國建立互信奠定了基礎。
  •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為什麼穆斯林可以在短時間內徵服拜佔庭帝國?
    (2)對於國內民眾的沉重稅負在當時的拜佔庭帝國,經濟生活受到統治者的嚴密監控。戴克里先的改革使得老百姓失去了自由,每個人都有固定的身份,父親是農民,你也是農民,父親是工匠,你也是工匠。這些都表明拜佔庭帝國的內亂幾乎不曾停止過,覬覦皇位的人每個朝代都不在少數。而這些無休止的內亂,也大大地削弱了拜佔庭帝國的組織能力和社會的流暢性,給了阿拉伯人徵服他們的機會。
  • 遊戲論·書評丨「帝國」理論與遊戲帝國:全球資本與電子遊戲
    每周六推出「遊戲論」系列文章。哈特和奈格裡的「帝國」理論認為,帝國是滲透到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的,媒介帝國是帝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戴爾·威瑟福德和格德·皮特認為,遊戲帝國又是媒介帝國的重要範式。本書正是基於這樣的假設展開的。該書介紹遊戲帝國產生的基本條件,從政治性角度批判了具體的遊戲案列,以及抵制遊戲帝國的諸多實踐。
  • 日本學者看明清王朝:上田信《海與帝國》「導讀」
    本書和其他冊不同,作者提出了他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模式的看法。上田信首次提出這看法是在一九九九年的《森林和綠色的中國史》書中,借用日本成語「離合集散」,予以拆解重組,用這名稱來解讀中國史特色,這幾個字代表中國歷史的幾個階段循環。
  • 菅志翔:同是「帝國」,中西方的「帝國」有何不同?
    distinction and hierarchy as they incorporate new people),選擇了帝國間的差異、帝國的中間人、帝國的調適、帝國的想像和權力武庫五個主題展開對世界史中出現的部分重要帝國的敘述,暗示了兩個結論:第一,民族國家只是漫長的帝國演變史中的一個瞬間,是帝國應對其內外部挑戰的倉促之舉的意外後果。
  • 「帝國」概念在西方和中國:歷史淵源和當代爭鳴
    正是這一含義在羅馬帝國滅亡後依然存在,並影響了後羅馬時代歐洲倖存的知識分子對『帝國』的想像」⑤。  因此,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imperium一詞是怎樣由「統治權」演變出「帝國」含義的;二是它所包含的理念如何成為西方「帝國」的文化遺產並對其後的帝國產生影響。
  • 成吉思汗死後,開創的蒙古帝國怎樣了?這一部分如今還存在世界上
    但由於忽必烈是靠武力壓制汗位,多數蒙古貴族拒絕承認他的合法性,導致蒙古帝國走向分裂,大蒙古帝國分裂為五個國家:大元帝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在這五個國家中,最先滅亡。本為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的封地,現已分布在新疆北部和哈薩克斯坦東部。
  • 薦書 | 《銀河帝國》:星空在上,那一個龐大的帝國
    《銀河帝國》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銀河帝國》,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機器人的幫助下,人類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術,開啟了恢弘的星際殖民運動;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擴張,帶著他們永不磨滅的愚昧與智慧、貪婪與良知
  • 內憂外患腐蝕軍事帝國,一代霸主隕落,亞歷山大帝國也已窮途末路
    不過亞歷山大帝國卻並沒有在歷史上長久閃耀,隨著亞歷山大三世這一代霸主的隕落,帝國也就走向了窮途末路。亞歷山大帝國的命運似乎是與亞歷山大息息相關,其實帝國命運的危機早在亞歷山大徵戰之時就已經埋下了。所有的事物全憑亞歷山大一人獨掌,中央的管理機構沒有被搭建起來,也就相當於整個帝國都是處於鬆散的狀態。而亞歷山大也不能坐鎮帝國內政之中進行指揮,他戎馬在外,根本無暇顧及各地的管理。很多行省的總督逐漸濫用職權,剝削當地的人民,腐敗日漸滋生。除了地方上的管理漏洞,軍隊之中也存在著危機。
  • 晚期美索不達米亞帝國:亞述帝國、尼布甲尼撒和新巴比倫帝國
    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崩潰後,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地區,出現了很多謀求拓展實力和提升自身地位的國家,亞述只是其中之一。不過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之後,亞述的勢力逐漸擴張到西南亞的大部分地區。他們利用新近引入的鐵製武器來提高作戰能力,向四面八方進行殘酷無情的侵略。
  • 老電影《超級馬裡奧 魔界帝國的女神》發行DVD
    TC Entertainment宣布,將於8月7日在日本推出1993年上映、以任天堂經典遊戲《超級馬裡奧兄弟》為題材改編的電影《超級馬裡奧魔界帝國的女神(スーパーマリオ魔界帝國の女神)》的DVD版。
  • 帝國的奇謀與列寧的1917
    這背後又有怎樣的秘密與曲折呢?一、德意志帝國的困境一戰進入1917年以來,德國陷入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前一年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俄國在東線的夏季攻勢讓帝國疲於應對,東線的盟友奧匈軍隊幾乎在布魯西洛夫攻勢中被俄軍打殘,帝國不得不從西線抽調大量軍隊挽救奧匈帝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