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已經能自主發現高性能材料了

2020-11-26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學術頭條

每當看到 AI 這個詞,你腦海中是否會浮現出超級智能計算機?或者想到不需要人類輔助即可執行任務的機器人?或許,這些夢想並不遙遠。

近年來,機器學習在化學領域的應用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在材料性能預測、新材料探索與設計等領域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機器學習與實驗過程的直接耦合還存在巨大的挑戰。

近日,一個包括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在內的多機構研究團隊在 AI 研究領域取得了又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名為 CAMEO 的 AI 算法,該算法在不需要科學家額外訓練的情況下,自主發現了一種潛在的實用新材料。

利用 CAMEO 算法實現的 AI 系統,可以有效地減少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花費的「反覆」實驗時間,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率。

該研究成果以「 On-the-fly closed-loop materials discovery via Bayesian active learning」為題,於 11 月 24 日在線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對此,論文作者之一、NIST 研究員 Aaron Gilad Kusne 表示,在材料科學領域,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尋求可用於特定應用場合的新材料,比如 「一種可用於製造汽車的輕巧堅固金屬,或者可承受噴氣發動機的高應力和高溫環境的材料」。

幫助解決科研痛點

新材料的發現是推動現代科學發展與技術革新的源動力之一,而傳統的材料研發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效率低且成本高——要想尋找這樣的新材料,不僅需要研究人員進行大量的實驗,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做理論調查。

如果一個研究人員想要分析一種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特性,那麼他可能需要在各種不同溫度下進行 N 次試驗。然而,溫度只是材料的一個指標之一,如果在一項實驗中有 5 個指標要分析,每個指標又有 10 個值,那就意味著該研究人員必須進行 10^5 次試驗。

Kusne 表示,對於試驗次數如此多的實驗,研究人員可能會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所以,這樣的實驗,幾乎不可能進行。

CAMEO 算法的「用武之地」正在於此,CAMEO 可以跳過那些會提供冗餘信息的實驗,確保每個實驗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科學家獲取知識和見解,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通過節省實驗時間,可以有效幫助科學家更快實現其目標,也使實驗室的有限資源能夠得到更有效地利用。

那麼,CAMEO 算法如何實現這一點?

CAMEO 是基於機器學習的一個自學習 AI 算法,為材料研究領域的探索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範式。CAMEO 通過閉環操作來尋找有用的新材料,首先從資料庫中加載材料數據,然後通過貝葉斯機器學習對數據進行分析,預測未知材料的結構和功能特性,並通過主動學習來確定下一步要研究的最有價值的材料。

在進行下一輪實驗之前,CAMEO 還可以要求科學家根據過去所執行的實驗經驗,提供材料的晶體結構等信息。

論文作者之一、馬裡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 Ichiro Takeuchi 表示:「實驗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夠在一個由多種材料構成的組合庫中啟動(unleash)CAMEO 算法。」 在通常的組合研究中,陣列中的每一種材料都會被依次測量,以尋找具有最佳性能的化合物。即使使用快速的測量設置,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而有了 CAMEO 算法,僅需很少量的常規測量就可以找到最佳材料。

圖 | CAMEO 在一個閉環操作中尋找新材料的過程(來源:NIST)

該 AI 算法還被設計成包含關鍵原理的知識,包括過去的模擬和實驗室實驗的知識、設備的工作原理以及物理概念。例如,研究人員使 CAMEO 掌握了相位圖知識,相位圖描述了材料中原子的排列如何隨化學成分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而理解原子在材料中的排列方式對於確定材料的特性至關重要,根據排列方式可以確定材料的硬度、電絕緣性,以及材料的應用場合。

Kusne 說:「CAMEO 算法是無監督的,許多類型的 AI 算法都需要進行訓練或監督,我們不要求它學習物理規律,而是將它們編碼到 AI 中。這樣一來,就不需要人類再去訓練 AI 模型。」

