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12月28日電 8395個日日夜夜,23個春夏秋冬,鎮江村韓曾俊的這半生,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床上度過的。
巫溪縣天元鄉鎮江村位於海拔1200多米的秦巴山區腹地,「九山微水一分田,高山峽谷一線天」,在摘帽出列以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主要靠外出做體力活謀生。
1997年,26歲的韓曾俊在山東省一煤礦廠打工遭遇礦難,成了高位截癱,終日只能病臥床榻。20多年來,一直都由他年逾八旬體弱多病的母親照顧。
韓曾俊一直是鄉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的重點幫扶對象,生活上有什麼難處,只要他一個電話,村裡就會派專人給他辦得妥妥的。
「這麼多年來,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還有周圍鄰居的幫助,沒有他們,我無法想像結果會是什麼。」韓曾俊感動地說,自己和母親都享有特困供養,每月家裡可以領一千多塊錢。親戚鄰居經常給予幫助,村裡每年還送他們一頭過年豬。鄉政府幫他申請到了殘疾人專項救助基金,還經常有工作人員來家裡關心他們,最讓他感動的是自己的幫扶人謝偉,雖然身懷六甲,每周還挺著大肚子不顧崎嶇的山路到他家看望2次。
2018年底,由龍湖幫扶集團出資,天元鄉出力負責選地徵地、施工建設,讓韓曾俊從老家潮溼背陰的土房子搬到了現在的水泥樓房內。
長期臥床,韓曾俊現伴有雙髖,雙膝關節強直,足部乾性壞疽,雙小腿嚴重萎縮並伴有皮膚潰瘍,需每周換一次藥。前幾年就有想做截肢手術的想法,但是家庭條件不允許,再加上一般的醫院也不敢做這種高風險手術,所以一直在拖時間。「母親已經80多歲了,越來越照顧不動我了,最大的心願是把做手術做了,恢復一點自理能力,自己能坐輪椅去外面看看。」
2019年,重慶市委統戰部、市教委扶貧集團駐天元鄉工作隊了解到情況後,立即聯繫重慶醫科大學諮詢手術相關事項。得知消息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高度關注。重慶市知聯會會長、重醫附二醫院院長任紅多次帶專家到韓曾俊家查看病情,制定診療方案。考慮到韓曾俊的實際情況,專家組決定借用巫溪縣人民醫院的設備,重醫附二院派專家赴巫溪做手術的方案對其進行手術。
2020年6月2日,在市教委扶貧集團和巫溪縣委統戰部、天元鄉政府的幫助支持下,韓曾俊如願進入手術室。手術一直持續了6個月,12月5日韓曾俊出院回到鎮江村老家調養。
「做手術一共花了7萬多元,醫保報銷了90%,剩下的醫藥費、護理費、營養費共2.9萬元,全部是由鄉政府和各幫助單位籌集的資金,自己沒有出一分錢,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幫助我的好心人,期盼終於如願了,我一定要繼續好好活下去。」韓曾俊感動地說,術後恢復得很快,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好,等傷口癒合,就可以坐著輪椅去村裡轉轉。
村主任李光友介紹,住院期間,村裡給他請了專業的護工,除開生活費外,鄉鎮府每天給他補貼30元,重慶知聯會捐贈3000元,村裡籌集資金4000元,一共12400元作為住院期間的營養補助。出院後,重醫附二院還專門為他定做了價值兩萬多的電動輪椅,充滿電可以在外面這樣的農村鄉道行駛幾公裡,可以讓他好好看看村裡的變化了。
「我們還將組建志願隊伍,對像韓曾俊這樣的困難殘疾家庭給予更多的保障,讓他們在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天元鄉黨委書記林永說,自脫貧攻堅戰以來,天元鄉協調三甲醫院到定期老百姓家裡現場義診,籤約服務全覆蓋,合作醫療報銷比例達到90%,對農村老年人做到慢病卡應辦盡辦。有效做到了醫保兜底,防止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劉政寧、羅嘉、陳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