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首位女院士辭世,曾創「神話般的故事」

2020-10-22 奈園

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14日出生於福建省光澤縣,祖籍江西萍鄉;1963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63年7月至1973年7月在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金屬及化學研究所工作;1973年7月調任武漢大學化學系講師;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獲日本學術振興會獎學金(JSPS)赴大阪大學做客座研究員,從事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1986年12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8年6月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6月晉升為教授;201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6月光榮退休。

張俐娜院士是中國化學會纖維素專業委員會發起人,曾先後兼任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專業委員會分子表徵學科組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環境材料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第十、十一屆評審組委員,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屆民盟中央委員,第八屆湖北省政協常委。擔任美國化學會刊物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副主編,《高分子學報》、Cellulose、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Bioactive Carbohydrates and Dietary Fibre等多個國內外學術刊物編委。

張俐娜院士畢生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積極投身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屢挑重擔,尤其是在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領域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在纖維素和甲殼素的研究方面,張俐娜院士針對農林廢棄物中大量的纖維素以及海產品加工廢棄物中的甲殼素和殼聚糖等天然高分子,她利用水溶劑實現其「綠色」轉化;面對最難溶解的高分子,她開創了一系列嶄新的無毒、低成本的「綠色」溶解技術,並初步實現綠色工藝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工業化。這些成果在生物醫學、能源儲存、汙水處理和紡織製造等方面極具應用前景。張俐娜院士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863、國際合作等重大項目2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0餘篇,被他人引用近兩萬次;獲準專利100餘項;主編專著有《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及應用》《天然高分子科學與材料》《基於生物質的環境友好材料》等;組織撰寫了國家「十二五」重點規劃圖書《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系列叢書共十部,也是目前國內外第一套詳細介紹天然高分子的學術專著;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及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2012年度入選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其研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2011年,她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2015年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 World刊物對張俐娜院士進行了專訪並評價她為「中國『綠色』化學的先驅和鬥士」。

張俐娜院士心繫國家發展,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主動投身於國計民生領域重大課題攻關研究,無私奉獻,充分體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追求。她主持承擔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局諮詢項目「海洋生物質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及「發展綠色和可持續化學與化工的重要性及對策」,為國家海洋經濟及可持續化學與化工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張俐娜院士始終堅信科研首先應該服務於國家的重大需求,十分注重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並為之鍥而不捨。她帶領科研團隊長期致力於天然高分子的研究及開發,不少成果已經或正在進入產業化試驗階段,為我國可再生資源的研究和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張俐娜院士獲得2012年度武漢市科技最高獎——科技重大貢獻獎,以表彰她在生物大分子新材料和生化品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原始創新性成果。

張俐娜院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以德執教,潛心教書,精心育人,為人師表。她在教學科研一線辛勤耕耘數十載,年逾七旬仍堅持在講臺上給本科生授課,她的《高分子科學導論》課堂深受學生喜愛。她常鼓勵學生「中國人應該做自己的創新工作,而且在做基礎研究時還要考慮應用前景,這樣才對國家、對人民有用,也才會有科研激情和動力」。她非常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注重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人品和愛心責任等多方面的教育,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已成為相關領域的中堅力量。張俐娜院士還非常關心學院發展和青年教師成長,經常給予青年教師在業務等方面悉心指導和幫助。她曾榮獲1993年「全國優秀教師」、1996年中國婦女英文版封面人物、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被學生評選為2017年「武漢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榮獲2019年「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傑出貢獻校長獎」等榮譽。

張俐娜院士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模範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主動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和湖北省政協常委期間,她在全國、省、市政協會議上先後提交60餘項提案,撰寫多條參政議政信息,並多次對環境汙染等問題建言獻策,獲得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和肯定。她還應邀到國內外近70所院校進行講學,傳播天然高分子前沿知識以及創新、奉獻和鍥而不捨的科研精神。同時,她還到20餘所中小學作科普、勵志教育講座,結合自身經歷講述如何愛國、愛家以及如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為下一代的茁壯成長樹立了榜樣。她還用自己的收入向中學母校和故鄉中學捐贈獎學金,激勵後輩成長成才。2019年,張俐娜院士光榮入選湖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最美芳華•70年70人」人物。

作為我國天然高分子科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張俐娜院士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為我國化學學科特別是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張俐娜院士身上體現的以德執教、求真求新、淡泊名利、勇於開拓、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張俐娜院士的逝世是中國科學界和武漢大學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和弘揚她的崇高品格、治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為把武漢大學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新聞來源:武漢大學、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治喪委員會