了解材料結構的最佳方法之一是 X 射線衍射法,即使用 X 射線轟擊材料。通過識別 X 射線反射的角度,科學家可以確定原子在材料中的排列方式,從而使他們能夠確定其晶體結構。然而,一次內部 X 射線衍射實驗可能需要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在斯坦福同步輻射光源(SSRL)進行的實驗中,由於快速移動的粒子會發射大量的 X 射線,一臺足球場大小的大型機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加速帶電粒子,整個過程可能需要 10 秒鐘。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CAMEO 算法安裝在一臺計算機上,通過數據網絡與 X 射線衍射設備相連接,通過確定 X 射線反射的角度,科學家們可以確定原子在材料中的排列方式,從而弄清楚材料的晶體結構。在每次進行新的迭代時,CAMEO 都會從過去的測量中學習並確定下一個要研究的材料。這使得 AI 可以探索材料的成分如何影響其結構,並確定完成任務的最佳材料。

Kusne 說:「把這個過程想像成製作一份完美的蛋糕,你正在混合各種類型的材料(比如,麵粉、雞蛋或黃油),通過使用各種配方來製作最好的蛋糕。」而藉助人工智慧,則可以搜索製作 「配方」 或實驗流程,來確定材料的最佳成分。如此一來,便節省了大量的實驗時間。

自主發現,性能更優

CAMEO 就是使用這種方法發現了 GST467 材料。

CAMEO 通過給定的 177 種潛在的材料進行研究,這些材料涵蓋了大範圍的組成配方。為了獲得這種材料,CAMEO 耗時 10 小時完成了 19 個不同的實驗,相比之下,一個科學家大約需要 90 個小時才能完成同樣多的實驗。

圖 | GST467 的發現過程(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CAMEO 發現的新材料 GST467 由三種不同的元素(鍺、銻、碲,Te-Ge-Sb)組成,是一種相變存儲材料,即當它受熱迅速熔化時,其原子結構會從晶態(原子在指定的、有規律的位置上的固體材料)變為非晶態(原子在隨機位置上的固體材料)。這種相變存儲材料被用於數據存儲等電子存儲應用程式。

圖 | GST467 的納米結構和器件性能(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ion)

雖然 Ge-Sb-Te 合金系統中可能存在無限種成分變化,但 GST467 是適合相變應用的最佳材料。研究人員希望 CAMEO 算法能找到最佳組合的 Ge-Sb-Te 合金,以滿足在晶態和非晶態之間的 「光學對比度」 差異最大的特性。

例如,在 DVD 或藍光光碟上,光學對比度允許掃描雷射通過區分高反射率或低反射率的區域來讀取光碟。研究人員發現,GST467 的光學對比度是 DVD 常用的材料 GST225 的兩倍,較大的對比優勢也使其表現出了明顯優於傳統材料的特性。

GST467 還可應用於用於控制電路中光的方向的光子開關器件,還可以應用於神經形態計算(旨在開發模擬大腦神經元結構和功能的設備,為新型計算機的出現以及從複雜圖像中提取有用數據等其他應用提供可能)。

遠程科研或成現實

研究人員認為,不只是 GST467,CAMEO 還可以發現許多其他材料。如今,他們已經將 CAMEO 的代碼開源,免費提供給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使用。

與類似的機器學習方法不同,CAMEO 算法不是對大量數據進行機器學習和預測,而是通過關注晶體材料的成分、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係,追蹤材料相應功能的結構來源,引導系統發現有用的新化合物。

CAMEO 的一個好處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因為在同步加速器設施中進行實驗是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的。研究人員估計,使用 CAMEO 可以將實驗數量減少十分之一,相應地可以將實驗時間縮短十倍。由於人工智慧正在運行測量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這也大大降低了研究人員進行實驗所需的知識量,他們只需關注正在運行的 AI 系統。

CAMEO 的另一個好處是為科學家提供了遠程工作的能力。SLAC 美國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員 Apurva Mehta 說:「這掀起了一波科研熱潮,科學家不需要在實驗室中,就可以繼續工作和生產。」 這可能意味著,如果科學家們可以依靠人工智慧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更加安全地遠程從事傳染性疾病或病毒的研究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將繼續改進這一 AI 算法,並嘗試使該算法可以解決更複雜的問題。Kusne 說:「CAMEO 擁有機器人科學家的智慧,它的構建,是為了以一種非常高效的方式,來設計、運行和學習實驗。」

參考資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597-w

相關焦點

  • ...閱兵大部分新型武器運用了公司技術,自主研發高性能電磁材料...
    光啟技術:國慶閱兵大部分新型武器運用了公司技術,自主研發高性能電磁材料突破國外禁運
  • 我自主研發出高性能透明複合材料
    目前,世界上有三個國家掌握高性能透明複合材料核心技術,中國是其中之一。  高性能透明複合材料市場前景廣闊  新型透明複合材料是一類性能優良的特種材料,具有突出的抗衝擊能力,耐蠕變和尺寸穩定性好,耐熱、吸水率低、無毒、介電性能優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飛行器、地面及水下裝備等各類軍用特種高科技領域及汽車、高鐵、新能源等相關民用領域。
  • 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既不同於尋常晶粒取向隨機的多晶材料、也不同於無晶界的單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馬賽克晶體熱電材料,從而實現了類似玻璃材料的極低熱導率和晶體材料的優異電輸運性能,其熱電優值遠高於普通多晶材料體系
  • 自學習AI算法發現高性能材料,未來遠程科研或成現實
    近日,一個包括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在內的多機構研究團隊在 AI 研究領域取得了又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名為 CAMEO 的 AI 算法,該算法在不需要科學家額外訓練的情況下,自主發現了一種潛在的實用新材料。
  • AI化學家誕生:1天可做500個實驗,自主開發新材料
    而使用人工化學家時,你只用提供給他一組代表著材料屬性的參數。」Abolhasani 補充道。輸入參數後,人工化學家可以自己判定出所需要的的其他數據,比如:化學前體是什麼,以及合成路線是什麼,並且能在自主探索的同時,儘量減少這些化學前體的消耗。
  • 充電樁對銅合金材料需求分析高性能銅合金材料研究及應用
    、高性能銅合金材料研究以及產業化研究與應用這三個方面展開。Cu-Cr系合金是大功率連接器、接插件和電力轉換等元器件的理想材料,現已成為高性能銅合金研究領域的焦點。高性能銅合金材料研究及應用存在的問題:缺少自主研發的合金牌號及產品生產關鍵技術尚未完全突破,產品性能的穩定性較差合金元素對銅鉻合金組織性能影響規律的研究四種合金元素對Cu-Cr合金硬度影響影響程度依次為Zr>Sn≈Ag≈Mg四種合金元素對Cu-Cr系合金的電導率的影響程度依次為Sn>Zr>
  • 行業領先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製造商 大地熊明日申購
    擁有全過程核心專利產品指標同行前列大地熊所處行業為稀土新材料行業中的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細分行業。公司自主開發和掌握了涵蓋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磁體製備、機械加工、表面防護和再生製造等領域的多項核心技術,是擁有全過程核心專利技術的企業。
  • 科研新發現:小龍蝦殼助力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示意圖。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12月7日電 (記者吳蘭)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碳》(Carbon)上。
  • 光合作用的過程能看見?高性能條紋相機或許能實現
    而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人類所能觀察到的景象還不僅如此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高性能條紋相機的研製」順利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條紋相機進入實用化水平,對於實現超快診斷相關技術與精密測量儀器的自主研製生產,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國家戰略高技術及前沿科學領域的需求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性推動作用。
  • 「高性能鈦合金材料產業化」重現遼寧鈦產業優勢
    摘 要    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和大連盛輝鈦業有限公司承擔的中科院東北振興科技行動計劃重點項目「高性能鈦合金材料產業化」,在新材料研製和鈦合金加工技術方面取得很大突破。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Ti2448高強度多功能醫用鈦合金具有與人體骨骼相類似的彈性模量、超彈性和阻尼性能,其廣泛臨床應用不僅能夠打破進口醫療器械在我國高端市場的壟斷地位,而且能夠促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骨科器械的研發,推動我國骨科事業的發展。