點擊右上角訂閱奈園(ID:inaiyuan),表達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武大首位女院士辭世,曾創「神話般的故事」
    她是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 張俐娜院士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發明「神奇溶劑」 被喻為「神話般故事2000年元月,已經是武大化學系教授的張俐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開始了纖維素新溶劑及材料的研究。這一年,她60歲。這個年紀,許多人已經退休。
  • 武大首位女院士辭世,曾創「神話般的故事」……
    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她是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院士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她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 又一位院士逝世!她的科研成果曾被喻為「神話般故事」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張俐娜,在武大中南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這是國際再生資源領域的最高獎,而張俐娜則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中國人。 她個子嬌小,但身姿優雅,體態端莊,總是挺直脊背;她說話不緊不慢,節奏恰到好處,嘴角總帶著淡淡的笑;她在意形象,短捲髮利落又不失溫柔,衣著永遠優雅得體。她是張俐娜,武漢大學首位、也是唯一女院士。10月17日晚8時,她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離開後,湖北目前沒有了女院士。
  • 這位福建籍女院士逝世,她的成果被喻為"神話般故事"
    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個成果,被科學家們喻為「神話般故事」,張俐娜因此成為獲得「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的第一位中國人。評委們認為,張俐娜教授帶領的研究隊伍通過開發一種神奇而又簡單的水溶劑體系,敲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
  • 發明「神話般故事」的她,走了…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逝世
    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武大首位女院士逝世,國際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中國第一人,享年80歲
    據武漢大學官方《訃告》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圖源:武漢大學官網張俐娜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畢生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
  • 她曾創造「神話般故事」
    她是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 張俐娜院士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發明「神奇溶劑」 被喻為「神話般故事」張俐娜教授的最大貢獻,是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溶劑——用尿素、氫氧化鈉和水作為溶劑,預冷至零下12℃,將極難溶解的纖維素放進去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昨晚逝世
    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個成果,被科學家們喻為「神話般故事」,張俐娜因此成為獲得「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的第一位中國人。評委們認為,張俐娜教授帶領的研究隊伍通過開發一種神奇而又簡單的水溶劑體系,敲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
  • 張俐娜院士昨晚逝世,71歲成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
    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
  • 她曾創造「神話般故事」,今年我國已痛失30位院士
    她是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 張俐娜院士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發明「神奇溶劑」 被喻為「神話般故事」張俐娜教授的最大貢獻,是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溶劑——用尿素、氫氧化鈉和水作為溶劑,預冷至零下這個成果,被科學家們喻為「神話般故事」,張俐娜因此成為獲得「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的第一位中國人。評委們認為,張俐娜教授帶領的研究隊伍通過開發一種神奇而又簡單的水溶劑體系,敲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除了這項研究,張俐娜還致力於原始創新科研,除了纖維素和甲殼素以外,還有人造絲和玻璃紙的生產新方法、多糖鏈構象及其構效關係等。
  • 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教授逝世!71歲曾榮獲世界化學大獎
    大器晚成的科研路與神話般的科研成果 這一偉大發明紛紛被科學家們喻為「神話般故事」。她也因此在71歲時榮獲「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是我國在此獎項的唯一先例。可她不僅是享譽國際盛名的科學家,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也是唯一一位女院士。今年已有30位巨星隕落,無不兢兢業業!張俐娜院士是我國今年以來痛失的第30位兩院院士。
  • 她的這個成果,被科學家們喻為「神話般故事」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昨晚逝世
    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個成果,被科學家們喻為「神話般故事」,張俐娜因此成為獲得「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的第一位中國人。評委們認為,張俐娜教授帶領的研究隊伍通過開發一種神奇而又簡單的水溶劑體系,敲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
  • 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10月17日,記者從武漢大學相關人士獲悉,17日晚8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在中南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成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 武大首位女院士病逝,享年80歲,曾榮獲可再生資源領域國際最高獎
    據《南方都市報》10月18日報導,中國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張俐娜因病於10月17日晚上20點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曾從事於高分子物理學和天然高分子材料應用研究工作,是該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為我國高分子材料領域做出重大貢獻。張俐娜於2011年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也是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
  • 又一80歲巨星隕落,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因病救治無效逝世
    在她的畢生研究成果中,最讓國人驕傲的就是在2011年獲得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然而張麗娜院士一輩子都在為國家前線事業做貢獻,卻難料也遇到痛疾的折磨,被病魔無情的摧殘。
  • 又一位院士逝世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逝世
    原標題: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逝世張俐娜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科學家,46歲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60歲開啟纖維素新溶劑和材料的全新領域研究,71歲成為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她是一位心懷國家、心懷天下的開創者,為推動中國和全球的綠色發展嘔心瀝血,憑藉全球首創水溶劑低溫溶解高分子技術,成為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的中國第一人;她也是一位溫文爾雅的教書先生,是武漢大學師生眼中真正的「女星」。