  • 國產高性能纖維世界先進 可用於戰略飛彈
    -推動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科技新材料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記者:高性能纖維材料被認為是當今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為加快國產化進程,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我國設立了「高性能纖維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諮詢項目,請周院士談談國內外發展態勢及其應用價值和戰略意義。
  • 中鋼洛耐院挺進高性能碳化物材料開發新領域
    這是環保行業創新的一大步,卻是多年來中鋼洛耐院依託院士工作站產品創新研發的一小步——6年來,中鋼洛耐院依託河南省高性能碳化物材料院士工作站引進江東亮院士團隊,引領了在碳化矽耐材領域的創新,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 大地熊:逐步成為世界先進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製造商
    此次發行上市將為大地熊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我們真誠地希望通過本次網上路演活動,各位網友和投資者朋友能更加充分地了解大地熊的投資價值,共享優秀企業的發展碩果。希望大家能積極參與,踴躍提問。  最後,我謹代表華泰聯合預祝大地熊本次發行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 中美合作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
  • 我科研團隊自主開發出高性能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體系
    富鋰錳基鋰電池正極材料因其高比容量、高工作電壓、熱穩定性好、低成本等優點一直備受關注,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動力型正極材料。但是其本身在循環中首效低、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差、電壓衰降嚴重、無相匹配的高壓電解液等缺點阻礙了其進一步商業化和產業化的發展。作為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鈷起到穩定材料結構和提高循環、倍率性能的重要作用。
  • 航天新型高性能材料大匯總及最新研究進展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先進結構陶瓷中心研究人員不但對超高溫陶瓷進行了航天領域的適用性試驗,還探索了不同添加劑對材料性能提高的可行性,發現HfC 可作為保護超高速飛行器的熱防護材料。隨著飛行器飛行速度的提高,對熱防護材料性能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熱防護材料需要在以下方向加強研究。
  • 高性能釹鐵硼:迄今為止磁性最強的永磁材料,我國是全球釹鐵硼主要...
    高性能釹鐵硼引領未來磁材發展性能卓越磁材後起之秀目前磁性材料主要分為永磁材料和軟磁體,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夠永久保存,主要包含以釹鐵硼為代表的合金永磁材料和鐵氧體永磁材料。軟磁體的磁性可以通過外部作用被磁化,但磁性也容易消失。
  • 聰明又能幹的機器人化學家 每天工作21.5小時,自主發現新型材料
    聰明又能幹的機器人化學家 每天工作21.5小時,自主發現新型材料 雷鋒網 發表於 2021-01-15 17:37:06   有一個聰明又肯幹的員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高壓製備高性能亞鐵磁半金屬新材料
    如何從實驗上設計並製備出具有高居裡溫度及寬半金屬能隙(大於1.0 eV)的高性能磁性半金屬新材料是極具挑戰的科學問題。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EX6組龍有文研究員團隊,利用獨特的高溫高壓技術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A位與B位有序的多階有序鈣鈦礦NaCu3Fe2Os2O12,發現該材料具有380 K的亞鐵磁居裡溫度以及1.6 eV左右的半金屬能隙,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 大連理工基於新型雜原子多孔網絡材料構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獲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型高性能超級電容電極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特別是近期特斯拉透露其自主研發的新電池有可能是「無鈷電池」,即「乾電池技術+超級電容」組合,這迅速點燃了國內外儲能領域新一輪能源革命的熱情。多孔炭材料具有孔道結構可調控和比表面積大等特點,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一類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然而,傳統多孔炭材料比容量低,導致器件能量密度欠佳,而雜原子摻雜可有效提升材料比容量,但雜原子對於容量貢獻的影響機制仍不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